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进行了结肠息肉高频电电切术病患的术后采用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了结肠息肉高频电电切术的病患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病患,给予对照组病患常规的护理,研究组病患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病患的术后出血情况以及一年之后的结肠息肉的再发率。结果两组病患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法后,研究组病患的术后出血情况以及一年后的结肠息肉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进行了结肠息肉高频电电切术病患的术后采用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病患的术后出血量以及一年后的结肠息肉的再发率,有着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大力的推广。

  • 标签: 结肠息肉 高频电凝电切术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两种方法联合治疗DME效果是否优于单独格珊光或眼内注射康柏西普。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于我院就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将弥漫性黄斑水肿患者接受眼内注射康柏西普(0.5mg)联合激光治疗、单独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单独格珊光的患者纳入研究,共129例(141眼),其中联合治疗组40例(45眼)、康柏西普组44例(51眼),激光组45例(55眼)。联合治疗组男性17例(20眼),女性23例(25眼),年龄45-72(平均60.7±7.5)。康柏西普组男性24例(30眼),女性20例(21眼),年龄44-69平均年龄(59.5±9.0)。激光组男性21例(28眼),女性24例(27眼),年龄54-71(平均62.3±8.7)。结果两种方法联合治疗矫正视力效果优于单独格珊样光或眼内注射康柏西普组(α=0.043<0.05)。基线、治疗后1m?3m患者OCT黄斑中央厚度(CMT)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后6m患者的OCT黄斑中央厚度(CMT),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独格珊样光(P<0.01)或眼内注射康柏西普组(p<0.01)。另外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430>0.05)。结论两种方法联合治疗DME效果优于单独格珊样光或眼内注射康柏西普。

  • 标签: 康柏西普 黄斑格栅样光凝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小板治疗急性轻中度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同时随机、平行对照。方法选取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轻中度缺血性脑梗死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单联血小板,观察组采用双联血小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3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3.33%,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双联血小板治疗,可使患者的神经功能有效改善,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 标签: 脑梗死 急性轻中度 抗血小板治疗 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口腔修复中不同修复材料的摩擦性能分析。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的108颗需要修复的牙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3组,每组36例,金属组采用金属材料进行修复;采陶瓷组用陶瓷材料修复;树脂组采用树脂材料修复。对3组牙齿的修复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修复6个月之后,金属组和树脂组的成功率均为94.4%,大于陶瓷组的91.7%,在修复12个月之后,树脂组的成功率为91.7%,大于金属组和陶瓷组的88.9%,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口腔修复材料的摩擦性能没有明显差异,在口腔修复过程中均可得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口腔修复 修复材料 抗摩擦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近四年来因直接人球蛋白实验阳性退回血站的红细胞特征,寻找避免因直阳性导致血液浪费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7年期间医院因直阳性退回的红细胞,通过报废血液流水号收集献血者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4、2015、2016、2017年分别有36袋、30袋、39袋、71袋红细胞类产品因直阳性被退回血站进行报废处理,其中女性献血者直阳性率高于男性,以18-35岁年龄组最为明显。结论为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浪费,对18-35岁女性献血者开展献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鼓励健康男性无偿献血。

  • 标签: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红细胞 计算机系统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角膜炎并发角膜新生血管患者VEGF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40例角膜炎并发角膜新生血管患者,其中单纯为角膜炎并发角膜新生血管患者为对照组,同时合并角膜上皮缺损、水肿以及结膜充血等患者为观察组,每组20人。给予两组患者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原液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角膜新生血管均比治疗后3天有明显的减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天、1周、2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CNV面积变化明显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3周、4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CNV面积减少明显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能够对角膜炎引发的角膜新生血管进行有效的抑制、消退,且对角膜炎引发的角膜新生血管合并角膜上皮缺损、水肿以及结膜充血等症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角膜炎 角膜新生血管 贝伐单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瞬时弹性成像系统(Fibrotouch)评价扶正化瘀胶囊肝纤维化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8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代偿期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和对照组40例(单纯恩替卡韦治疗)。观察治疗24周前后两组患者的Fibrotouch数值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Fibrotouch数值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的肝纤维化的疗效优于单药恩替卡韦治疗。

  • 标签: 瞬时弹性成像系统 扶正化瘀胶囊 恩替卡韦 肝纤维化 乙型肝炎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制备兔羊抗体血清,应用试管凝集实验和试管溶血实验测定其效价,并对其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对兔2%~5%SRBC进行免疫一周,采用心脏法采血,离心分离出血清。再与2%~5%SRBC用试管凝集实验和试管溶血实验对其效价进行测定。结果:兔血清中出现了抗体,其中试管凝集实验效价为1:8,试管溶血实验的效价为1:32。结论:此免疫血清制备的方法所用的时间相对较短,测定方法简单易行,效果较明显,适用于实验教学和实验研究。

  • 标签: 血清制备 凝集实验 溶血实验 检测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十二指肠溃疡应用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6月~12月接收治疗的82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将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随机地分为试验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对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胶囊进行幽门螺杆菌治疗应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并发症较少、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更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十二指肠溃疡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孕症患者苗勒氏管激素浓度(AMH)的妊娠结局。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90例不孕症女性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根据不孕症患者的苗勒氏管激素(AMH)浓度将90例患者分成3组,每组各30例,其中第1组AMH<1.5ng/ml,第2组AMH1.5-4.5ng/ml,第3组AMH>4.5ng/ml,对比3组不孕症患者妊娠率和AMH浓度间关系;分析甲状腺抗体、胰岛素和AMH浓度关系。结果3组不同浓度AMH和妊娠率对比无差异(P>0.05);3组不同浓度AMH和流产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第3组流产率最高,表明AMH浓度越高流产率越高;第1组甲状腺抗体阳性发生率最高,明显高于第2组和第3组,第1组血清胰岛素浓度最高,明显高于第2组和第3组,3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AMH浓度和妊娠率不相关,与自然流产相关,而且甲状腺抗体、血清胰岛素浓度等升高都会影响AMH浓度,从而影响卵巢的储备功能。

  • 标签: 不孕症 抗苗勒氏管激素浓度 妊娠结局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双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分别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双和单纯丁苯酞注射液进行治疗,对其临床疗效及MoCA、Barthel和NIHS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MoCA评分、Barthel评分以及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临床总有效率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8%,数据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双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丁苯酞 双抗 进展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PCI术后的栓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8月本科接诊的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PCI术患者58例,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将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PCI术后都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实验组加用华法林。综合分析两组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体循环栓塞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6.9%,和对照组的0.0%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的体循环栓塞事件发生率为0.0%,对照组为3.45%,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PCI术后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血小板,同时加用华法林,并不能减少心房颤动患者发生体循环栓塞的几率,但能提高其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

  • 标签: 心房颤动 疗效 出血事件 抗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在消化性溃疡并Hp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本院62例消化性溃疡并Hp感染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31例,实验组31例,对照组通过奥美拉唑进行单纯制酸治疗,实验组选择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标准三联加铋剂进行联合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5%,大大高于对照组的77.4%(P<0.05);实验组肝功能异常、头晕、皮肤瘙痒、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90%,对照组为9.67%(P>0.05)。结论通过奥美拉唑、铋剂、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联合开展幽门螺旋杆菌四联疗法,能够促进消化性溃疡病情改善,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 标签: 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 消化性溃疡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精神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甲状腺素的影响情况。方法根据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进行探讨分析,为患者分组,对比精神药物对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情况。结果治疗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和正常群体相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T3、T4均有所降低,TSH上升,和治疗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精神药物会让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发生改变,治疗的时候对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定期的检测,能够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非典型类抗精神药物 典型类抗精神药物 甲状腺激素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卵巢未成熟畸胎瘤致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护理方法,为提高护理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0例卵巢未成熟畸胎瘤致NMDA受体脑炎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从气管插管护理、中心静脉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加强护理,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况较之前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卵巢未成熟畸胎瘤致NMDA受体脑炎患者进行全方位、精细化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 抗NMDA受体脑炎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栓治疗方案应用于高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44例高齡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将其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患者13例,采用华法林药物进行治疗,B组患者9例,采用阿司匹林药物进行治疗,C组患者12例,采用华法林药物加阿司匹林药物进行治疗,D组10例患者则没有使用栓药物治疗,比较四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C组患者出现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几率最低,且相较于B组和D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较于A组患者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治疗出血事件上A组和C组患者相对较高,安全性不及B组和D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药物加阿司匹林药物进行治疗能够对血栓栓塞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虽然患者出血率较高,但是并不严重,在临床上表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高龄冠心病 房颤 疗效 安全性 抗栓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精子抗体(anti-spermantibody,AsAb)产生与女性不孕不育的关系以及女性AsAb的产生与临床疾病关联性。方法用ELISA法测定研究对象AsAb,分析女性不孕不育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AsAb阳性率的差别;并进一步对女性不育不孕患者病史进行分析,初步探讨AsAb阳性形成的可能病因。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女性不育不孕患者血清AsAb-IgG、IgM和IgA阳性率增高(P<0.05);女性不育不孕组中,不良流产史和宫颈炎患者AsAb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盆腔炎和HPV感染患者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Ab产生与女性不育不孕有相关性,而不良流产史和宫颈炎可能是导致女性体内产生AsAb的可能诱因之一。

  • 标签: 不孕不育 As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药物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因服用血小板药物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同期上消化道出血86例作为对照。结果服用血小板药物出血患者与非服用药患者相比,血小板药物组年龄>60岁者占56.0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药物组中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患者占65.1%,具有心脑血管病史患者占59.3%,均明显高于非服用阿司匹林组患者(P<0.05)(分别为22.1%,24.51%)。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2.8%,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心脑血管或消化性溃疡病史、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是导致血小板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抗血小板药物 上消化道出血 心脑血管疾病 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采取双联血小板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接收的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予以阿司匹林,研究组20例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氯吡格雷联合用药。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发作时间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选择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这种双联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方案,能显著缩短患者发作时间,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患者更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双联 抗血小板药物 脑缺血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