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中风急性期患者实施中医综合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风急性期患者11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56例,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方式,常规组56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四周后,CNS和BI评分差异显著,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1.1%明显高于常规组76.7%,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急性期患者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方式,能够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 标签: 中医 综合康复护理 中风急性期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动脉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硬化患者进行归纳总结,从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根据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其中对照组实施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前提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1)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低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的LDL-C、HDLC、TC和TG指标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DLC、HDLC、TC和TG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动脉硬化患者而言,通过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效果较好,有一定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阿托伐他汀钙 脑动脉硬化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脑出血患者鼻饲中持续泵入营养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脑出血鼻饲患者62例进行研究,依据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鼻饲法治疗和持续泵入营养液鼻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白蛋白、血总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腹泻、反流、便秘、误吸及胃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鼻饲中持续泵入营养液营养支持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出血 鼻饲 持续泵入 营养液
  • 简介: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6月治疗的急性心绞痛患者18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例。其中实验组给予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比并判定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18例患者的临床随访,实验组显效率为77.78%,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显效率为44.44%,总有效率为77.78%,而且实验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总而言之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入氯吡格雷治疗可明显提高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急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建议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绞痛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100例于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前VAS评分,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相当,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VAS评分,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为8.O%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0%,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O%,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其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

  • 标签: 舒适护理 股骨颈骨折 应用效果
  • 作者: 张立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2-11-17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18期
  • 机构: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甘肃 定西743000
  • 简介:目的:分析在心血管患者中应用脑钠肽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于2017年3月-2022年03月,选取在我院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5例,实施经皮冠脉血管成形术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5例,实施脑钠肽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中,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均高于对照组,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临床效果中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发生率为77.14%;观察组临床效果中显效23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发生率为94.2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心功能指标中,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均高于对照组,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心血管患者治疗中实施脑钠肽方法的临床效果显著,在改善心功能改善方面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脑钠肽;经皮冠脉血管成形术;急性心肌梗死
  • 作者: 张磊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2-08-17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第7卷第8期
  • 机构: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急诊科,江苏 徐州 221000
  • 简介:目的:探究急性脑梗塞中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方法:筛选急性脑梗塞患者40例,时间范围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和观察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各20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梗死面积小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评分差异较小(P>0.05)。结论:予以急性脑梗塞患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急性脑梗塞;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神经功能
  • 作者: 李玉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3-04-26
  • 出处:《健康养生》2020年第15期
  • 机构:盐山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北 盐山 061300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均为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均给予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分析观察组入院后不同时间段的Mb、CK-MB、cTnT以及对照组入院时的Mb、CK-MB、cTnT。结果:观察组入院时、入院8h、入院16h、入院24h的Mb、cTnT均高于对照组,入院时的CK-MB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入院8h、入院16h、入院24h的CK-MB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诊断价值较高,有助于医生做出正确判断,保证患者得到最及时的治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快速检测;心肌标志物
  • 作者: 江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2-12-21
  • 出处:《系统医学》2022年第8期
  • 机构: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溶栓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PCI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生理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LVESVI)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脑钠肽(BNP)以及C反应蛋白(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采用PCI治疗的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还能够改善BNP、CRP指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实施。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功能;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中医辨证施护在肺心病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肺心病的患者一共10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实施一般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护,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施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以后,干预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心病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施护,可以使患者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有较好的护理效果,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中医辨证施护 肺心病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入院90min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常规性健康教育,观察组术后行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方式及生存质量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健康责任(20.85±2.45)分比(16.32±3.02)分、营养饮食(26.85±3.47)分比(23.86±2.48)分、压力管理(24.98±2.32)分比(21.86±2.68)分、人际支持(23.45±2.45)分比(17.24±2.86)分、运动锻炼(25.98±2.45)分比(23.45±2.89)分、自我实现(26.12±2.45)分比(23.85±3.15)分、总均分(148.25±7.12)比(124.21±10.56),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绞痛稳定状态(79.12±3.75)分比(74.25±4.23)分、躯体活动受限程度(76.71±9.25)分比(62.38±10.42)分、心绞痛疼痛程度(83.14±8.45)分比(75.32±6.11)分、疾病认知程度(78.21±5.42)分比(70.25±6.03)分、治疗满意度(82.36±5.23)分比(71.98±6.02)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元化健康教育方式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多元化健康教育 急性心肌梗死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通过社区调查,并实施健康教育,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对梧州市大塘街道社区居民进行系统抽样和问卷调查,以普查检出的49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240例)和健康教育组(250例),对健康教育组进行健康教育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健康教育组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血压诊断值(49.17%比58.40%),高血压危险因素(30.41%比58.00%),高血压药物治疗(58.75%比79.60%)]和血压控制率(23.33%比60.80%)明显升高,血压[(147.68±13.97)/(89.30±12.43)mmHg比(143.57±13.53)/(85.73±11.54)mmHg]值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的防治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健康教育 问卷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的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2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被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140例)和早期康复护理组(140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护理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常规护理组比较,早期康复护理组FBG[(7.9±1.1)mmol/L比(6.8±1.0)mmol/L]、2hPBG[(9.9±1.4)mmol/L比(8.7±1.1)mmol/L]及HbA1c[(7.9±0.7)%比(6.9±0.8)%]水平降低更明显,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和总满意度(85.0%比93.6%)明显提高(P均〈0.05)。随访半年,早期康复护理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9.3%比20.0%,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较常规护理更显著降低老年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糖尿病 心肌梗死 老年人
  • 简介:目的:研究综合护理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AMI后心律失常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后NYHA心功能分级、心律失常发生率、健康知识达标率、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常规护理组比较,综合护理组治疗后NYHAI级比例(24%比54%)显著升高,III级(38%比12%)和IV级比例(10%比4%)显著降低(P〈0.05或〈0.01);心律失常发生率(64%比12%)、平均卧床时间[(5.01±0.63)d比(2.88±0.65)d]、平均住院时间[(16.15±2.00)d比(10.00±1.22)d]、平均住院费用[(6984.95±652.30)元比(5274.95±632.30)元]均显著降低,健康知识达标率(72%比96%)和治疗满意度(80%比96%)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有效地提高其疗效,缩短住院天数,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标签: 护理 心律失常 心性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跌倒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随机选取92例实施预防跌倒护理前后的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跌倒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显著降低,跌倒程度明显减轻,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跌倒护理显著减少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发生跌倒的情况,保证了老年患者的住院安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心血管疾病 老年 跌倒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一共有12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临床干预以后,干预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临床干预以后,干预组病人遵医行为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临床干预以后,干预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过程当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将病人血压控制在有效范围以内,使病人遵医行为明显提高,进而使临床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高血压 冠心病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出院后延续护理在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7例,对照组28例,研究组在患者出院后采用延续护理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出院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的血压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血压控制优良率(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67.86%),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35.71%),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出院后对其实施延续护理能有效提高血压控制效果,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依从性。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延续护理 血压控制 依从性
  • 简介: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出现无复流现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2例,无急诊PCI治疗禁忌证,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常规PCI治疗、血栓抽吸和冠脉内注入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后PCI等不同的治疗,监测患者PCI治疗后血浆脑钠肽前体(pro—BNP)和PCI术后冠脉造影TIMI血流分级,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和28d死亡率。结果三组患者间发病至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总平均住院时间、PCI治疗术后28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PCI治疗组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高于血栓抽吸组和冠脉内注入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并且血浆pro—BNP明显高于后者。结论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与冠脉内微血栓形成有关,通过血栓抽吸和冠脉内注入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无复流的发生。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 血栓抽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健康教育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护理部门在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此期间选取8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选取品管圈活动开展前一年中住院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护理期间接受健康教育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认同率以及对健康教育干预的满意度。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时、出院前对健康教育内容认同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对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是9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25%(P<0.05);③观察组对健康教育干预的满意度是96.25%,远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健康教育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明显提升了患者对于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率、认同率和满意度。

  • 标签: &ldquo 品管圈&rdquo 活动 健康教育质量改进 健康教育干预 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