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9 个结果
  • 简介:电解的判定问题重点考查学生对这类问题的探究中其操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也考查学生对弱电解的特点及电离程度的理解。本文以醋酸为例介绍对弱电解判断的全方位、多角度方案设计,供高二学习或高三复习过程中参考。

  • 标签: 弱电解质 设计 电离程度 复习过程 可行性 科学性
  • 简介:摘要人体的新陈代谢在体液中进行,体液的含量、分布、渗透压、pH及电解含量必须维持正常,才能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探讨水电解与酸碱失衡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保证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 标签: 水电解质 酸碱失衡 护理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低排出量综合征,也称为心脏前向衰竭(forwardfailure),和静脉淤血综合征,又称为心脏后向衰竭(backwardfailure)1。由于病程长,饮食中限盐,控制液体入量,以及应用利尿剂等因素,易发生电解紊乱。同时电解紊乱可干扰心肌正常离子转运和兴奋-收缩耦联,继发心律失常可增心肌耗氧量而减少心肌供血,使心肌中“氧债”增大;引起房室或心室各部分之间舒缩协调紊乱。心律失常与电解紊乱互成因果,恶性循环加重病情,甚至可导致病人死亡。临床上,我们对此患者进行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电解质紊乱 护理
  • 简介:以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模块中"强电解和弱电解"教学设计为例,从抓住概念的根、设计系列问题、基于已有知识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化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借助于中学有限的知识,把这些知识当作形成思维、发展思维、提升思维的"种子",帮助学生形成终身有用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 标签: 概念 思维 观念 建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电解危急值在社区医院建立的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例血清电解危急值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总结电解危急值建立的意义。结果20例血清电解危急值患者1例死亡,19例血清电解危急值患者经抢救后得到改善。存活率95%,死亡率5%,结论社区电解危急值制度的建立,有助于及时抢救患者,提高抢救效果,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时间。

  • 标签: 血清电解质 危急值 社区医院
  • 简介:摘要弱电解的电离平衡是高中化学基本理论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关于弱电解的电离平衡的移动,中学教材一带而过。稀释对弱电解的电离平衡影响更是其中的难点,很多教师讲得轻描淡写模棱两可,学生学得一头雾水模糊不清。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对这部分内容加以诠释。并结合自主探究的实际课堂教学,使学生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综合化。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探索,从而促进学生开动脑筋,用智慧融合知识体系,获得自主探究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效果,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标签: 电离平衡 化学平衡 弱电解质 平衡移动原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围手术期对肿瘤患者实施血液保护对其电解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择期大肠肿瘤根治术的患者32例,在围手术期对其进行综合性的血液保护措施,并于手术前、后对其进行血液成分和电解水平的监测,比较分析其手术前后的血液成分及电解的情况。结果术中Bp、HR、CVP、ECG、SpO2以及Na+、K+、Cl-、Ca2+等离子的浓度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与麻醉前无明显变化(P>0.05)。术中患者的Hb、PLT、Hct明显比麻醉前有所下降,但于术后24h即基本恢复到麻醉前的水平。结论在大肠肿瘤切除术中应用凝血酸注射液、扩容性的血液稀释及手术全程使用电刀止血等血液保护措施,临床效果显著,在手术中使用此方法进行血液保护是有效的、可行的。

  • 标签: 围手术期 血液保护 电解质平衡
  • 简介:<正>从新课程理念出发,现在的化学教学更加注重化学核心观念与思想方法的深层理解;但是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我们不得不考虑如何以化学核心观念与方法为学习载体来历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水平,进而实现"从化学教学走向化学教育"的教学境界。当前许多课堂虽有了探究与研讨,但学生基于化学思想开展思辨活动的机会和选择探究方案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体验还是比较少的。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弱电解的电离"教学为例进行探讨。

  • 标签: 弱电解质 化学教育 教学走向 自主学习 终身学习能力 电离过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综述了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聚合物凝胶电解的优点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概述了基于聚丙烯腈(PAN)、聚环氧乙烷(PEO)、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聚偏氟乙烯(PVDF)四类聚合物凝胶电解的研究现状.指出要加快凝胶电解研究进度,以适应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需要.

  • 标签: 聚合物电解质 凝胶 锂离子电池 产业发展
  • 简介:摘要弱电解的电离平衡和溶液酸碱性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每年高考的热点之一。如何才能让学生把握好这部分知识呢?本文从几个典型例题入手,对这些考点进行深度解析。

  • 标签: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溶液的酸碱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托拉塞米与呋塞米对心力衰竭患者电解的影响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分别采用托拉塞米、呋塞米实施治疗,对比两组电解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清Na+及血清Cl-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的血清K+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的血清K+明显降低(P<0.05);另外,观察组的24h尿量增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169.5±563.5vs1886.6±568.9),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托拉塞米与呋塞米对心力衰竭患者均有效,而托拉塞米的临床疗效更佳,利尿效果更好,且不易导致严重的电解紊乱现象,值得推广。

  • 标签: 托拉塞米 呋塞米 心力衰竭 电解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电解紊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进行血清电解检验,分为血清电解正常组,低钠组,低钾组,分别对三组的治愈率和无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组治愈率94.74%,无效率5.26%;低钠组治愈率81.58%,无效率18.42%;低钾组治愈率85.00%,无效率15.00%。各组间无效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电解紊乱可以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的治愈率,增加无效率,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

  • 标签: 血清电解质紊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 预后
  • 简介:水的电离与溶液的pH及溶液的酸碱性密切相关,因而电解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变得复杂,特别是计算电解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c(OH^-)成为考查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本文通过对知识追踪溯源,理清关系,归纳方法,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 标签: 电解质溶液 电离平衡 归纳方法 酸碱性 pH 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散在不同时段服用对肠道准备中清洁肠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间住院接受肠镜检查病人,口服聚乙二醇电解散溶液肠道准备的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服药前常规肠道准备,对照组服药时间段前天晚餐后禁食,可以饮水,晚上八时给药;实验组服药时间段前天晚餐后禁食,可以饮水,检查前4~6小时服药。从肠镜下检查肠道清洁度、肠道积气、睡眠影响、饥饿感、病人满意程度等方面比较。结果检查当天给药患者肠镜下检查肠道清洁,粪便残渣少,肠道积气,对睡眠影响较少,饥饿感不明,病人满意度高。结论肠道准备口服聚乙二醇电解散溶液清洁肠道最佳时间段是检查前4~6小时给药,此法肠道清洁度高,睡眠影响较少,饥饿感明显降低,患者的较为满意,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检查工作效率,有积极临床意义。

  • 标签: 消化内镜诊疗 聚乙二醇 肠道准备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患者血清电解检验危急值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门诊急诊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300例危急重症患者,其中150例检测血清电解危急值患者为研究组,另150例未检测血清电解危急值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同时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死亡率。结果研究组死亡率18.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χ2=17.6299,P=0.0000)。结论危急重症患者检测血清电解危急值能提升检验科医师和临床医师的配合度,有助于及时有效抢救患者,对挽救危急重症患者的生命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危急重症 血清电解质 危急值 临床价值
  • 简介:凝胶聚合物电解是解决商业化锂离子电池安全性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聚合物聚丙烯腈(PAN)耐热性高且电化学稳定性好,是一种有发展潜力的凝胶聚合物电解骨架组分。本文首先指出了PAN为基体的凝胶聚合物电解主要存在的问题;接着综述了几种当前存在的基于PAN基的凝胶聚合物改性的制备方法,包括聚合物基质改性法、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改性法、离子液体改性法和制膜工艺改性法等,并对PAN基凝胶聚合物电解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聚丙烯腈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 制备方法 改性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聚乙二醇电解散剂不同服药时间对大肠癌术前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6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两组首次排便至末次排便时间间隔、首次排便至灌肠时间间隔存在明显差异,均P<0.01②总灌肠次数与总排便次数、首次排便至末次排便时间间隔、首次排便至灌肠时间间隔相关性显著,均P<0.05。结论术前1天1400开始口服聚乙二醇电解散剂比1600开始口服更能保证良好的肠道准备效果,减少病人痛苦,适应症广。

  • 标签: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 灌肠 大肠癌 肠道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