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Straub血栓清除系统和人工血栓抽吸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血栓抽吸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Straub血栓清除系统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栓清除情况、下肢消肿情况、D-二聚体(D-D)水平、患-健侧周径差及静脉瓣功能。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50%,39/40)高于对照组(80.00%,32/40),P<0.05;研究组血栓清除情况、下肢消肿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研究组D-D和患-健侧周径差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静脉瓣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人工血栓抽吸相比,Straub血栓清除系统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可提高血栓清除率,改善下肢肿胀情况,并可调节D-D水平,减小患-健侧周径差,改善静脉瓣功能。

  • 标签: 血栓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Straub血栓清除系统 人工血栓抽吸 静脉瓣功能
  • 简介:摘要本研究报道1例肾移植术后1个月发生移植肾静脉血栓受者,采用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术治疗11 d血肌酐降至111 μmol/L,下肢肿胀明显缓解,术后随访肾功能稳定,治疗效果良好。为临床治疗移植肾静脉血栓形成提供参考。

  • 标签: 肾移植 移植肾静脉血栓形成 栓子清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途径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技术治疗急性门静脉血栓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河南省介入治疗中心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63例急性门静脉血栓患者资料,其中男性49例,女性14例,年龄35至61(46±5)岁,实施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途径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术,实施(或不实施)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以及根据患者病情同期实施(或不实施)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栓塞术。术后定期随访3至33(22±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术后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流恢复通畅,胆道损伤2例,未处理;肝内动静脉瘘2例,同期给予超选择动脉栓塞;随访期间,门静脉完全再通47例(74.61%),部分再通13例(20.63%),门静脉完全阻塞伴门静脉海绵样变3例(4.76%),症状性肝性脑病7例(11.11%),1例行人工肝治疗(1.59%),消化道溃疡1例(11.11%),失访6例(9.52%)。无门静脉高压相关性出血、病死等。结论通过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途径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技术治疗急性门静脉血栓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中短期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 标签: TIPS AngioJet 急性门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发病至急诊12 h内、12~48 h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PCI联合选择性血栓抽吸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濮阳市中医医院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87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病至急诊间隔时间分组,其中A组(发病至急诊间隔时间为12 h以内)41例、B组(发病至急诊间隔时间为12~48 h)46例。A组、B组就诊后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选择性血栓抽吸术治疗。记录两组心功能、近期预后及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实验(TIMI)血流分级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B组TIMI血流分级3级所占比例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随访期间各项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至急诊12 h内、12~48 h针对STEMI患者行PCI联合选择性血栓抽吸术治疗效果均较优,临床医生应在今后实际工作中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决定PCI联合选择性血栓抽吸术的治疗时机。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选择性血栓抽吸术 PCI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对行脂肪抽吸术患者手术前的充分指导准备及术后护理的研究,有效的减少吸脂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查阅近五年来脂肪抽吸术患者行护理干预措施的相关文献资料,从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等方面对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与研究。结论:在脂肪抽吸术围手术期,规范、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手术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脂肪抽吸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体脂肪组织是一种理想的填充材料,但其高吸收率与低存留率常导致受区无法达到预期的填充效果。脂肪抽吸物包含的细胞与蛋白成分均影响脂肪颗粒在移植区域的远期存留率。脂肪干细胞的成脂分化、血管再生以及细胞外基质重塑过程受到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或基质蛋白的调控。本文就脂肪抽吸物成分对脂肪移植的作用进行概述。

  • 标签: 脂肪抽吸物 脂肪干细胞 脂肪移植 存留率 细胞外基质成分
  • 简介:摘要:随着文留油田进入注水开发中后期,井况恶化日益严重,影响油井生产的两大难题:一是部分区块地层压力下降,泵挂加深后导致泵效降低;二是文北油区地下储层是以粘土矿物作为胶结物的泥质砂岩,30多年强注强采导致胶结物疏松脱落,油井出砂严重产生砂埋产层引起油井减产或停产。为保证油井正常生产和提高油井开发效益,经过技术调研引进了具有“防砂、防气和低漏失”优点的专利产品新型多功能抽吸装置,目前已应用了45口井,工艺成功率100%,使用后平均单井日增油0.5t/d,泵效提高2.3%,检泵周期延长62天,该工具解决了注水开发后期砂岩油藏因出砂导致油井检泵周期短和深抽油井泵效低的难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部脂肪抽吸联合腹壁整形术的护理措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 回顾性总结10例采用脂肪抽吸联合腹壁整形术进行腹部体型雕塑的临床效果。 结果 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共治疗10例,术中抽吸脂肪量为800~2000ml,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均获随访,腹部外形良好,效果满意。 结论 腹部脂肪抽吸联合腹壁整形术运用得当,护理得当,均能获得良好的腹壁体型雕塑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联合血栓抽吸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影响。方法选取潍坊医学院附属益都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STEMI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尼可地尔联合血栓抽吸PCI组(NPCI组)90例和传统的直接PCI组(PPCI组)90例。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心肌灌注情况[心肌灌注呈色(MBG)3级血流]及24 h内RA发生情况。结果NPCI组MBG 3级血流发生率为84.44%(76/90),PPCI组为68.88%(62/9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P=0.01)。两组RA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9,P=0.27),但NPCI组严重RA发生率为13.33%(12/90),低于PPCI组的27.77%(2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P=0.02)。以是否采用NPCI治疗为变量对严重RA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其OR值为0.40,95%CI 0.18~0.89,P=0.02。影响严重RA的其他因素为患者年龄(OR=0.71,95%CI 0.19~0.92,P=0.04)、发病至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时间(OR=0.62,95%CI 0.21~0.98,P=0.02)、梗死前心绞痛史(OR=0.67,95%CI 0.19~0.98,P=0.03)、入院血糖水平(OR=1.96,95%CI 1.05~5.78,P=0.03)、入院时白细胞计数(OR=1.99,95%CI 1.02~6.18,P=0.03)及心脏功能(OR=1.71,95%CI 1.06~6.91,P=0.04)。结论尼可地尔联合血栓抽吸PCI用于STEMI,在改善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同时,可减少RA的发生,优于传统的直接PCI,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创新性。

  • 标签: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尼可地尔 抽吸 心肌再灌注 心律失常,心性 药物洗脱支架 球囊取栓术 因素分析,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一种方便有效的计算淋巴水肿脂肪抽吸减容术中失血量的方法,以建立术中自体血输注阈值。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淋巴水肿而进行脂肪抽吸减容手术患者的临床信息、实验室检测和手术相关信息,分析术中吸脂量、血性液体量、手术时间、患者体质量等因素对术中失血量的影响,构建术中失血量拟合公式,比较医生记录和公式计算的失血量之间的差异,并建立患者术中自体血回输阈值。结果共收集1 136例脂肪抽吸减容手术患者资料,男65例,女1 071例,未输血组年龄中位数56岁,输血组55岁。手术前后体质量变化、术中吸脂总量、血性液体量、手术时间均与术中失血量呈正相关(Spearman系数分别为0.590、0.584、0.560、0.520,P<0.01)。Hemoglobin balance公式计算的理论失血量为(753.0±418.2) ml,根据失血量计算值得到术中失血量拟合公式y(ml)=0.082×吸脂总量+365,根据公式计算出需进行自体血回输的吸脂量阈值为2 900 ml。结论该研究构建了一种便于应用的脂肪抽吸减容手术术中的失血量计算方式,建立了脂肪抽吸手术进行自体血回输的阈值,从而确立了患者需要尽早输血的指征。

  • 标签: 输血,自体 脂肪抽吸 失血量 输血阈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脉内血栓抽吸联合球囊扩张治疗中青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及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入中青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50例,A组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扩张术联合支架植入治疗,B组血栓抽吸联合支架植入,C组血栓抽吸联合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比较三组干预效果。结果:术前三组主支、分支病变MLD程度无显著差异性(P>0.05),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C组主支、分支MLD高于A组、B组,三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用于中青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可改善血管血运情况,短期疗效显著。

  • 标签: 血栓抽吸 球囊扩张 中青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抽吸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调查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将本院收治的5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穿刺抽吸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更显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SSS评分和MRS评分更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较开颅手术治疗,微创穿刺抽吸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更好,优势明显,更符合现代化医学模式的要求。

  • 标签: 脑出血 微创穿刺 抽吸术 开颅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大段骨缺损、骨不愈合时需要植骨,取自体髂骨一直被认为是骨移植治疗的“金标准”,但是常常导致供区术后疼痛、麻木等并发症或取骨量不足等问题。扩髓-冲洗-抽吸(RIA)技术使供区并发症减少,最多可收集90 ml自体骨,可用于治疗更大范围的骨缺损,且还可用于髓腔感染病灶的清除,以及髓腔残存骨水泥的清理等。笔者就RIA装置的构造、RIA技术的操作过程、RIA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治疗骨缺损和髓腔感染提供借鉴。

  • 标签: 骨移植 骨折,不愈合 扩髓-冲洗-抽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脂肪抽吸联合组织旋切治疗Simon Ⅰ度或Ⅱ度脂肪腺体混合型男性乳房发育症(GYN)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同一术者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采用脂肪抽吸联合组织旋切法治疗的Simon Ⅰ度或Ⅱ度脂肪腺体混合型GYN的病例资料。手术方法:于手术范围下界与腋前线交界处设计5 mm长的切口,通过该切口首先对GYN患者胸部增生的脂肪组织进行抽吸,然后应用乳房活检与旋切系统切除残余的腺体结缔组织。记录手术时间、脂肪抽吸量、组织旋切量、旋切时出血量、总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于2020年6至12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让患者对胸部美观程度满意度进行评分,分值范围0~5分,0分为极度不满意,5分为极度满意。应用SPSS 19.0整理和分析数据,数据以均值±标准差或M(P25,P75)表示。结果共27例GYN 51侧乳房纳入该研究,单侧手术时间为(45.3±11.1) min,脂肪抽吸量为(206.0±66.7) ml,组织旋切量为(28.9±9.5) g,旋切时出血量为(10.0±4.3) ml,总引流量为(78.8±33.9) ml,引流管留置时间为(2.3±0.4) d。术后共有9侧胸部皮肤有淤斑形成,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时间为21.0(17.0, 28.0)个月,患者满意度评分为(4.98±0.14)分。结论脂肪抽吸联合组织旋切治疗Simon Ⅰ度或Ⅱ度脂肪腺体混合型GYN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术后胸壁外形美观,患者满意度高,但存在术中无法确切止血等不足。

  • 标签: 男性乳房发育 脂肪抽吸 真空辅助乳房活检装置 微创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近年来,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needle aspiration/biopsy,EUS-FNA/B)在我国广泛开展,成为消化道及邻近器官病变诊治的重要手段。随着EUS-FNA/B技术与理念的不断发展,如何规范化和标准化开展EUS-FNA/B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指南在现有国内外相关指南的基础上,对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更新,针对EUS-FNA/B的临床指征、操作技术、标本处理、围手术期管理、学习与培训等方面,以问答的形式提出了21个临床关注的问题和37条推荐意见,以期指导EUS-FNA/B的规范化应用。

  • 标签: 腔内超声检查 活组织检查,细针 细针抽吸术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下穿刺抽吸治疗儿童脑脓肿(PBA)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经神经导航辅助下穿刺抽吸治疗的47例PBA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评估手术疗效,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2组患儿的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47例患儿中预后良好38例(80.9%),预后不良9例(19.1%)。单因素分析显示,脓肿体积>4 cm(χ2=5.650,P=0.017)、多发/多房型脓肿(χ2=3.258,P=0.027)、脓肿位于脑深部/功能(χ2=6.187,P=0.013)与PBA预后不良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肿体积>4 cm(OR=5.913,95%CI:2.241~25.917,P=0.023)、脓肿位于脑深部/功能(OR=10.519,95%CI:3.918~62.513,P<0.001)为PBA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穿刺抽吸治疗PBA安全、有效、创伤小,总体疗效满意。脓肿体积>4 cm、脓肿位于脑深部/功能区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脑脓肿 神经导航 穿刺抽吸 儿童 预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