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检测γδT细胞信号转导分子ζ链相关蛋白-70(ζ-chainassociatedprotein70,ZAP.70)。方法分离获取健康人PBMC,用结核杆菌低分子多肽抗原(Mtb.Ag)刺激PBMC,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总T细胞和丫6T细胞CD69分子的动态表达;Mtb-Ag活化俩T细胞增殖培养,10d后收集细胞,用免疫磁珠阳性分选法分离获取高纯度的γδT细胞;westernblot方法检测γδT细胞内的ZAP.70分子。结果总T细胞和γδT细胞均在活化刺激24h时表达CD69分子达高峰,但总T细胞仅为16%,γδT细胞可达75.2%;新鲜分离的PBMC中γδT细胞的比例仅为4.9%,Mtb-Ag刺激培养10d后升为69.2%,免疫磁珠阳性分选后达99-3%;检测到Y6T细胞内的ZAP-70分子。结论Mtb-Ag可特异性激活俩T细胞,用Mtb-Ag刺激γδT细胞活化增殖培养,可获得大量的γδT细胞;成功地检测到细胞内ZAP-70分子,这为Y6T细胞内其它分子的检测分析奠定方法学基础,也为进一步检测γδT细胞活化信号转导过程中ZAP-70分子的激活及作用奠定基础。

  • 标签: Mtb-Ag ΓΔT细胞 ZAP-70
  • 简介:目的人胃癌组织中caspase-3和bcl-xl表达的研究,探讨caspase-3和Bcl-xl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及caspase-3与bcl-xl表达相互调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人胃癌组织中caspase-3和bcl-xl的表达情况。结果周围正常胃粘膜上皮和胃癌组织中caspase-3阳性率分别为48/50(96%)和35/50(70%),较周围正常胃粘膜上皮明显降低(P<0.05);周围正常胃粘膜上皮和胃癌组织中bcl-xl的阳性率分别为21/50(42.0%)和33/50(66%),较周围正常胃粘膜上皮明显降低(P<0.05)。caspase-3和bcl-xl的表达分别与胃癌的预后指标(如组织学类型,TNM分期等)明显相关性(P<0.05)。但caspase-3与bcl-xl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人胃癌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较低而bcl-xl的表达较高。这一结果提示caspase-3低表达和bcl-xl的高表达导致的细胞凋亡异常降低及增生过度可能是胃癌的发病原因之一。这一结果亦提示caspase-3与胃正常粘膜及肿瘤细胞的凋亡有关。Caspase-3和bcl-xl在胃癌可能具有预后价值。

  • 标签: 胃癌组织 CASP-3 BCL-XL 基因表达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EGFR突变与临床特征关系,探讨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的一致性,进一步分析EGFR-TKI治疗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与临床疾病控制率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EGFR突变与吉非替尼或者厄洛替尼临床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RT-PCR检测112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和87例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其中47例外周血和肿瘤组织配对检测。分析外周血和肿瘤患者组织中EGFR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两者EGFR突变的一致性。采用EGFR-TKI治疗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评价EGFR突变与吉非替尼或者厄洛替尼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EGFR突变在鳞癌组明显高于非鳞癌组(P﹤0.05);肿瘤组织和外周血同时EGFR突变的有11例,且突变位点一致,检测到的EGFR状态以肿瘤组织为标准,两者突变一致性达到73.33%;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的患者接受TKI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EGFR野生型患者(P﹤0.01)。结论食管癌外周血和肿瘤组织EGFR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与鳞癌密切相关;食管癌外周血和肿瘤组织EGFR突变的一致性较高;EGFR-TKI分子靶向治疗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EGFR突变的疗效显著。

  • 标签: 食管癌 外周血 肿瘤组织 EGFR突变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中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导性抗原(FPSA)及F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检测45例健康男性,4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32例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中的TPSA和FPSA含量,计算FPSA/TPSA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PH组及PCa组的TPSA和FPSA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PCa组FPSA/TPSA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BPH组.当TPSA值在4.1~60.0ng/mL时,BPH和PCa出现交叉重叠现象,单靠TPSA一项指标难以提高PCa诊断率.BPH组的FPSA/TPSA很少〈0.11,PCa组的FPSA/TPSA很少〉0.20.由此,FPSA/TPSA比值的测定可用于BPH和PCa的鉴别诊断.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TPSA、FPSA的含量及FPSA/TPSA比值,可大大提高PCa的诊断率,对PCa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 简介:目的评价ATP生物荧光肿瘤药敏检测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卵巢癌新鲜瘤组织和腹水进行肿瘤细胞分离、原代培养,以ATP生物荧光体外药敏检测技术进行检测。结果ATP生物荧光法测定细胞数量具有相关性好(r=0.9981),量程宽(10-100000个细胞),敏感性高(最小检测10个活细胞)的优点,其检测结果与其他方法相比有较高的相关性。32例卵巢癌病人体外药敏结果表明,其整体预测值为90.6%;其中阳性预测值为94.7%,阴性预测值为84.6%,敏感性90%,特异性91.7%。各种药物体外药敏检测结果与临床资料基本相符。结论ATP生物荧光肿瘤药敏检测结果与临床疗效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该药敏检测方法对于筛选及临床应用新药,研究和确定新的化疗方案和治疗原则,评估联合用药方案,实现肿瘤病人的个体化化疗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ATP生物荧光肿瘤药敏检测技术 卵巢癌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MHD)患者及血液透析治疗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MHD患者作为MHD组、选择21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EA、AFP、CA199和CA125,进行比较分析,并将MHD组透析前、后的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比较。结果MHD组和对照组比较,CA199、CA12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HD组透析前、后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HD患者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低通量膜透析不能清除肿瘤标志物。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肿瘤标志物 低通量膜透析
  • 简介:目的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16、18的可行性,并探讨其对宫颈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确诊的宫颈癌患者140例,癌前病变10例,以及正常对照者35例.采用改良通用引物PGMY和PCR-反向点杂交法对宫颈活检组织进行HPV基因扩增与分型.应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血浆HPV16、18DNA水平,观察HPVDNA的感染率和病毒含量,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在宫颈组织HPV16、18阳性患者中,血浆HPV感染率分别为57.9%和23.8%.随着宫颈癌临床病期的发展,血浆HPV16DNA检出率逐渐增加(P〈0.001),但病毒含量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277).血浆HPV18病毒检出率和病毒拷贝数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均无相关(P=0.609,P=0.512).结论血浆HPVDNA定量检测是一种可靠的实验方法,对宫颈癌的诊断和预后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 血浆DNA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简介:目的:探讨以IgH和TCRγ基因重排为标志对NHL患者临床分期的参考价值。方法: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结合限制性酶谱分析患者骨髓和淋巴结细胞DNAIgH和TCRγ基因重排的克隆性。结果:形态学无骨髓浸润的23例NHL患者发现6例(26.1%)具单克隆基因重排。结论:IgH和TCRγ基因重排作为分子标志对形态学检查不能确认骨髓浸润的NHL患者的分期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Γ基因重排 NHL TCR 患者 骨髓浸润 参考价值
  • 简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近年来关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机制中新的细胞分子受体,针对EGFR基因突变研究出的分子靶向药物是治疗NSCLC策略中成功有效的靶点途径,与传统一、二线化疗方案相比,其具有精准杀伤肿瘤细胞,对机体正常细胞损伤小,不良反应较少等优点,从而延长了NSCLC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了生活质量。然而近年来的研究提示,分子靶向药物的耐药性对其持续精准治疗的有效性构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就EGFR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基因突变及与NSCLC的关系作一综述,并探讨EGFR受体在未来NSCLC治疗领域中的前景。

  • 标签: 研究进展 基因突变
  • 简介:目的:建立肿瘤研究常用动物小鼠病原菌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提取经常规方法已被鉴定的小鼠病原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DNA,利用PCR技术扩增病原菌16srDNA全长,经纯化后直接测序。利用BLAST软件从GenBank数据库中搜索相关菌株的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同源性分析,确定病原菌的种属。结果:测序结果与数据库中搜索到的相关菌株的序列进行序列比对显示,3种病原菌测序序列分别与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序列一致。结论:16srDNAPCR方法可准确地检测肿瘤研究常用动物小鼠病原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并且缩短了检测时间。

  • 标签: 小鼠 病原菌 16s RDNA 多聚酶链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53和CA125单项和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方法分别检测75例肺癌患者、6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和7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CEA、CA153和CA125水平,并分析上述3项指标在肺癌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肺癌患者3项肿瘤标志物血清水平均高于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项标志物的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度高于单项标志物检测,其敏感度高达88%,特异性为76.2%。结论:3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肺癌的敏感度。

  • 标签: 肺癌 肿瘤标志物 CEA CA153 CA125
  • 简介:目的研究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specificgrowthfactor,TSGF)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比青岛市肿瘤医院2001年10月至2012年3月2904例恶性肿瘤患者及3340例良性肿瘤患者行TSGF检测的阳性率。结果所有恶性肿瘤患者TSGF检测阳性率为76.2%,其中胰腺癌阳性率最高,为92.0%。良性肿瘤患者TSGF检测阳性率仅为1.1%,明显低于恶性肿瘤患者。结论TSGF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恶性肿瘤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阳性率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联合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20例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1-2014年确诊的鼻咽癌患者血清120例,所有患者均按鼻咽癌08分期标准分期。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SCCAg和CYFRA21-1表达水平。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清SCCAg阳性表达率为15.0%。在T分组中P〉0.05,N分组中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M分组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咽癌患者血清CYFRA21-1阳性表达率为55.8%,在T、N、M分组中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YFRA21-1与鼻咽癌分期有相关性。SC-CAg、CYFRA21-1两者联合检查阳性表达率为66.7%,对两者进行相关性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CAg作为鼻咽癌的筛查指标阳性率偏低,而对鼻咽癌是否发生远端转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CYFRA21-1与鼻咽癌临床分期关系密切,可作为诊断鼻咽癌筛选的辅助指标,动态监测CYFRA21-1水平有助于鼻咽癌患者的病情监控,可判断是否出现淋巴结及远端转移。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检出阳性率,并对预测鼻咽癌的远处转移更有临床意义。

  • 标签: SCCAG CYFRA21-1 鼻咽癌 转移
  • 简介:目的:为了测定羟基喜树碱在人体内的血药浓度,建立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以测定兔血浆中羟基喜树碱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DiscoveryC18(15cm×4.6cm,5μm),流动相为柠檬酸缓冲液-乙腈-75nmol·L-1磷酸二氢钾(70∶23∶7),75nmol*L-1磷酸二氢钾中含1%三乙胺.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40℃,荧光检测波长为λex363nm和λem530nm.结果: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3.7656~1957.4468ng*mL-1(r=0.9993);提取回收率和方法回收率分别为80.90%~103.59%,102.72%~108.16%;日内RSD≤7.49%,日间RSD≤9.40%.最低检测限为5.2ng*mL-1.结论:主效渡相-荧光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操作简便,可用于羟基喜树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血药浓度监测.

  • 标签: 羟基喜树碱 血浆 荧光检测法 高效液相 RSD 血药浓度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术后3疗程化疗后血清CA125不同的界值对卵巢上皮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对我院妇泌科自1998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0日期间收治的94例术后行6~8疗程化疗的卵巢上皮癌患者,在化疗3个疗程后进行血清CA125测定。血清CA125分别以正常值(35U/ml)、正常值的2倍(70U/ml)和3倍(105U/ml)为界值,以累积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期为参数,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test法作预后分析。结果术后3疗程化疗后血清CA125≤35U/ml和CA125〉35U/ml患者累积生存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3);术后3疗程化疗后CA125≤〈70U/ml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与CA125〉70U/m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4);术后3疗程化疗后CA125≤105U/ml的患者累积生存率较CA125〉105U/ml的患者高(P=0.0171)。结论术后化疗3疗程后血清CA125以105U/ml为界值对卵巢上皮癌的预后评定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检测该指标对上皮性卵巢癌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卵巢上皮癌 CA125 预后
  • 简介:目的检测恶性肿瘤血清中癌相关抗原(CA19-9、CA125、CA15-3),以及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评价其对恶性肿瘤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检测316例恶性肿瘤及30例健康人血清中CA19-9、CA125、CA15-3及TSGF的含量.结果TSGF在恶性肿瘤组中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敏感性为80.4%,特异性达96.7%,准确性为81.8%.恶性肿瘤组中CA19-9、CA125、CA15~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四项联合检查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均较单项检测高,其中在卵巢癌组中的敏感性高达91.3%,其次为肺癌组,为86.8%.结论血清恶性肿瘤标志物的单项检测对某些肿瘤有显著意义,但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更有价值.

  • 标签: 血清学检查 肿瘤标志物 恶性肿瘤 肿瘤诊断学 预后
  • 作者: 彭兵
  • 学科: 医药卫生 > 肿瘤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1期
  • 机构:成都市武侯区第三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40041
  • 简介:肿瘤标志物是化学类物质,能够提示人体是否存在肿瘤,并作为判断肿瘤细胞分化、细胞功能的重要依据,为后续治疗打下基础。一般仅仅容易在胚胎组织中易于发现,正常成年人的组织中一般不会发现。肿瘤标志物检查是提示恶性肿瘤发生、消退和复发的重要指标,但是并不能盲目将肿瘤标志物和癌细胞情况等量齐观,还是需要做其他辅助检查。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 简介: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7和cyclinE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制作80例大肠癌组织芯片,同时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肠癌组织芯片中p27和cyclinE的表达。结果:80例大肠癌中p27阳性27例,强阳性15例,阳性率为52.5%。80例大肠癌中cyclinE阳性18例,强阳性16例,阳性率为42.5%。浸润深的大肠癌中p27的表达低于浸润浅的大肠癌(P<0.05),浸润深的大肠癌中cyclinE的表达高于浸润浅的大肠癌(P<0.05),p27阳性的大肠癌中cyclinE的表达低于p27阴性的大肠癌中。结论:结果提示不同浸润程度的大肠癌中p27的表达有显著差异,不同浸润程度的大肠癌中cyclinE的表达有显著差异,大肠癌中p27与cyclinE表达呈明显负相关。应用组织芯片大规模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是可行的,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特点。

  • 标签: 组织芯片技术 大肠癌 癌组织 P27 CYCLINE 基因表达
  • 简介: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该系统测定128例肺癌患者,26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血清中12种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CA125,CA153,AFP,ferritin,free—PSA,PSA,β-HCG及HGH)的水平。结果:肺癌组的芯片阳性率为82%(105/128),显著高于肺良性病组(15.38%,4/26)(P〈0.01);肺癌不同分期组间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以Ⅳ期肺癌组阳性率最高为79.28%(P〈0.01),不同分期之间CA199、CEA以及CA242血清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组间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CEA阳性率以腺癌组最高,但与其他组织学类型肺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NSE阳性率以小细胞肺癌组最高(P〈0.01);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与多项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联合检测肺癌的阳性率有明显的差异(P〈0.01)。结论: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的应用对肺癌的诊断及分期、病理类型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肺癌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Scc—Ag与子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及与肿瘤放射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酶免疫微粒子(MEIA)法检测109例子宫颈鳞癌患者治疗前血清Scc—Ag水平和放射治疗的53例子宫颈鳞癌血清Scc—AS阳性患者,每周定期检测血清Scc—Ag值观察其下降情况。结果:109例治疗前血清Scc—Ag阳性率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病期越晚Scc—Ag阳性率越高(P〈0.005),病理分化与Scc—Ag阳性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53例放疗过程中连续检测Scc~Ag,发现Scc—Ag阴性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肿瘤负荷的减小而增加。在治疗中或治疗后Scc—Ag持续高水平是较强的危险信号,并提示可能有远处转移或肿瘤未控。结论:血清Scc—Ag是子宫颈鳞癌较好的一种肿瘤标记物,定期检测血清Scc—Ag对子宫颈癌的发展状态、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后的疗效以及随访监控具有临床和研究的重要参考意义。

  • 标签: 子宫颈肿瘤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 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