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纵膈神经母细胞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儿童纵膈神经母细胞17例CT表现,观察肿瘤的生长方式、大小、密度、强化程度、侵犯周围组织及转移等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7例中位于右后上纵膈2例,右后中上纵膈3例,右后中下纵膈3例,右后下纵膈1例,左后中纵膈3例,左后中下纵膈3例,左后下纵膈1例,双侧后中下纵膈1例。肿块平均大小6.3cnm×4.3cm(2.3cm×2.0cm~12.6cm×4.0cm),CT平扫显示肿块边界清楚8例,边界不清楚9例;肿块密度不均匀13例,密度均匀4例,肿块内见砂粒状或条片状钙化8例;邻近胸膜增厚10例,合并胸腔积液5例;邻近气管及主支气管受压6例,心脏受压4例,肺动脉受压7例,降主动脉受压1例;肿瘤越过中线6例,肿瘤向椎间孔生长5例,包绕主动脉3例,肋骨侵袭破坏3例,肋骨受压变形2例,胸椎受侵破坏2例,沿脊柱旁突入上腹部1例;纵膈淋巴结肿大10例,骨转移10例,颈部淋巴结肿大4例,肝转移1例,脑转移1例。CT增强扫描14例,不均匀强化11例,均匀强化3例;轻度强化3例,平均CT值36(20—56)HU;中度强化8例,平均CT值53(36~74)HU;明显强化3例,平均CT值70(56—88)HU。肿块内见点状血管影7例,肿块内见多囊状改变6例。结论儿童纵膈神经母细胞具有一定特征,CT表现结合临床可作出较明确诊断。

  • 标签: 纵膈 神经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蛋氨酸脑啡肽(Met.ENK)对神经母细胞细胞SH.SY5Y的生长抑制作用及细胞周期的抑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Met.ENK作用后肿瘤细胞周期变化;Real.timePCR法检测Met.ENK作用后细胞内P21,P53基因转录量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内P21,P16。磷酸Rb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MTT法结果显示,Met.ENK对SH.SY5Y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在Met.ENK浓度为10-mol·L。时抑制率为40%;流式细胞术证实Met—ENK作用后大多数细胞被抑制于细胞周期的G0/G1期,该期细胞数由63.97%变为87.73%;JP21的基因转录量是用药前的3倍,P53基因转录量是用药前的5倍;咒1,P16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磷酸Rb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Met.ENK可以通过上调细胞周期蛋白依靠性激酶抑制因子虎1及抑癌基因P53的转录和蛋白表达量,下调Rb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将SH—SY5Y细胞的增殖抑制于生长周期的G0/G1期,表明Met.ENK的G0/G1期特异性周期抑作用可以通过调节该途径产生。

  • 标签: 蛋氨酸脑啡肽 SH-SY5Y细胞株 G0 G1期 P21 P16
  • 简介:患儿,男,13个月时,因站立不稳18d,坐不稳10d第1次入我院。否认前驱感染史,运动发育正常。体查:水平眼震,坐不稳,持物震颤,双侧巴氏征阳性。血常规检查示WBC9.3×10^9/L,N0.22,L0.65。腰穿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铁蛋白正常(32μg/L),乳酸脱氢酶升高(278.8U/L)。头部MRI正常。双肾及肾上腺超声正常。

  • 标签: 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 小脑变性 副肿瘤性 儿童 血常规检查 腰穿脑脊液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肾母细胞病人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询问患者有无排尿异常及有无血尿,严重者及时通知医生协助诊断和治疗。人院后监测血压2次/日、体温4次/日或遵医嘱。每周测量体重1次。心理护理,讲解肿瘤知识及治疗方法,给予家属心理支持,更好地配合治疗。术前健康教育包括肾癌疾病知识、术前准备、备皮、青霉素试验及肠道准备。

  • 标签: 肾母细胞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髓母细胞的MRI特点,提高对髓母细胞的认识。方法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髓母细胞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2—28岁。所有病例进行MRI平扫及增强。结果与结论髓母细胞好发于男性儿童,好发部位在小脑蚓部及小脑半球。MRI扫描T1加权呈等或稍低信号,T2加权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中至明显强化。MRI检查对诊断本病有重要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神经母细胞治疗前骨髓转移时细胞形态学特点。方法选择有骨髓小粒且头、体、尾均匀分布的骨髓涂片做瑞氏-姬姆萨染色,细胞室专业人员用显微镜观察。结果20例患儿均见不同程度细胞转移到骨髓中。结论神经母细胞有早转移特点,临床疑似患者应及时早抽骨髓,以防漏诊。

  • 标签: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 骨髓转移 形态学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胶质母细胞开颅术后的护理规范。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行开颅手术的106例胶质母细胞患者手术后护理方案的总结和回顾。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开颅手术,病理证实胶质Ⅲ—Ⅳ级,未出现手术死亡。绝大部分病人伤口愈合良好,术后全部病例头痛、呕吐症状消失,并发电解质紊乱3例,心肌梗塞2例,并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补充放疗,极少部分患者因肿瘤恶性程度高,生长较快,愈后不良,未补充放疗。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护理 观察
  • 简介:摘要骨软骨母细胞是一种较少见的软骨来源的良性骨肿瘤,最常发生于长骨的干骺端,原发于髌骨的更为少见。X线平片、CT及MRI均被用于诊断髌骨软骨母细胞。其影像学特征多样,与骨囊肿、骨巨细胞、动脉样骨囊肿等鉴别困难,常需结合临床表现等综合判断。目前该病常规治疗方法为病灶刮除植骨术,近来射频消融术也被用于该病的治疗,但都不能排除复发的可能。现本文就该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髌骨 软骨母细胞瘤 刮除植骨 射频消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IMT)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良性病变,其影像学表现常与周围型肺癌不易区分,术前误诊时有发生,因此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很有必要。现收集我院2004~2010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IMT23例,重点分析其CT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水平。

  • 标签: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脂肪母细胞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广州市儿童医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4例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最后经病理证实的病例,4例病例均有完整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男3例,女1例,4例均为无痛性渐大包块,最大发病年龄为3岁,最小为6个月。结果影像学表现病灶多不规则,以脂肪密度为主,其内可见厚薄不均稍高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后病灶轻度不均匀强化,手术病理证实前,只有1例考虑脂肪母细胞,1例考虑淋巴管,1例考虑畸胎,1例考虑脂肪,说明尚需不断总结临床经验,才能对本病做出正确诊断。结论脂肪母细胞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其影像学有一定特征性,对脂肪母细胞的诊断及临床手术及预后有很大的帮助。

  • 标签: 儿童脂肪母细胞瘤 临床特征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母细胞是一种少见的成骨性肿瘤,是一种趋向于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良性肿瘤,约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骨母细胞好发部位为脊柱和长骨,脊柱骨母细胞一般常见于椎弓根和椎板,可蔓延到椎体,原发于椎体者非常少见。

  • 标签: 颈椎骨母细胞瘤 文献复习 肿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血管外皮细胞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现状。方法通过收治的2例内血管外皮细胞患者及文献检索获取的5个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多位于大脑凸面、矢状窦、小脑幕。主要临床表现有头晕、头痛、呕吐、肢体无力等,71.4%的患者有头晕、头痛症状。结论手术是治疗本病最主要的方法,因其易出现复发、转移,术后辅助放疗已被大多数学者认同,尤其是肿瘤无法全切的患者,化疗暂时未显示出明显获益。

  • 标签: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 肿瘤治疗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大连市儿童医院2010年5月-2012年8月4例胸膜肺母细胞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均进行普通X线检查及CT检查,术后进行病理学诊断,3例病理结果前诊断正确,1例考虑胸膜来源肿瘤。其X线表现均为胸腔巨大占位征象,3例与纵膈分界不清,纵膈明显受压移位,1例为左后胸腔球形占位,纵膈无移位;CT表现均为胸腔内体积较大占位,1例呈囊实性改变,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病理结果3例为胸膜肺母细胞Ⅲ型,1例为肺母细胞Ⅱ型。结论儿童胸腔巨大占位性病变,应高度怀疑胸膜肺母细胞可能。

  • 标签: 胸膜肺母细胞瘤 儿童 影像学
  • 简介:摘要12例牙骨质母细胞、化牙骨质纤维临床病理分析。目的探讨牙骨质母细胞、化牙骨质纤维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到的经病理证实为良性牙骨质母细胞4例、化牙骨质纤维8例。经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及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

  • 标签: 病理诊断 牙骨质母细胞瘤 化牙骨质纤维瘤
  • 简介:目的探讨内脑膜血管周细胞(M—HPC)的诊断及其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8例内M—H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18例均行开颅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其中肿瘤全切除12例,大部分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随访3-130个月,5例(肿瘤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2例)肿瘤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56个月,其中1例出现椎管内转移。结论M—HPC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其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微手术以及术后放射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脑膜血管周细胞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对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AITL)的肿瘤细胞和微环境病理学特征进行全面认识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AITL和20例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PTCL-NOS)病理学资料,并以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作为对照。运用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分析肿瘤细胞形态学特点、滤泡辅助T细胞(TFH)相关抗原表达情况,观察微环境中血管、滤泡树突状细胞(FDC)、巨噬细胞、B免疫母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的增生情况,同时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EB病毒。结果:19例(95%)AITL和6例(30%)PTCL-NOS肿瘤细胞核多为圆形或卵圆形,1例(5%)AITL和14例PTCL-NOS常见肿瘤细胞核扭曲或折叠;16例(80%)AITL出现透明细胞,所有PTCL-NOS病例未见透明细胞;20例AITL表达CD10、Bcl-6、CXCL13和PD-1分别为11例(55%)、16例(80%)、17例(85%)和20例(100%),共表达≥3项的有90%(18例),共表达≥2项的占100%(20例)。20例PTCL-NOS表达CD10、Bcl-6、CXCL13和PD-1分别为0例、2例(10%)、2例(10%)和4例(20%),共表达≥3项的占5%(1例),共表达≥2项占20%(4例)。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20例AITL和20例PTCT-NOS出现杂乱增生FDC网的分别为19例(95%)和1例(5%);血管内皮肿胀分别为20例(100%)和4例(20%);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分别为15例(75%)和5例(25%);血管密度(MVD)平均值分别为45.93和29.28;肥大细胞平均数分别为14个/10HPF和5个/10HPF;EB病毒(EBV)感染分别为10例(50%)和4例(20%)。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TL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及微环境各项特征有助于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少数PTCL-NOS表达TFH相关抗原提示TFH肿瘤谱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淋巴瘤 滤泡辅助T细胞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肿瘤微环境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