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同种异体脱钙骨、自体骨在胸腰段屈曲牵张骨折后外侧融合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胸腰段屈曲牵张骨折患者,比较运用同种异体脱钙骨复合自体骨髓或自体髂骨进行后外侧融合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42例患者接受自体髂骨植骨,47例接受脱钙骨复合自体骨髓植骨;平均随访15个月;脱钙骨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自体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后凸矫正效果、植骨融合效果和ODI评分没有显著差异;自体骨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脱钙骨组。结论复合了自体骨髓的同种异体脱钙骨可以作为胸腰段后外侧融合的植骨替代材料

  • 标签: 同种异体骨 自体髂骨 屈曲牵张骨折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应。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术的11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研究组使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对照组使用钛膜引导骨再生,比较两组种植修复成功率、骨厚度、植骨厚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种植修复成功率、骨密度以及植骨密度较对照组更高,而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术中应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可有效提高种植修复成功率,促进骨与植骨生长,同时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牙种植 引导骨再生 口腔修复膜材料
  • 简介:摘要对瘘管型根尖周炎根管预备后,根管内封FC口腔抑菌液联合碘仿粉剂治疗(对照组)和根管内封氢氧化钙联合碘仿粉剂治疗(实验组)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选取2016-2018年本院就诊的带有瘘管型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90例(90颗牙)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颗牙。经不同治疗后,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表明在进行有瘘管的根管封药中氢氧化钙联合碘仿粉剂,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 氢氧化钙 碘仿FC口腔抑菌液 根管预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O2激光及新型伤口敷料在临床伤口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以来到我科室住院的各种晚期肝病患者合并有急慢性伤口的病例52例,根据不同的病例,采用CO2激光的高温高热作用配合新型伤口敷料对伤口创面进行治疗。结果各种类型伤口应用CO2激光清创的时间和愈合时间明显比常规清创的时间和伤口的愈合时间缩短,配合新型伤口敷料的使用可以使伤口治疗效果更加明显。结论采用CO2激光的高温高热作用对伤口创面进行各种治疗能大大缩短伤口的清创和愈合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CO2激光 伤口管理 新型伤口敷料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不同的根管充填材料在一次性根管治疗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需要做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患者34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氧化锌糊剂、法国碧蓝Cortisomol糊剂和AHplus糊剂实施一次性根管填充治疗,同时使用牙胶尖。观察比较其术后一周内的恢复效果和半年内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一周内的恢复效果比较,AHplus糊剂组的恢复效果好于其他两组,法国碧蓝Cortisomol糊剂的恢复效果好于氧化锌糊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内的临床疗效比较,AHplus糊剂组的应用有效率高于其他两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法国碧蓝Cortisomol糊剂的应用有效率高于氧化锌糊剂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中不同填充材料的临床疗效由高到低依次为AHplus糊剂、法国碧蓝Cortisomol糊剂、氧化锌糊剂。

  • 标签: 根管填充 氧化锌糊剂 法国碧蓝Cortisomol糊剂 AH plus糊剂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SD大鼠连续3个月经口灌服三个不同剂量的金芪片,并经1个月停药恢复期,观察该药对大鼠血液生化学的影响。方法取120只雌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30只/组,连续三个月灌服金芪片1.375、3.3和8.25g生药粉/kg·bw三个剂量和溶媒对照组(蒸馏水),连续13周,恢复4周。分别于给药末期和恢复期进行血液生化学检查。结果给药末期,高剂量组碱性磷酸酶降低;低、中、高剂量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降低;中剂量组肌酐降低;高剂量组血糖升高;高剂量组钾离子浓度升高;中、高剂量组钠离子浓度升高。恢复期,高剂量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降低;中、高剂量组肌酸激酶降低;中、高剂量组血糖升高;高剂量组钾离子浓度降低。结论血液生化学指标的变化与本实验室背景数据相符,结合其他指标及组织病理学结果综合分析无毒理学意义,金芪片低剂量1.375g生药粉/kg·bw为安全剂量。

  • 标签: 经口灌服 剂量 金芪片 大鼠 血液生化学
  • 简介:摘要生物化学是医学院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具体的实践环节,教师应该利用案例分析法,传授学生更多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应该选择合适案例,从多个方面阐述新的观点,启发其思维的创新力与想象力;还应尊重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体验机会。

  • 标签: 医学生物化学 课堂教学 案例分析法 实践应用 探索 思考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技术应用于孕妇产前ToRCH检测中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此文研究资料是2015年4月—2018年5月本医院开展产前检测的1000例孕妇,采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技术开展产前ToRCH检测,总结孕妇ToRCH免疫球蛋白M抗体、免疫球蛋白G抗体测定结果。结果孕妇弓形虫-免疫球蛋白M、风疹病毒-免疫球蛋白M、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M阳性总检出率分别是0.20%、3.40%、0.50%,弓形虫-免疫球蛋白G、风疹病毒-免疫球蛋白G、巨细胞病毒-免疫球蛋白G、疱疹病毒Ⅰ+Ⅱ-免疫球蛋白G阳性总检出率分别是1.70%、90.10%、97.20%、92.80%。结论在孕妇产前ToRCH检测中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技术呈现较优效果。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技术 孕妇 产前 ToRCH
  • 简介:摘要伴随细胞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免疫组织的化学以及众多分子的生物学应用,促使肿瘤的临床诊断技术有了长远进步。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广泛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肿瘤的临床诊断水平,而且也进一步客观反映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临床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标准化应用问题、抗体不稳定性、非特异的染色问题等。为了有效提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本研究主要介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并分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临床改进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肿瘤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黄素光化学法对红细胞中HCMV灭活效果及其对红细胞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10份含有滴度为7.65㏒TCID50/mlHCMV的红细胞中加入终浓度为150µmol/L的核黄素,接受λ=400-500nm,光照强度为40,000Lux处理20min,测定处理病毒滴度及35天储存期各时间段质量指标的影响2,3-DPG、ATP酶、上清液K+浓度、游离血红蛋白浓度。结果经上述方法处理后红细胞病毒滴度下降大于7.21㏒TCID50/ml;处理后保存35天内红细胞主要质量指标未发生不良变化。结论核黄素光化学法能有效灭活红细胞中HCMV,对红细胞体外质量指标无明显不良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反相位化学位移成像技术(CSI)在含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含脂病变在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同、反相位成像上的信号变化。结果30例含脂病变反相位与同相位像比较,呈全部或部分信号衰减。结论同反相位化学位移成像技术可敏感地检测病变中的脂质成分,有助于病变的定性诊断。

  • 标签: 同反相位化学位移成像 快速扰相梯度回波 脂肪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水胶体敷料和多磺酸粘多糖软膏预防化学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56例,82人次化疗患者随机分成水胶体敷料治疗组和多磺酸粘多糖软膏组。从化疗当日输液开始时分别使用水胶体敷料和多磺酸粘多糖软膏,两组病例的换药方法和消毒范围均按护理常规进行,观察时间均为用药后10天内。结果水胶体敷料和多磺酸粘多糖软膏预防化学性静脉炎,均取得一定疗效,两组病例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水胶体敷料和多磺酸粘多糖软膏均能预防化学性静脉炎,同时对已发生的化学性静脉炎有减轻症状、缩短病程的效果。具体使用上,二者还有一些区别。

  • 标签: 水胶体敷料 多磺酸粘多糖软膏 预防 化学性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HCG值进行测定,并应用化学发光法对全部患者的血标本进行HCG测定。结果化学发光法进行β-HCG药盒标准品的测定中,标准品各浓度点与HCG测定值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对HCG的测定和绒癌、葡萄胎患者的诊治,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医学意义。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绒毛膜 促性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UF500尿沉渣中RBC、WBC与干化学结果不一致时两者的正确检出率,以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优劣,以便检验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更好提为临床服务,提供准确的检验报告。方法选取门诊及住院患者772例的UF500尿沉渣中RBC、WBC与干化学结果不一致的进行检测,手工复核镜检为金标准。其中UF500尿沉渣RBC与干化学不一致的377例,WBC与干化学不一致的395例。结果干化学LEU阴性,UF500WBC阳性时,UF500的正确检出率是71.11%,干化学的正确检出率是28.89;干化学LEU阳性,UF500WBC阴性时,其UF500的正确检出率是82.86%,干化学的正确检出率是17.14%。干化学BLD阴性,UF500RBC阳性者,其UF500检出率63.72%,但对RBC的正确检出率仅是16.46%,其他(霉菌、滴虫、结晶、上皮细胞等)达47.26%,而干化学的正确检出率是36.28%;干化学BLD阳性而UF500RBC阴性,其UF500的正确检出率是51.02%。干化学的检出率是48.98%,其中对RBC的正确检出率仅是2.04.%其他干扰占46.94%。结论尿沉渣分析仪在WBC的正确检出率方面明显优于干化学,而在RBC方面,两种检测方法各有优劣,其正确检出率都不高,其原因是两种检测方法在RBC检测方面易受许多因素影响.因此,在两者不一致时,一定要严格复检,方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为临床提供优质的检验报告。

  • 标签: UF500尿沉渣分析仪 uritest300干化学分析仪 手工镜检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引种种植巴西人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溶剂提取分离方法提取国产巴西人参的有效成分。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手段,对国产巴西人参提取后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MS等波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广西引种种植巴西人参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筋骨草甾酮C(2),D-山梨醇(3)。结论从广西引种种植的巴西人参提取分离出的化学成分与文献报道的原产地巴西人参化学成分基本一致。

  • 标签: 巴西人参 提取 化学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诊断消化道活组织检查标本的临床临床意义。方法将所有标本均用10%中性福尔吗林固定,常规石蜡切片4μm,HE染色。在作出HE切片的病理诊断后,我们把显微镜下认为可疑恶变的病例以及内镜下可疑恶变但HE病理诊断不支持的病例加以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作进一步诊断。结果324例标本通过普通的HE制片进行常规的病理诊断,其中内镜诊断为良性病变的169例(第一组)中,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147例,恶性病变20例(其中有2例肠道息肉或腺瘤样息肉的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可疑恶性病变4例;内镜诊断为恶性病变的155例(第二组)中,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25例,恶性病变118例(包括非上皮性恶性肿瘤),可疑恶性病变12例。结论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内镜咬检组织,特别是消化道的炎性、溃疡组织,配合以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进而作出明确的病理诊断,使患者得到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免疫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化学发光酶免疫技术在艾滋病初筛实验室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2013年2月~2015年10月间的术前和输血前检查的患者进行HIV的检测,其阳性者送往绵阳市疾病控制中心做蛋白印迹(WB)确证试验,将两者结果进行比对。结果145例初筛阳性结果中确证115例,不确定7例,阴性23例。初筛阳性与确证实验的符合率为79.31%.灵敏度为83.33%。结论化学发光酶免疫技术检测HIV抗体与WB确证试验的检测结果符合率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因此,判断HIV抗体阳性或艾滋病必须经WB试验确证,以排除假阳性。

  • 标签: 化学发光 HIV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疾病,药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药物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所以对药物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每样药物必不可少的就是药物分析,分析其中含量及其浓度。化学发光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CL)是通过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辐射光的强弱得到物质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操作简单等特点1。而将化学发光分析发和流动注射结合形成化学发光-流动注射的分析方法,大大提高了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的精密度。微透析现在已经广泛的运用到生化物质的分析中,比如实际的器官组织以及生物液等,经过研究,它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现在也将其应用到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中,而且微透析能够和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的分析发联合,形成微透析-流动注射-化学发光联用系统,能够实现在线分析,有效的测定药物在血液中的血药浓度,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药物分析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微透析采样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3种用于粘结纤维桩的树脂粘接材料的吸水性和溶解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ParacoreAutomix、DMGLuxacore、可乐丽菲露DCcore3种双重固化树脂粘接剂,每种材料各制备5个试件,浸泡于蒸馏水中28d,通过测量浸泡前、后的重量变化计算材料的吸水值与溶解值。结果3种材料的吸水值与溶解值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ParaCore的吸水值和溶解值最大,分别为(20.13+0.97)μg/mm3和(4.81+3.13)μg/mm3。结论DCcore的吸水值和溶解值较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ParaCore的吸水值和溶解值最大,其远期力学性能较差,使用寿命缩短。

  • 标签: 纤维桩 树脂粘接剂 吸水性 溶解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计算机辅助成形技术对于钛合金材料应用于颅骨成型修补术的可行性。方法将2008年1月1日—2018年2月1日在我院接受颅骨修补术的患者总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接受传统钛合金材料进行修补术的患者,实验组为接受计算机辅助成型技术做成的钛合金材料进行修补术的患者。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颅骨形成修补术的手术持续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传统塑形组在手术时间、钛钉数量和术后不良结局的发生上均高于计算机辅助塑形组(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成形技术在颅骨修补术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降低手术风险,增加患者满意程度,在今后的临床上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计算机辅助成形技术 颅骨成型修补术 钛合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