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鼻咽癌的恶性程度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放射治疗为鼻咽癌患者临床上最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1] ,但放疗过程中会损伤正常组织,并且随着剂量增加,还会引发皮肤的放射反应,甚至引发不易治愈的溃疡,很多患者由此而中断放疗,对肿瘤控制与治愈均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有必要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对鼻咽癌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性皮炎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期双侧颞叶病灶切除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双侧严重放射颞叶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方法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一期双侧颞叶病灶切除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双侧严重放射颞叶损伤患者12例,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术前、术后2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变化,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和死亡情况,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头颅影像学图像以评估颞叶病灶变化。结果12例(100%)患者术后KPS评分均得到改善,与术前KP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例患者出现切口愈合不良,1例患者出现颅内感染,对症处理后均康复出院。12例患者术后均无新发神经系统症状。随访期间12例患者术后头颅MRI检查显示病灶被完整切除,脑白质病变减轻或完全消退。结论一期双侧颞叶病灶切除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双侧严重放射颞叶损伤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放射性脑损伤 一期双侧病灶切除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癌症是目前世界公认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且现阶段我国成为该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和发病率近年来还在持续增加。中医研究显示,肿瘤被归入到积聚、癥瘕的医学范畴,对于肿瘤的发展血瘀具有重要临床作用。恶性肿瘤疾病者呈现出血瘀的临床症候,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原则即为活血化瘀。丹参的有效成分是活血化瘀代表药,存在一定的抗肿瘤生物活性。

  • 标签: 丹参 有效成分 恶性肿瘤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北京地区19处土壤中放射核素的含量,为准确评价北京地区环境放射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2018年连续采集北京16个区的38份土壤样品,使用GEM-MX7080P4型高纯锗γ能谱仪对样品中放射核素226Ra、232Th、40K和137Cs的比活度进行监测。结果19处土壤样品中放射核素226Ra、232Th、40K的比活度平均值连续两年分别为23.9和24.1 Bq/kg、31.2和31.7 Bq/kg、600和578 Bq/kg;137Cs的比活度平均值两年均为1.21 Bq/kg,最高值分别为5.48和6.18 Bq/kg,约为当年平均值的4.5和5.1倍。结论北京地区19处土壤样品中226Ra、232Th、40K和137Cs的含量在本地区和国内环境本底范围内,土壤中137Cs主要来源于既往的核活动或核事故。

  • 标签: 北京地区 土壤 放射性核素 γ能谱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和掌握黑龙江省地下泉的放射水平。方法总α总β测定采用蒸干法对其残渣用高灵敏度α、β测量仪测量;226Ra等放射核素的测定采用蒸发浓缩高纯锗伽马能谱法。结果 地下泉中总α的放射活度浓度的结果区间为2.1~210.9mBq/L;总β的放射活度浓度结果区间为31.6~1534mBq/L。结论 不同地区不同采集地的地下泉中总α总β和226Ra等放射活度浓度差异显著,总α总β结果均低于国家标准中规定的限值。

  • 标签: 地下泉 226Ra 总α 总β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在我国心血管发病率持续上升的背景下,伴随着核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心血管核医学在临床上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目前SPECT心肌灌注显像已成为可疑或已知冠心病患者诊断和处理的常用技术,且已经被众多临床指南充分肯定。为促进心肌灌注显像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与进一步推广,本文通过文献整理的研究方法对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核医学 心肌灌注显像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与传统放射核素体外标记抗体靶向显像不同,预靶向策略利用特定亲和偶联系统,将肿瘤特异性抗体与放射核素分别修饰,先后注射入体内,利用亲和偶联系统间的高度特异性及亲和在体内将放射核素定位于抗体所在靶点,实现放射标记,达到显像的目的。该法可减少放射核素的血液循环时间,从而减少正常组织的放射分布,促进短半衰期核素的应用。该文就目前最主要的4种预靶向策略:生物素-链霉亲和素(SA)系统、双特异性抗体(BsAb)系统、互补寡核苷酸序列和生物正交点击化学反应体系进行综述。

  • 标签: 放射免疫显像 同位素标记 抗体 发展趋势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放射口腔粘膜炎在治疗过程中使用西帕依固龈液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在我院治疗放射口腔粘膜炎的 40例患者资料加以分析,患者以不同的治疗措施分为两组,分别为 A组与 B组, B组患者采用常规漱口剂进行治疗, A组患者采用西帕依固龈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式下的治疗结果。结果:对比 AB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A组显效数、有效数、无效数分别为 12例、 7例、 1例, B组显效数、有效数、无效数分别为 11例、 5例、 4例,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00%( 19/20),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80.00%( 16/20),数据差异对比明显 P< 0.05。结论:放射口腔粘膜炎使用西帕依固龈液的治疗效果佳,同时也不会为患者带来强烈不适感,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放射性口腔粘膜炎 西帕依固龈液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食管癌大体肿瘤放射治疗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38例食管癌患者,均采用 CT定位及三维治疗联合组成治疗计划,对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研究探讨。结果 GTV最大左右径、前后径、长度与食管癌近期疗效明显相关。食管癌 GTV的长度分成≤ 5cm和 >5cm组,近期疗效 1+2级、 3+4级分别为 100%、 0%和 55.6%、 44.%。食管癌最大左右径分为≤ 3cm和 >3cm两组,近期疗效 1+2级、 3+4级分别为 82.6%、 17.4%和 33.3%、 66.7%。食管癌最大前后径分成≤ 2cm和 >2cm两组,近期疗效 1+2级、 3+4级分别为 90.5%、 9.5%和 41.2%、 58.8%,均有显著差异。多因数分析结果提示长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数。结论 由食管癌最大左右径、前后径、长度等都会患者的临床疗效产生直接影响,长度越长,疗效越差,应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予以治疗,以提高治疗有效率。

  • 标签: 食管肿瘤 大体肿瘤体积 放射疗法 近期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恶性肿瘤患儿疾病治疗过程中疼痛发生情况以及患儿对疼痛的感受和认知,为加强疼痛管理,制定临床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北京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2017年6月—2018年10月入住血液肿瘤中心日间病房的恶性肿瘤患儿179例,应用自行编制的恶性肿瘤患儿疼痛调查问卷进行疼痛状况调查。本研究期间共发放问卷179份,回收179份,回收率为100%。结果179例患儿疼痛发生率为98.3%(176/179),疼痛最严重时(5.41±2.09)分,平均疼痛程度(3.95±1.66)分。疼痛涉及的部位包括腹部、下肢、口腔黏膜、骨和关节、腰、背部、上肢、胸部、肛周黏膜、颈部、头面部、会阴部、耳鼻喉眼等。83.8%(150/179)的患儿出现疼痛后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希望得到镇痛治疗;35.2%的患儿愿意接受止痛剂。179例患者中84.6%认为疼痛与治疗操作相关,46.6%认为与疾病本身相关;最难以忍受的治疗操作为腰穿/鞘注。结论恶性肿瘤患儿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疼痛发生率及疼痛严重程度较高,疼痛部位广泛,大部分患儿希望能够得到镇痛治疗,但是对止痛剂认识仍存在不足。医护人员应重视恶性肿瘤患儿的疼痛感受,加强疼痛管理,采取措施降低甚至避免治疗操作相关疼痛。

  • 标签: 肿瘤 儿童 疼痛 恶性 调查
  • 简介:摘要随着综合治疗模式的发展及进步,儿童和青少年卵巢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延长,人们对其生活质量的关注日益增加,治疗后生育力的下降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几乎所有研究表明肿瘤治疗对于生育力具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主要是性腺器官的丧失、卵巢早衰等导致怀孕率下降。目前,国内外的医疗中心在小儿卵巢肿瘤的管理方面,都提及生育保护的原则,开发不同的术前诊断及评估系统、探索综合治疗模式,尽可能减少卵巢组织损失或功能损伤。同时,生育保存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发展中,给不可避免受到性腺损伤的患儿带来了生育希望。本文旨在综述近年国内外小儿卵巢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生育保护现状。

  • 标签: 卵巢恶性肿瘤 生育力 生育保护 儿童 青少年
  • 简介:摘要 : 近几年,人们恶性肿瘤患者的人数不断攀升,这对人们的健康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在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治疗时,需要相关护理人员有专业的护理技能 、 优秀的道德品质以及严格的工作标准。因此,当前怎样满足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需是当前护士所面临的难题。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护士可以通过增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以及激发患者的自信心来促使护患关系的和谐融洽,同时提升患者的康复效率,使护理发挥最大化的作用。

  • 标签: 恶性肿瘤 人文关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州市2010至2017年眼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常州市慢病信息平台登记并随访到2019年9月30日的105例常州市户籍眼部原发恶性肿瘤的病例资料。结果105例眼部恶性肿瘤,男52例,女53例,年龄大于60岁者占70.48%(74/105)。其中肿瘤位于眼睑者75例(71.43%),角结膜9例(8.57%),眼内12例(11.43%),眼眶及泪器9例(8.57%)。随访期末,有68例健在(64.76%),有37例死亡,已从诊断到死亡,生存时间最短的14天,最长2 769天,平均(980.0±750.5)天。结论婴幼儿及老年人眼部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需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肿瘤,眼部,恶性 情况,发病 情况,生存
  • 简介:摘要核医学实验、核医学治疗及核事故产生的放射核素不可避免地释放到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中,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对人体的遗传、免疫、骨骼、神经系统等产生辐射损伤和化学毒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磁性纳米吸附材料具有优异的表面性质和磁响应,被广泛用于去除水体中放射核素的研究。笔者对磁性纳米材料去除水体中放射核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放射性核素 磁性纳米材料 水体 去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人体成分分析方法评估慢性放射肠炎患者的营养状况,探讨人体成分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诊断为慢性放射肠炎的57例患者作为慢性放射肠炎组,其中放射小肠炎18例,放射直肠炎39例。同时选取同期5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受试者的一般资料,评估其营养状况,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各种人体成分。比较慢性放射肠炎和正常对照组人体成分的差异,以及放射小肠炎和直肠炎之间人体成分的差异。结果慢性放射肠炎患者发生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比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放射小肠炎患者细胞内液[(15.42 ± 2.21)L比(17.14 ± 2.21)L]、总液量[(24.75 ± 3.69)L比(27.14 ± 3.08)L]、外液比值(0.37 ± 0.01比0.35 ± 0.02)、蛋白总量[(7.54 ± 1.45)kg比(8.53 ± 1.75)kg]、脂肪总量[(9.72 ± 4.53)kg比(15.15 ± 5.86)kg]、瘦组织[(34.59 ± 4.95)kg比(38.12 ± 4.40)kg]、手臂肌肉围度[(19.52 ± 1.40)kg比(21.06 ± 2.00)kg]、体质量指数[(19.39 ± 3.51)kg比(20.50 ± 3.10)kg]均显著低于放射直肠炎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人体成分分析可以提供简便和准确的人体测量,适用于评估慢性放射肠炎患者的营养状态。

  • 标签: 放射性肠炎,慢性 营养不良 人体成分分析 放射性小肠炎 放射性直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表面活性蛋白C (proSP-C)、Ⅰ型肺上皮细胞标志蛋白(HOPX)、间质细胞标志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肺组织表达的动态变化,以确定放射诱导肺纤维化的间质细胞是由Ⅱ型肺上皮细胞异分化所致,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给予8周龄C57BL/6j雌性小鼠胸部X线单次照射20 Gy,分别在照射后24 h、1周、1~6个月收集小鼠肺组织,通过对比肺组织(0 Gy)形态学变化,明确肺纤维化形成时间点。另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proSP-C、HOPX、vimentin及TGF-β1表达改变,判断Ⅱ型上皮细胞在不同损伤阶段的动态表型,再用Western blot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单次20 Gy照后3个月肺组织发生局部纤维化。Ⅱ型细胞能共表达proSP-C/HOPX和proSP-C/vimentin;而Western blot显示这些蛋白和TGF-β1的表达量随肺损伤而发生改变。结论推测肺Ⅱ型上皮细胞在X线照射后因TGF-β1升高异分化为间质样细胞,这可能是放射肺纤维化的主要诱因。

  • 标签: 放射性肺损伤 Ⅱ型肺泡细胞 基因蛋白表达
  • 简介:摘要: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机械制造、冶金化工、造船造车都诸多领域开始运用焊接技术。焊接技术能够让工件材质达到永久的连接,从而稳定机械的正常运转。本文就 自动切割及焊接技术在放射阀门更换上的开发及应用展开探讨。

  • 标签: 自动焊接 自动切割 辐射防护 放射性阀门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