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经AngioJet血栓抽吸术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择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LDVT48例作对照研究,均经AngioJet血栓抽吸术行介入治疗,均经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本文4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造影显示,静脉堵塞全部再通,术后患肢围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出现1例酱油色尿液,无其他并发症,均于康复好转后出院。术后D-二聚体和血红蛋白指标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针对LDVT采用AngioJet血栓抽吸术介入治疗期间,采取有效护理干预,可促进临床手术顺利实施,预防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护理 AngioJet 介入治疗 LDVT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血栓抽吸导管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介入治疗手术中无复流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到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介入治疗手术的所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当中分别选取其中的45例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试验研究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患者在介入术后出现无复流情况时,对照组的45例患者实施药物治疗,观察组的45例患者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抽吸导管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血流TIMI分级、心肌灌注分级(MBG)以及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等相关指标的分级情况。结果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来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1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患者的相关治疗指标分级情况来看,观察组患者的TIMI、MBG以及TMP等三项指标分级达到3级的有91.11%,比对照组患者68.89%的指标3级达标率高很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行介入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而言,在介入手术后出现无复流情况时,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抽吸导管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的TIMI、MBG以及TMP等指标的分级,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广泛应用和大力推广。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介入治疗 无复流现象 血栓抽吸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血栓抽吸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5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8例。对参照组行PCI术和支架置入治疗,对实验组行PCI术和血栓抽吸术治疗。分析56例患者的血管TIMI血流分级情况、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梗死复发率、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管TIMI血流分级情况、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均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的心肌梗死复发率相比于参照组较低,但经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血栓抽吸术治疗,使其冠脉内血栓负荷减少,使无复流现象发生率降低,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改善。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血栓抽吸术
  • 简介:[摘要 ]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大网膜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对腹部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016年 6月至 2018年 4月期间临床疑似腹膜结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包括影像学显示有或无腹水的网膜增厚患者、在影像学上存在肠系膜或腹膜后腺病、回盲部增厚和腹部实性器官受累。用 23G吸引活检针行超声引导下大网膜细针抽吸,评价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对诊断腹部结核准确率、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对 35例可疑患者行大网膜细针抽吸,病例报告恶性肿瘤 8例( 22.8%)。其余 27例患者中, 19例( 70.4%)结核病阳性结果。 19例细针抽吸阳性患者中,中位年龄 33岁( 10-63岁),其中男性 8例( 42.1%)。腹水 14例( 73.7%),腹腔淋巴结肿大 9例( 47.4%),回盲部增厚 3例( 15.8%),腹腔脏器受累 4例( 21%)。肉芽肿性炎症 17例( 89.5%),抗酸杆菌阳性 10例( 57.6%)。对两名患者进行 Genexpert分析,其中一名患者为阳性。结论 超声引导下大网膜细针抽吸检查有助于诊断伴有或不伴有其他异常表现的腹部结核。

  • 标签: [ ] 超声引导 细针抽吸 网膜 腹壁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囊肿抽吸囊液后,注入高糖冲洗硬化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9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囊肿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在超声引导下行囊肿穿刺抽液,并使用高糖反复冲洗囊腔,预留部分高糖起到硬化作用,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5例患者穿刺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显示均为良性病变。经过治疗,其中治愈27例(60.00%),显效10例(22.22%),有效6例(13.33%),无效2例(4.44%),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结论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囊肿抽液及高糖硬化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甲状腺囊肿 超声引导 硬化疗法 高糖注射 应用价值
  • 简介:穿刺抽吸无水酒精注入术后腰痛5例(5.8%),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抽吸无水酒精注入治疗孤立性肾囊肿,注入酒精容量为囊肿腔内抽吸容量的3.7%~44%

  • 标签: 抽吸无水 无水酒精 治疗肾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脂肪抽吸联合腋下隐蔽型小横切口治疗副乳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于我院检查为腋下副乳56例患者,其中B超检查含乳腺组织的50例患者,无乳腺组织的假性副乳6例患者。结果切口一期愈合患者52(92.86%)例;2(3.57%)例患者在切口出现一定的糜烂现象,在经过换药后痊愈;1(1.79%)例患者有血肿情况出现,经过抽吸后痊愈;1(1.79%)例患者切口周围出现皮下淤血情况,经过1周后自然痊愈。结论对于副乳患者采用脂肪抽吸联合腋下隐蔽型小切口进行治疗,可有效抽吸副乳周围脂肪堆积,完整切除副乳腺的同时保证了局部的平整性,整形效果较好,避免单纯切除后局部留下难以遮盖的凹陷性疤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患者恢复时间较短,手术操作比较简单。

  • 标签: 脂肪抽吸 腋下隐蔽型小切口 副乳 临床效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 探讨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 92 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 46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 PCI 治疗,治疗组则给予抽吸导管+ PCI 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栓积分和血流分级评分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术后患者 ST 段的回落情况、并发症及不良心脏事件等。结果 : 治疗组血栓抽吸术后 ST 段回落> 70 %的患者比例显著多于对照组, TS 则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抽吸部位远端血流 TIMI 分级平均值较对照组有所好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5 )。术后患者无血栓抽吸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较为有效。结论 :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有助于改善 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 患者 心肌再灌注的改善和无复流等并发症的减少,同时预后改善效果突出,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 ] 心肌梗塞 抽吸 导管 经皮冠状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PCI治疗,治疗组则给予抽吸导管+PCI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栓积分和血流分级评分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术后患者ST段的回落情况、并发症及不良心脏事件等。结果:治疗组血栓抽吸术后ST段回落>70%的患者比例显著多于对照组,TS则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抽吸部位远端血流TIMI分级平均值较对照组有所好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无血栓抽吸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较为有效。结论: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患者心肌再灌注的改善和无复流等并发症的减少,同时预后改善效果突出,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心肌梗塞 抽吸 导管 经皮冠状动脉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 2017 年 12 月 -2018 年 12 月间收治的 86 例脑出血患者为依据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相同的两组,即常规组和实验组各 43 例。常规组患者施行内科保守治疗,实验组患者施行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 IL-6 水平和 hs-CRP 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 治疗后的 IL-6 水平和 hs-CRP 水平,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取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炎症水平。并且也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临床推广价值较大。

  • 标签: 抽吸液化引流术 脑出血 微创置管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 2017 年 12 月 -2018 年 12 月间收治的 86 例脑出血患者为依据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相同的两组,即常规组和实验组各 43 例。常规组患者施行内科保守治疗,实验组患者施行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 IL-6 水平和 hs-CRP 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 治疗后的 IL-6 水平和 hs-CRP 水平,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取微创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炎症水平。并且也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临床推广价值较大。

  • 标签: 抽吸液化引流术 脑出血 微创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89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消肿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给予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并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脑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后脓腔冲洗对儿童盆腔脓肿治疗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因盆腔脓肿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患儿的治疗效果评估分析。结果与单纯抽吸组比较两者间的穿刺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后行脓腔冲洗在儿童盆腔脓肿治疗中能够明显缩短病程,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盆腔脓肿 超声引导 抽吸 脓腔冲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方法:设置研究时间段为 2017年 8月~ 2019年 8月,以我院接收治疗的急性脑血栓患者 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使用护理方法之间存有的差异,将患者其划分为常规组( n=51)和研究组( n=51)。其中,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急性脑血栓患者躯体功能指标评分以及致残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躯体功能指标评分优于常规组,患者的致残率明显降低。 P< 0.05,统计值有意义。结论:在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致残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急性脑血栓患者 致残率
  • 简介:目前我国匮乏大样本、正规的VT及PE的流行病学资料,VT是PE发生的标识,曾有研究否认了阿司匹林对VT的预防作用

  • 标签: 形成研究 研究动向 静脉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