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量负荷营养状态的关系。方法通过超声测量下腔静脉直径(inferiorvenacavadiameter,IVCD)评价容量负荷状态,以超过健康志愿者下腔静脉内径P95且下腔静脉塌陷指数〈40%定为容量超负荷,将120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以上标准分为容量正常组(normalvolume,NV组,33例)和容量超负荷组(overloadedvolume,OV组,87例),采用改良的主观整体综合评价法(ModifiedQuantitativeSubjectiveGlobalAssessment,MQSGA)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并应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价容量负荷MQSGA的关系。结果OV组NV组相比,OV组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升高[OV组72.41%(63/87),NV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轻度营养不良发生率较低[OV组5.75%(5/87),NV组51.52%(17/33)]、中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也较低[OV组21.84%(19/87),NV组48.48%(16/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NV组患者MQSGA为(13.64±3.19)分,OV组患者MQSGA为(24.37±5.0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MQSGA容量负荷呈直线回归关系(回归系数b=2.466,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容量负荷相关,容量超负荷组严重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明显增加,随着容量负荷增加,营养状况更差。改善容量超负荷有利于纠正患者营养不良。

  • 标签: 血液透析 容量负荷 营养状态
  • 简介:全球泌尿系结石患病率明显升高,泌尿系结石的形成尿中成石物质过饱和、抑制物缺乏和/或促物质增多、结晶物质滞留等有关。泌尿系结石分为含钙结石和非含钙结石,我国以草酸钙结石最多见,非含钙结石中尿酸结石比例较高。多种常见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钙代谢异常、高血压和动脉钙化等可引起血液及尿液酸碱度及成分改变,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多种途径,影响泌尿系结石的产生和复发。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草酸钙 代谢性疾病 血脂异常 高尿酸血症
  • 简介:目的总结胰肾一期联合移植手术的供体切取和修整方法.方法采用原位灌注联合切取和体外修整的方法完成7例尸体供胰、十二指肠和肾的联合切取修整.结果7例获取器官的热缺血时间平均3分30秒,联合切取器官时间14分20秒,灌注液平均用量1050mL.用切取、修整的胰、肾完成了3例胰肾联合移植和9例肾移植,均迅速恢复功能,未出现严重外科并发症.3例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均完全停用胰岛素,正常饮食,胰肾功能正常存活已分别达34个月、25个月和21个月.结论供体切取和修整的质量是胰肾联合移植成功的关键之一,此原位灌注联合切取和体外修整的方法可提供保证.

  • 标签: 切取 胰肾联合移植 供体 取器 原位灌注 正常
  • 简介:随着慢性肾脏病的高度流行,终末期肾衰竭(endstagere-naldisease,ESRD)病人患病率明显增加,血液透析是目前ESRD肾脏替代治疗的最主要方法。干体重是血液透析病人最重要和最核心的临床问题之一。肾脏科医师应予以更大的关注。血液透析工作人员管理好患者干体重极其重要,然而干体重相对隐匿,需要根据临床经验、监测患者透析中不适表现、观察患者透析后的症状、血压、相关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评估。由于当前临床上评估干体重的很多客观方法并不能常规应用。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仍是基于临床标准。然而确切的干体重评估仍是一个重大挑战。干体重的多种评估方法存在各自优劣,本文讨论干体重的认识过程实验室评估方法的争议。

  • 标签: 血液透析病人 实验室检查 评估方法 干体重 血液透析患者 终末期肾衰竭
  • 简介:目的分析迟发型狼疮肾炎(LOLN)患者的临床肾脏病理特点。方法选择发病年龄≥50岁的经临床和(或)肾活检病理诊断为狼疮肾炎(LN)的患者35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发病年龄〈50岁的LN患者5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LOLN患者的临床肾脏病理特点。结果观察组年龄大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肾功能损害、贫血、肺间质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O.05或P〈0.01);光敏感、面部红斑及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肾脏病理类型分布对照组无差异(P〉0.05),但在病理特点上以慢性化病变为主;血清免疫学方面,观察组抗SSA抗体阳性率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LOLN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临床上对年龄大于50岁,合并贫血、肺间质病变及肾脏损害的患者应警惕LOLN。

  • 标签: 狼疮肾炎 病理学 临床 发病年龄
  • 简介:在肿瘤的分子致病机制研究中,TGF-β信号通路(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pathway)是受到全世界科研工作者广泛关注的通路之一。在该通路中活化的TGF-β配体通过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Ⅰ型(TβR1)、Ⅱ(TβR2)和Ⅲ型(TβR3)结合而发挥细胞生物学效应,该作用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 标签: TGF-Β 泌尿系肿瘤 Ⅲ型 Β受体 细胞生物学效应 信号通路
  • 简介:中西医结合,不仅为保障人民健康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使我国医学在治疗男科疾病上具有新的特色,同时为治疗男科疾病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但是,我们应注意中医理论、西医理论是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哲学思想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不同学术思想。它们具有各自的理论体系及独特的思维方法。因此,我们在治疗过程中,要避免用西医的理论和知识去硬套中医理论治疗。

  • 标签: 性功能障碍 临床思维 中医男科 干扰 男科疾病 中医理论
  • 简介: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知识的认知水平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便利选取2017年07月在杭州市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303例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及高磷血症知识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知识总均分为(17.73±5.53)分,疾病相关知识、饮食知识、服药知识得分的中位数均为2分,依从性得分均分为(10.45±2.26)分。经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文化程度、透析龄及是否服用磷结合剂是其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高磷血症知识的认知水平低。医护人员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宣教.尤其关注文化程度低、透析龄短和未服用磷结合剂的患者。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高磷血症 调查
  • 简介:近来,慢性肾脏疾病(CKD)的脑血管问题开始受到比较普遍的重视,但现有的研究主要是将目光投向尿毒症接受透析的患者和糖尿病肾病(DN)患者,而对于CKD本身存在和引起的脑血管问题的危险因素和发生机制鲜有阐述。

  • 标签: 慢性肾脏疾病 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 发病机制 DN 尿毒症
  • 简介:中医男科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专门研究男性保健及特有疾病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这门学科迟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其独立成科至今不过20余年,但一些现代医学颇棘手的疑难病症,诸如男性不育、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疾病等通过中医治疗取得了令人折服的成效,引起国内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和关注。

  • 标签: 传统养生学 中国古代 男性学 中医男科学 性功能障碍 前列腺疾病
  • 简介:自噬是细胞应对代谢、毒素以及环境压力所产生的一种适应性生理过程。目前普遍认为这种适应能力对于普通细胞是有益的,但对于肿瘤细胞,自噬同样也可以增强其养分利用,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更重要的是,

  • 标签: 治疗抵抗 前列腺癌 自噬 肿瘤细胞 生理过程 环境压力
  • 简介:医学真正的目的在于它能彻底地帮助患者解除病痛疾苦。在20世纪的上半个世纪,生物医学在消灭烈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方面已立下了汗马功劳,为诊治器质性疾病,挽救各类病人的生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当时代进入高科技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转变的时代,单纯生物模式观念的生物医学,则显出了滞后的缺陷,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 标签: 慢性前列腺炎 心理障碍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成人肾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年龄16-63岁,表现为肉眼血尿2例,腰腹痛6例,4例为体检发现;术前诊断为肾肿瘤9例,肾盂肿瘤3例。1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肾母细胞瘤。按照美国国家肾母细胞瘤研究组(NWTS)分期标准,本组分别为Ⅰ期5例、Ⅱ期3例、Ⅲ期3例、Ⅳ期1例。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平均随访41个月,3年生存率为48%。结论成人肾母细胞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术前确诊困难,手术治疗并辅以放疗、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肾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可以催化谷胱甘肽或其它谷氨酰基团转移到合适的受体上去。血中γ-GT主要来源于肝胜,其变化主要反映肝胆系统疾病。但是γ-GT广泛地分布于全身各种组织,其中以肾脏含量最高。理论讲,肾脏病变亦可引起γ-GT水平的改变,为此,我们就慢性肾小球疾病γ-GT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就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慢性肾小球疾病 血浆 Γ-谷氨酰转移酶 谷胱甘肽 谷氨酰基团
  • 简介: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应用非透析治疗、不同腹膜透析剂量治疗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肾脏病5期的非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非透析保守治疗者20例,腹膜透析剂量4升/天者26例、6升/天者35例及8升/天者43例。随访观察1年,检查各项指标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随访1年后,非透析患者血压的控制较4升/天腹膜透析组差(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血钙水平低于4升/天透析组,血磷及甲状旁腺素水平高于不同剂量透析组。各组尿量及残余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腹膜透析各组尿量、肾功能及非透析组肾功能均较观察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各组之间肾功能下降的幅度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早期的腹膜透析治疗对患者钙磷代谢、蛋白质营养改善及血压的控制优于非透析治疗。腹膜透析治疗对残余肾功能的保护非透析治疗相比未见明显优势,不同的透析剂量在1年的观察期内未显示对肾功能的影响。

  • 标签: 腹膜透析 肾衰竭 血清白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尿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IgA肾病(IgAN)患者病情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免疫方法(EIA)测定35例IgAN患者尿MIF浓度,并与肾脏病理分级、24h尿蛋白(TUP)、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等进行分组分析,以1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IgAN患者尿MIF浓度较健康人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病理分级增加而逐渐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尿MIF水平24h蛋白尿水平显著相关(r=0.787,P〈0.01),Ccr、血尿无显著相关;随着病情控制,治疗后尿MIF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gAN尿MIF浓度明显增高,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对于患者病情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IGA肾病 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