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于2014年10月20日清晨醒来时突发左眼视物模糊,视力下降且伴有疼痛,7天后到医院检查,左眼视野完全缺损,眼底未见异常。患者入院后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精神差,自主体位,检查合作。辅助检查:生长激素基础值11.2μg/L(男性正常值〈2.0μg/L)。尿香草基杏仁酸(VMA)187.9μmol/24h(正常值9.6~49.5μmol/24h)。头颅MRI检查(图1)提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右侧颞部头皮软组织肿胀,蝶鞍及双侧筛窦内为稍长T1、混杂长T2信号影充填。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颅内肿瘤 手术 放疗
  • 简介:背景:神经母细胞是婴幼儿和儿童最常见的实体肿瘤之一,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治疗能够有望从根本上治愈肿瘤,但是肿瘤干细胞数量较少,并具有抗凋亡、抗放化疗能力等,导致其对于放疗、化疗并不敏感。目的:探究干细胞标志物CD133在神经母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4年6月至2014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二科诊治的58例神经母细胞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神经母细胞患儿46例,节细胞母细胞患儿12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法分析所有患儿肿瘤组织中的CD133表达水平,并研究神经母细胞的病理分型、INSS分期、术后存活时长与CD133表达水平之间存在的联系。结果与结论:共有22例(48%)神经母细胞患儿CD133表达为阳性,有4例(33%)节细胞母细胞患儿CD133表达阳性,肿瘤细胞胞浆为CD133主要表达部位。肿瘤组织各临床分期的CD133阳性率差异明显,其中1,2期为21%,3,4期为64%,4S期为36.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1);组织分型为预后良好型患儿CD133阳性率为29%,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织型患儿(5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1)。CD133阴性患儿生存周期显著长于CD133阳性患儿(P〈0.05)。结果表明干细胞标志物CD133的表达与神经母细胞发生、发展、转归有密切联系,在评估患儿术后存活时长、改进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肿瘤干细胞 组织工程 干细胞 CD133 阳性率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50岁,于2013年8月28日因"检查发现右第2前肋骨肿物9天"入院。查体:右侧腋窝顶部局部隆起,触诊肿物质地硬,边界清楚,大小约5cm×4cm×4cm。外院胸部CT提示:右侧胸壁见一约6.4cm×4.0cm×5.0cm软组织密度影,内见多发斑点状致密影,右第2前肋骨质破坏、吸收、边界尚清,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

  • 标签: 软骨母细胞瘤 软组织密度影 均匀强化 增强扫描 斑点状 局部隆起
  • 简介:目的:研究DKK—1(Dickkopf—1)在神经母细胞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小儿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经手术切除的新鲜组织标本,其中神经母细胞(neuro-blastoma,NB)38例,神经细胞12例。另选取本院病理科保存的正常儿童肾上腺组织11例作为正常对照。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KK—1在38例神经母细胞,12例神经细胞及11例正常肾上腺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结果DKK—1蛋白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浆。DKK—1在正常肾上腺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在神经细胞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在神经母细胞组织中呈阴性表达。神经细胞神经母细胞中DKK—1的表达量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3种组织中,不同组间DKK—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7.257,P<0.001)。结论DKK—1在神经母细胞组织中呈低水平表达,提示其可作为一个特殊的分子标记物,有望应用于神经母细胞的早期诊断及预后监测。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基因表达 预后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肝母细胞(hepatoblastoma,HB)的病理组织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收集的儿童肝母细胞67例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7例肝母细胞中男性41例,女性26例,均龄6岁。肿瘤累及肝右叶47例,肝左叶16例,肝左右叶均累及有4例。组织学上皮型42例,上皮与间叶混合型25例。结论肝母细胞多发生于五岁以内的儿童,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患儿主诉右上腹疼痛不适;血清送检肿瘤标记物AFP均有升高。肿瘤多累及肝右叶。其组织学分型、治疗方式与疾病预后关系密切。

  • 标签: 肝母细胞瘤 小儿 病理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的治疗方法及与预后效果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搜集我院治疗的髓母细胞患者30例临床资料,小于18岁患者25例,大于18岁患者5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经头颅MIR和CT检查,经影像学及术后病理证实为髓母细胞患者。全部进行手术切除病灶并全脑放疗,在术后2年、4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情况。结果>18患者在经过治疗后2年、4年生存率明显高于<18岁患者;手术进行全切和次全切患者的2年、4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部分切除的患者;术后放疗时间大于1个月患者2年、4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放疗时间小于1个月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髓母细胞晚期患者进行放疗和化疗是必要的治疗方法,在结合手术切除肿瘤是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率。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治疗效果 预后观察
  • 简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glioblastomamultiforme,GBM)发病率高,具有容易复发和侵袭性强的特性。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GBM的发病率亦呈升高趋势,但其治疗欠规范。本文就目前影响老年GBM患者的治疗因素及其手术、化疗、放疗及联合治疗等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脑肿瘤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老年 手术 放疗 化疗
  • 简介:目的分析对比内生殖细胞各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经病理证实的35例内生殖细胞。结果手术切除32例,其中死亡3例,手术活检6例;术后行放疗26例,其中4例接受化疗。随访15例,包括肿瘤活检后行放疗4例,均恢复正常生活;肿瘤切除术后来行放疗或化疗2例,症状改善;肿瘤切除术后行放疗或化疗9例,3例恢复正常生活,3例症状改善,1例症状加重,2例肿瘤复发而死亡。结论内GCT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放疗,采用局部肿瘤照射,无脑脊髓播种者不做脑脊髓轴放疗。

  • 标签: 生殖细胞瘤 放射治疗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肝母细胞(hepatoblastoma,HB)是胚胎性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幼儿,在儿童恶性肿瘤中发生率不高,但却是儿童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HB的发生原因还不明确,目前认为在HB组织中存在一系列基因的变异,因此对肝母细胞的分子病理学研究十分重要,本文对肝母细胞在基因变异、信号传导通路、microRNA水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肝母细胞瘤 分子病理学 基因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脂肪母细胞的临床和超声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46例脂肪母细胞患者的资料,分析总结该病的临床与超声表现特征。结果:46例患者中,年龄≤3岁者35例(76%)。包块均为单发、无触痛;包块质软或质中39例(85%),活动良好或较好41例(89%)。包块位于皮下26例(57%)、肌层14例(30%)、皮下及肌层均受累2例(4%)、腹膜后或系膜上4例(9%)。包块最大径≥3.0cm41例(89%)。包块表现为稍高回声33例(72%)、低回声11例(24%)、杂乱回声2例(4%)。包块边界清楚35例(76%),形态规则35例(76%),内部可见线状、条索状强回声分隔36例(78%),包块内出现钙化1例,裂隙状弱回声者1例。肿块内部血流信号Adler分级:0级20例(43%)、Ⅰ级23例(50%)、Ⅱ级3例(7%)。比较脂肪母细胞弥漫型(10例)与局限型(36例),发现质地、活动度、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强回声分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母细胞临床和超声表现有一定特点,好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均单发,包块多质软或质中,活动良好或较好。声像图特征为包块多位于皮下,最长径>3cm,多为内部伴有强回声分隔的稍高回声团块,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半数以上可见Ⅰ级或Ⅱ级血流信号。弥漫型脂肪母细胞较局限型质硬,多位于肌层,最长径>6cm,形态不规则,内部无强回声分隔。

  • 标签: 脂肪母细胞瘤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生殖细胞的放射治疗方法进行临床研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内生殖细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治疗预后。结果本组患者完成放疗13例,其中3例全中枢放疗,有1例多发病灶患者复发,4例进行全脑放疗,1例患者脊髓转移,1例患者局部放疗+化疗,未见复发。5例患者单纯局部放疗,其中3例复发。1例患者放疗无效,后转手术治疗。本研究中患者5年生存率为72.7%,10年生存率为62.5%。结论对内生殖细胞进行放疗是常规也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全中枢系统放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颅内生殖细胞瘤 放射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细胞神经(ganglioneuroma,GN)是起源于交感神经细胞的少见良性肿瘤。发生在肾脏的病变非常罕见,国内迄今文献报道不足5例。由于该病例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容易误诊。本文对1例确诊为肾节细胞神经的病例报告如下。

  • 标签: 泌尿系肿瘤 节细胞神经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肾上腺节细胞神经CT诊断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整理分析经手术证实13例节细胞神经CT影像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结果男3例、女10例,13例均单发,右肾7例,左肾6例。椭圆形5例、水滴形4例、圆形3例、腰果形1例,病灶直径1.5-13cm,平均5.3cm。所有病灶边界清晰,呈嵌入式生长,推压临近结构。其中有3例病灶内可见沙粒样钙化。增强后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实质期呈轻度延迟强化。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充分认识其影像表现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率。

  • 标签: 肾上腺 节细胞神经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肾母细胞在成人发生较少见,一般予以根治性肾切除治疗,术后再根据临床分期给以相应化疗,大部分可取得较满意效果。但由于成人肾母细胞的发生率低,病理形态变化较复杂,可能与肾癌或其它肿瘤较难鉴别而引起误诊,给患者的病情治疗与康复带来不利影响。有鉴于此,本研究结合我院的1例成人肾母细胞临床病例,并对相关研究文献展开研究,分析成人肾母细胞的有关诊疗及预后情况,旨在引起临床重视,为成人肾母细胞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成人肾母细胞瘤 肾脏 肿瘤
  • 简介:目的观察间质纤维母细胞CD34、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α(FAPα)、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大鼠胃移植与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间质纤维母细胞活化状态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alker256细胞株建立大鼠胃移植模型(n=12),以正常大鼠为对照(n=4),均在同等SPF级条件下饲养。16天后处死大鼠,取肿瘤组织、周组织及正常饲养大鼠胃组织,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blotting、RT-PCR法检测各组组织中CD34、FAPα、α-SM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肿瘤组织及周组织中CD34蛋白及基因水平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APα和α-SMA表达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肿瘤组织与周组织之间FAPα和α-SMA表达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34、FAPα与α-SMA在肿瘤组织、周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提示间质纤维母细胞活化状态与肿瘤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

  • 标签: 纤维母细胞 CD34 FAPα Α-SMA 移植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儿肾母细胞的三维彩超影像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证实的胎儿肾母细胞的三维彩超影像学资料。结果2例胎儿肾母细胞均为单发病灶,一例位于右肾中上部,一例位于左肾上极,均为实质性肿块,边界清晰,有包膜。结论三维彩超能够正确诊断胎儿肾母细胞,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术前影像资料,应该作为该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标签: 肾母细胞瘤 三维彩超
  • 简介:母细胞是儿童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通过手术联合放化疗,其治愈率可达90%。开放手术一直在肾母细胞手术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近年随着腹腔镜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儿泌尿外科医师不断尝试在腹腔镜辅助下行小儿肾母细胞根治性肾切除术,并且不断挑战患儿年龄极限[1]。我们2014年10月收治1例14个月患儿,采用腹腔镜辅助技术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报告如下。

  • 标签: 根治性肾切除术 肾母细胞瘤 腹腔镜辅助 手术治疗 幼儿 泌尿外科医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X线、CT、MRI表现及病理特点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82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软骨母细胞影像学资料表现及治疗后追踪预后复查.关键词软骨母细胞;放射摄影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核磁共振成像中图分类号R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04-02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