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全世界约有3.5亿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占世界人口的5%。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的相关疾病,居全部传染病死亡数之首位。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免疫调节紊乱.导致肝细胞损伤、肝功能损害及肝纤维化.病毒持续复制和机体免疫清除障碍是乙肝发病的2个基本要素,目前的抗病毒治疗繁杂,疗效不一,现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HBV) 免疫调节紊乱 自身免疫反应 HBV感染
  • 简介:心房颤动(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过去的十年中,导管消融已经成为症状性AF的标准疗法。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随访,导管消融治疗AF的疗效显著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有荟萃分析显示,AF消融术成功率为49%-86%,成功率因随访时间及患者基线特征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 标签: 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复发 消融
  • 简介:由于胰腺解剖上的复杂、剖腹手术术后并发症多以及腹腔镜技术本身的难度,导致腹腔镜在胰腺手术中的应用发展缓慢.随着手术技术日益娴熟,手术器械的不断完善,有关腹腔镜下胰腺肿瘤切除的报道逐年增多.

  • 标签: 腹腔镜技术 肿瘤切除 胰腺 应用 术后并发症 剖腹手术
  • 简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有望治愈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唯一治疗手段,但因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供体的缺乏而受到严重制约。对于HLA相合的非亲缘无关供体,不到30%的患者能够寻找到合适的供者,尤其是稀有人种因受种族背景等影响,找到合适供体的概率更低。

  • 标签: 非血缘脐血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 简介:气道反应性(Airwayresponsiveness)是支气管对于乙酰胆碱或组织胺等刺激物的刺激的反应。气道高反应性(Airwayhyperresponsiveness,AHR)、气道炎症以及可逆性气流阻塞是支气管哮喘的标志。AHR的测量,对于诊断哮喘,以及哮喘治疗反应的监测均至为重要。而且,AHR的测量还可以预测哮喘治疗吸入激素减量阶段可能的病情加重情况。

  • 标签: 气道反应性测定 动物实验 支气管哮喘 临床 气道高反应性 乙酰胆碱
  • 简介:结核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四大传染病之一,也是全球最主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从传染性上,可以将肺结核病分为涂片阳性(或菌阳)和涂片阴性肺结核病两种类型。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关注涂阳肺结核对人们健康和社会的影响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对涂阴肺结核的研究。然而,对涂阴肺结核传染性的再认识以及HIV与涂阴肺结核的关系促使人们重新关注涂阴肺结核。本文对涂阴肺结核病流行现状及诊断进展进行回顾和总结。

  • 标签: 涂阴肺结核 肺结核病 诊断进展 流行现状 传染性疾病 涂片阳性
  • 简介: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世界性常见病、多发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统计显示,HBsAg阳性者约1.3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3000万。其中10%-20%可演变为肝硬化,1%-5%可发展为肝癌。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持续抑制或中止肝炎病毒的复制,减少肝细胞损伤,阻止肝炎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和降酶、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现就近年的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 核苷类 综述
  • 简介:大量肺泡塌陷导致肺容积减少、顺应性降低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典型的病理生理改变.过度和失衡的炎症反应是导致ARDS的根本原因.调控机体炎症反应和以纠正病理生理改变为基础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始终是ARDS的主要研究方向。肺保护性通气是近10多年来ARDS机械通气策略的重大突破.但随机对照试验(RCT)的大量阴性结果使得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面临前所未有的争议和挑战.ARDS的病死率仍高达30%~40%.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肺保护性通气
  • 简介:目的了解南宁市农村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合理性情况。方法选择南宁市辖区六个县6所县人民医院、7所乡镇卫生院,每所县医院调阅45~50份、乡镇卫生院15份有输血治疗的病历(共394份),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和"内科输血指南"对输血合理性进行评估,分析各临床科室用血特点、"少量血"和"搭配血"输注状况。结果394份病历中,"合理用血"占50.51%,"部分合理"占4.31%,"不合理"占45.18%;手术科室"部分合理"和"不合理"用血比例(72.11%)显著高于非手术科室(28.43%)(P〈0.01)。不同血液成分"不合理"输血的比例为:血浆82.3%、冷沉淀66.7%、红细胞38.2%、血小板27.7%。"不合理"输血中,"少量血"和"搭配血"比例分别为36.42%和25.28%。结论不合理输血现象在基层医院中普遍存在,以手术科室尤为突出;血液成分不合理输注现象以血浆最为突出。不合理输注的类型主要有血浆与红细胞搭配输注、输注血浆补充白蛋白以及红细胞输血没有严格依据适应证。

  • 标签: 农村临床用血 血液成分 合理用血 调查分析
  • 简介:肿瘤的血管生成是指肿瘤细胞诱导的毛细血管生长以及在肿瘤中建立血液循环的过程。肿瘤组织中大量的新生血管是恶性肿瘤的标志之一。1971年Folkman[1]首次提出肿瘤的生长依赖于血管生成,如能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肿瘤可因缺乏血供而缩小或消退。此后,抗血管生成治疗从调节肿瘤血管生成过程、阻断或抗血管生成、干扰或改变肿瘤血管生成的微环境等多个角度,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

  • 标签: 抗血管生成 胃癌 结直肠癌 靶向治疗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心梗)(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entricularseptalrupture,VSR)是一少见而凶险的并发症,常发生在AMI后的1周内[1]。由于突发的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往往迅速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内科保守治疗病死率极高、预后差。近年来在治疗方法的选择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文对此进行简要的综述。

  • 标签: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治疗
  • 简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一类重要的有临床意义的出生缺陷,保守估计其发生率为50/1000活产儿。该病的遗传学机制相当复杂:染色体畸变,单基因突变和多基因突变都有可能导致先天性心脏畸形。本综述回顾了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遗传机制
  • 简介:卵圆孔是胎儿时期血液循环的生理性通道,一般于2岁前达到解剖闭合,但一部分人群卵圆孔终生不能闭合,称为卵圆孔未闭(patentforamenovale,PFO)。PFO在成人中患病率约25%[1],而在不明原因卒中(cryptogenicstroke,CS)患者中PFO患病率则高达40%[2]。Lamy等[3]研究发现年龄18~60岁的CS患者和普通人群的PFO患病率分别为59%和19%。

  • 标签: 卵圆孔未闭 不明原因卒中 封堵治疗
  • 简介:对心脏疾患发生机制理解的深入及治疗手段的更新使心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存期也大大延长.但随着疾病的进展将出现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及心室重构并最终导致难以控制的心力衰竭.成熟心肌细胞坏死后不能或不能充分进行自我修复已成为不争事实,心脏移植曾被认为是唯一可以彻底改变心肌收缩功能单位丧失状态的手段.但是,由于供体来源有限且费用高昂、手术风险大等原因,其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近年来,细胞心肌成形治疗(cellularcardiomyoplasy,CCM)的研究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 标签: 细胞心肌成形 治疗手段 心力衰竭 自体 心血管病患者 成熟心肌细胞
  • 简介:同样是从遥远的千年开始,西方的《圣经》最早出现了对老年人震颤和强烈情感刺激相关颤抖的记载;而中国的《黄帝内经》则在"素问·脉要精微论"章中对身体前倾、背屈肩随、不能转身、

  • 标签: 运动障碍 帕金森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2003至2004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40岁以上的COPD患病率为8.2%。我国每年因COPD致残的人数为500万。1000万.每年约100万人死于COPDt21。在近20年中.人们对COPD的认识也发生了改变。1997年的指南中对COPD的定义为:不完全可逆性呼吸道受限的慢性进展性疾病。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调查 疾病管理 吸入治疗
  • 简介:近十年来国外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越来越多。近几年来,国内也日益重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和研究逐渐增多。然而,由于不同作者研究各有侧重,每篇文献报道的内容往往比较局限。本文主要综述近几年来国内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全面阐述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提高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对策。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革兰阴性杆菌现状及耐药性检测,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老年病房住院并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学分离、鉴定,应用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K-B琼脂扩散法行药敏试验.结果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20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150株(72.1%),革兰阳性菌33株(14.9%),真菌25株(12.0%).150株G-杆菌中,大肠埃希菌41株、铜绿假单胞菌39株、不动杆菌属32株、肺炎克雷伯菌20株.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19株,占31.1%.大多数G杆菌对亚胺培南保持较高敏感性.结论老年下呼吸道感染G-菌中以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为主,致病菌呈多重耐药趋势应引起重视.

  • 标签: 革兰阴性杆菌 耐药性 下呼吸道感染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不同级别医院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现状及预后。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24家医院门诊或住院的990例心衰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情况,1年时进行随访,观察终点为全因死亡、因心衰再住院及其联合终点。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5.6±13.1岁,男性占57.2%,门诊患者占62.9%。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或行血运重建术、卒中的患者分别为58.4%、21.8%、25.2%和17.3%。缺血性心脏病是心衰的首要病因(52.1%),其次是高血压性心脏病(16.7%)、扩张型心肌病(14.1%)和瓣膜性心脏病(9.9%)。一级医院心衰患者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性心脏病(22.8%),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分别为缺血性心脏病(64.0%)和扩张型心肌病(21.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的应用率最高(65.9%),其次为利尿剂(60.6%)、β-受体阻滞剂(59.9%)、醛固酮受体阻滞剂(54.1%)、地高辛(26.2%)。三级医院醛固酮受体阻滞剂应用比例最高,一级医院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和利尿剂的应用最少。1年随访时,不同级别医院NHYAⅢ/Ⅳ级患者比例均明显低于入选时(P〈0.001)。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为7.8%,在不同级别医院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心衰再住院发生率为30%,其中三级医院最低(27.7%),一级医院最高(34.1%)。全因死亡/心衰再住院的联合终点发生率为33.3%,各级别医院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我国不同级别医院心衰患者的病因存在差异,各级别医院在心衰的规范化药物治疗方面均有待于提高,尽管如此,各级别医院1年随访时NHYAⅢ/Ⅳ级的心衰患者均明减少。

  • 标签: 不同级别医院 心力衰竭 治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