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梅毒患者选择不同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之后的结果情况加以观察和对比,分析有关方法在临床应用方面的优势和价值以及临床应用时的成效情况,为后续临床疾病诊断和传染病防控提供支持。方法 在本院所有所收治的确诊为梅毒并接受相应血清学检测患者群体之中,抽取50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都采取血清学检查,选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两种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对50例患者均使用这两种方法检查之后的结果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有关方法在准确率等方面的影响作用及实际临床应用作用。结果 临床检查结果方面的对比可以发现的是,经过检查50例患者ELISA阳性率要明显更高一些(P<0.05),呈现了明显的临床诊断成效等方面的差异之处。结论目前临床梅毒进行血清学检查的过程中选择ELISA的筛查应用效果较好,但其本身仍然不能利用这一方法单独检测作为诊断依据,需要根据患者疾病情况和所处的感染周期进一步按照血清检验方面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检查诊断。

  • 标签: 梅毒 血清学监测 结果 影响因素 ELISA TRUST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皮肤真菌、细菌检测皮炎湿疹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选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本院接收的48例皮炎湿疹病人,将其划分至观察组,选取同时期的健康病人48例,归于对照组,对两组病人真菌、细菌的监测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皮炎受损位置、健康位置的真菌细菌检出率分别是66.67%(32/48)、33.33%(16/48),前者检出率比后者检出率高,差异较大(P

  • 标签: 真菌 细菌 检测 皮炎湿疹
  • 简介:摘要: 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现今主要采用卫生控制来防控;全方位、全过程的现场采样是监测与控制卫生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实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结果的最优途径。现根据职工劳动场所、接触有害物质等对劳动场所进行现场采样及实验室的检测分析,从而全方位的了解与分析职业卫生检测中质量控制效果,以提高整体检测流程,避免检测误差。本文以我市天然气净化厂为本次的研究场所,通过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等,了解职业并危害的化学元素浓度及解除强度等分析结果,旨在提高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准确性,从而明确危害因素对现场工作人员造损伤,以预防各种职业病发生。

  • 标签: 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卫生检测 现场采样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我院肝脏疾病的血氨检测进行分析,探论几种肝病、遗传性疾病血氨测定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干化学法测定血氨浓度。结果:重肝患者、各类慢性肝炎及原发性肝癌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氨水平较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氨测定可作为一些肝病、肝癌及肝病诱发消化道出血等患者的主要检测指标,有助于病情监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比不同免疫检验方式在抗 HIV检测临床中的结果。方法:随机选取 55例在 2018年 9月~ 2019年 9月于我血站的血清标本为研究对象,均分别利用金免疫层析法(对照组)、 ELISA检测法(试验组)施行检测,其中 40例 HIV抗体呈阳性患者、 15例 HIV抗体呈阴性患者,对比 2种检测法的可靠程度。结果:施行金免疫层析法的患者 HIV抗体的敏感程度( 87.50%VS97.50%)、特异程度 (80.00%VS93.33%)和准确率 (90.91%VS96.36%)均明显更低,且金免疫层析法与试验组 ELISA检测法 2种检测方法对比组间差异较小,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金免疫层析试验法相比, ELISA检测法在艾滋病患者检测 HIV抗体临床中的敏感度和精准度相对较高,同时便于操作,值得在抗 HIV检测临床中大幅推广。

  • 标签: 金免疫层析试验 ELISA检测法 抗 HIV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非检测因素所致血液报废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从而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对 2016年 ~2018年我市中心血站非检测因素所致血液报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 2016年 ~2018年血液报废量共计 22607.70U,其中脂肪浆为 15947.00U( 70.54%),过期为 2971.50U( 13.14%),血浆颜色异常为 1799.50U( 7.96%),制备破损为 318.00U( 1.41%),絮状物为 70.75U( 0.31%),渗漏为 183.00U( 0.81%),非标量为 278.20U( 1.23%),质控抽检为 940.00U( 4.16%),其它因素为 99.75U( 0.44%),质控抽检、其它原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脂肪浆、过期、血浆颜色异常、制备破损、渗漏、絮状物、非标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为减少血液报废,血站应不断规范采供血各项操作,完善血站质量管理措施,提升血液有效利用率。

  • 标签: 非检测因素 血液报废 原因 改进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开展研究的时间段是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选取该时间段内在我院就诊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另选取同时间段在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1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根据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1级高血压组、2级高血压组、3级高血压组。经检测发现,3级高血压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2级高血压组和1级高血压组患者,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3级高血压组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占比显著高于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医疗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医院医疗设备的规模、管理、质量已经成为一个医院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从医院2016-2020年多参数监护仪周期性质量控制检测结果为依据,反映质量控制检测在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使用中的重要性。

  • 标签: 多参数监护仪 质量控制检测
  • 简介:摘 要:伴随科学技术的日渐创新与不断进步,医疗检验设备的开发制造获得了猛烈的发展,新型产品的相继涌现,使医院医疗检测仪器逐渐向精密化、自动化、智能化、小型化的的方向迈进。使得医疗检验设备整体结构越来越复杂,功能也随之增多,操作方面向智化迈进,工作原理牵涉到诸多学科尖端理论,如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材料学、免疫学、化学、计算机学等,其在医院的医疗设备中占据越来越高的比例,因此,对医疗检验设备进行强化管理,确保其稳定运行,并为临床诊疗过程及时提供准确的数据,成为了医疗检验设备管理人员急需处理的热点课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精密医疗维修检测仪器的管理体会,旨在为了提升医疗检测仪器的维修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 标签: 精密医疗仪器 维修检测 管理体会
  • 简介:[摘要] 目的 粪便检测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方法 收集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接受结肠镜检查并诊断为炎症性肠病的患者共计92例,结合疾病分类并参考疾病活动度指数将患者分为8组,后经粪便检测分析其炎性标志物含量。结果 由统计结果可知,IBD患者的炎性标志物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且处于重度活动期的患者标志物含量达到了高峰值,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粪便检测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IBD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 标签: [] 粪便检测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表温度差异对末梢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40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患者在左右手温差10 ±2°C的情况下进行双手末梢血糖检测。参照组患者在左右手温度相同下的情况下进行双手末梢血糖检测,对比两组患者左右手末梢血糖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左右手的末梢血糖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表温度差异对末梢血糖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体表温度较低时尽量不进行末梢血糖检测,以防检测结果误差而影响临床诊断。

  • 标签: 体表温度 末梢血糖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RT-PCR法检测新冠病毒核酸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方法:选择2020年6月15日至2021年6月30日40000例疑似新冠肺炎或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样本进行研究,均应用RT-PCR法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应用成都迈克生物试剂盒首检,对于首检阳性或疑阳性的样本用长沙圣湘生物试剂盒复检,总结假阳性样本数量及其原因。结果:40000例样本中初检阳性17例,复检阳性0例,阴性17例,即假阳性17例。假阳性样本中3例因结果判断失误所致,7例非特异性扩增因素所致,7例核酸污染因素所致的。结论:核酸污染、非特异性扩增、结果判断失误是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假阳性发生的主要原因,故需进一步完善PCR实验室质量控制,提高检验工作人员的规范操作,准确判断结果,以降低核酸检测假阳性率,为疫情防控提供更为可靠的诊断结果。

  • 标签: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假阳性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发热门诊患者核算检测标本运送管理进行分析,做好实践研究。方法:通过选取医院发热门诊收治的100例患者,通过详细记录患者第一周到第十四的检测出报告时间。结果:通过对患者取样到接收时间进行研究,其中第一周到第7周时间分别为1.4h、1.2h、1.3h、1.4h、1.3h、1.2h、1.3h,整体时间一般均在1.2h以上,占用时间相对较多。第八周到第十四周整体时间呈现明显下降态势,相比之前明显好转,时间分别为1.1h、1.0h、0.9h、1.0h、1.1h、0.8h、0.9h。通过对实验室接受标本时间-出报告时间中第一周到第七周时间分别为2.2h、2.0h、2.4h、2.3h、1.6h、1.5h、1.6h。第八周到第十四周时间分别为1.7h、1.0h、2.4h、2.2h、1.7h、1.6h、1.6h。通过对患者取样到出报告时间进行分析,其中在第八到第十四周取样到出报告时间明显降低,整体情况好转。结论:在优化相关防护知识的同时,防治意外的出现。通过快速进行核酸检测结果的应用,为医生提供临床依据,缩短患者的发热门诊时间,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发热门诊 核酸检测 标本运送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应用于健康体检临床。方法:将体检中心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间接收的300名健康体检者为试验对象,将体检结果中动脉硬化指数增高的体检者为对照组,动脉硬化指数正常体检者为实验组,两组各有150名体检者,对两组体检者的各项指数实行对比。结果:两组体检者各项指数具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动脉硬化检测技术 健康体检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标志物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200例乙肝患者的血清样本,并分别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并比较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在乙肝标志物检测符合率均明显高于荧光定量PCR法(P<0.05)。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的200份检测样本中,有184份样本的检测结果与患者实际病情符合,符合率为92.0%,有16份样本检测结果与患者病情不符,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验,有12份样本检验结果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结果相符,所占比重为75%;有4份样本检验结果与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相符,所占比重为25%,两种检查方法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在乙肝标志物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要高于荧光定量PCR法,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乙肝标志物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结核病是由肺部吸入结核分枝杆菌造成感染引起的疾病,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喜欢在相对血液充沛含氧量高的环境中生活繁殖,所以,大多表现为肺结核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通过血液散播到身体其他部位的称为:肺外部结核病。

  • 标签: 结核病 实验室检测技术
  • 简介:为筛选血液流变学检测的敏感指标,以简便地对飞行人员进行血液流变学的常规检测,笔者对354名飞行人员血液流变学16项检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证实,选择低切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高切全皿粘度、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血小板聚集率6项指标即可作为飞行人员血液流变学的主要检测项目。

  • 标签: 飞行人员 血液流变学检测 血小板聚集率 全血粘度 红细胞压积 筛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结核病诊断中采用 Xpert MTB/RIF检测技术的价值。方法:分析对象选择于 2017.8~2019.8期间我院接收的结核病患者 260例,对患者痰液标本进行收集,利用抗酸染色检测法、罗氏培养检测法和 Xpert MTB/RIF检测技术对痰标本进行检测,对三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金标准为罗氏培养检测法所得结果, Xpert MTB/RIF检测技术和罗氏培养检测法检出率比对差异与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不相符( P>0.05);与抗酸染色检测法相比对, Xpert MTB/RIF检测技术检出率获得提升显著的效果,比对差异与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相符合( P<0.05)。结论:在结核病诊断中采用 Xpert MTB/RIF检测技术可获得满意的诊断效果,可对用药进行指导,适合推广。

  • 标签: 结核病 诊断 Xpert MTB/RIF检测技术 罗氏培养检测法 抗酸染色检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