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年轻时代的柏拉图是一位颇有抱负的诗人,系统地研究柏拉图的诗学思想可以看到柏拉图对教育的追求:其诗学思想中所体现的对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者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柏拉图的教育理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古希腊的教育。

  • 标签: 柏拉图 诗学思想 教育理念
  • 简介:孟子和荀子是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从表面上看,孟、荀思想存在很大差异:在天道观方面,孟子主张“天人合一”的人格天道,荀子主张“天人相分”的自然天道;关于人性的认识中,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认为人性恶;在政治观上,孟子主张重王抑霸,荀子主张王霸兼用。但是,孟、荀的思想实质上同宗同源,从根本上是相近的。孟、荀以其整体论的方法论为指导建构教育思想体系,将其教育哲学思想与其哲学、政治思想紧密相连的同时,整个教育思想体系浑然一体。孟、荀始终坚守仁义,重视教育,强调教育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既倡导教育以人为目的,又强调教育的社会目的:以人为工具促进社会发展。

  • 标签: 孟子 荀子 教育哲学 天道观 人性论
  • 简介:吴研因是二十世纪影响中国的语文教育大家之一,他为现代学制下语文教育现代化、科学化、大众化的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探讨吴研因的语文教育目的观、语文教材理念和语文教学思想,能为当前正在深入进行的语文课程改革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 标签: 儿童本位 面向生活 自然主义
  • 简介:克伯雷是美国早期教育管理研究的开创者。他赞同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效率观,并积极推动用来解决教育组织及其管理问题。他主张扩大州的教育权,并藉此改造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如加强县的作用、改革城市教育委员会、废除学区制等,以提高教育效率和促进专业化。他还特别强调专家管理的作用,主张提高督学的基本素质,赋予其组织者、管理者、督导者、社区领袖的新职能。

  • 标签: 克伯雷 教育管理理论 教育权 城市教育
  • 简介:李建勋作为中国教育行政研究的拓荒者,其教育管理思想是中国教育管理史上的宝贵财富。通过教育考察,李建勋比较了中西教育管理,随即提出改革中国教育管理的基本构想。加强教育立法,确立教育的地位;改变教育管理的组织形式和倡导教育民主是该构想的三大部分,也构成李建勋教育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重新发掘和整理宝贵的教育遗产,为当今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 标签: 李建勋 教育管理 省集权 民治制 教育民主
  • 简介:<正>1925年8月,中国教育界曾就中学训育问题开展了一次专题讨论。许多著名教育家纷纷著文,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次讨论中,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根据自己多年来对青年问题与教育问题的广泛调查与深入研究,提出了“全人生指导”的主张。一、“全人生指导”的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什么是“全人生指导”呢?概括地说,就是“完成的人”的教育,就是以革命人生观为核心的德、智、体、知、情、意等多方面充分发展的教育。杨贤江认为,教育应

  • 标签: 全人生指导 杨贤江 受教育者 培养目标 青年问题 专题讨论
  • 简介: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学生在这一认识过程中起主体作用,这种观点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间接知识学习轻直接经验获得、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探索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学生主体作用不能得以充分发挥,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探索精神萎缩,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如何改变这一弊端,笔者认为:用活动教学思想指导小学数学教学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 标签: 数学 培养目标 教学方法 小学 教育理念
  • 简介:大学生修养课怎样上,许多人一直在探讨,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体会谈几点想法。一、用情感的波澜去感染学生。大学生思想修养课的教学需要情感的氛围,要想感动学生,首先要激动自己。学生们敞开心扉,喜欢倾听用心用情的诉说,而不是刻板语言的说教。我在上大学生修养课时,注意使身心进入角色,让情感这条纽带贯穿课堂始终,并把学生卷入感情的漩涡,在学生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二、用理性思维去提高学生。当代大学生是勤于思考的一代。书本上现成的结论和答案,并不会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他们有的甚至有逆反心理。我在授课时不仅仅使学生记住一些条框、结论,而且注重使学生了解掌握结论和答案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的科学思维能力,交给学生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 标签: 思想修养 知识宝库 科学思维能力 单向灌输 德育理论 自我人格
  • 简介:〔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的奠基阶段,也是进行德育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不仅会给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带来困难,而且还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因此,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和内容,是小学老师们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从小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认真地、坚持不懈地抓养成教育,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 标签: 〔〕思想品德家庭参与教学 方法
  • 简介:《蒙》卦是《周易》的第四卦,其卦象与卦辞揭示出童蒙教育的重要性,卦辞点明儿童是童蒙教育的主体,对待儿童的问题需诚心,教育的目的是育德、养正等童蒙教育的原则,爻辞和爻象提示了利用好榜样和规矩的力量、用包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着力培养儿童专注力、给儿童足够关注、适当运用惩罚等童蒙教育方法,这些思想理念对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仍有借鉴意义。

  • 标签: 《蒙》卦 童蒙教育 养正 育德
  • 简介:孔子和墨子同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分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文章从创造性、逻辑理性思维、对实践的态度等方面,对孔子和墨子的教育教学思想进行比较,以把握二者的差异性与继承性。并且通过比较,尝试寻找墨学教育思想能够适应当代教育的合理内核。

  • 标签: 孔子 墨子 教学思想方法
  • 作者: 马英双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6-16
  • 出处:《教育研究》 2013年第6期
  • 机构:德育是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未来接班人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念就等于没有灵魂。”德育正起着灵魂和统帅作用。青少年正处于思想德育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君子居,如入芳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小人居,如如鲍鱼之肆,久而不知其臭。”教师只要注意因势利导,就能使他们形成良好品德;否则可能走向犯罪道路。德育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呢?要解决传统德育机械说教的弊端,让德育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享受高品质生活德育带来的愉悦,就需要活动组织者精心做好前期策划。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既向学校德育工作融合于课程改革之中。以前,德育的开展与课堂教学常常是相互隔离的。这导致一些家长因担心影响学习而不愿意让孩子过多参与德育活动。而将德育活动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就可以打消家长的顾虑,得到他们的支持,使德育活动取得实效。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健康思想的主要学科,它能集中明确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共产主义道德品质。遗憾的是现在一些农村小学仍然只顾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德育。学生只是背题,囫囵吞枣,为成绩分数而学习。这种鹦鹉式的学生,学习社会发展史,而不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更认识不到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教师呢?只顾教书,不顾育人,只要学生获得高分就是好学生。有的还美其名曰:“抓住耗子才是好猫啊!”有本领固然重要,但它除了会抓住耗子外还会不会吃鸡崽呢?“南辕北辙”这个典故流传两千年了,人们都很熟悉,方向错了,盘缠越多,结果越糟。试想:一个人本领越大,如果思想错误那么对社会的危害越严重。所以,千万不可忽视德育方向的灵魂作用。一种良好的品德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是日积月累的结果。荀子说:“积小流而成江河,积善成德。”教师不可急于求成,应注意点滴小事,防微杜渐。三国时蜀帝刘备在遗诏中劝勉儿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一个封建帝王尚能如此,何况现在这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数学课不含德育内容。以前的小学教材政治倾向性较强,现在教材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初中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思想品质的重要阶段,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当中有所收获,做好对时政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入至关重要。文章先对时政内容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简要探讨,之后对时政内容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对初中思想品德时政教学有所帮助。

  • 标签: 〔〕初中教育思想品德时政 内容
  • 简介:钱穆曾在大学教书达半个世纪之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大学教育思想。钱穆大学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提倡通学教育,提倡会通的学风与通才的培养,注重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钱穆后来创办新亚书院,凭借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定信念,实践着自己关于大学教育的理想。

  • 标签: 钱穆 大学 教育思想 通学教育 传统文化 教育史
  • 简介:本文从高等教育的学术化、大众化、地方化、社会化、国际化等五个方面对雷沛鸿的高等教育思想进行钩提与探析,旨在对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对外开放与深化改革,提供历史借鉴与现实启迪。

  • 标签: 雷沛鸿 高等教育 教育思想史 中国 学术化 大众化
  • 简介:我国新时期教育哲学奠基于20世纪80年代初,黄济先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系统研究了我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精髓,批判分析了西方教育哲学的各种流派,创建了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哲学体系,成为新中国教育哲学的重要奠基人。黄济先生三十年的探求为解决何为教育哲学、教育哲学的指导思想、教育中的古与今、东与西等事关新时期有中国特色教育哲学发展的前提性、战略性和关键性问题指明了方向。同时,黄济先生的明白、朴实的文风和谦逊、民主、包容的学术品格成为我国新时期教育哲学学术共同体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文化财富。因此,研究黄济先生的教育哲学思想对于我国新时期教育哲学乃至教育基本理论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 标签: 中国特色教育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古与今 学术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