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重齿毛当归中进一步分得9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它们是columbianedian(1),osthol(2),bergapten(3),isoimperaterin(4),meranzinhydrate(5),nodakenetin(6),marmesinin(7),columbianin(8)和angelidiol(9).其中,5~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9为一新的天然产物。

  • 标签: 重齿毛当归 香豆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xpressionofE2FandBcl-2andtheclinicopathologicalsignificanceinhepatocellularcarcinoma.Methods:TheexpressionsofE2F-3andBcl-2in74patientswithhepaticcarcinoma,paracarcinomaand15patientswithlivercirrhosisweredetectedbyS-Pimmunohistochemicalstaining.Results:TheexpressionofE2Finhepaticcarcinoma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inparacarcinomaorlivercirrhosis(P<0.005),theexpressionofBcl-2inhepaticcarcinoma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inparacarcinoma(P<0.005),inwhichBcl-2expressionwaslowerthaninlivercirrhosis(P<0.05).TheexpressionofE2F-3wasrelatedwithhistologicalgrade,tumorsize,andtheexpressionofBcl-2wasrelatedwithhistologicalgrade,tumorsizeandtumornumber.TherewascorrelationbetweentheexpressionofE2F-3andBcl-2inhepaticcarcinoma.Conclusion:E2F-3andBcl-2expressionmayplayanimportantroleindevelopment,progressionandcellapoptosisoftumor.

  • 标签: E2F-3 BCL-2 基因表达 临床研究 肝细胞癌
  • 作者: 施宏萍 罗亚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核医学分子靶向诊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730(现在云南省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核医学科 66100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核医学分子靶向诊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73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为功能影像,PET可从多角度挖掘肿瘤的生物特征,能够更加准确地检测前列腺癌。反式-1-氨基-3-18F-氟环丁烷-1-甲酸(18F-fluciclovine)是一种非天然氨基酸类PET显像剂,近期已被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检测可疑复发性前列腺癌。该显像剂可反映前列腺癌中因氨基酸代谢上升导致的跨膜氨基酸转运系统的高表达。该文对18F-fluciclovine PET显像对原发及复发性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进行概述,包括综述已发表的和常规影像学检查以及其他分子显像剂的对比研究。另外,也详细描述了该方法的显像程序、图像解读,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摄取类型及诊断"陷阱"或误区。

  • 标签: 18F-fluciclovine 前列腺癌 氨基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与肿瘤的发生、转移及其所在组织的结构、功能密切相关。在体研究肿瘤细胞与TME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是基础和临床研究癌症发生发展、研发肿瘤精准诊断新技术以及开发有效抑制肿瘤新策略的迫切需求。分子影像学(molecular imaging)着眼于生物过程的分子水平变化,对早期TME中分子改变及环境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已研制出多种针对TME响应的19F-MR纳米分子成像探针,这类探针可在复杂TME中的某些特定刺激下,使含氟小分子核团暴露,19F-MR信号明显增强。利用探针这一环境响应特性,结合19F-MR成像,可在分子水平早期可视化TME中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为实现肿瘤早期诊断及精准治疗提供有利支持。该综述从基础及临床研究需求出发,对已研发的TME响应型纳米分子成像探针展开评述,以期为新型纳米探针的设计、制备及临床转化提供研究思路及理论依据。

  • 标签: 肿瘤微环境 分子影像学 纳米分子成像探针 19氟 磁共振成像 智能环境响应
  • 简介:<正>检测患者组68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结果:所有患者肌电图(EMG)均呈广泛神经源性损害,神经传导速度(MCV)和运动神经末端潜伏期(DML)正常或轻度延长(P>0.05)。F波:58例F波出现率降低,7例F波消失,异常率95.6%;54例(79.4%)同时伴F波潜伏期离散度增大,为(7.8±4.5)ms;F

  • 标签: F波 神经传导速度 神经源性损害 波潜伏期 离散度 生理信息
  • 简介:摘要近年来,19F磁共振(19F magnetic resonance,19F-MR)分子成像在靶向药物递送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鉴于19F原子较高的灵敏度以及体内缺乏内源性氟背景信号,以包括液态全氟化碳(perfluorocarbons,PFC)在内的许多纳米材料被研发和应用成为19F-MR成像的理想分子成像探针。19F-MR将分子成像技术与药物递送系统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对疾病的早期分子水平诊断、靶向治疗、疗效的实时监测与预后的精准判断。笔者对多种可用于19F-MR分子成像的纳米分子成像探针在靶向药物递送和智能化药物控释体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讨论它们在该领域开展应用情况以及各自优缺点,以期为新型可用于19F-MR分子成像的多功能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研发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 标签: 19F磁共振分子成像 靶向药物递送 全氟化碳 诊疗一体化 智能化药物控释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FDGPET/CT应用于胃癌TNM分期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对我院自2007年1月—2010年12月经胃镜和组织病理学证实的51例胃癌患者进行18F-FDGPET/CT扫描,获得肿瘤分型、分期、转移等情况,并与手术探查、术后病理检查进行对照。结果T分期18F-FDGPET/CT检测出全部患者,检出准确率为100%,PET/CT诊断T1期的符合率为50.0%,T2期的符合率为37.5%,T3期的准确率为100.0%,T4期的准确率为88.2%,PET/CT对胃癌T分期总体准确率为72.6%;N分期PET/CT的淋巴结转移与手术病理的符合率为75.59%,N0期的符合率为90.0%,N1期的符合率为84.6%,N2期的符合率为87.5%,N3期的符合率为100.0%,PET/CT对胃癌N分期总体准确率为88.2%;M分期18F-FDGPET/CT诊断M1期17例,手术病理诊断M1期19例,PET/CT的M1分期符合率为89.47%。结论18F-FDGPET/CT显像对胃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和远处组织器官转移的检出是一种灵敏的方法,对胃癌的术前分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 标签: 胃癌 18F-FDG PET/CT TNM分期
  • 简介:目的探讨2-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在肠道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76例患者全身18F-FDGPET/CT检查肠道异常的结果。PET/CT检查先为常规扫描,然后对肠道病变异常部位行延迟显像,个别患者在口服2%优维显后行延迟显像。所有PET/CT融合图像、PET图像和CT图像均通过融合软件进行帧对帧对比分析,并检测病变大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分析病变的CT征像。结果176例PET/CT显像中PET均显示肠道高代谢,其延迟显像PET/CT结果经内镜、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诊断肠道肿瘤的灵敏度为92.86%(13/14),特异度为97.53%(158/162),假阳性率为2.47%(4/162),假阴性率为7.14%(1/14),准确率为97.16%(171/176)。有7例肠道恶性病变首先由PET/CT18F-FDG检出,9例同时检出转移。152例肠道生理性摄取所致高代谢患者中,SUVmax值为1.8~4.0,延迟显像后肠道条形浓聚明显变淡或消失。14例恶性肠肿瘤早期SUVmax值为3.0~10.49,延迟显像后均增加(P=0.03),10例良性肠道病变SUVmax值为2.66~6.9,延迟显像后7例(70%)表现为SUVmax值不同程度下降,3例(30%)SUVmax增加(P=0.03)。结论18F-FDGPET/CT早期显像和延迟显像技术在肠道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肠道肿瘤 PET/CT 延迟显像 脱氧葡萄糖
  • 简介:目的 探讨内蒙一起菌痢爆发的特异传染源。方法 对43株F2a志贺菌进行质粒图谱和质粒DNA酶切图谱分析。结果 ①质粒图谱和质粒DNA酶切图谱特征相同的菌株为引起本次菌痢爆发的优势克隆;②本次爆发偶合有部分散发病例;③经污染的食物传播是本次爆发的主要传播途径。结论 质粒分析能较为特异、敏感地揭示不同来源志贺菌间的遗传联系和差别,从而准确说明爆发或流行事件的真相

  • 标签: 志贺菌 质粒图谱 限制性内切酶图谱
  • 简介:瞄准:在主要hepatocellular癌(HCC)探索E2F5的表示模式并且阐明在hepatocarcinogenesis的E2F5的角色。方法:E2F5表示被immunohistochemistry分析在120主要HCC和29正常的肝纸巾分析。E2F5小的介入RNA是进HepG2的transfected,一根E2F5-overexpressedHCC房间线。在E2F5以后击倒,细胞生长能力和移居的潜力被检验。结果:E2F5是显著地在主要HCC的overexpressed与正常的肝纸巾相比(P=0.008)。显著地显示出的沉默E2F5的房间减少了增长(P=0.004)。在殖民地形成和软琼脂试金上,殖民地的数字显著地在沉默E2F5的房间被减少(P=0.004并且P=0.009,分别地)。E2F5击倒导致了G0/G1阶段房间和S阶段房间的减小的累积。移居/入侵房间的数字也在E2F5以后被减少击倒(P=0.021)。结论:到我们的知识,这是E2F5是的第一条证据通常在主要HCC和那E2F5的overexpressed击倒显著地镇压了HCC房间的生长。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致癌作用 原发性肝细胞癌 HepG2细胞 小干扰RNA 细胞生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类癌的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8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6例肺类癌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包括病灶的位置、形态特征、代谢情况及全身转移情况。16例肺类癌患者包括男性6例、女性10例,年龄43~78岁,中位年龄65岁;典型类癌(AC)5例,非典型类癌(TC)11例。采用t检验比较TC与AC两组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的差异。结果16例肺类癌均为单发,病灶密度均匀,均无坏死囊变和钙化,CT值为(38±7) HU. 9例中央型肺类癌中,8例可见"冰山征",5例伴阻塞性肺炎;7例周围型肺类癌均未见阻塞性肺炎。1例AC患者可见多发骨转移,其余15例均未发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16例肺类癌的SUVmax为4.00±1.64,最大径为(2.59±1.00) cm,SUVmax与最大径无相关性(r=0.238,P=0.375)。TC的SUVmax为3.32±1.17,AC的SUVmax为5.49±1.6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3,P=0.008)。结论肺类癌18F-FDG PET/CT多表现为类圆形软组织结节或肿块,对18F-FDG的摄取轻度增高。

  • 标签: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肺类癌 氟脱氧葡萄糖F18 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治疗时用肌电F波的评估效果。方法 用2020年1月-2021年1月院内收治的4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用随机抽签法分为参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参照组仅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全用肌电F波检测,比较两组治疗1-35天患侧上肢F波平均波幅和Fugl-Meyer评分。结果 用肌电F波检测后,两组治疗1-7天、9-15天和21-35天的患侧上肢F波平均波幅均异常,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1-7天、9-15天和21-35天的患侧上肢和下肢平均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显示差异(P

  • 标签: 肌电F波 脑卒中偏瘫 早期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F16和F20通道治疗1.5~2.5 cm单发上尿路结石的效率与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满足纳入标准的138例行单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资料。其中14例患者根据排除标准被剔除研究,最终124例患者被纳入研究,F16组61例,F20组63例,所有患者均经目标盏"穹窿-盏颈"轴线进行穿刺,穿刺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判断,37例患者拟定穿刺路径上存在明显血管,F16组17例,F20组20例,采取避开血管的目标盏"穹窿侧边-盏颈"轴线穿刺路径,根据分组建立相应通道,利用钬激光粉碎结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结石特征、术中术后指标的差异,线性回归分析手术时间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10.0) g/L比(8.9±8.2) g/L,t=0.207,P>0.05],且均未出现术中术后出血,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2±5.1) min比(34.6±6.2) min,t=4.564,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结石CT值显著相关(F16,R=0.424;F20,R=0.664,P<0.01),F16组手术时间与结石直径相关(R=0.274,P<0.05),F20组手术时间与结石直径无明显相关(R=0.121,P>0.05)。结论F20通道相比F16通道,在处理结石时所用时间更短,效率更高,并可减少感染的风险。

  • 标签: 上尿路结石 出血 融合肾锥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MR在肝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于瑞金医院接受PET/MR与上腹部增强CT检查的可疑肝转移瘤患者75例[男46例,女29例;年龄(58.9±14.3)岁],分别基于病灶和患者计算并比较增强CT、PET、MR与PET/MR诊断肝转移瘤的效能(McNemar检验)。结果75例患者共检出肝转移瘤病灶306处,其中45例(179处病灶)随访或病理证实为肝转移瘤。基于病灶的分析显示,增强CT、PET、MR和PET/MR的灵敏度分别为74.9%(134/179)、60.3%(108/179)、98.9%(177/179)和100%(179/179),特异性分别为96.9%(123/127)、100%(127/127)、92.9%(118/127)和92.1%(117/127)。PET/MR的诊断效能高于增强CT和PET(χ2值:51.000和81.000,均P<0.001),但与M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0,P=0.368)。基于患者的分析显示,增强CT、PET、MR和PET/MR的灵敏度分别为82.2%(37/45)、84.4%(38/45)、95.6%(43/45)和100%(45/45),特异性分别为86.7%(26/30)、100%(30/30)、70.0%(21/30)和70.0%(21/30)。PET/MR与增强CT和PET的诊断效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13.000和16.000,均P<0.05),但M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0,P=0.368)。结论18F-FDG PET/MR较单模态显像具有更高的肝转移瘤检出率;其整体诊断肝转移瘤的性能优于增强CT和单纯PET,但与MR相比无明显优势。

  • 标签: 肿瘤转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磁共振成像 脱氧葡萄糖
  • 简介:摘要笔者报道了1例肝肺吸虫病18F-氟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的病例,该病临床较为少见,易误诊为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或肝脓肿等。肺吸虫进入人体后可以导致多系统、多器官的病变,PET/CT作为全身检查可以发现更多器官的受累情况。笔者通过对该病例进行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加深了对肝肺吸虫病分子影像学特征的认识,以期对肝肺吸虫病作出更准确的诊断,加强认识,减少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PET绝对定量心肌血流(MBF)显像在冠心病的诊断、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增益价值,但由于传统正电子心肌灌注显像剂的限制,其尚未在临床上广泛应用。2-叔丁基-氯-5[4-(2-氟-18F-乙氧基甲基)苯基甲氧基]-3(2H)-哒嗪酮(18F-Flurpiridaz)的成功研发开创了正电子心肌灌注显像剂的新领域,其具有良好的绝对定量MBF和心肌血流储备的性能,且相较于经典的正电子心肌灌注显像剂,其在物理性质、心肌摄取率和临床应用的方便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目前已进入临床Ⅲ期研究,成为最有前景的18F标记的PET心肌灌注显像剂。笔者就18F-Flurpiridaz PET绝对定量MBF显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心肌灌注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18F-Flurpiridaz 心肌血流 绝对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