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与5-FU对H22肝癌细胞生长及病理变化。方法40只昆明小鼠皮下移植H22肝癌细胞建瘤模型,荷瘤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125I粒子联合5-Fu组;B组125I粒子组;C组5-Fu组;D组空白对照组。连续观察28d小鼠存活情况,测量肿瘤体积大小,进行常规病理学及电镜检查。结果观察28d后,各治疗组对照组小鼠平均肿瘤体积分别为A组(1.38±0.11)cm3、B组(2.11±0.19)cm3、C组(2.79±0.23)cm3、D组(4.34±0.29)cm3,各组间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3个治疗组间荷瘤小鼠体积抑瘤率分别为68.21%、51.38%35.71%。镜下观察B、C两组分别可见散落坏死癌细胞,周围组织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A组以癌细胞坏死特征;电镜下B、C两组肝癌细胞核膜完整,核仁浓缩或碎裂,染色质密集,有多个细胞质突起,出现染色质溶解消失,凋亡小体形成,其间有较多凋亡癌细胞,并有多个凋亡细胞聚集;而125I联合5-Fu组以坏死或不完全坏死癌细胞为主,其间也有凋亡癌细胞。结论肿瘤组织间植入125I粒子可促进H22肝癌细胞凋亡,125I粒子联合5-Fu组织间化疗可进一步促使肿瘤细胞变性、坏死凋亡。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疗效确切,治疗肝癌提供诜择。

  • 标签: 125I放射性粒子 肝肿瘤 凋亡 细胞生长 病理变化
  • 简介:我们有20分钟写作时间,”培训班指导员说。她在学员中传递一个篮筐,里面放着一些折叠起来纸,每页纸上都印着一行字,“每人选择一张,读到内容就是写作提示。”她解释

  • 标签: 写作 伤害 生命 康复 培训班
  • 简介:目的探讨广西扶绥县肝癌高发区壮族人群谷胱甘肽转硫酶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在肝癌家族聚集性中作用,以及一级亲属与先证者之间HCC易感性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1个广西扶绥县壮族肝癌家系76例,以及该地区21个对照家系68例,采用多重PCR技术凝胶成像分析方法,对入选者GSTM1GSTT1基因型进行检测,用ELISA法检测HBsAg,并将实验结果与临床资料相结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GSTM1基因空白型在肝癌家系组、对照家系组之间频率分别为67.1%36.8%(P=0.000);GSTT1基因空白型在肝癌家系组、对照家系组之间频率分别为40.8%19.1%(P=-0.005);GSTM1GSTT1基因同时缺失在肝癌家系组、对照家系组频率分别为31.6%2.9%(P=0.000)。②将GSTM1及GSTT1基因同时表达型基准计算两基因联合作用危险度,GSTM1基因缺失GSTT1基因表达型、GSTM1基因表达GSTT1基因缺失型、GSTM1基因及GSTT1基因联合缺失型OR值分别为0.102、0.2103.092。(3)GSTM1基因空白型在先证者与其直系亲属之间频率分别为71.4%65.5%(P=0.620),GSTT1基因空白型在先证者与其直系亲属之间频率分别为47.6%38.2%(P=0.454)。GSTM1GSTT1基因同时缺失在先证者与其直系亲属之间频率分别为33.3%30.9%(P=-0.8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肝癌家族聚集性相关;(2)GSTM1GSTT1基因联合缺失与HCC发生呈显著正相关,且两基因可能具有协同作用;③直系亲属与先证者HCC发生率无差别。

  • 标签: 肝肿瘤 谷胱甘肽转硫酶M1 谷胱甘肽转硫酶T1 家系 基因多态性
  • 简介:临床上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在保守治疗基础上,大多数需要通过外科干预达到长期缓解局部疼痛目的.但由于椎间盘生物力学上特殊地位,使得如何在保持椎间盘完整性基础上,促进椎间盘细胞外基质再生生物治疗方法成为椎间盘退变预防治疗研究热点.椎间盘髓核基质数量成分改变被认为是椎间盘退变一个重要原因,目前许多学者试图通过引入各种外源性生长因子、种子细胞、基因以及基因转染细胞,以期增加髓核细胞外基质含量,恢复II型胶原蛋白多糖比例,逆转或延缓椎间盘退变发展进程.

  • 标签: 椎间盘退变 生物治疗 临床研究 基因转染
  • 简介:目的探讨CDl09、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HMW—CK)、波形蛋白(Vimentin)、p63雄激素受体(AR)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将ER、HER-2均阴性,CK5/6/或EGFR阳性表达者定义BLBC,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l09、HMW—CK、Vimentin、p63AR在86例BLBC、57例管腔细胞型(Luminal)乳腺癌33例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中表达情况。结果CDl09在BLBC、Luminal型乳腺癌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6%,8.8%9.1%,HMW.CK分别为90.7%、26.3%33.3%,AR分别为31.4%、71.9%42.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iment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O%、42.1%51.5%,p63分别为31.4%、29.8%24.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LBC中CDl09、HMW—CK、Vimentinp6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而AR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结论CDl09HMW—CK是诊断BLBC特异性标记物,而Vimentinp63无诊断意义,AR表达缺失与BLBC侵袭恶性表型有关。

  • 标签: 乳腺癌 CD109 HMW-CK VIMENTIN P63 AR
  • 简介:检索2001年至2011年Medline、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与Wnt信号通路及肺癌干细胞相关中、英文文献发现,Wnt信号主要通过Wnt经典信号传导途径、Wnt-Ca2+途径、Wnt-细胞平面极化途径在细胞中起作用。作为Wnt信号通路中最关键通道传递分子,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维持肺癌干细胞增殖克隆形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关键蛋白影响抑制肺癌干细胞增殖,肺癌治疗提供新路径。

  • 标签: WNT信号通路 肺癌干细胞
  • 简介:骶骨肿瘤根据肿瘤性质对在肿瘤内走行骶神经可以有挤压、侵袭破坏.下部肿瘤(S4~S5)在切除游离中S4、S5神经通常被切断.位于S3以上良性肿瘤常在病灶内搔刮肿瘤组织,同时注意保护在肿瘤内通过骶神经,使之尽量保留双下肢足踝运动排尿功能.为此,本文对骶神经功能解剖做如下介绍.

  • 标签: 骶骨肿瘤 排尿功能 解剖基础 治疗 骶神经 肿瘤性质
  • 简介: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No.16组淋巴结)转移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及其对预后影响.方法接受根治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进展期胃癌95例,依No.16组淋巴结转移状况分为阴性组(n=64)、阳性组(n=31),分析No.16组淋巴结转移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及其对预后影响.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远处转移率、Borrmann分型、WHO分型、分化程度、CEA与No.16组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No.16阳性组与阴性组中,累及邻近脏器(T4)者分别占54.8%、32.8%,淋巴结转移度>40%者分别占74.2%、14.1%,TNMⅣ期者分别占83.9%、43.8%,肿瘤临近脏器浸润(T4)、临床分期Ⅳ期、淋巴结转移度>40%与No.16组淋巴结转移相关.No.16组淋巴结转移阴性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5.5、9.7个月,阳性组预后显著不良(P<0.05).生存分析显示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度、远处转移、No.16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影响患者预后.COX回归分析显示No.16组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独立预后因素.分层分析表明,无脏器侵犯、合并脏器侵犯、淋巴结转移度1%~40%、无远处转移时,No.16阳性组预后均显著不良(均P<0.05).淋巴结转移度41%~100%、合并远处转移时,两组预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16组淋巴结阳性、远处转移、No.16组淋巴结并远处转移患者之间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根治性No.16组淋巴结清扫胃癌患者,邻近脏器浸润、淋巴结转移度>40%No.16组淋巴结转移主要相关因素,No.16组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与远处转移者相当.

  • 标签: 胃癌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外科手术 临床病理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双Endobutton(带绊纽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18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6例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行切开复位双Endobutton内固定术。术后参照Karlsson评价标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肩部活动度、肌力及肩锁关节x线片表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4例均获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3个月。根据评价标准,优20例,良3例,差1例。结论双Endobutton内固定术创伤小,内固定稳定可靠,重建了喙锁韧带,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术后无明显不适感,可早期功能锻炼且无需2次手术,是目前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理想选择。

  • 标签: 肩锁关节 脱位 锁骨 骨折 内固定器 韧带
  • 简介:目的评估食管癌患者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对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住院行开胸食管切除术食管癌患者60例,于术前随机分成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组术前常规准备组,观察分析两组术后咳嗽排痰情况。结果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组术后主动咳嗽排痰24例(80%),常规准备组主动咳嗽排痰15例(50%),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组术后咳嗽排痰情况明显优于常规准备组(P〈0.05)。结论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术后积极主动咳嗽排痰,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降低住院费用。

  • 标签: 食管癌术前准备 术前强化肺功能锻炼 咳嗽排痰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位置距齿状线距离对肛门功能恢复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90例.根据术后吻合口位置距齿状线距离,将所有病例分为三组:Ⅰ组吻合口位置距齿状线0~1.0cm;Ⅱ组1.0~2.0cm;Ⅲ组2.0cm以上.术后1、3、612个月随访并记录患者肛门功能状况,比较三组间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三组患者间,性别、年龄、T分期、Dukes分期、组织学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肛门功能评价优良率分别为63.3%、80%83.3%.术后第12个月各组患者肛门功能恢复达优良百分率分别为80%、86.7%93.3%.术后第1、3个月,Ⅰ组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差于Ⅱ组(P<0.05),Ⅱ组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差于Ⅲ组(P<0.01);术后第612个月,Ⅰ组与Ⅱ组之间、Ⅱ组与Ⅲ组之间肛门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Ⅲ组两组患者在术后1、3、6、12个月各时间段,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位置距离齿状线越近,肛门功能恢复情况越差,恢复所需时间越长,大多患者可在术后6个月恢复,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远期效果较好.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保肛手术 肛门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阿霉素联合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肝癌细胞HepG2SMMC-7721增殖及TRAIL受体表达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分别检测阿霉素、TRAIL及低浓度阿霉素联合TRAIL处理HepG2SMMC-7721细胞生长抑制率;RT-PCR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阿霉素作用前后HepG2SMMC-7721细胞TRAIL受体DR4、DR5mR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3种浓度阿霉素(0.86、8.6、86μmol/L)作用24h后,对HepG2SMMC-7721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84±0.44)%(8.67±1.22)%、(24.12±1.11)%(25.39±2.26)%、(64.55±4.05)%(66.2±3.74)%,呈浓度依赖性,不同浓度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浓度TRAIL(10、100、500、1000ng/ml)作用24h后,对HepG2SMMC-7721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83±0.25)%(5.66±0.56)%、(9.60±1.38)%(8.96±1.13)%、(11.87±1.43)%(12.11±1.84)%、(15.12±3.84)%(16.16±1.41)%,其他3种浓度分别与10ng/mlTRAI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浓度阿霉素联合TRAIL作用于HepG2SMMC-7721细胞,低浓度阿霉素能够增加HepG2SMMC-7721细胞对TRAIL治疗敏感性,并且随着时间延长TRAIL浓度增加,细胞抑制率逐渐增加,呈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无论在mRNA还是蛋白水平,阿霉素处理后HepG2细胞死亡受体DR4、DR5表达水平较未处理组显著增加;在SMMC-7721细胞,阿霉素处理后,DR5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而DR4表达水平与阿霉素未处理组相似。结论低浓度阿霉素能够增加肝癌细胞对TRAIL治疗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阿霉素增加死亡受体特别是DR5表达水平,从而诱导细胞凋亡增加,TRAIL在肝癌治疗方面存在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阿霉素 TRAIL 肝细胞癌 增殖 受体
  • 简介:赵世光,出生于1958年,归国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哈尔滨医科大学脑科学研究所所长、黑龙江省高校神经外科重点实验室主任、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负责人、黑龙江省神经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创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创伤与修复分会副主任委员、

  • 标签: 赵世光 医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神经外科主任
  • 简介:产甲胎蛋白胃癌(alpha-fetoprotein-producinggastriccancer,AFPGC)是指病理组织AFP阳性胃癌,1970年由Bourrielle[1]首次报道,绝大多数此类患者伴有血清AFP升高.文献报道AFPGC约占同期胃癌1%~6%[2],它是一种较罕见特殊类型胃癌,具有与普通胃癌明显不同生物学特点:更高恶性潜能;较快细胞增殖能力;丰富瘤内新生血管;更易发生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腹膜种植转移;预后更差.那么此类高度恶性潜能胃癌分子生物学与普通胃癌相比存在怎样不同特点呢?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相关文献报道,本文对AFPGC相关分子生物学进行系统综述,以更好阐明AFPGC生物学行为特点,更好诊治此类胃癌提供理论基础参考.

  • 标签: 产甲胎蛋白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甲胎蛋白胃癌
  • 简介:目的考察部分外阴鳞状细胞癌妇女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代替腹股沟股淋巴结清扫安全性。患者方法选取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至少1mm,且肿瘤≥2cm并≤6cm女性患者。原发瘤应局限于外阴部,且无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临床提示。所有患者接受术中淋巴结定位、前哨淋巴结活检腹股沟股淋巴清扫。标记病理超分期前哨淋巴结。

  • 标签: 前哨淋巴结活检 外阴鳞状细胞癌 淋巴结定位 妇女患者 妇科肿瘤 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对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疗效,观察影响化疗疗效相关因素。方法本组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入DLBCL患者17例,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观察化疗后疗效及淋巴结亚群改变情况,收集患者性别、年龄、PS评分、AnnArbor分期、结外浸润情况、LDH水平、体力状态(PS)评分、B症状、血红蛋白及T细胞浸润相关情况,观察其对化疗相关影响。结果本组所有17例患者完成治疗,治疗后疗效评估显示CR7例,PR6例,SD3例,PD1例,治疗有效率76.4%(13/17)。影响化疗疗效相关因素分析中显示,血清LDH水平、PS评分、AnnArbor分期影响患者化疗疗效相关因素,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对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显著,其中Ps评分低、AnnArbor分期低、血清LDH水平正常患者化疗疗效相对较好。

  • 标签: 利妥昔单抗 CHOP 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
  • 简介:目的建立肝癌耐药细胞株,并观察耐药细胞株癌干细胞相关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阿霉素(ADM)浓度梯度递增法诱导建立耐药BEL-7404人肝癌细胞株,并对亲代与耐药肝癌细胞株进行癌细胞基本特性、癌于细胞相关细胞学特性进行检测,用计数法检测癌细胞生长曲线、倍增时间与MTT法测耐药倍数;单个细胞成株培养、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球囊”细胞培养实验。结果耐药BEL-7404人肝癌细胞与亲本细胞相似,呈上皮样生长方式,但其中梭状细胞略,耐药倍数292倍;生长曲线表明其增殖速度明显低于亲本BEL-7404人肝癌细胞,且倍增时间增加;耐药BEL-7404肝癌细胞克隆形成率、“球囊”细胞形成率均明显低于其亲本BEL-7404人肝癌细胞。结论低浓度阿霉素持续增量法可诱导形成耐药肝癌细胞株,但耐药肝癌细胞株癌干细胞特征并不明显。

  • 标签: 肝肿瘤 耐药性 癌干细胞 耐药诱导
  • 简介:多年以前我在某个医院工作时,碰巧听到一位医生告诉一位妇女她患了乳腺癌。那位妇女不相信这个诊断,她发泄般地嚎啕大哭并且开始控制不住地浑身发抖。看着她我心一阵阵发疼,忍不住地琢磨如果我自己得知这样消息会是什么反应。

  • 标签: 乳腺癌 护士 幸存 医院工作 妇女
  • 简介:目的总结AFP阳性胃癌(alpha-fetoprotein-producinggastriccancer,AFPGC)CT表现,评估CT在AFPGC术前分期中临床价值.方法由两名放射科医生共同回顾性阅读21例经病理证实AFPGC术前CT图像,描述原发病灶、脏器受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血管侵犯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其用以术前分期准确率.结果21例AFPGC术前CT表现如下:15例(71.4%)原发灶偏心性胃壁增厚,20例(95.2%)原发灶不均匀强化,6例(28.6%)脏器侵犯,19例(91.5%)淋巴结转移,6例(28.6%)远处转移,13例(61.9%)血管侵犯.CT对AFPGC术前T分期、N分期、M分期及TNM分期准确率分别为90.5%、71.4%、71.4%71.4%.结论AFPGCCT影像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偏心性胃壁增厚,有较强肝转移、淋巴结转移及周围脏器血管侵犯倾向.CT能够较准确地判断AFPGC术前分期.

  • 标签: 甲胎蛋白 胃癌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术前分期
  • 简介:胃癌是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目前,中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约占全世界胃癌新发病例42%.以日本及韩国代表东亚国家在胃癌研究领域始终保持优势地位,近年来,中国学者也在胃癌手术方式、辅助治疗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反观欧美发达国家,由于胃癌发病率低,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研发力量有限,使得胃癌治疗进展远远没有达到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水平.目前,关于胃癌治疗方面的问题,淋巴结清扫范围、综合治疗模式、微创治疗在胃癌中应用以及胃癌分子靶向治疗成为各方关注热点,并在近10年研究中取得一些成果.

  • 标签: 治疗热点 热点展望 胃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