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过敏习题软件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变态反应学教学中已应用1年,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本研究以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91名学生为例,阐述了变态反应学过敏习题软件辅助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并通过考试成绩、错题率和问卷调查进行应用效果评价。结果显示,使用软件学生的变态反应学考试成绩[92.0(89.0,93.0)分]高于往届不使用软件的学生[79.0(75.3,83.5)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使用软件学生完成考试所用的时间[20.0(16.0,30.0)分钟]短于往届不使用软件的学生[56.0(41.5,74.5)分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关于过敏习题软件的问卷调查显示,100.0%(37/37)使用软件的学生认为,过敏习题软件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能够提高灵活应用变态反应学知识的能力。

  • 标签: 变态反应学 医学生 移动学习 习题 软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72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中医辨证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未开展中医辨证治疗而应用常规西药治疗)与实验组(36例:开展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中医辨证治疗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耳鼻喉综合治疗仪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甲组(41例,常规治疗)、乙组(41例,甲组基础上应用耳鼻喉综合治疗仪)。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P<0.05);乙组治疗后免疫因子水平优于甲组(P<0.05)。结论: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运用耳鼻喉综合治疗仪治疗,可改善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有效性。

  • 标签: 变态反应性鼻炎 耳鼻喉综合治疗仪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免疫炎症反应并探寻依巴斯汀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邀请80名急性荨麻疹患者和40名健康人员。将急性荨麻疹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依巴斯汀和西替利嗪治疗。通过对血清免疫炎症反应、外周血相应比较、有效率结果进行相应讨论。结果:患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患者IL-6、IL-17、Th17/Treg水平较高,IL-10、Th1/Th2较低。实验组的Th1/Th2,Th17/Treg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97.50%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均达到了P

  • 标签: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免疫炎症反应 依巴斯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免疫炎症反应并探寻依巴斯汀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邀请80名急性荨麻疹患者和40名健康人员。将急性荨麻疹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依巴斯汀和西替利嗪治疗。通过对血清免疫炎症反应、外周血相应比较、有效率结果进行相应讨论。结果:患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患者IL-6、IL-17、Th17/Treg水平较高,IL-10、Th1/Th2较低。实验组的Th1/Th2,Th17/Treg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97.50%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均达到了P

  • 标签: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免疫炎症反应 依巴斯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用组胺H1受体拮抗剂和西咪替丁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科接诊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人12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用西咪替丁和组胺H1受体拮抗剂,对照组用组胺H1受体拮抗剂。对比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从不良反应上看,试验组发生率3.33%,和对照组5.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从总有效率上看,试验组96.67%,和对照组78.33%相比更高(P<0.05)。结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联用组胺H1受体拮抗剂和西咪替丁,疗效确切,不良反应极少。

  • 标签: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西咪替丁 不良反应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变态过敏反应科护士的岗位胜任力内涵,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变态过敏反应科护士培训指标体系。方法通过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组内讨论、德尔菲法等方式,对变态过敏反应科护士培训指标体系进行建立。结果第1轮函询问卷共23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0%,共有19位专家提出建议,提出建议率为82.61%;第2轮函询问卷共23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0%,共有2位专家提出建议,提出建议率为8.70%;专家权威系数Cr水平为0.845;专家Kendall's W值为0.249,函询结果各级指标CV均<0.25(P<0.001);指标体系包含4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及27项三级指标。结论本次研究所建立的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变态过敏反应科护士培训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科学性,可为该院变态过敏反应科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岗位胜任力 护士 变态过敏反应科 培训指标体系 构建
  • 简介:摘要: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主坝常态混凝土及碾压混凝土(含变态),变态混凝土是一种介于常态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之间的特殊混凝土,进仓方式与碾压混凝土相同;通过在碾压混凝土中加入水泥灰浆使其具备常态混凝土的可振捣性,同时又具备碾压混凝土施工快、强度高等优势。本文介绍变态混凝土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 标签: 变态混凝土
  • 简介:摘要: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主坝常态混凝土及碾压混凝土(含变态),变态混凝土是一种介于常态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之间的特殊混凝土,进仓方式与碾压混凝土相同;通过在碾压混凝土中加入水泥灰浆使其具备常态混凝土的可振捣性,同时又具备碾压混凝土施工快、强度高等优势。本文介绍变态混凝土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 标签: 变态混凝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诊断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感染性疾病患者共50例,作为感染组,并选择50例的健康人群,均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和阳性率检验和比较。结果:感染组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健康组,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高于健康组, P<0.05。结论:超敏 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检验超敏 C反应蛋白的含量来预测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从而可以有效地调节用药和控制疾病

  • 标签: 超敏C反应蛋白 诊断 感染性疾病 临床检验价值
  • 简介:摘要上气道高反应性(upper 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疾病主要包括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局部变应性鼻炎、非变应性鼻炎伴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等,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疾病,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除了传统的免疫学理论外,还存在神经免疫机制。本文主要介绍神经免疫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进展;AHR时神经免疫的主要形式,如神经源性炎性反应,2型固有淋巴细胞诱导的Th2样反应等;瞬时受体电位及其在冷热刺激诱发神经源性炎性反应和免疫源性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机制;生物钟紊乱及其对外周靶器官生物时相的影响;最后结合翼管神经切断术介绍神经阻断在神经免疫调控中的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皮质激素治疗风湿疾病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入选的8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抗风湿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糖皮质激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95.45%,高于对照组77.27%,P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风湿疾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2018年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我院呼吸道疾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报告52例,对不良反应报告中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分类、药品种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主要的呼吸道疾病为肺部感染和支气管炎,占比分别为34.62%与28.85%。使用占比最高的药品为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盐酸依替米星注射液以及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所占比例分别为20.97%、11.29%与11.29%。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34.62%)、胃肠道反应(25.00%)与心悸头晕(15.38%)。在全部不良反应中,37例(71.16%)不良反应在药品停用后患者即好转;12例(23.08%)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好转;1例(1.92%)患者未停用药物,自行缓解;1例(1.92%)患者住院进一步治疗;1例(1.92%)患者门诊随诊观察。结论:在呼吸道疾病治疗过程中,主要发生的不良反应为皮疹、胃肠道反应与心悸头晕,临床给药过程中,应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 标签: 呼吸道疾病 不良反应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皮疹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对小儿肺炎疾病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以肺炎患儿60例开展研究,分别应用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症状消失时间方面,各指标明显更优,P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小儿肺炎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2018年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我院呼吸道疾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报告52例,对不良反应报告中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分类、药品种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主要的呼吸道疾病为肺部感染和支气管炎,占比分别为34.62%与28.85%。使用占比最高的药品为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盐酸依替米星注射液以及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所占比例分别为20.97%、11.29%与11.29%。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34.62%)、胃肠道反应(25.00%)与心悸头晕(15.38%)。在全部不良反应中,37例(71.16%)不良反应在药品停用后患者即好转;12例(23.08%)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好转;1例(1.92%)患者未停用药物,自行缓解;1例(1.92%)患者住院进一步治疗;1例(1.92%)患者门诊随诊观察。结论:在呼吸道疾病治疗过程中,主要发生的不良反应为皮疹、胃肠道反应与心悸头晕,临床给药过程中,应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

  • 标签: 呼吸道疾病 不良反应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皮疹
  • 简介:摘要:目的:在心血管患者治疗中,对利尿剂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筛选2021.10~2022.09年间就诊的52位患者,对比患者不良反应指标。结果:回顾分析患者的资料,在使用利尿剂后,分析患者主要不良症状。结论: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对患者采取利尿剂治疗可以发挥出色的效果,但是在使用利尿剂时应当对用药剂量进行控制,注意与其他药物的联合使用,有效控制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心血管内科疾病 利尿剂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感染性疾病中应用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的实际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1.1-2021.12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干预组研究对象,另将同期来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组研究对象,均检测其血常规+CRP,将其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组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CRP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感染性疾病中应用血常规+CRP能够明确得知疾病严重程度,为后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措施。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10-2020.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服用心脑血管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患者,通过其临床资料分析不良反应类型、药物类型及联合用药情况,探讨合理用药措施。结果:心脑血管疾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呼吸困难等。沙库巴曲缬沙坦、尼莫地平以及辛伐他汀是最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心脑血管药物。>4种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联合用药类型越多则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结论:心脑血管药物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因此需要加强合理用药,强化药物治疗的靶向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为患者安全治疗提供保障。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药物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氯氮平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疾病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方法 从我院抽取2019年11月到2022年9月68例治疗精神疾病患者,对照组采用氯氮平治疗,观察组采用联合利培酮治疗,观察指标为对比两组患者PANSS量表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阳性因子和认知因子低于对照组,患者病情改善较佳,观察组患者发生体质量增加、心动过速、恶心呕吐、锥体外系反应概率14.70%低对照组26.46%(P

  • 标签: 氯氮平 利培酮 精神疾病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疾病筛查足底采血不良反应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 年6月到 2022 年6月期间的500例疾病筛查的新生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0例新生儿,研究组新生儿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新生儿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结果:研究组新生儿一次性采血成功率(96.00%)和标本合格率(96.80%)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新生儿足底采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00%)显著低于对照组(7.20%),差异显著。结论:将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疾病筛查足底采血中,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和标本合格率,同时能够减少新生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目前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新生儿疾病筛查 足底采血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