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静脉输液药物的最佳配制,为输液用药完善提供依据。方法对比静脉输液集中配制与不集中配制,来阐明静脉药物配置系统的建立优势。结果静脉药物配置系统可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保障药品质量。结论科学理念对待静脉药物配置系统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静脉输液配制现状 集中配制优点
  •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肿瘤化疗患者静脉炎的一种系统化护理的方法。方法选择化疗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32例对照组和试验组38例2组。试验组静脉化疗实行统筹安排,积极预防的系统化护理;对照组按常规化疗护理要求选择静脉穿刺护理。通过观察疗效,评价2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表明系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结论采用适当的早期静脉保护及准备,化疗过程前、中、后均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能有效减少药物外渗,能减少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静脉化疗 系统化护理 化疗性静脉炎
  • 简介:近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数字视频课题组历经十年攻关,成功研制出一种手指静脉特征识别认证系统。该系统“识假率”可低至十万分之一,并已取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打破了日、韩等国的技术垄断。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对产品做最后的优化,预计春节后即将投入实际运用。

  • 标签: 手指静脉识别 商用系统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国产 数字视频 工程学院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补液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列为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一线治疗方法。

  • 标签: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形成的主因;方法通过分析收集的134例于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实施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和脾切除手术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有70人实施了腹腔镜脾切除手术,另有64人实施了开腹切除脾手术。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来分析门静脉血栓的形成影响因素。结果门静脉血栓的形成与血D-二聚体的浓度、手术后的血PLT二者紧密相关;而与住院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年龄、输血量、血纤维蛋白原、门静脉直径的大小、PT、手术时间和手术方式无关。结论门静脉血栓的形成与手术方式无关,与血D-二聚体的浓度、手术后的血小板数量紧密相关。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血栓 成因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VT)是指发生于门静脉系统,包括门静脉主干及分支、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的血栓,是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最早于1895年报道,发生率为13.4%~35.4%,多由脾静脉血栓蔓延所致,脾静脉PVT发生率高达91%,PVT病死率约为4.8%,主要死因为肠绞窄坏死和合并致死性消化道大出血。

  • 标签: 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门静脉高压症术 脾静脉血栓 诊治 肠系膜上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PVS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21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后PVST形成的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PVST发生率为43.7%(94/21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脾脏厚度、是否为腹腔镜手术、术后血小板计数与术后PVST形成均有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脾静脉直径(OR=3.137, 95% CI 1.391~7.076, P=0.006)、脾脏厚度(OR=3.065, 95% CI 1.418~6.626, P=0.004)、术后血小板计数(OR=7.446, 95% CI 3.057~18.137, P=0.000)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PVS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脾静脉直径≥11 mm、脾脏厚度≥60 mm、术后第7天血小板计数≥300×109/L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在断流术后PVST形成的风险较大。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临床表现、诊疗过程及预后,以提高临床医师对二者合并病例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3月至2020年3月住院诊断为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例,对其临床症状、头磁共振(包括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静脉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及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表现、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确诊4例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均为中青年男性,亚急性起病,其中3例患者明确诊断前病程迁延,临床表现包括视物模糊、癫痫发作、记忆力下降、性格改变等。影像学表现:3例患者以双侧丘脑病变为主异常信号,1例额顶叶皮层异常信号,4例患者头磁共振静脉成像均可见静脉静脉窦显影异常,且DSA最终确诊为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合并硬脑膜动静脉瘘。结论临床上中青年患者不明原因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尤其血栓迁延不愈时,需警惕合并硬脑膜动静脉瘘可能;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常与血栓形成及静脉回流障碍部位相关,双侧丘脑是最常见受累部位,针对性的影像学检查对于及时诊断治疗非常重要。

  • 标签: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硬脑膜动静脉瘘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属于少见的脑血管病类型,其病因和危险因素与脑动脉闭塞性疾病不同,主要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栓前状态有关;临床症状复杂多样,缺乏特征性表现;影像学检查是确立诊断的主要依据,MRI/MRV是诊断本病和随访病情变化的最佳手段。目前主要针对病因治疗和血管再通治疗,其中抗凝治疗是最重要的手段,预防方面尚缺乏公认有效的措施。

  • 标签: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右心系统子宫静脉平滑肌瘤患者的发病特点、诊疗方式及预后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2009年1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长期随访评价预后。结果2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8.1±6.3)岁。患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14例既往有子宫肌瘤病史,12例已行子宫切除,5例既往流产史。20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一期手术15例,分期手术5例,心脏停跳下切除肿瘤10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例。术后早期无死亡,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2例、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中-大量胸腔积液1例和切口感染1例;术后3年死亡1例,死于肿瘤复发导致的循环衰竭,其余患者生活质量良好,心功能均为Ⅰ~Ⅱ级,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右心系统子宫静脉平滑肌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发现是诊疗的关键,手术切除疗效确切,可取得较好的生活质量和中远期存活率。

  • 标签: 心脏肿瘤 静脉平滑肌瘤 预后
  • 简介:摘要传统的手指静脉图像采集系统存在光照强度不够、无法完全覆盖手指的原因,导致了图像光照分布均匀性较差,影响到采集的图像质量。由此,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手指静脉图像采集硬件系统,该系统硬件主要由发光单元、手指固定器、CMOS摄像头、存储单元、通讯单元和DSP控制器组成。将手指放置在手指固定器中,防止手指静脉纹络采集过程中发生抖动;采用LED光源阵列和导光片,增加光照强度,消除手指阴影,使其趋于近红外照度,光照完全覆盖手指,增强图像均匀性,从而获得更清晰的静脉纹络图像信息,提高了图像的采集质量。

  • 标签: 手指静脉 CMOS DSP LED光源阵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了辅助静脉穿刺及相关的医疗操作,设计了一款基于投影式头戴显示器(HMPD)的静脉显像系统,其光学系统由近红外成像系统和穿透型HMPD构成。利用光学设计软件ZEMAX优化设计近红外成像系统,使其具有F/2.6的大数值孔径,有利于弱反射红外光的收集成像。穿透型HMPD采用与近红外成像系统相同的光学结构,有利于简化系统的加工装调。设计结果表明,近红外成像系统成像质量优异,分辨率达到QXGA(2048×1536)。穿透型HMPD具有18mm的大出瞳直径及25mm的大出瞳距离,场曲小于0.03D,畸变小于0.32%,达到QXGA分辨率显示模式。与现行的静脉显像系统相比,本显像系统结构简单紧凑、佩戴舒适,且具有超高分辨率,是一款适用于辅助医疗的目视系统

  • 标签: 静脉显像 投影式头戴显示器 光学设计
  • 简介: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超声检出肌肉骨骼系统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因临床疑诊或需除外下肢深静脉血栓接受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的8288例患者的资料,分析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对于肌肉骨骼系统病变的检出率及合并深静脉血栓等超声表现。结果下肢静脉超声检出肌肉骨骼系统病变134例,以腘窝囊肿(90/134,67.16%)最常见,其后依次为血肿(31/134,23.13%)、肌肉撕裂(5/134,3.73%)、脓肿(2/134,1.49%)、肿瘤(2/134,1.49%)、肌层囊肿(2/134,1.49%)、腘窝术后积液(1/134,0.75%)及膝关节滑膜增生(1/134,0.75%)。不同肌肉骨骼系统病变超声表现各异。腘窝未破裂囊肿最大径大于破裂囊肿(F=5.266,P=0.024)。134例中20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肌肉撕裂患者最易合并血栓(1/5,20.00%)。结论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可在判别有无深静脉血栓的同时检出肌肉骨骼系统病变,有助于修正或补充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下肢 静脉血栓形成 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采用静脉套管针改良硅油注入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8年1—6月行玻璃体手术需要注入硅油的患者316例,非盲法按随机号分成改良套管针硅油注入组150例,手推硅油组166例。改良套管针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连接管道注入硅油,手推硅油组采用穿刺针手推注入硅油。结果改良套管针硅油注入组用油量(6.4±4.2)ml,手推硅油组用油量(6.8±3.9)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硅油脱开次数、硅油管破碎次数及眼压平稳维持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良套管针硅油注入组优于手推硅油组。结论改良套管针硅油注入系统在硅油注入术中应用使硅油脱开次数、硅油管破碎较手推硅油方法明显减少,在维持术中眼压平稳方面效果显著。

  • 标签: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硅油 套管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R系统静脉肾盂造影诊断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4月至2009年4月静脉肾盂造影CR片931份,着重从CR系统静脉肾盂造影诊断技术的应用方法,图像质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931份静脉肾盂造影CR片中,1份因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导致乙级片甚至废片产生,6份因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造成影像不清晰,经过图像处理后达到乙级片,7份因摆体位不标准至使图像轻微跑偏,采用放大后漫游处理,达到标准要求。结论CR系统应用在静脉肾盂造影诊断技术中,可提高影像质量,降低废片率。多幅图像打印在一张胶片上,有利于对比分析和诊断,明显降低放射科运营成本,节约资源。

  • 标签: CR系统 静脉肾盂造影 图像质量 图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