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十六日,是诗人郭沫若诞辰一百周年。在纪念郭沫若诞辰一百周年时,回忆郭老足迹遍江南,翰墨香江苏的事迹,对我们江苏人民和郭老研究者来说是很有意义的。南京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抗日战争时期,郭老曾在这里战斗过、生活过。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的炮声,震撼了古老而多难的祖国大地。郭老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怀着对祖国桑梓的赤子之情,毅然别妇抛雏,从日本回到了祖国。郭老到上海后,立即遵照党的指示,组

  • 标签: 七月七日 抗日战争时期 生命危险 次北固山下 竹里馆 松声
  • 简介:<正>《银杏》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是郭沫若散文中的杰作。从语体特点看,《银杏》的语言接近口语,自然、流畅、不押韵,这和散文相同,但是节奏感强烈,加上丰富的感情和形象的描绘,使《银杏》象诗,这还是主要的。《银杏》适合朗诵。比起小说、游记、传记来,它速度慢,停顿多,诗意浓: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了解的。‖在较长的分句里还可以有小的停顿: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全文保持着基本整齐的节奏,有的一句就是两行诗:

  • 标签: 修辞解析 郭沫若银杏 银杏修辞
  • 简介:一、一片深情寄桂林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的芦沟桥事变.当月下旬,大革命失败后一直流亡日本的郭沫若别妇抛雏,冒险乘船回到上海,参加了周恩来直接领导的抗日民主运动.他先是与夏衍等人创办了,并任社长.1938年4月,他在武汉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授中将衔,主持宣传工作.

  • 标签: 郭沫若 桂林市 抗日战争 张曙 革命斗争
  • 简介:郭沫若抗战论李冰周九香抗战时期,全国各地学者汇集四川,对四川悠久的历史文化,巴蜀的古史传说引起极大的关注,如禹生石纽问题,大禹究竟出生在汶川还是北川?又如李冰与李二郎问题,四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问题,对“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这一流行看法,...

  • 标签: 郭沫若 抗战时期 李冰 陈立夫 四川人民 历史文化传统
  • 简介:一1977年冬,郭沫若去世前数日,抱病为画家关良请题的《鲁智深醉打山门图》,手写了生平最后的一首长诗。此诗随即发表在《人民日报》副刊上。此诗与此前相当长时间内发表的诗歌不同,并无泛泛的歌赞,既非无端颂扬"百花齐放"的标语,也无苦心经营"莺歌燕舞"的

  • 标签: 郭沫若 四十年代 长时间 鲁智深 创造社 人民日报
  • 简介:《女神》发表后,受到批评家们的高度肯定,但不同的批评家也从各自独特的意识形态立场和新诗观念出发,就《女神》的思想立场和写作技术提出各种看法,对郭沫若的新诗创作提出箴规和告诫。面对外部批评——不论这些批评是来自同一阵营,还是来自立场不同的其他批评家——郭沫若都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看法,他始终认定《女神》为其新诗代表作,尊重《女神》时代的思想意识,坚持新诗是"写"出来而非"做"出来的观点,但对于他认可的意见,他也会认真接纳和吸收。郭沫若先后四次集中修改过《女神》,有抗争,有对同行意见的善意采纳,其动因比较复杂,不能简单认为是迫于外部压力或"媚俗"。《女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郭沫若本人参与建构的,他不同时期对于《女神》的态度,影响着《女神》研究的展开。

  • 标签: 郭沫若 《女神》 新诗 修改
  • 简介:这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作家郭沫若的悲剧,遭到多年的盟友蒋介石的背叛,为逃避他的通缉,而亡命妻子的祖国日本,在此生活十年。如今他舍弃妻儿回到故国,以国民党大本营政治训练部秘书长的身份向妻子的祖国日本亮剑,这不是时代的悲剧是什么呢?在我度过的漫漫岁月中,因为自己的丈夫是外国人,我经历了旁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和快乐。

  • 标签: 训练部 自身难保 活着 卷第 平民百姓 帝国大学
  • 简介:几位在乐山沙湾鸣兴达号生活过的郭沫若亲属以集体回忆的方式,充实丰富了郭沫若家世及其兄弟姊妹间亲情的回顾,涉及了抗战期间和建国前后郭开佐、郭开运等人在沙湾民生建设中的作为。对沙湾鸣兴达号建筑特点的由来加以说明,对此前"口述史"整理中某些有待商榷的提法进行了澄清。

  • 标签: 郭沫若家世 鸣兴达号 集体回忆
  • 简介:中国文坛泰斗郭沫若,在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旅途中,在革命战争的年代里,曾三次到过香港。从1927年的第一次算起,恰好"十载一来复",每隔十年去一次。离群孤雁隐居香港郭沫若第一次去香港,是因南昌起义失败,他到香港暂避风险。20年代中期,郭沫若投笔从戎,参加了北伐战争,担任了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8月1日,在南昌的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人,领导北伐战争中的共产党员和受到共产党影响的三万余人,发动了南昌起义,"八一"的枪声在召唤郭沫若。8月3日,他与张发奎商定解散了政治部,张发奎邀他同去日本,他谢绝了,而决定与李一氓、阳翰笙、梅龚彬等人奔赴南昌,并于当晚上了路。郭沫若一行于夜半时分安抵南昌,在起义军军部与周恩来、贺龙等人重逢,彼此紧紧拥抱,显得格外亲切。这时

  • 标签: 郭沫若 香港 周恩来 北伐战争 南昌起义 传奇色彩
  • 简介:郭沫若对孔子及其学说的研究,主要是从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进行的。先后写了《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论中德文化书》、《伟大的精神生活者王阳明》、《孔墨的批判》、《儒家八派批判》、《<青铜时代>后记》、《<十批判书>后记》、《<十批判书>改版书后》等一系列著名论文。他的研究,体现了勇于坚持真理的求实作风和由表及里的科学精神,同时又紧紧地适应着时代的需要。从而大大超过了同时代人的研

  • 标签: 孔子学说 儒家八派 王阳明 判书 四十年代 先秦儒家
  • 简介:郭沫若不仅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而且是著名的书法家。他那潇洒俊逸的书法,自成一家。解放初期,《人民文学》杂志社领导请毛泽东题写刊名,毛泽东就一再推荐说,这个刊名应该请郭老写,郭老是著名的书法家。所以《人民文学》最初的刊名就是郭沫若写的。全国解放后,郭沫若虽然在中央政府里担任了重要职务,地位很高,可是作为著名的文化人,为人随和,没有架子,说话幽默风趣,所到之处,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只要有人请他题签,他都会欣然命笔,满足要求。1952年元月,新中国第一批水电站建设重点项目之一的佛子岭水库动工兴建。武警水电部队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步兵第九十师,集体转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水利工程第一师。7月1日,水利师师长马长炎和参谋长张孟云率领一师二、三团官兵7000多人,挺进当年刘邓大军打游击的大别山区,参加佛子岭水库建设。在治淮工地上,战士们生活非常艰苦,每月只拿几元钱的津贴费。可是,工程建设热情高涨。战士们知道,由于千百年来的淮河泛滥,两岸一代一代的劳动人民流离失所,妻离子散,也不知道制造了多少人间悲剧。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高喊治淮。然而,他们治淮是假,中饱私囊是真。人民勒...

  • 标签: 寄来空 空信封 郭沫若寄来
  • 简介:在往日本千叶县市川市的车上,我与不同时空中的郭沫若相遇:“五四”时的郭沫若,“大革命”时的郭沫若,抗战时的郭沫若和“文革”时的郭沫若郭沫若不同时期的身影甚至是判若两人的形象,给我们今天的历史叙述留下了困境。比往两个极端处论定郭沫若更困难的是,我们无法轻率地呈现郭沫若的思想历程与历史的复杂关系。我一直追寻少年时从字帖《蜀道难》字里行间初识的郭沫若,后来再读他的史学、文学著作。我到今天也没有完全读懂郭沫若,也没有完全进入那个似乎远去,其实仍然延续在现实中的历史。

  • 标签: 郭沫若 历史叙述 《蜀道难》 “五四” “文革” 人的形象
  • 简介:五、游洞登楼助诗情1963年3月,广西历史学会在南宁召开成立大会.郭沫若、于立群夫妇和翦伯赞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结束后,他们先后到南宁、柳州游览.3月24日,他们到达桂林,下榻于榕湖饭店.

  • 标签: 郭沫若 桂林市 民族气节 历史文化
  • 简介:我们在学习与研究郭沫若一生诗词创作的过程中,发现始终存在着一种颇为特殊的文艺现象,就是已经正式发表而且编人集子的某些诗词,往往会有异体(或日“别体”)的存在。这些异体诗并非一般只是篇名的更换或个别字句的修改,而是与正体有着颇为明显的差异。我国传统诗歌历来主张诗不厌改、精益求精。因此,从写作初稿到正式发表,以至从报刊发表到编入诗集,

  • 标签: 诗词创作 郭沫若 异体 文艺现象 传统诗歌 字句
  • 简介:武汉市文物商店书画藏品中有一幅现代画家何芳华的作品轴,此图为纸本,淡设色画,纵38厘米,横68厘米.画的主题表现是:暮春时节,一头水牛在颖河边渴饮,并不时抬头向前方喘望的情形,牛的脚下河滩平坦广阔,水草稀疏.牛背后画一株槐树补托.该画笔墨简洁粗放,喻意深远,富有表现力.作者于画幅左边题识:"渴饮颖川水,饥喘吴门月,黄金如何种,我力终不歇.乙酉暮春芳华戏笔"下钤朱文"何"一印.

  • 标签: 笔墨 画家 设色 表现力 书画 作品
  • 简介:在《郭沫若接受泰戈尔心因探微(之一)》中.我们已分析了究竟是哪些原因使郭沫若在众多外国作家中.率先对泰戈尔情有独钟的。日本“泰戈尔热”的感染:泰戈尔“清新、冲淡、醇粹”的诗风与“平易径直”的“散文式”.以及由泰戈尔诗感悟到诗之“内在律”与“音乐的精神”等等.都是郭沫若结缘泰戈尔的重要原因。尤其强调剖析了“异乡情结”、

  • 标签: 泰戈尔 郭沫若 外国作家 诗风 原因 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