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能源电池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关注和研究。而锂离子电池作为其中最具应用潜力的一种电池,其性能的提升对于推动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锂离子电池中,电解的选择和性能研究直接影响着整个电池系统的效能和安全性。

  • 标签: 新能源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应用 性能
  • 简介:[摘要]弱电解的电离平衡遵循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学生可以根据掌握的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的基础知识,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来理解影响弱电解的电离平衡因素。利用数字化手持技术实验探究,通过问题引导,结合实验图像进行分析推理,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提

  • 标签: []电离平衡 化学平衡移动 手持实验技术
  • 简介:摘要:以一缩二乙二醇(DEG)和六氟环氧丙烷二聚体为原料,三乙胺作为缚酸剂,通过反应制备了全氟(2-丙氧基)丙酸二乙二醇酯(HFPO-DEG),将制备好的(HFPO-DEG)与聚乙二醇单甲醚按照不同配比,再加入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LiTFSI)配置成锂离子电解。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产物结构,采用Zahner Zennium E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电解的阻抗、电化学稳定窗口和计时电流。结果表明:HFPO-DEG的加入提高了电解携带的有效电荷数量,HFPO-DEG/mPEG200/LiTFSI电解体系的锂离子迁移数为0.61,高于一般的纯聚乙二醇锂盐电解体系。

  • 标签: 含氟 二乙二醇酯 电解质 合成 性能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自动生化仪和电解仪测定血清钾和钠的对比。方法选择日产OlympusAU640酶法以及美国生产的MedicaPlusAnalyzer电极法测定临床标本中的血清钾、钠水平,并且比较两种方式的不同优缺点。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电解测定仪测定钾与钠的含量都有着良好的精确度,批内以及批间的变异系数都在1%之下,并且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其回收率均在100.14%~101.33%之间。结论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和电解仪测定血清钾和钠水平均比较准确。

  • 标签: 全自动生化仪 电解质仪
  • 简介:摘要:难溶电解的转化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难点。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教材以实验的形式进行了突破,学生对此也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可是学生就会产生疑问,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就不会转化为溶解度小的沉淀吗?基于这样的疑问,从平衡常数和溶度积常数的概念出发,发现对于溶解度相差不大的沉淀,溶解度更小的沉淀也会转化为溶解度小的沉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细胞捐献者柠檬酸钠抗凝剂对电解和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评估其对干细胞捐献者骨密度(BMD)的影响,更好地保护干细胞捐献者的健康。方法采集23名正常外周血干细胞捐献者注射动员剂人类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前24 h及干细胞采集后6个月的血样,分别进行电解以及骨代谢相关指标检测,包括游离钙离子(Ca2+)、镁离子(Mg2+)、钾离子(K+)、钠离子(Na+)、氯离子(Cl-)、无机磷(Pi);骨形成指标骨钙素(OC)、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碱性磷酸酶(ALP)、BM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和25羟维生素D(25-OHVD)。结果注射动员剂G-CSF前24 h及干细胞采集后6个月血清中Ca2+(2.35±0.06比2.41±0.06)、Mg2+(0.89±0.05比0.89±0.06)、K+(4.29±0.30比4.18±0.34)、Na+(142.26±1.83比141.21±2.31)、Cl-(2.35±0.06比2.41±0.0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水平升高(0.47±0.42比0.63±0.39,P<0.05);注射动员剂G-CSF前24 h及干细胞采集后6个月OC(14.46±3.79比14.71±3.03)、β-CTX(0.44±0.18比0.41±0.18)、ALP(69.82±19.43比80.87±23.87)、BMD(0.95±0.09比0.91±0.15)、T-PINP(48.59±19.00比46.02±16.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OHVD水平明显降低(21.09±7.13比19.94±6.34,P<0.05)。结论注射动员剂和柠檬酸钠抗凝剂对造血干细胞捐献后电解和骨代谢相关指标无明显影响,干细胞捐献者采集前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柠檬酸钠抗凝剂 干细胞捐献者 电解质 骨代谢
  • 简介:摘要转化糖电解注射液作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液体治疗药物,在围术期血糖控制中有一定优势。临床研究中发现该液体在为患者提供能量的同时对血糖影响较温和,广泛用于围术期和危重病人液体治疗。本文通过阐述围术期血糖异常对小儿的危害和转化糖电解注射液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探讨其在儿科围术期血糖控制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 围术期 血糖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采用机械混合方法,将8YSZ(8mol%Y2O3稳定的ZrO2)和3Y-TZP两种不同YSZ材料按适当比例掺配,目的是在满足YSZ电解电学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试样在常压下烧结,通过弯曲强度、断裂韧性、电导率测定和相组成分析讨论了四方晶相的3Y-TZP(3mol%Y2O3稳定的ZrO2)掺配比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8YSZ和3Y-TZP掺配能显著提高固体电解的力学性能,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随着3Y-TZP掺配比例的增多而提高,电学性能在030wt%的掺配量时下降很小。掺配30wt%3Y-TZP的电解材料在1000℃电导率为0.11S/cm,强度接近300MPa,综合效果最佳。

  • 标签: YSZ掺配 增韧 固体电解质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散进行肠道准备的相关因素。方法2016年1至3月收集198例接受结肠镜检查口服3000ml复方聚乙二醇电解散进行肠道准备的患者,采用Boston肠道准备量表对肠道清洁度进行评分。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糖尿病、腹部手术史、肠镜检查史、便秘、脑卒中、吸烟情况。统计分析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的精确检验,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以上因素进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98例患者,其中男性110例,女性8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14±13.04)岁,肠道准备充分率为57.07%(113/198),肠道准备充分与肠道准备不充分两组间小于5mm息肉发现率及盲肠进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肠镜检查史是影响肠道准备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χ~2=17.13,P=0.00,OR=0.21,95%CI0.10~0.44),便秘(χ~2=4.24,P=0.04,OR=3.01,95%CI1.05~8.57)、体质量过重(χ~2=4.30,P=0.04,OR=3.88,95%CI1.08~13.99)及肥胖(χ~2=4.50,P=0.03,OR=3.88,95%CI1.12~16.19)是影响肠道准备质量的相对危险因素。而年龄、性别、体质量(消瘦、正常)、糖尿病、腹部手术史、脑卒中、吸烟(以上因素均出现P>0.05)与肠道准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充分的肠道准备可以提高小于5mm息肉检出率及盲肠进入率。影响肠道准备质量的危险因素有肠镜检查史(独立危险因素)、便秘、体重过重、肥胖。

  • 标签: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肠道准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程度新生儿窒息血清电解和血糖的变化与病情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和监护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入我院的35例窒息新生儿(窒息组),同时以同期非窒息的32例新生婴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婴儿都以入院后第一次静脉血的血清电解和血糖检测结果作为评价标准,对婴儿的血清电解和血糖进行比较。结果除血清钾之外,窒息组患儿电解中的血清钠、氯、钙都低于对照组新生儿,高血糖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明显。而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相比,血清钠、氯、钙以及血糖等差异也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婴儿窒息会引起电解和血糖的变化,并且电解的紊乱程度和婴儿的窒息程度有着密切关系,如果及时发现和防治,可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窒息 电解质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外营养中氨基酸用量对极/超低出生体重儿(very/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ELBWI)电解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16年1~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生后12 h内入院的VLBWI/ELBWI,参照指南进行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收集患儿基本情况,记录生后7 d内每日体重、肠内肠外营养、血钾和血钙情况,生后第2、4、7天检测血磷。按生后第1周平均氨基酸用量[g/(kg·d)]将早产儿分为<2.0、2.0~2.49、2.5~2.99 和≥3.0组,分析氨基酸用量与早产儿早期电解水平的关系。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早产儿71例,其中男40例,女31例,胎龄(29.5±2.0)周,出生体重(1 194±176)g,小于胎龄儿15例(21.1%)。生后3 d内和7 d内低钾血症发生率分别为54.9%(39/71)和64.8%(46/71);生后7 d内低磷血症、严重低磷血症和高钙血症发生率分别为67.6%(48/71)、26.8%(19/71)和1.4%(1/71)。<2.0、2.0~2.49、2.5~2.99、≥ 3.0组生后第3天血钾分别为(4.4±0.9)、(3.4±0.7)、(3.6±0.8)、(3.5±0.5)mmol/L,<2.0组高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内低钾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7.5%、63.6%、70.0%、68.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基酸用量越多,生后7 d内低磷血症发生率越高,分别为37.5%、54.5%、66.7%、86.4%(P<0.05);血钙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第1周钾补充量与氨基酸用量成正相关(r=0.491,P<0.001)。生后3 d内氨基酸用量为生后第3天血钾的影响因素,生后第1周体重增长百分数和氨基酸用量为生后第7天血钾的影响因素。以生后第1周平均氨基酸用量预测7 d内低钾/低磷血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89(P=0.040),界值为2.25 g/(kg·d)时灵敏度88.1%,特异度50.0%。结论早期氨基酸用量对VLBWI/ELBWI至关重要,但可能引起电解紊乱,尤其应关注低钾血症和低磷血症。

  • 标签: 婴儿,早产 肠外营养 低钾血症 低磷血症 再喂养综合征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型电解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及性能评估。通过实验测试和性能分析,验证了新型电解在提升锂离子电池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该电解不仅能有效抑制锂电池的极化现象,还显著提高了其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充放电效率。因此,新型电解的引入为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改进提供了新的途径。

  • 标签: 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 循环稳定性 安全性 能量密度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电解铝生产氟化铝中含有高浓度锂盐,导致电解中氟化锂含量远高于正常水平,且浓度不断上升,最高可达9~10%。若电解含有高浓度锂,则造成电解生产槽温度低于正常值,无法达到氧化铝溶解温度。大量沉积物沉积在电解槽炉中,增加了电解过程操作难度,铝电解槽稳定性低,现有技术条件无法很好保持其稳定性,这对生产及能耗大为不利。

  • 标签: 高锂电解质 铝电解 影响 改善措施
  • 简介:摘要:通过分别对当前铝电解产品中二氟化锂离子含量比较高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分析及这些高氟锂盐含量形成的铝电解产品对解铝工业生产企业带来的实际影响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提出来了如何针对中国目前较高的锂盐含量构成的电解体系,电解铝的生产制造企业如何在铝电解的生产加工过程管理中采取所能采取出的合理应对技术措施,确保国内铝电解安全生产和平稳高效。

  • 标签: 高锂电解质 铝电解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