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组织组织端粒酶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TRAP-银染方法对36例卵巢组织标本及对应32例旁正常组织和3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标本检测分析。结果卵巢组织组织和卵巢良性肿瘤组织端粒酶表达活性分别为91.67%,3.13%和6.67%,卵巢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织与卵巢良性肿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卵巢组织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为卵巢患者保留卵巢功能手术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卵巢癌 癌旁组织 端粒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性激素受体在肝癌患者组织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医院收治的48例肝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肝癌患者进行雌激素受体(ER)和雄激素受体(AR)蛋白的测定。所有患者均进行雌激素受体(ER)、雄激素受体(AR)、孕激素受体(PgR)其血清含量的测定。结果ER和AR在肝癌患者组织组织蛋白的阳性表达中,组织高于组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组织组织中,肝癌组织组织的性激素受体含量,AR含量>Pg>ER,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肝癌患者组织中性激素受体的阳性表达水平高于组织,且肝癌组织组织的性激素受体含量水平雄激素高于孕激素,孕激素高于雌激素,在肝癌的病变过程中具有参考及诊疗的价值,可以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性激素受体 癌组织 癌旁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中丙氨酸浓度与甲状腺乳头状(PTC)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3至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甲状腺切除术且术后病理确诊为PTC的患者的组织标本30例,利用高通量代谢组学的方法测定组织组织内的丙氨酸浓度,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应用Wilcoxon test非参数检验分析组织组织中丙氨酸浓度差异,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多种临床特征与组织中丙氨酸浓度的关系,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组织丙氨酸浓度[0.427(0.354~0.498) μg/L]与组织丙氨酸浓度[0.280(0.238~0.338) μg/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83,P<0.05)。组织中丙氨酸浓度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周岁组[0.469(0.408~0.583) μg/L]、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0.496(0.430~0.593) μg/L]、尿碘超标组[0.482(0.416~0.582) μg/L]、肿瘤直径≥1 cm组[0.469(0.432~0.601) μg/L]及鼠类肉瘤滤过性病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突变型组[0.433(0.381~0.554) μg/L]组织中测得的丙氨酸浓度分别比年龄≥45周岁组[0.402(0.337~0.425) μg/L]、中央区淋巴无转移组[0.405(0.314~0.429) μg/L]、尿碘未超标组[0.4136(0.297~0.460) μg/L]、肿瘤直径<1 cm组[0.414(0.319~0.488) μg/L]及BRAF基因野生型组[0.395(0.337~0.402) μg/L]组织中测得的丙氨酸浓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氨酸可能在PTC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代谢组学 丙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以观察S100A9、Galectin-7在放疗敏感性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为例分析其意义。方法收集治疗前宫颈组织标本,病理诊断均为中分化鳞癌,在进行放疗后根据WHO实体瘤放疗疗效判断标准,从中选择30例对放疗敏感的病例(实验组)和30例对放疗不敏感的病例(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这些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放疗结果显示S100A9、Galectin-7的表达强度和表达率在实验组中均高于对照组。结论S100A9和Galectin-7与宫颈放疗敏感性有关。

  • 标签: 癌组织 免疫组织 化学表达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中CD44v6和BRAF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甲状腺乳头状(其中35例有颈淋巴结转移,15例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和4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进行了CD44v6和BRAF的检测。结果癌肿组的CD44v6和BRAF阳性率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组(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CD44v6和BRAF的阳性率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CD44v6、BRAF可以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的鉴别诊断指标;CD44v6、BRAF与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预后的评估指标。

  • 标签: CD44v6,BRAF,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理组织取材在前病变和早期宫颈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1月—2017年11月,我院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中随机筛选20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2种方法检查。观察组阴道镜下先涂醋酸再涂碘,可疑处多点取材,宫颈组织黏膜层向下包埋进行病理组织制片,对照组传统3点、6点、9点和12点取材及随意包埋法进行病理组织制片,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病理诊断结果,200例患者中检出,14例微小浸润,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102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76例,总共检出192例,检出率为96%,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诊断符合率更高,漏诊率更少,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阴道镜下先涂醋酸再涂碘,可疑处多点取材,宫颈组织黏膜层向下包埋,进行病理组织制片,高质量的切片使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的诊断率提高,漏诊率降低,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病理活检组织取材 癌前病变 早期宫颈癌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肝细胞(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患者组织中survivin、PTEN、EGFR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行外科手术切除的HCC患者50例(手术病理组织实验证实)为观察组,同时取其中35例被病理组织实验证实无癌细胞浸润的组织作为对照组。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中的survivin、PTEN、EGFR表达水平。结果survivin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阳性率分为72.0%、5.7%;PTEN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阳性率分别为52.0%、94.2%;EGFR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阳性率分别为74.0%、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urvivin阳性情况与TNM分期存在联系(P〈0.05);EGFR阳性情况和手术后2年内复发情况、临床分期和病理分期存在联系(P〈0.05);PTEN阳性情况和手术前病灶转移、手术后2年内复发情况和TNM分期存在联系(P〈0.05)。COX多因素分析中检测结果表示TNM分期、EGFR和survivin表达是HCC的预后因子。结论survivin、PTEN和EGFR在HCC患者人体内呈现为高表达,EGFR和survivin可作为HCC的预后因子。

  • 标签: 肝细胞癌 免疫组化染色 SURVIVIN PTEN EGFR
  • 简介:目的探讨腺瘤、大肠癌组织与APC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41例大肠癌与腺瘤组织标本,采用银染单链构相多态性技术分析APC基因突变情况.结果35例原发性结、直肠癌组织有16例发生APC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5.7%.8例腺瘤组织检出突变3例,突变率为37.5%.APC基因在散发性大肠腺瘤与大肠癌中均有较高突变频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还表明,APC基因突变与年龄、性别、肿瘤性质、位置、类型、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APC基因突变在大肠腺瘤阶段就出现,属于大肠癌发生的早期阶段.检测APC基因突变能预测腺瘤的癌变倾向,有助于早期发现大肠癌.

  • 标签: 大肠肿瘤 基因 APC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 简介:[摘要]对腋窝副乳腺组织原发的诊治经过及方法进行总结。选取2020年3月11日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收治的1例腋窝副乳腺组织原发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诊断及诊治过程进行探究。结果显示该例患者经新辅助和手术治疗后好 转出院。在目前对腋窝副乳腺组织原发的诊治过程中,充分的评估病情,探索治疗方案的选择,为该病的治愈至关重要。

  • 标签: 副乳腺 腋窝 原发癌 发育异常 病例报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患者组织和外周血Kruppel样因子(KLF4)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女性宫颈患者100例,另选取同期正常宫颈组织女性35例,行宫颈组织及外周血KLF4检测,记录KLF4染色结果。比较正常宫颈组织、不同临床分期宫颈组织、不同细胞分化程度的KLF4检测值,并应用Spearman分析其相关性。结果KLF4染色阳性时,KLF4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中,为灶状或点状、弥漫性分布的棕黄色颗粒。不同病理分期的宫颈患者年龄、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宫颈组织KLF4阳性率为100.00%(35/35),宫颈Ⅰ~Ⅳ期KLF4阳性率逐渐降低。正常宫颈者外周血KLF4表达高于各期宫颈者,宫颈Ⅰ~Ⅳ期KLF4表达逐渐降低(F=21.31,P=0.001);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者外周血KLF4表达逐渐升高(F=26.78,P=0.001)。宫颈组织、外周血KLF4表达与宫颈分期呈负相关(r=-0.63、-0.91,P<0.05、<0.05)。宫颈组织与外周血KLF4表达呈正相关(r=0.71,P<0.05)。结论随着宫颈组织临床分期增高,KLF4阳性率和表达均降低,KLF4可能对宫颈癌病情进展有抑制作用。

  • 标签: 宫颈癌 外周血 Ruppel样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宫颈前病变诊断中应用病理组织取材和制片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本院2021.1.1-2022.10.30期间液基细胞学检查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针对入院患者采取2种检查方式干预,A组阴道镜下醋酸、碘实验多点取材+病理组织制片(宫颈组织黏膜层向下包埋法),B组则实施传统3、6、9、12点取材+病理组织制片(随意包埋法)。对两种取材、制片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病理诊断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84例,检出率为96.55%,以此为金标准,A组检出率为91.95%显著高于B组的42.53%(P0.05)。结论:阴道镜下醋酸、碘实验多点取材+病理组织制片(宫颈组织黏膜层向下包埋法)在宫颈前病变病理组织取材及制片中的应用更具优势,诊断准确性更高,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病理组织取材 制片 宫颈癌 癌前病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报道了53例口腔根治术后组织缺损修复术围术期护理情况.认为术前心理护理、适应术后变化的训练和术后游离皮瓣监护、负压引流护理等对协助该项手术成功起重要作用,强调消除一切潜在的不利于皮瓣成活的因素是护理的中心工作.

  • 标签: 口腔癌 根治术 组织缺损 修复 护理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癌术后病理组织分型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2002年7月至2014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1 346例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839例,女507例;术时年龄(55.1±13.4)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分911例,≥1分435例;透明细胞1 120例,乳头状细胞62例,嫌色细胞79例,其他类型肾癌85例;T1、T2、T3、T4期分别为1 019、177、102、48例;WHO核分级高、中、低分化及未知分别为587、530、85、144例;肿瘤直径<5、≥5且<10、≥10 cm及未知分别为685、541、104、16例;合并坏死200例;合并肉瘤样分化27例。同时收集2000—2017年SEER数据库中80 439例肾癌术后病例的资料,男51 371例,女29 068例;年龄(60.9±12.4)岁;白色人种66 261例,黑色人种86 80例,亚裔及北美原住民5 022例,未知人种476例;透明细胞62 600例,乳头状细胞12 170例,嫌色细胞4 354例,其他类型肾癌1 315例;T1、T2、T3、T4期分别为55 332、8 687、15 516、904例;WHO核分级高、中、低分化分别为52 323、22 700、5 416例;肿瘤直径<5、≥5且<10、≥10 cm分别为46 741、25 760、7 938例。分别分析华西医院和SEER两组人群中性别、年龄等临床因素以及肿瘤组织亚型、分期、分级等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在SEER不同人种中进行亚组分析,了解不同组织亚型肾癌术后的预后差异,并与华西医院病例进行比较;将华西医院病例带入UISS、SSIGN、Leibovich 3种肾癌预后预测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分析不同模型对华西医院病例及亚组的预测价值。结果华西医院病例1 346例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嫌色细胞、透明细胞、乳头状细胞、其他类型肾癌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5%、87.9%、79.7%、68.4%;术时年龄>50岁、ECOG评分≥1分、肿瘤分期偏晚、核分级差、肿瘤直径大、合并坏死及肉瘤样分化均提示预后不佳(P<0.05)。SEER数据库80 439例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嫌色细胞、乳头状细胞、透明细胞、其他类型肾癌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3%、92.5%、88.9%、85.3%;术时年龄>50岁、男性、亚裔及北美原住民、肿瘤分期偏晚、核分级差、肿瘤直径大均提示预后不佳(P<0.05)。SEER数据库亚裔及北美原住民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嫌色细胞、透明细胞、乳头状细胞、其他类型肾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1%、88.6%、86.7%、80.2%。外部验证结果显示,SSIGN、Leibovich、UISS预测模型的精度分别为0.763~0.781、0.725~0.752、0.641~0.660。在4种病理类型亚组分析中,预测模型UISS对嫌色细胞、透明细胞、乳头状细胞、其他类型肾癌的预测精度分别为0.670~0.781、0.649~0.661、0.620~0.644、0.567~0.613;预测模型SSIGN和Leibovich对嫌色细胞、乳头细胞亚组、透明细胞、其他类型肾癌的预测精度分别为0.733~0.903、0.785~0.834、0.731~0.767、0.657~0.776。结论肾癌术后病理组织亚型对预后的影响可能存在人种差异性,在华西医院病例和SEER数据库亚裔及北美原住民人群中,嫌色细胞预后最优,乳头状细胞较透明细胞稍差,其他类型肾癌预后最差。SSIGN和Leibovich预测模型对华西医院病例的预测价值高于UISS,且对嫌色细胞的预测效能较好。

  • 标签: 癌,肾细胞 预后 病理类型 人种 预测模型
  • 简介:用免疫量化ABC法检测32例阴茎,32例组织和16例正常阴茎组织的癌基因ras产物P21蛋白。结果28例组织,8例组织中有P21蛋白表达,而16例正常阴茎组织中P21阴性。P21蛋白表达和病理可分级、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组织P21蛋白表达阳性都显示了早期复发和转移的不良预后。

  • 标签: 阴茎癌 癌基因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甲状腺乳头状(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血浆和组织中的DKK1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β-catenin表达间的关系,探讨DKK1与PTC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PTC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取患者PTC组织组织,并留取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分泌型蛋白Dickkopf-1(DKK1)和β-catenin浓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DKK1和β-catenin表达。结果PTC患者的血浆DKK1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t=5.863,P<0.001),而血浆β-catenin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t=6.223,P<0.001),且患者血浆DKK1和β-catenin水平呈负相关(r=-0.724,P<0.001);PTC组织的DKK1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组织(χ2=44.545,P<0.001),而β-catenin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组织(χ2=26.243,P<0.001),且PTC组织中DKK1和β-catenin表达呈负相关(χ2=13.637,P<0.001),关联系数为-0.413。PTC患者的血浆DKK1水平与疾病分期(t=3.040,P=0.003)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t=5.452,P<0.001)有关,PTC组织DKK1阳性表达率也与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χ2=7.486,P=0.006)。此外,使用血浆DKK1水平对PTC进行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21(95% CI=0.750~0.892,P=0.002)。结论血浆和组织中DKK1表达下调与PTC的发生、发展有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DKK1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简介:探讨肝细胞(HCC)组织中唾液酸化LewisX(SLeX)和纤黏连蛋白(FN)表达及意义。应用免疫组化染色EliVision~(TM)plus二步法对HCC组织140例、旁肝组织30例、正常肝组织10例进行SLeX和FN蛋白表达检测,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SLeX在HCC组织中阳性率显著高于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低分化、有转移和5年死亡患者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分化、无转移和5年生存患者;FN在HCC组织中阳性率显著低于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低分化、有转移和5年死亡患者阳性率显著低于高分化、无转移和5年生存患者。SLeX与FN表达呈显著负相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HC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 标签: 肝细胞癌 SLEX FN 浸润 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鼻咽组织Raf-1的表达与鼻咽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72例鼻咽患者,根据患者放疗疗效分为放疗敏感患者37例(放疗敏感组),放疗抵抗患者(放疗抵抗组)35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Raf-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分型及分化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敏感组Raf-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9.73%,低于放射抵抗组的91.43%(P〈0.05);放射敏感组Raf-1蛋白表达总体强度明显弱于放射抵抗组(P〈0.05);Raf-1蛋白阳性表达预测鼻咽患者放疗抵抗的灵敏度为97.14%,特异度为70.27%,阳性预测值为75.56%,阴性预测值为96.29%.结论Raf-1蛋白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与鼻咽放疗抵抗有关,对预测鼻咽放疗疗效有一定价值.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治疗 Raf-1蛋白 放疗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