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光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月至2015年1月接诊的行激光光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8.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67%,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5%,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激光光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激光光凝术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手术室护理采取品管圈模式的整体效果观察。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60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手术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为未实施品管圈管理,观察组为实施品管圈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10.00%,观察组的准备完善率高于对照组,而护理差错率以及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品管圈概念应用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以有效的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多方面降低手术安全事件的发生,提升整体的服务质量。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品管圈模式 整体效果
  • 简介:摘要作者阐述了传统和新型高血压药物的特点,药物治疗的针对性、副作用最小和联合用药的基本原则,ACEI与CCB、ACEI与β受体阻滞剂和ACEI与ARB等常用联合用药方案的优势,通过合理用药保证24小时血压平稳,同时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将靶器官损害降至最低,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命质量。

  • 标签: 抗高血压药物 治疗原则 联合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血压药物药理分类、合理使用情况。方法抽选2015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接收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药物药理分类、应用情况做统计处理。结果100例入选患者中,不同种类的高血压药物中,利尿剂使用比例为38.00%,β受体阻滞剂为25.00%,钙离子拮抗剂为16.00%,(P<0.05)。结论不同种类的高血压药物的作用特点均表现出明显差异,需严格遵照医嘱合理用药,以确保患者的血压水平能够控制在稳定状态,提升用药安全性。

  • 标签: 抗高血压药物 药理分类 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服血小板药物对冠心病的影响。方法从我院患冠心病患者中选取6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普拉格雷片,34例)和对照组(硫酸氯吡格雷片,34例),对比两组患者血小板反应指数、血小板聚集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反应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反应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血小板药物能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降低血小板反应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抗血小板药物 普拉格雷片 硫酸氯吡格雷片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接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对临床输血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输血的80例患者进行输血前后胆红素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均满足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直接人球蛋白阳性、交叉配血主测相合次测凝集。其中无出血症状的有54例,对无出血患者进行输血前后血红蛋白测定,观察血红蛋白升高情况,判断能否达到临床完全有效输血。结果80例患者输血均遵循主测相合,次测凝集强度不高于直接人球蛋白凝集强度的原则进行输血,输血过程中患者未见明显不适症状,输血前后胆红素变化不明显,54例患者输血后血红蛋白增长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别。结论在抢救用血情况,直接人球蛋白阳性的患者输血遵循主测相合,次测凝集强度不高于直接人球蛋白实验凝集强度的原则,输注普通红细胞悬液或者去白红细胞是合理并且相对安全的。

  • 标签: 直接抗人球蛋白 胆红素 血红蛋白 输血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肿瘤高状态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平均对照分组的方式将2014年2月~2016年1月期间来院治疗的74例处于高状态的恶性肿瘤患者分成两组,即对照组(n=37)和研究组(n=37),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钙予以治疗,研究组使用丹参多酚酸盐予以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LA(血乳酸)、PT(凝血酶原时间)、PLT(血小板)、FIB(纤维蛋白原)以及D-D(血浆D-二聚体),同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除了对照组BLA未发生明显变化以外,两组患者PT、FIB、PLT以及D-D均发生明显变化,研究组BLA明显下降(P<0.05);和治疗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PT水平高,其它指标均比较低(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高状态的治疗中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所获效果确切。

  • 标签: 丹参多酚酸盐 治疗 高凝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慢性肥厚性咽炎患者运用微波热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选取82例慢性肥厚性咽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Ⅰ组41例接受常规性治疗,Ⅱ组41例接受微波热治疗,评估该两种方案的治疗与安全情况。结果①经治疗,Ⅱ组在总治疗有效率上占95.1%(显效+有效39例),显著比Ⅰ组的73.2%(显效+有效30例)提高,统计学成立(P<0.05)。②术后半年随访,Ⅱ组有1例(2.4%)复发,相比Ⅰ组的8例(19.5%)显著下降,统计学成立(P<0.05)。③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产生严重副反应。结论微波热技术操作简单、安全,用于慢性肥厚性咽炎的治疗有理想效果,且可避免复发,值得推荐。

  • 标签: 慢性肥厚性咽炎 微波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及其临床用药相关研究,为今后的临床用药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文通过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所收治的具感冒药物处方的感冒患者370例为研究对象,针对临床感冒药物成分进行药理分析以及对临床用药情况展开探讨。结果经过分析后发现,常用感冒药物成分药理作用囊括“收缩热管、解热镇痛、抗病毒、镇咳祛痰、组胺、中枢兴奋”等6大类。在这370例处方中经过分析发现不合理处方50张(13.5%),药物成分重复处方38张(10.27%),药物使用不对症处方8张(2.16%),其中不合理处方所占比例最高。结论临床感冒药物成分很复杂,增强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点与临床用药分析,对于改善感冒治疗的临床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感冒 临床用药 药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肠镜下高频电电切圈套治疗大肠息肉的效果及体会。方法选择自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大肠息肉病人纳入研究,均接受电子肠镜下高频电电切圈套治疗,观察分析息肉分布情况、病理分型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00例大肠息肉病人均切除成功,成功率为100.00%;单发性息肉58例,多发性息肉42例;息肉分布最多是乙状结肠,占36.00%;病理分型主要为腺瘤性息肉,占75.31%;出血5例,出血率为5.00%。结论大肠息肉应用电子肠镜下高频电电切圈套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

  • 标签: 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 大肠息肉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体质教育对治疗幽门螺杆菌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2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均给予相同的幽门螺杆菌药物及疗程,对照组给予基础健康教育;治疗组同样配合基础健康教育,同时根据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进行相应的体质教育干预;均停药28天后复查幽门螺杆菌。比较两组病人的治愈率、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等。结果治疗组病人的治愈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P<0.01),临床症状疗效有可比性。结论进行中医体质教育指导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治愈率。

  • 标签: 中医体质教育 幽门螺杆菌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4例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护理要点。方法近三年就诊于我院的24例NMDA受体脑炎患者均予以免疫调节、对症支持等治疗及症状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结果22例好转出院,1例死亡,1例家属放弃治疗,电话随访于院外死亡。结论NMDA受体脑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尽早确诊治疗,做好相应的护理能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

  • 标签: 抗NMDA受体脑炎 临床特点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输血检测技术的发展,ABO血型鉴定试剂质量的提高,由血型鉴定错误而引起的急性溶血反应发生率显著减少,但临床上由不规则抗体引起迟发性输血反应还时有发生1。

  • 标签: ABO血型 不规则抗体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坤舒康颗粒对小鼠的镇痛、炎作用。方法将KM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对乙酰氨基酚组、坤舒康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及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小鼠醋酸扭体实验观察坤舒康颗粒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肿胀实验观察坤舒康颗粒的炎作用。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及中剂量坤舒康颗粒均能显著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1);高剂量、中剂量及低剂量坤舒康颗粒均能显著抑制二甲苯导致的小鼠耳肿胀(P<0.01)。结论坤舒康颗粒有较好的镇痛及炎作用。

  • 标签: 坤舒康颗粒 镇痛 抗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冒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方法此次调查对象随机选自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感冒患者300例,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和处方信息进行整理分类,针对患者的一般病情、处方中用药情况等展开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处方信息、不良反应及药理成份分布。结果在300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占12.50%,药物成分重复处方占10.00%,药物使用不对症占1.67%;出现不良反应为9.67%,其中胃部不适者51.72%,过敏者35.58%,血压升高或心跳加快者27.59%,恶心呕吐者31.03%;300张处方中涉及的感冒药物包括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咖酚伪麻片、复方氨酚伪麻片、氨咖黄敏溶液等。结论感冒药引起不良反应可涉及各个器官系统,使用感冒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遵医嘱用药,注意用药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的滥用,最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抗感冒药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通过对《中药药理学》教材所载407味中药的药理作用进行计算机分析,发现具有炎作用的220味。本研究通过分析有炎作用的中药分布,观察了中医治疗炎症相关疾病的用药规律,将炎作用与中药功效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为深入挖掘临床用药规律及探讨中药治病机理具有一定指导性意义。

  • 标签: 抗炎作用 中药分布 计算机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探讨手术切削结合高频双极电治疗外阴巨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2月32例外阴巨大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采取手术切削结合高频双极电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药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记录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4例,感染3例,复发1例,总有效率75.0%;对照组中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7例,感染6例,复发4例,总有效率56.3%,两组疗效、感染率及复发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切削结合高频双极电治疗外阴巨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传统药物治疗,感染及复发率低,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切削结合高频双极电凝 外阴巨大尖锐湿疣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有创-无创贯通气治疗ICU危重患者不同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ICU收治各种重症患者致呼吸衰竭患者共78例,男性42例,女性36例,年龄最小65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72.35±2.4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18例,重症肺炎15例,急性肺水肿1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34例。78例患者分为两组贯通气组37例,男性20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71.46±1.8岁;对照组41例,男性22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72.21±1.6岁。结果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机械通气时间、AECOPD存活率、重症肺炎死亡率、ARDS死亡率、血气指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创-无创贯通气治疗不同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可缩短ICU住院时间,总住院天数缩短,VAP发生率低,重新插管率低,血气等指标改善明显,ICU存活率提高。

  • 标签: 有创-无创序贯通气 危重患者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结肠息肉应用胃肠镜下电切除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结肠息肉患者9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利用胃肠镜下电切除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初次进食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显著缩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42/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33/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d生活质量各维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d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结肠息肉患者应用胃肠镜下电切除术进行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胃结肠息肉 胃肠镜 电凝切除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