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LINC01018和CDK6均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恶性肿瘤中LINC01018表达下调、CDK6上调,且与恶性程度有关;生物信息学提示CDK6启动子存在E2F1结合位点,而LINC01018与E2F1可能有相互作用。由此推测,恶性肿瘤中LINC01018表达降低,LINC01018与E2F1相互作用后活化E2F1,促进CDK6转录激活,影响肿瘤增殖、侵袭和转移,从而揭示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调控的分子机制,为其治疗提供新思路和证据。

  • 标签: RNA,长链非编码 E2F1转录因子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6 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用超多人份混合血浆分馏抗血友病球蛋白(AHF)制备稳定的用于测定凝因子因子Ⅷ促凝活性(FⅧ:C)的标准品。方法:以WHO第六代FⅧ:C标准品(WHO-6)和美国国家FⅧ:C标准品(MEGA-1)为基准,用一期法测定两个批号工作标准品样品的凝因子因子Ⅷ促凝活性,并标定其活性值。结果:用WO-6标准时两批样品的FⅧ:C(IU/ml)分别为19.14和11.75±2.09,用MEGA-1标准时两批样品的FⅧ:C(IU/ml)分别为18.94±3.00和11.63±1.29。同批样品分别用WHO-6个月,用MEGFA-1为基准测定,效价未见明显改变。结论:以已知的国际公认FⅧ:C质控标准品为基准,用本文所推荐的方法可从超多人份混合血浆分馏的AHF中制备数据可靠,性能稳定的FⅧ:C检测质控和工作标准品,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 标签: 超多人份混合血浆 凝血因子Ⅷ活性 FⅧ:C 抗活友病球蛋白 AHF 活性检测
  • 简介:目的:研究莪术醇对小鼠皮肤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莪术醇对B16-F10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的莪术醇对B16-F10细胞状态的影响;通过流式FITC-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莪术醇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通过间接荧光标记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莪术醇对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影响;通过罗丹明123染色,检测不同浓度的莪术醇对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莪术醇处理B16-F10细胞24、48、72h,均可呈浓度、时间依赖性的抑制细胞增殖;显微镜观察到莪术醇可以引起细胞形态变圆,漂浮等细胞死亡现象。12.5、25、50、100μg/ml莪术醇作用48h后,诱导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5±3.4)%、(35.1±2.8)%、(45.9±4.1)%、(60.5±1.9)%,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诱导的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百分率分别为(6.9±1.8)%、(12.4±2.1)%、(20.9±3.1)%、(29.1±3.5)%,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引起的线粒体膜电位的百分比分别为(40±1.1)%、(33.7±4.2)%、(27.3±2.5)%、(17.9±2.9)%,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莪术醇可以抑制B16-F10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其凋亡机制可能与细胞内活性氧组分的产生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有关。

  • 标签: 莪术醇 小鼠皮肤黑色素瘤 凋亡 活性氧组分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25岁,未婚。既往病史:3年前双卵巢成熟型畸胎瘤,行腹腔镜下双侧卵巢畸胎瘤剥除术治疗。2周前常规复查时发现左侧附件区混合型包块入院。妇科查体:左侧盆腔可触及胎头大小肿块,质硬,表面光滑,活动度可。血液学肿瘤标记: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antigen199,CA199)66.78U/mL,CA12514.48U/mL,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23.33ng/mL。超声检查:左侧附件区混合型包块,大小为10.6cm×10.5cm,囊性为主,回声不均匀,实性部分可见少量血流信号,考虑囊腺瘤可能性大。PET/CT检查:左侧附件区囊性低密度肿块影,密度不均,内见点状钙化影,边界光滑清楚,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呈不均匀异常放射性浓聚,考虑卵巢恶性病变可能(图1)。

  • 标签: 18F-脱氧葡萄糖 卵巢成熟型畸胎瘤 恶性病变 PET CT误诊 双侧卵巢畸胎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参数联合凝血参数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术前进行18F-FDG PET/CT检查、凝血指标检测,术后经过系统随访的宫颈癌患者120例[年龄25~70(47.9±8.5)岁]。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及非复发组,使用两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组间PET/CT显像参数和术前凝血参数的差异;进行各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使用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各参数对于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时间(2~60)个月,复发病例36例,占30.0%(36/120)。中分化组(n=89)的复发(n=27)和未复发(n=62)患者之间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标准摄取峰值(SUVpeak)、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0±3.00和7.50±2.90,12.00±3.70和10.20±4.50,144.48(43.79,366.46)和60.23(28.46,113.15)g;t值:1.968、2.063,U=547.000,均P<0.05];低分化组(n=19)的复发(n=7)和未复发(n=12)患者除上述指标外,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16.10±4.70和7.60±2.33,8.70±2.10和4.40±1.50,13.30±4.40和5.60±1.80,140.37(131.44,143.94)和31.64(15.84,92.14) g;t值:5.363、4.829、5.429,U=3.000,均P<0.05];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的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5.00(100.00,256.00)和86.00(51.25,115.25) mg/L,(3.10±0.50)和(2.80±0.50) mg/L;U=619.500,t=2.962,均P<0.05]。ROC曲线示SUVmax[曲线下面积(AUC)=0.651]、SUVmean(AUC=0.650)、SUVpeak(AUC=0.675)、TLG(AUC=0.703)以及D-二聚体(AUC=0.795)、FIB(AUC=0.672)等因素可以预测疾病的复发(均P<0.01)。Cox单因素分析显示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风险比(HR)=2.363(95% CI:1.217~4.590)]、SUVmax[HR=4.855(95% CI:1.488~15.841)]、SUVmean[HR=4.451(95% CI:1.573~12.597)]、SUVpeak[HR=7.190(95% CI:2.203~23.469)]、TLG[HR=4.396(95% CI:2.238~8.633)]、D-二聚体[HR=4.761(95% CI:2.470~9.253]及FIB[HR=3.196(95% CI:1.596~6.400)]是预测早期宫颈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D-二聚体[HR=2.974(95% CI:1.476~5.990)]及SUVpeak[HR=3.826(95% CI:1.063~13.778)]是主要预测因素(均P<0.05)。ROC曲线示SUVpeak和D-二聚体联合预测复发的AUC为0.841(P<0.01)。结论SUVpeak和D-二聚体是预测宫颈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复发的主要指标,两者联合预测价值良好。

  • 标签: 宫颈肿瘤 复发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 纤维蛋白原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预测
  • 简介:摘要Rosai-Dorfman病是一种罕见的组织细胞病,也称为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伴有大量淋巴结肿大。典型表现为双侧颈部无痛淋巴结病,也可能发生淋巴结外性器官受累,包括皮肤、上呼吸道和骨骼。约8%的患者可发生骨受累。放射学检查对该病缺乏特异性,单纯依靠放射学检查很难确诊,病变的活检和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唯一途径。笔者报道了1例右腿间歇性疼痛的36岁Rosai-Dorfman病患者的18F-FDG PET/CT表现。该研究结果提示18F-FDG PET/CT融合显像在鉴别诊断、确定疾病的范围和指导活检取材方面有重要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转移性肾癌(mRCC)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患者预后差。随着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舒尼替尼和索拉非尼等多种靶向药物极大地改善了mRCC的预后,但靶向治疗对部分患者的疗效不佳,靶向药物还可能引起相关的不良反应。因此,早期无创性评估肿瘤对靶向药物的反应,从而为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尤为重要。然而国内外的研究者至今尚未找到理想的生物标志物。作为一种功能影像,PET/CT在许多肿瘤中的临床价值已被认可,近年来其在mRCC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笔者就PET/CT在评估mRCC靶向治疗疗效及预后中的价值及局限性作一综述。

  • 标签: 转移性肾癌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18F-FDGPET-CT显像在原发结外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疑似原发结外淋巴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18F-FDGPET-CT显像检查,并以病理学检查为标准,对18F-FDGPET-CT显像的诊断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本组78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结外淋巴瘤者72例,经18F-FDGPET-CT显像检出真阳性病例59例,诊断准确性为81.94%。结论18F-FDGPET-CT显像在原发结外淋巴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准确性相对较高,临床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应注意鉴别诊断,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率。

  • 标签: 18F-FDG PET-CT显像 原发结外淋巴瘤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延迟显像在肺部良恶性结节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经最终均随访手术后病理结果或经正规治疗后临床诊断结果的肺结节患者的PET-CT图像和延迟显像的PET-CT图像资料,分别记录其PET-CT图像和同机PET-CT延迟显像病灶的放射性核素分布情况,同时测量其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比较其SUVmax的变化情况,并且记录其CT形态学表现。 结果 60例患者中恶性病变21例,SUVmax在1.3-14.6之间,其中腺癌9例,鳞癌10例,小细胞肺癌2例;良性病变39例,SUVmax在0.9-25.3之间,其中炎性病变21例,结核8例,炎性假瘤3例,肺脓肿3例,硬化性血管瘤2例,错构瘤2例。在肺部孤立性结节中,良性病变居多(39例/60例),恶性病变少(21例/60例)。恶性病变中大多数患者(18例/21例)延迟显像后SUV值增高,仅3例恶性病变表现为延迟显像后SUV降低,病理类型分别为粘液性腺癌1例,低分化腺癌1例,高分化腺癌1例;良性病变大多数病例(28例/39例)延迟显像后SUV值增高,少数病例(11例/39例)延迟显像后SUV降低。结论 延迟显像在诊断肺部孤立性结节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诊断时要密切结合CT图像特点、病人的序列影像学资料观察结节是否变化、病人的临床表现和病史特点、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科学诊断。联合应用PET-CT初次显像和延迟显像的SUVmax变化情况,在诊断肺部良恶性结节的准确性上优于单独CT或单独PET-CT。

  • 标签: 肺部良恶性结节 18氟-脱氧葡萄糖 标准化摄取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ALK新抗体D5F3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RT-PCR检测的2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石蜡包埋标本(包括EML4-ALK突变型和野生型),应用ALK新型抗体D5F3(CST公司生产)检测该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分别从阴性、阳性(+~3+)进行对比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检测结果显示,(+)符合率为15.78%,(++)符合率为23.07%,(+++)符合率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5F3新抗体在NSCLC患者高度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具有筛选价值,节约社会资源,为广大肺癌患者服务.关键词D5F3;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应用价值;EML4-ALK;EffectoftheantibodyD5F3innonsmallcelllungcancerpatients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theantibodyD5F3innonsmallcelllungcancerpatient.Method200paraffinembeddedspecimensofpatientswithnonsmallcelllungcancertestedbyRT-PCR(includingEML4-ALKmutantandwildtype)wereselected.ThegeneproteinexpressionweretestedbyALKnewantibodyD5F3andthesensitivityandspecificitywerecomparedbynegativeandpositive(+~3+).ResultTestresultsshow(+)thecoincidencerateis15.78%,(++)thecoincidencerateis23.07%and(+++)complianceratewas100%,(P<0.05).ConclusionD5F3newantibodyinNSCLCpatientswithahighdegreeKoefysweonrsidtsivityandspecificity,withthescreeningvalue,savesocialresources,forthemajorityoflungcancerpatients.D5F3;nonsmallcelllungcancer;clinicalapplicationvalue;EML4-ALK;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56-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一体化18F-脱氧葡萄糖(FDG)PET/MR多个参数及组合模型在胰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2年12月至2020年9月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临床怀疑胰腺占位性病变并行PET/MR检查的患者76例[男50例、女26例,年龄(45.2±18.0)岁],患者均获得明确诊断。PET/MR检查序列包括T1加权成像(WI;平扫及增强)、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18F-FDG PET序列。获得视觉评估病变MR形态学特征的MR评分;测量PET及DWI多个参数,包括基于直方图获得的标准摄取值(SUV)及表观弥散系数(ADC)纹理参数[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均数、中位数、标准差(SD)、偏度、峰度和熵]。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数据。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计算PET/MR各参数对胰腺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建立基于logistics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PET/MR多参数模型并评估效能。结果76例患者中,恶性55例、良性21例。(1)视觉评估。胰腺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边缘不清晰,内部MR信号及强化异常,ADC减低,放射性摄取增高;胰腺良性肿瘤病变主要表现为边缘清晰,信号及强化均匀,ADC未见减低,放射性摄取减低。(2)诊断效能。依据logistic分析建立的多参数模型纳入指标为SUVmax、SUVSD、ADC熵及ADC偏度。良恶性鉴别诊断效能依次为多参数模型>ADC熵>MR评分>SUVmax>SUVSD>ADC偏度;多参数模型的诊断效能最好,曲线下面积(AUC)为0.86,灵敏度为69.1%(38/55),特异性为100%(21/21)(z=-8.73,P<0.001)。结论基于18F-FDG PET/MR获得的MR评分及多个定量参数及纹理参数可以不同程度鉴别诊断胰腺肿瘤良恶性;而多参数模型可进一步有效提高诊断效能。

  • 标签: 胰腺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磁共振成像 脱氧葡萄糖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胃癌相关的多种标志物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可预测其发生、发展及预后。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分别作为凝血系统及炎症的代表性指标,可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升高与胃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增强有显著的相关性;高NLR和胃癌患者的生存期缩短密切相关。由二者联合的F-NLR评分结合了两者在预测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优点,在胃癌预后预测等方面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胃肿瘤 纤维蛋白原 预后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个先天性重度耳聋家系的致病基因变异类型,明确其可能的遗传学病因。方法运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家系中的先证者进行415个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的序列检测,应用Sanger测序法对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验证并对先证者父母和妹妹进行基因变异位点验证。结果先证者基因组DNA中检测到与双基因Usher综合征1D/F型耳聋相关的CDH23基因c.5131G>A(p.Val1711Ile)杂合变异和PCDH15基因c.2884C>T(p.Arg962Cys)杂合变异,先证者父亲携带PCDH15基因c.2884C>T(p.Arg962Cys)杂合变异,先证者母亲携带CDH23基因c.5131G>A(p.Val1711Ile)杂合变异。先证者妹妹听力正常,携带CDH23基因c.5131G>A(p.Val1711Ile)杂合变异,不携带PCDH15基因c.2884C>T(p.Arg962Cys)杂合变异。按照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进行致病性评级,CDH23基因c.5131G>A(p.Val1711Ile)变异和PCDH15基因c.2884C>T(p.Arg962Cys)变异均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S1+PM2+PP3+PP4)。结论CDH23基因c.5131G>A(p.Val1711Ile)变异和PCDH15基因c.2884C>T(p.Arg962Cys)变异可能为该家系耳聋发生的遗传学原因。

  • 标签: 双基因遗传 Usher综合征1D/F型 CDH23基因 PCDH15基因 基因检测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