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前庭神经切断及内淋巴囊手术治疗梅尼埃病效果。方法将所有梅尼埃病患者根据听力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分期;根据分期情况予以非手术治疗以及内淋巴囊减压或引流术、前庭神经切断术。分析手术治疗梅尼埃病患者病史特点、手术情况;对于手术满24个月以上梅尼埃病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眩晕、听力及生活质量疗效评价。结果手术治疗梅尼埃病共77例患者79次手术(1例双侧梅尼埃病患者接受左右各1次内淋巴囊减压术;另1例双侧梅尼埃病患者接受了左侧前庭神经切断术及1次右侧内淋巴囊减压术),其中内淋巴囊手术34次,前庭神经切断术45次。术后24个月眩晕控制率:内淋巴囊手术73%,前庭神经切断术100%。结论内淋巴囊减压或引流术可以减轻患者眩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前庭神法。

  • 标签: 梅尼埃病 前庭神经 内淋巴囊
  • 简介:处于言语发育期儿童,听力损伤将直接影响其语言能力发展。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是不可治愈,助听器人工耳蜗可以进行有效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听障儿童带来了福音。但助听器人工耳蜗与人耳功能仍有差距,听障儿童配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后还需要接受专业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不可以忽略FM无线调频系统,它可以帮助听障儿童听得更清楚,听障儿童只有在“听清楚”基础上,才能“说明白”。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于2008年开始在训聋儿提供FM无线调频系统服务,笔者通过临床使用及文献学习.对该系统有进一步了解,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系统 临床应用 调频 FM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 聋儿康复研究中心
  • 简介:1977年,一个名叫汉弗莱斯美国大学生在其毕业论文中,杜撰一个英文单词“audism”,借以表达健听人士对聋人持有的高人一态度.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注意。但在1992年,这个单词成为聋教育聋文化领域一部经典著作核心主题.

  • 标签: 释义 毕业论文 英文单词 经典著作 大学生 聋教育
  • 简介:长久以来.中度一极重度聋对于儿童发育影响已经受到医务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普遍重视。在过去20年,儿童极轻度聋在国外也开始逐渐受到大家普遍重视,有证据显示极轻度聋有导致言语发育延迟影响学业危险。本文简单阐述极轻度聋在国外研究进展,以引起大家对极轻度聋重视。

  • 标签: 极重度聋 国外 儿童发育 教育工作者 医务工作者 发育延迟
  • 简介:在电生理反应测听(ABR,CAP)应用过程中,研究人员面临着一个难题,就是寻求一种既能满足神经冲动同步化,又能反映耳蜗功能客观听力检测方法,而听觉稳态反应出现似乎可以解决这一问题^[1]。

  • 标签: 电生理反应 临床应用 听觉 研究人员 神经冲动 听力检测
  • 简介:2010年4月.《Nature》杂志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10周年之际发表社论,“基因组测序完成了.人们原本期望测序结果能够很快地运用于医疗实践.但是我们希望破灭。”基础与临床脱节,已严重阻碍医学应有的快速发展。在传统分类中,基础学科属于自然科学.目的是认识世界,其表达方式是发表学术论文。临床学科属于应用科学,目的是服务于人群,改善其生存质量,表达方式诊治、预防疾病。两者各有发展轨道,最终产生了距离鸿沟,有人甚至称之为“死亡谷”。

  • 标签: 转化医学 耳科学 《NATURE》 人类基因组计划 基因组测序 医疗实践
  • 简介:如何为听障儿童提供全面而专业听力学服务管理是听障儿童康复工作者要解决首要问题。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从2010年起对中心听障儿童实施听能管理,并制订了相关服务流程及实施细则。通过一年试行,听力师、家长、康复教师各司其职、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使听力学服务得到了有效落实,听障儿童助听效果康复效果得到了有效保证。

  • 标签: 听障儿童 听能管理 听力师 教师 家长
  • 简介:目的考察对听障儿童进行语音清晰度评估时,在减少测试人员情况下。能否得到可信清晰度结果。方法选择新乡市聋儿语训中心30名3.5~7岁听障儿童,用《听力障碍儿童语言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中三级人员清晰度测试法对他们进行语音清晰度测试,计算出标准清晰度测试值;将第三级测试人员测试结果去掉,计算出“去3清晰度测试值”;将第二级测试人员测试结果去掉,计算出“去2清晰度测试值”。采用SPSS16.0将“去3清晰度测试值”“去2清晰度测试值”分别与标准清晰度测试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去3清晰度测试值”“去2清晰度测试值”与标准清晰度测试值相比,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语音清晰度测试应严格按照标准测试方法进行,去掉任何一级人员测试方法都是不可取

  • 标签: 听障儿童 语音清晰度测试
  • 简介: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最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生命。如何规避喉返神经损伤是外科医师一直探索课题。甲状腺手术中常规识别喉返神经是喉返神经保护"金标准"。但即使外科操作标准化,

  • 标签: 监测 手术中(Monitoring Intraoperative) 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 简介:以家长、小龄听障儿童教学主体,亲子互动游戏为主要形式教育教学活动。可以让听障儿童家长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将听障儿童语言学习生活化,发展听障儿童认知能力,让听障儿童学会沟通交流。同时,亲子互动游戏使家长成为听障儿童语言发展伙伴促进者。

  • 标签: 亲子游戏 听障儿童 康复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听力障碍认识不断加强.对生活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听力康复行业发展迅速.听力障碍患者对助听器需求也在急剧增加.了解他们及其家属对听力问题助听器认知度实际需求.对于提高改善听障患者及其家属生活质量十分重要。本研究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采集分析相关信息。

  • 标签: 需求调查 助听器 家属 患者 听力障碍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了解康复后听障儿童后续教育基本情况,发现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相结合方法,对吉林省489例听障儿童在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接受教育情况以及语言交往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大多数康复后听障儿童(89.7%)接受了后续教育,听障儿童在接受后续教育后听觉言语能力有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普遍增强,文化素养认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也存在入学难、学习难、就业难实际问题。结论对康复后听障儿童实施后续教育不仅是可能,而且是有效,后续教育有效地巩固学前康复教育成果。

  • 标签: 后续教育 听障儿童康复 随班就读
  • 简介:目的探讨以自体砧骨重建听骨链开放式IIIa型鼓室成形术听力改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16例(16耳)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或胆脂瘤中耳炎接受开放式Ⅲa型鼓室成形术患者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自体砧骨进行听骨链重建。术后随访3-6个月,评估患者手术后听力改善情况,分析指标手术前后言语频率纯音听阈及气骨导差。结果所有均达到干耳。纯音气导听阈从术前45.2到干耳。降至术后30.6干耳。纯音气导听阈(P〈0.05)。术前、术后气骨导差分别为33.1、术后7dB及19.8、术后7dB分别为从术前析,其中气骨导差小于20dB者占62.5%(10/16)。结论在本组病例中,以自体砧骨行听骨链重建开放式Ⅲa型鼓室成形术,获得了较好近期听力改善效果,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 自体砧骨 听骨链重建术 听力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中耳炎合并迷路瘘管简单易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04年6月~2010年6月间中耳炎手术1226例,其中54例55耳伴迷路瘘管,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方式、效果。术后随访1~5年,观察病人有无复发及听力、平衡障碍变化。结果在1226例中耳炎患者中合并迷路瘘管54例55耳(4.4%),54例患者均一期手术,根据情况选择筋膜覆盖或者筋膜填塞。术后3个月,所有病例均干耳,术腔上皮化(100%);手术后无眩晕发作9例(16.7%),眩晕持续1周以内缓解19例(35.2%),2周以内23例(42.6%),眩晕持续3月3例(5.6%)。有术后半年纯音听阈记录患者38例,与术前比较听力无变化18耳(47.4%),较术前提高有9耳(23.2%),术后随访1~5年胆脂瘤及瘘管均无复发。结论单纯筋膜填塞迷路瘘管方法,与文献中介绍方法比较,简单易行,风险小,手术并发症少,对听力无明显干扰,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耳炎 迷路瘘管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单纯耳鸣掩蔽治疗与耳鸣掩蔽治疗结合心理治疗疗效,探讨耳鸣掩蔽治疗结合心理治疗临床意义。方法对158例耳鸣患者先进行耳鸣晌度匹配后行掩蔽治疗,其中79例患者辅以心理治疗,比较单纯掩蔽治疗组与掩蔽治疗结合心理治疗组耳鸣残疾度量化表(tinnitushandicapinventory,THI)疗效评分。结果治疗后单纯掩蔽治疗组(79例)THI得分42.8±23.1,耳鸣治疗结合心理治疗组(79例)THI得分28.3±22.5;两组THI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耳鸣掩蔽治疗结合心理治疗较单纯耳鸣掩蔽治疗可以获得更好临床效果。

  • 标签: 耳鸣 耳鸣响度匹配 掩蔽疗法 心理治疗
  • 简介:从某科意义上说整形外科几乎与外科手术同时诞生。中国有文献记载第一例整形手术报告——“唇裂修补”,就可以追溯至泰朝甚至更早。到了唐朝宋朝就有制造义眼酒窝记载。

  • 标签: 整形外科 耳鼻咽喉科 外科手术 整形手术 文献记载
  • 简介:目的考察渐进式目标辨识能力训练方案对植入人工耳蜗听障儿童有效性。方法运用学前儿童五项认知能力测验多媒体软件。对一名植入人工耳蜗6岁听障儿童进行目标辨识能力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及儿童认知特点编制一套渐进式训练方案,该训练每周3次,每次1小时,系统训练3个月后再次进行测验,将前后测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训练有效性。结果通过系统有效训练,该儿童目标辨识能力显著提高。结论渐进式目标辨识能力训练是一种可行训练方案,可为教师有效开展目标辨识教学活动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听障儿童 目标辨识 个案研究
  • 简介:目的对不同类型先天性外耳道狭窄与闭锁患者,实施外耳道成形术重建外耳道改善听力。对新外耳道状态、听力变化并发症情况进行随访,对影响远期疗效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外耳道畸形手术适应症选择、手术方案制定与决策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文收集07年9月—10年9月期间资料完整73例先天性外耳道狭窄或闭锁行外耳道成形术者。入选标准依据Jahrsdoerfer中耳评分法;术前伴难以控制外耳道感染、胆脂瘤破坏鼓室者除外;平均随访时间22.0月、平均手术年龄12.8岁。治疗方法采用耳甲切口、上鼓室入路,常规替尔氏皮片外耳道植皮。新鼓膜采用颞肌筋膜或乳突骨膜外覆盖部分裂厚皮片,或小外耳道皮肤转位与小鼓膜形成新鼓膜;凡士林抗生素纱条紧密填塞固定外耳道植皮,如无感染发生3-4周后取出,取出后常规膨胀海绵或消毒棉球扩张。结果狭窄组19例(95.0%)达实用听力(ABG〈30dB),且长期结果稳定,外耳道并发症少。其中4例(20.0%)术后气骨导差小于10dB。新外耳道感染及耳甲腔耳周皮肤湿疹鼓膜外移钝角化少见。闭锁组仅27例(50.9%)获实用听力(ABG〈30dB),并发症。两组之间在听力改善、长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闭锁组效果较差。结论新外耳道状态、听力变化并发症与是否伴有小鼓膜正常外耳道皮肤密切相关,是影响远期疗效重要因素;对完全闭锁者再造外耳道需要更慎重。

  • 标签: 外耳道狭窄 外耳道闭锁 外耳道成形术 小耳畸形
  • 简介:目的使用耳聋基因芯片技术对耳科门诊耳聋患者进行病因诊断。方法收集26例明确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聋病患者,使用基因芯片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26例患者中先天性耳聋者10例,检出率40.00%;成年感音神经性耳聋者13例,检出率23.08%;突发性耳聋者3例,检出率66.67%。结论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对于明确聋病患者致聋原因有一定帮助,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耳聋基因芯片 耳聋 病因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