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学生中变态反应疾病的发病情况及其发展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表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以2012年期间在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1605名大学1~2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收集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等4个时期变态反应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学生中变态反应疾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至成年前有17.6%的学生患过变态反应疾病。女性总发病率为21.4%,男性总发病率为13.7%。各变态反应疾病在各年龄段发病率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变态反应疾病的发病率在各年龄段不同,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各变态反应疾病的发病率变化均是呈增长趋势。

  • 标签: 变态反应性疾病 大学生 流行病学 发病率
  • 简介:本研究观察了苦参、地肤子、赤芍和鸡血藤对迟发型变态反应(DTH)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抗原致敏后至攻击前(DTH的诱导相)期间给药,对2、4-二硝基氯苯(DNCB)或2,4,6-三硝基氯苯(CP)所致的接触性皮炎、SRBC所致足跖反应的诱导相及在抗原攻击后(DTH的效应相)给药,鸡血藤有较明显或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它三味中药仅在抗原攻击后给药对PC所致的DTH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表明这三味中药主要是抑制致敏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及其以后的炎症过程。

  • 标签: 苦参 地肤子 赤芍 鸡血藤 DTH 接触性皮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变态反应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用回顾总结分析方法对6例结核变态反应综合征误诊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该病误诊率为100%,临床表现多样,曾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关节炎、慢性胃炎、疲劳综合征等,临床表现与结核病出现时间及活动程度并不完全相一致。结论该病误诊率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

  • 标签: 结核 变态反应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自拟调营汤治疗变态反应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方法:24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依随机数字法分为为两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咪唑(息斯敏)。治疗组采用调营汤治疗,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疗效及复发率。结果: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调营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而持久,无不良反应

  • 标签: 调营汤 变应性鼻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自拟加味益气汤对治疗变态反应鼻炎的效果,确定其疗效。方法采用加味益气汤(荆芥防风黄芪白术苍耳辛夷僵蚕蝉衣当归连翘生地甘草)为基础方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85例。同期采用单纯西医药治疗的8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近期和远期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服用加味益气汤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结论用加味益气汤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有较好的疗效,且临床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变态反应性鼻炎 中医药治疗 加味益气汤
  • 简介:药源性皮肤病(drug-inducedskindiseases)又称为药物皮肤反应(skinreactionstodrugs),也就是药物不良反应的皮肤表现.药源性皮肤病在药物反应中占有重要地位,一则是因为它发生于皮肤黏膜表面易引起注意,二则它也可能是全身性严重反应的外在表现.

  • 标签: 药源性皮肤病 药物变态反应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microRNA-155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短RNA,在免疫细胞的分化发育、免疫维持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动物实验模型证明microRNA-155可调控Th2细胞的分化影响气道变应性炎症的发生,也可介导白细胞介素-33诱导2型固有淋巴细胞参与作用。本文主要对microRNA-155在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变态反应疾病中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标签: 鼻炎,变应性,常年性 哮喘 微RNAs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00例变态反应疾病患者特异性变应原检测结果。方法抽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进行特异性变应原血清检测的变态反应疾病患者300例,采用免疫印迹法定性检测血清中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lgE)阳性率。结果占比最高的两种变态反应疾病为荨麻疹126例(42.00%),皮炎103例(34.00%);300例变态反应疾病患者血清变应原检测中总IgE阳性246例(82.00%),sIgE阳性195例(65.00%);吸入性变应原中阳性率位于前三位的变应原是尘螨(50.67%)、蟑螂(23.67%)、真菌组合(10.67%),食入性变应原中阳性率位居前三位的变应原是鸡蛋白(32.33%)、牛奶(15.67%)、虾(12.33%);患者变态反应强度主要集中在1~3级;≤14岁患者占比最高(54.00%),其中食入性变应原sIgE阳性率(33.33%)高于吸入性变应原(22.22%)。结论儿童为变态反应疾病易感人群;吸入性变应原以尘螨、蟑螂、真菌组合为主,食入性变应原以鸡蛋白、牛奶为主。

  • 标签: 变态反应 变应原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与变态反应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312例变态反应疾病患者纳入研究组,将同期在本院就诊的312例非变态反应疾病患者视为参照组,为入选患者均实施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比较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参照组的临床诊断检出率是51.92%,研究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检出率是99.36%,差距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可检出变态反应疾病,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 变态反应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变态反应性气管肺曲霉菌病的 CT 主要征像,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 依照目前通用 ABPA 诊断标准,回顾分析 11 例经临床和实验确诊为 ABPA 患者的 CT 图像后总结其特征性表现。结果 ABPA 在 CT 上均表现为局限性囊状或静脉曲张样支气管扩张和手套样稍低或高密度支气管黏液栓形成。( 2 例病变远端支气管正常, 2 例可见小叶中心结节及树芽征, 3 例马赛克灌注及局限性肺气肿, 5 例见段及亚段级肺不张。结论 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及 黏液栓子形成为

  • 标签: 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CT 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鼻喉微波综合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2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耳鼻喉微波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式治疗,并在治疗后进行为期3~6个月随访,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随访中,对于观察组不同程度复发的患者建议继续口服中成药,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解除了患者很大的痛苦。结论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满意,治疗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手术视野清晰,是临床上治疗变应性鼻炎有效措施之一。

  • 标签: 耳鼻喉微波 变态反应性鼻炎 疗效
  • 简介:奥沙利铂是继顺铂和卡铂之后的第三代铂类广谱抗癌药,主要用于大肠癌和胃癌的治疗。奥沙利铂除神经毒性外,还可能出现变态反应,包括皮肤红斑到过敏性休克等,发生率为0.15%[1]。变态反应一般发生在应用奥沙利铂3~5周期时。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 标签: 奥沙利铂 变态反应 护理
  • 简介:双黄连注射液是从金银花、黄芩、连翘等中药提取的黄色无菌注射液,该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清宣风热的功效,有广谱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近年来临床上应用广泛,变态反应也增多,现将1例双黄连致变态反应病人介绍如下。

  • 标签: 双黄连注射液 变态反应病 护理 中药提取 清热解毒 清宣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