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诊西药药房药品的管理和发放的差错展开分析,为今后门诊西药药品管理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为 2008年 -2011年的门诊的西药的管理以及发放差错为研究对象,统计并整理各项问题的情况,采取合理的办法进行解决。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院的门诊西药发放差错的问题逐渐减少。 2008年的发放差错量为 28起,占 18.9%,剂量的差错为 16起,占 10.8%,剂型的差错为 9起,占 6%,时效的差错为 2起,占 1.4%。结论: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时每个门诊西药管理中必须具备的,发昂差错的原因一定要详细的分析并进行及时的解决,长期的进行下去,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减少不必要的问题,实现更大的进步。

  • 标签: 西药房 药品管理 发放差错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西药药品管理和发放差错调查结果。 方法:对我院门诊药房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药房药品发放情况、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 结果:我院门诊药房在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 ,共出现药品发放差错 11 例, 药品差错占比最高,其次为剂型有误、剂量有误、时效有误。药品发放错误的原因包括工作人员疏忽大意,其次为药品摆放不当、单人配发、药物外观相似 。结论:门诊西药药品的管理与发放工作中易出现差错,工作人员应高度重视,对药品发放与管理均应加以优化,不断加强并及时的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尽量减少药品发放差错,为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提供有力保障。

  • 标签: 门诊西药房 药品管理 发放差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西药处方调剂差错原因,探究其防范对策以提高门诊西药处方调剂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收集2016—2018年某医院门诊西药部门调剂的处方1429651张,对其中存在差错处方的原因和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处方调剂差错类型主要有品种差错9例、数量差错2例、错发患者3例、用法用量2例。处方调剂差错原因类型主要有同种药品不同规格1例、药品包装相似3例、药品名称相似3例、药师不熟6例、其他原因3例。2016—2018年门诊西药部门处方数分别为417248张、487114张、525289张,共出现调剂差错16张,各年份差错发生率分别为0.0719‰、0.2258‰、0.0381‰,因2017年本院新员工上岗,差错处方调剂发生率较高,其余两年呈下降趋势。结论:针对门诊西药部门差错的因素和原因,需加强门诊西药部门的人员和药品的管理,提高药师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完善规章制度,降低处方差错率,确保为患者提高一个安全、可靠的取药环境。

  • 标签: 门诊 西药房 处方调剂差错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西药处方调剂差错以及防范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门诊西药出现的处方调剂差错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处方调剂差错率,分析差错类型与差错因素。结果2015-2017年我院门诊西药处方调剂差错共110例,2015、2016、2017年分别有49例、39例、22例,逐年呈下降趋势;其中调剂差错因素中药品包装相似占20%、药品名称相似占12.73%、药剂师对用药禁忌不熟悉占34.55%、同品不同规格占26.36%、患者与环境因素占6.36。结论门诊西药中需加强管理,优化电子处方系统,进而有效预防处方调剂差错的发生。

  • 标签: 门诊 西药房 调剂差错 防范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门诊西药药品管理和发放差错的详细情况,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针对我院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间出现的40例药品发放差错情况进行分析,同时针对我院次年即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间出现的20例差错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差错原因并提出合理建议。结果分析药品发放差错情况可见,其包括时效差错、剂型差错、剂量差错和药品差错,针对药品发放差错原因进行分析可见,其包括药品摆放问题、疏忽大意和单人配发引起的。结论临床应该结合差错发生的详细情况进行分析,严格规范药品发放工作标准,从而减少发放的差错情况发生。

  • 标签: 门诊 西药房 药品管理 发放差错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门诊西药药品管理情况进行了分析,进而保证用药安全。方法本文对2011年到2015年我院的西药药品发放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失误进行了总结并提出解决措施。结果门诊西药发生药品发放的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制度不够完善,医护人员责任感不足,药品管理存在漏洞等。结论药品的发放质量和患者的生命关系密切,所以医护人员需要尝试各种方法,改善药品管理情况。

  • 标签: 门诊西药房 药品管理 药品发放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药安全管理对保障西药高危药品的用药安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分别选取我院在不同时期收治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一组实施常规管理,另一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用药安全管理。结果研究发现,接受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的实验组药品摆放错误、警示牌损坏、用药错误等不良事件的出现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西药高危药品管理有利于提高用药安全性,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适合大力推广。

  • 标签: 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 用药安全 不良事件发生率 药品摆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现阶段西药处方调剂差错情况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降低医疗事故发生几率。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西药处方共计943张,统计并分析其中出现差错的处方,找出出现差错的根本原因后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分析并对比实施干预措施前后处方差错率情况。结果在实施干预措施后,西药处方数量出错、用品出错、用法出错等情况均少于实施前,前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西药处方出现差错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针对出现差错的原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出错情况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可间接的提高治疗有效率,并使院内医疗工作能正常开展。

  • 标签: 西药房处方 调剂差错 影响因素 干预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抽查我院2021年1月—2021年6月门诊处方15165张,按照《处方管理办法》[1]以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试行) 》[2]的规定实施处方点评工作,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合理处方共541张,占抽查处方的3.57%,其中不合格处方原因排名前三的为适应症不适宜有193张,占不合理处方的35.67%;临床诊断不全的有92张,占不合理处方的17.01%;药品用法用量不适宜有52张,占不合理处方的9.61%。结论: 我院门诊处方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应加强药师与医师沟通,不断提高药师审核处方的能力,审查的不合理处方应及时通知医师并进行干预登记,医务科应加大力度督促医师学习在我院公示文件里公示的不合格处方的原因及分析,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处方点评 不合理处方 处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药药学服务质量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实际应用效果。方法:此次实验共选取8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以时间为分隔线,将其分为实施前的对照组与实施后的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随机抽取40例患者,前者沿用常规管理模式,后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全面实施综合管理手段,对两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展开评价。结果:经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工作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此同时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用药差错事件显著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对服务满意度评分较高(P<0.05)。结论:将综合管理手段应用在西药药学服务中,可有效提升整体工作质量水平,并且保障了用药安全性,降低用药差错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升。

  • 标签: 西药房 药学服务质量 提升方法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调查门诊西药处方调配差错原因,以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福建省浦城县中医医院门诊西药600份处方作为分析对象,统计其处方差错类型,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制定出针对性防范对策,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落实针对性防范对策,随机选取门诊西药600份处方作为对照分析,对比针对性防范对策落实前后处方差错率。结果 经过统计显示2020.01-2020.12期间处方调配差错共计38例,2021.01-2021.12期间处方调配差错共计21例,其中发生率最高为药物数量错误,其次为药物种类错误、用法用量错误,两年各差错类型组间对比不具有差异性(P>0.05);处方差错原因最首要为操作流程不规范,其次为药品包装相似、患者自身因素,两年各处方差错原因组间对比不具有差异性(P>0.05);在实施针对性防范对策后处方调配错误率(3.50%)相较于实施前(6.33%)明显降低(X2=5.152,P<0.05)。结论 门诊西药中存在诸多影响处方调配准确性的因素,应对其制定针对性防范对策,以减少调配差错,提高服务质量。

  • 标签: 门诊西药房 处方 调配差错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西药管理药品分级监管应用策略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之间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采取常规管理的对照组和西药管理药品分级监管的观察组,对比两组的药房差错事件和护理质量。结果:对照组的药房差错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

  • 标签: 西药房 药品分级监管 应用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西药调剂质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20年8月一2021年8月的100份西药处方为对照组。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100份西药处方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指导方式,观察组是在此次采取了入门诊药房咨询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为5%,对照组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为38%,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西药房调剂质量 临床疗效 影响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西药调剂质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20年8月一2021年8月的100份西药处方为对照组。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100份西药处方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指导方式,观察组是在此次采取了入门诊药房咨询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为5%,对照组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为38%,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西药房调剂质量 临床疗效 影响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药高警示药品的管理措施,对其用药安全予以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中,择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筛选本院高警示药品治疗使用情况160例,将采用一般管理的80例作为常规组,采用实施西药高警示药品干预管理的80 例作为干预组,分析160例高警示药品使用时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未对西药高警示药品实施管理之前,不良事件总发生概率15.00%(12/80),而对高警示药品实施干预管理之后,整体干预效果显著,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有所降低,总发生率降至3.75%(3/80),管理前后数值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西药高警示药品实施有效的干预管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强用药安全性,建议继续推广应用。

  • 标签: 西药房 高警示药品管理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西药处方差错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在我院发生处方差错的29例错误处方进行分析,并统计出差错情况。结果 ①药师原因包括:在调剂中配错药品数量导致差错、药品名称包装相似造成差错、药品规格发生差错、应用剂量发生差错;在29张错误处方中,药师原因导致的处方差错有20张,占比68.97%;②医师原因包括:药品之间存在禁忌进行联合使用、药品用法、用量发生差错,诊断错误,医师原因导致处方差错有6张,占比20.69%;③患者自身原因包括:患者记错用法、用量,重复用药等,患者自身原因导致处方差错有2张,占比6.90%;④其他因素造成差错有1张,占比3.45%。结论 提高药师的工作责任心,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服务意识,可有效减少处方差错发生。

  • 标签: 西药房 处方 差错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医改政策不断深入推行,人们的医疗意识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患者给门诊西药提出要求,需要医疗机构加强重视,及时适应医疗市场的发展需求,调整门诊西药的管理模式,减少门诊西药的退药率。本文主要分析了造成门诊西药退药的主要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治理,循序渐进的改善服务质量,提升药学人员的工作效率,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标签: 门诊西药房 退药 管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门诊西药处方调配差错的原因,探讨相关的防范对策及实施效果。方法:根据差错问题防范对策实施前后,将3145张门诊西药处方分为对照组(差错问题防范对策实施前:2021年7月~12月)1552张和研究组(差错问题防范对策实施后:2022年1~6月)1593张,比较两组的处方调配差错发生情况,并对门诊西药药事管理水平做出评价。结果:观察组的处方调配差错问题发生率(0.56%<2.90%,χ2=25.38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处方调配质量评分[(96.34±2.18)分>(91.52±4.79)分,t=36.472]、处方审核质量评分[(97.05±1.81)分>(92.08±4.75)分,t=38.959]、处方书写质量评分[(96.43±2.06)分>( 92.14±4.17 )分,t=36.719]以及药品管理质量评分[(97.02±1.62)分>(92.55±3.97)分,t=41.53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门诊西药处方调配环节的各种差错问题,调查了解其发生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可以有效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保障用药安全。

  • 标签: 门诊西药房 处方调配差错 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