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脉内血栓抽吸联合球囊扩张治疗中青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及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入中青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50例,A组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扩张术联合支架植入治疗,B组血栓抽吸联合支架植入,C组血栓抽吸联合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比较三组干预效果。结果:术前三组主支、分支病变MLD程度无显著差异性(P>0.05),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C组主支、分支MLD高于A组、B组,三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用于中青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可改善血管血运情况,短期疗效显著。

  • 标签: 血栓抽吸 球囊扩张 中青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
  • 简介:20多年前,一种强大的溶栓药——血栓溶解剂(tPA)面世了,这种新武器让治疗脑中风的医生欢欣鼓舞。血栓溶解剂是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第一种,也是目前惟一一种针对血栓阻断大脑引起卒中的药物,这个第一和惟一足以表明这种药的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栓 药品监督管理局 美国食品 新武器 溶解 中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脂肪抽吸联合腋下隐蔽型小横切口治疗副乳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于我院检查为腋下副乳56例患者,其中B超检查含乳腺组织的50例患者,无乳腺组织的假性副乳6例患者。结果切口一期愈合患者52(92.86%)例;2(3.57%)例患者在切口出现一定的糜烂现象,在经过换药后痊愈;1(1.79%)例患者有血肿情况出现,经过抽吸后痊愈;1(1.79%)例患者切口周围出现皮下淤血情况,经过1周后自然痊愈。结论对于副乳患者采用脂肪抽吸联合腋下隐蔽型小切口进行治疗,可有效抽吸副乳周围脂肪堆积,完整切除副乳腺的同时保证了局部的平整性,整形效果较好,避免单纯切除后局部留下难以遮盖的凹陷性疤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患者恢复时间较短,手术操作比较简单。

  • 标签: 脂肪抽吸 腋下隐蔽型小切口 副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小切口负压抽吸与黄金射频微针治疗腋臭的效果。方法  100 例腋臭患者 ,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A、 B 组 , 各 50 例。 A 组患者实施小切口负压抽吸治疗 , B 组患者实施黄金射频微针治疗 , 术后对患者进行 3 个月随访 ,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 3 个月 , B 组患者未出现瘢痕残留、血肿、感染情况 ,且仅 1 例 (2.00%) 患者存在腋臭; A 组患者 4 例 (8.00%) 出现明显瘢痕残留 , 9 例 (18.00%) 出现血肿、感染 ,8 例 (16.00%) 患者存在腋臭。 B 组患者术后出现瘢痕残留、血肿、感染以及腋臭情况均少于 A 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针对腋臭患者采用黄金射频微针的治疗方法 , 相比于小切口负压抽吸治疗在术后不易出现血肿、瘢痕残留、皮肤坏死、感染等现象 , 手术效果更易被患者接受 , 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腋臭 负压抽吸 黄金射频微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胀吸脂联合小切口乳腺切除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方法选择2010年~2012年12月患者8例,应用脂肪抽吸结合微创小切口切除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进行总结。结果8例患者术后未出现血肿积液,无乳头乳晕坏死,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该手术方法创伤小、切口隐蔽、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三切口法行大小腿脂肪抽吸术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抽取我院于 201 8年 5月至 201 9年 5月间收治的进行大小腿脂肪抽吸术的 50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其中 25例患者实施多切口法, 25例患者实施三切口法。结果 实施三切口法患者的满意度与切口隐蔽性与多切口法相比明显偏优, P <0.05 。结论 对于行大小腿脂肪抽吸术的患者来说,实施三切口法可以使得病患在手术之后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切口的隐蔽性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三切口法 大小腿 脂肪抽吸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干出血的效果。方法采用leksell立体定向头架抽吸置管引流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干出血31例,其中仰卧位经幕上额部途径穿刺14例,侧卧位经幕下桥臂途径穿刺17例。并观察疗效。结果本组手术无术中死亡,18例患者于术后3个月内清醒,5例患者3个月内未清醒,8例患者3个月内死亡。结论立体定向抽吸术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干出血的方法。

  • 标签: 脑干出血 立体定向手术 幕上入路 幕下入路
  • 简介:目的观察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抽吸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研究其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ICU收治的2653名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中,在气道抽吸时发生并发症的70例病人,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出现的并发症有(1)呼吸道粘膜损伤出血,(2)气管导管移位滑脱,(3)低氧血症,(4)心律失常,(5)心脏骤停,(6)肺不张。吸痰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时机、合适的吸痰管、适当的吸力、掌握气囊充气量、正确地固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以及监测生命指征等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人工气道患者在气道抽吸时极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进而危及生命,熟练地掌握气道抽吸技术是人工气道患者护理中的重要措施。

  • 标签: 人工气道 抽吸 并发症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行锥颅血肿抽吸术后尼莫地平对病灶周围水肿面积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8例,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颅内血肿锥颅抽吸术及脱水、止血、抗炎、控制血压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10mg/d静脉滴注,15d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第7天、第15天与第1天病灶周围水肿面积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之差.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第1天与第7天病灶周围水肿面积之差分别为(1.01±0.06)cm2、(0.01±0.03)cm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第1天与第15天病灶周围水肿面积之差为(1.87±0.11)cm2、(0.60±0.08)cm2,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之差为(7.24±0.23)分、(2.67±0.3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尼莫地平能明显减小锥颅血肿抽吸术后病灶周围水肿面积,使神经功能恢复水平进一步提高.

  • 标签: 锥颅血肿抽吸 尼莫地平 病灶周围水肿 术后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高血压性脑出血
  • 简介:为考察不同抽吸方式对卷烟主流烟气中氢氰酸(HcN)释放量的影响,采用Is0、Massachuselts和Healthcan.a(1a3种抽吸办式分别抽吸了15种市售卷烟,采用连续流动法测定了主流烟气中的HcN释放量。研究表明:与Is0方案相比,采用Massachu州ts或Healthcanada深度抽吸方式,HcN释放量均有显著提高;抽吸方式的改变对低焦油卷烟、高滤嘴通风率的卷烟的HcN释放量影响更为显著。

  • 标签: 抽吸方式 卷烟主流烟气 氢氰酸
  • 简介:目的探讨术中实时CT监控下钻孔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48例,采用常规钻孔引流术治疗24例(对照组),采用CT实时监控下钻孔抽吸术治疗24例(观察组)。结果两组术后血肿体积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少更为显著(P〈0.05)。发病后3个月按GOS评分评估近期疗效,观察组恢复良好12例,中残8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对照组恢复良好2例,中残3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3例。观察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发病后6个月,按Barthel指数评估远期预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68.13±19.7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9.17±26.73)分;P〈0.05]。结论术中实时CT监控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血肿清除率及治愈率。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术中实时CT监控 微创手术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抽吸泵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以下简称PIVAS)输液调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PIVAS选择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冠心宁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4种药物进行研究,每种药物各有120支,抽吸泵和人工调配各60支。对比两种调配方法的时间、药液残留量以及工作人员的体力情况等。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120例次调配工作人员的体能进行评估。结果:与人工调配相比,抽吸泵调配四种药物的调配时间更低,抽吸泵与人工调配的平均调配时间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四种药物采取人工调配和抽吸泵调配后的药液残留量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工作人员采用抽吸泵的肘部发力、腕部酸痛、腰部不适、肩颈不适等体能不适情况均低于人工调配人员,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抽吸泵在PIVAS应用中能够有效节省输液调配时间,同时药液残留量符合规定,抽吸泵的应用节省了调配人员的体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在PIVAS中应用具有极高的价值。

  • 标签: 抽吸泵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输液调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抽吸泵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中的应用效果,特别关注在输液调配的时间效率以及对调配医疗人员体能影响的比较。研究方法:研究进行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东部某大学附属医院的PIVAS选用4种药品(利多卡因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硫酸镁注射液和注射用阿托品),每种药品30支。采用抽吸泵方法和人工配置方法进行药品调配,同时,对120例调配医疗人员进行简易问卷调查,评估两种调配方法的调配时间和调配医疗人员的体能反映情况。结果:抽吸泵调配药品的平均时间较人工方法有所缩短。利多卡因注射液的抽吸泵调配时间为21.98±0.97秒,而人工调配时间为28.11±1.15秒,地塞米松注射液的抽吸泵调配时间为18.42±1.29秒,相比于人工调配的24.35±1.22秒更短。硫酸镁注射液的抽吸泵调配平均时间为11.20±0.35秒,明显低于人工配置的17.12±0.62秒,阿托品使用抽吸泵调配的时间为18.31±0.96秒,比人工调配的32.13±1.05秒大幅减少。调配医疗人员体能调查结果显示,使用抽吸泵的医疗人员报告较低的肌肉疲劳和关节痛感,肘部乏力(8.13%比83.33%)、腕部酸痛(11.67%比85.00%)、腰部不适(16.67%比78.33%)、颈肩不适(15.00%比81.67%)(P<0.05)。结论:抽吸泵在PIVAS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药品调配效率并减少工作时间,使用抽吸泵可显著改善调配医疗人员的体能状况,减少职业相关的身体不适。此研究支持抽吸泵在药品调配中心的更广泛应用。

  • 标签:     抽吸泵 静脉用药 输液调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联合血栓抽吸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STEMI病人70例纳入研究,双盲法分组,对照组(35例)直接PCI治疗,观察组(35例)尼可地尔联合血栓抽吸PCI治疗,对比效果。结果 MBG3级血流发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尼可地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通脉汤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社区诊疗的200例脑血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100例。对研究组患者应用血栓通脉汤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应用西药治疗,探讨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血栓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血栓通脉汤,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治疗。

  • 标签: 脑血栓 血栓通脉汤 脑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采用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85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格拉斯哥评分(GCS)的差异。结果手术后痊愈31例,好转4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9.41%。治疗后患者GC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临床疗效较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出血 穿刺抽吸引流术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