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述及汉语音韵和音韵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讨论汉语音系研究与音位的关系,强调和论证了推论汉语音系必须重视音位对比,严格的音位对比是构成音系的必要条件;并讨论了汉语普通话的元音音位的性质和汉语拼音标示音位的得失。第二部分讨论等韵的若干问题,如等韵图的起源与依据、外表与内涵,等韵的贡献与流传等,并对内外转问题提出新说,指出内外转与佛经转唱相关,转唱时不出本韵为内,转唱时必须换韵为外。

  • 标签: 汉语 音韵学 等韵学 音系 音位对比 内外转
  • 简介:《汉语语源》评介陈建初任继防先生所著《汉语语源》(以下称“任著”)正式出版了,作为语源的“愿焉”者,阅读之余,很想发表一点感想。汉语语源的探索,如果从汉代刘熙的《释名》算起,迄今已有一千八百年左右的历史了,真可谓源远流长。但直到本世纪初之前,...

  • 标签: 历史比较语言学 语源 汉语 源学 同源词 研究成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style(文体)一词包括三层意思:(1)指说或写的表达方式,其正式程度可因言语交际中的活题、地点、参与者等情景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2)指语域,即由一特殊社会群体所使用的语言变体,如法律、广告文体等。(3)指某一篇章的语言特点,或某位作家的写作风格。英语文体,是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

  • 标签: 文体学 语言学理论 语言变体 广告文体 三层意思 语域
  • 简介:俄语早已成为国外语言学家的研究对象。近来,它引起世界各国语言学家越来越大的重视,其标志之一是定期召开(五年一次)国际斯拉夫语语言学家会议。最近一次即第九次会议,是1983年9月在苏联基辅召开的。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26个国家,共2000多名学者。其中,大多数与会者是俄语方面的专家。国际斯拉夫语语言学家会议在协调研究各斯拉夫语尤其是俄语的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学术思想和材料的交流,加强了各国学者之间的接触和联系。

  • 标签: 斯拉夫语 外语言学家 俄语语法 科姆里 词汇单位 句法功能
  • 简介:《说文解字》作者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据《后汉书·儒林传》中记载,许慎初为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汶长。其间曾为太尉南阁祭酒。后去官,卒于家。许慎博通经籍,撰有《五经异义》、《史记注》和《淮南子注》,均亡佚。传于今的只有《说文解字》这部著作。

  • 标签: 谐声系统 《说文》 著作 古音学 《说文解字》 古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从浩翰的书海中寻觅中国日语教育的进程与日语研究的踪迹,是一项既艰辛又有趣味和价值的工作.据杨守敬的中称,明朝时担任各国来华使节翻译的四夷馆,编撰了,作为培养翻译的教材.十三卷中就有,遗憾的是国内已无藏本.19世纪末,在中国全面效仿日本的热潮中,各地纷纷创办"东文学堂",设置日语课程,开中国日语教育之先河.倏忽之间,时光已过百年.中国的日语教育与研究,在坎坷和风雨中成长进步,经代代同人的不懈努力,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 标签: 《日语口译学论稿》 中国 徐冰 文化内涵
  • 简介:<正>现代修辞的诞生如果从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发凡》问世算起,至今已有六十多年了。六十多年来,对于什么是修辞的问题,修辞学界一直争论不休,几乎象一块难以消化的口香糖,被人们不停地咀嚼着,反复地品味着,这不能不发人深思。这里我也想再把它抖落一番。我想还是从认识与存在的关系说起。世界是客观的存在,思维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认识必须通过表达才能进行社会交流,产生社会效果。存在于思维中的认识是潜性的认识,以特定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认识是显性的认识。从客观存在到主观思维是一个由存在到认识的过程,即由客观到主观的过程。由主观思维到社会交流是又一个过程,是认识由潜在到显在的过程,即由认识到表达的过程。表达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但不是机械地简单复制的反映,而是经过主观筛选、模拟、评判,染上主

  • 标签: 修辞学 再思考 言语表达 逻辑学 语言学 主观思维
  • 简介:生物符号致力于研究自然中的符号过程、意义、信息与交流。生物符号作为范式转换,将生命过程看作是意义产生过程、信息过程,而不仅仅是机械过程。根据生物符号,生命过程在符号框架内可以被丰富地解释。生物符号产生于达尔文生物的两个反常。这两个反常可能会导致生物当前的主流范式走向危机。面对这个危机,生物符号提出了符号的回应。生物符号利用皮尔斯符号通过重新定义生物的事实、问题与方法,重新概念化了生物。一些迹象表明,生物符号已经进入了常规科学的阶段。然而,要想进一步发展,它必须面对内部、外部的挑战。

  • 标签: 生物符号学 符号过程 新达尔文生物学 范式
  • 简介:檄文作为一个具有浓厚中国作风与鲜明民族气派的军用公文门类,其中有不少堪称文学杰作。过去对檄文的研究,往往偏重于从文学角度进行发掘,而不太注意从实用功能角度去探求。檄文之所以是檄文,军用公文之所以是军用公文,它们之所以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首先并不在于它们的文学性,而在于它们的实用性:它们是军事斗争的工具,是克敌制胜的利剑。本文通过解读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这一经典文本,参照刘勰《文心雕龙》相关论述,对檄文在军事斗争中的工具性特征加以讨论。

  • 标签: 军事斗争 工具性 檄文 袁绍 陈琳 军用公文
  • 简介:<正>1987年到1988年,我们曾经打算编一部《应用语言导论》。我们设想,这个应用语言应该是应用语言学学,讲语言同各有关学科接触部的共性和个性。我们谈的应用语言是广义的,大致有四个方面:一语言教学,二语言同自然科学,三语言同社会,包括语言修养,四语言计划。而且我们中国的内容要比较多。我们到上海、哈尔滨、广州跟同行讨论,还在广州开

  • 标签: 神经语言学 跨学科 应用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语言应用研究 文学作品语言
  • 简介:作者:李玮书名:新闻符号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ISBN:9787561482148DOI:10.13760/b.cnki.sam.2015.01.01621世纪以来,全球跨学科融合的趋势不断映射到各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中。近年来,符号研究在本土的升温自不例外,它既离不开新闻传播产制符号的实际生态,也离不开各类符号流动并嵌入我们社会生活的日常体认,新闻传播与符号间的勾连已然成为令人瞩目的媒介文化景观。

  • 标签: 符号学研究 媒介文化 常体 新闻文本 学科融合 新闻传播教育
  • 简介:海外小朋友都来中文──《支持海外幼童汉字》座谈会侧记12月19日上午,北京国际饭店彩虹厅里充满着热烈的气氛。本报举行的《支持海外幼童汉字》座谈会正在这里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中国前驻美国大使柴泽民、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会长袁晓园、副会...

  • 标签: 小朋友 座谈会 汉字研究 语言环境 留学生 海外版
  • 简介:符号与现象是当代人文社会学科中两种重要的理论。赵毅衡明确提出了“符号现象”,并努力将其拓展为一整套系统的理论表述,以期为符号研究奠定哲学理论基础。寻找符号与现象的结合部,是符号现象的基础问题。赵毅衡试图从皮尔斯的哲学入手,来构建符号现象的基本框架,但是他有意避开了与胡塞尔的现象的论争。事实上,胡塞尔作为现象的开创者,同样表现出对符号问题的极大热情,而他关于符号问题的探索,同样应该成为符号现象构建的有力支撑。

  • 标签: 现象学 胡塞尔 符号 符号现象学
  • 简介:戴磊同志的修辞专著,题名为《修辞探新》。作为第一位读者,我读这本书时,首先注意的是它“新”在哪里。读完后,印象最深的是它的方法论。传统修辞注重例证的搜集和研究,运用的大多是归纳的方法,往往陷入一种经验的思维,难以从本质规律上科学地解决问题,有时甚至会把自己置于自相矛盾的境地。陈望道的《修辞发凡》注意用辩证法研究修辞,是一大创新。但有些部分,比如积极修辞的辞格部分仍然运用归纳的方法,因而未能找到科学的、让他自己满意的辞格分类标准。

  • 标签: 传统修辞学 《修辞学发凡》 本质规律 积极修辞 分类标准
  • 简介:回顾了传统译论和当代译论的局限性,认为前者属于翻译研究而不是翻译研究,后者属于翻译研究,但走错了方向。究其原因,是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问题。本文认为应采用新的方法集中于翻译的本体论研究,为此提出了归结主义方法并进行了相关论证。所谓归结就是将错综复杂的现象归结为核心的、本质的东西,以此找到翻译的基本规律和内在属性。本文提出的新范式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革新——在此范式内,翻译的种种概念,如直译/意译、归化/异化都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翻译的种种问题,如可译/不可译、对等/不对等不是相克的,而是辨证的。

  • 标签: 局限性 归结主义方法 翻译的本体论 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