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肾盂造影诊断技术中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接受的20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接受DR系统静脉肾盂造影与普通静脉肾盂造影,以两种检查的X线片为对照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级别进行比较,观察DR系统静脉肾盂造影与普通静脉肾盂造影的检查结果。结果:DR系统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结果优秀率明显高于普通静脉肾盂造影检查,P

  • 标签: DR系统 静脉肾盂造影 诊断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由于胰腺癌容易出现门静脉系统侵犯,导致总体手术R0切除率低,国内外指南现已将联合静脉切除重建的胰腺癌根治术作为治疗门静脉系统受侵的胰腺癌的重要方法。然而,对于门静脉系统受侵的分型方法、血管的重建方式和血管替代材料的选择,目前均无相应的临床应用标准。为此,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脏移植学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肾脏移植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肝胆胰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制订本推荐意见,旨在为异体静脉置换技术在胰腺癌合并门静脉系统受侵中应用提供指导性建议。

  • 标签: 胰腺肿瘤 门静脉 异体静脉 血管侵犯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胃结肠静脉干(Henle干)解剖学变异多样、属支众多,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最容易发生出血等并发症的部位。本研究旨在探讨回结肠静脉(ICV)参与Henle干构成这一罕见的解剖学变异形式。方法报道1例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手术患者,术中发现ICV参与Henle干构成的新形式,胃网膜右静脉(RGEV)+右结肠静脉(RCV)+上右结肠静脉(SRCV)+ICV,并通过多层螺旋CT冠状面二维重建右半结肠血管造影获得证实。检索PubMed、Cochran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和维普数据库中ICV参与Henle干构成的文献报道,分析其解剖变异的发生概率和构成情况。结果本例为47岁女性患者,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解剖血管,发现ICV并未与回结肠动脉伴行,而直接汇入Henle干参与其构成。二维重建的右半结肠血管CT图像显示,Henle干的构成存在罕见变异,其具体构成为RGEV+RCV+SRCV+ICV。文献检索纳入5篇文献,共报道12例ICV参与Henle干构成,发生率为0.27%~6.31%,Henle干构成形式有6种。本例RGEV+RCV+SRCV+ICV构成为首次报道。结论ICV参与Henle干构成罕见,应该充分认知这种血管变异类型,术中应精细解剖,防止手术操作不当造成的术中出血。

  • 标签: 结肠肿瘤 回结肠静脉 胃结肠静脉干 解剖变异 系统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患者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对腹腔内出血和门静脉系统血栓产生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门奇静脉断流术,术后,随机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应用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及腹腔内出血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现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及腹腔内出血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及腹腔内出血发生率25.00%(P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腹腔内出血 门静脉系统血栓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从筋瘤之筋与三焦网膜之筋膜乃一物多形的理论出发,阐明筋膜隶属于三焦网膜系统的生理特点,基于三焦网膜输布五脏系膜功能,探索筋瘤上焦网膜气陷、中焦网膜湿困、下焦网膜郁阻精亏的病机,认为"三焦网膜"理论与筋瘤具关系密切,临床中应根据症状判断病机病位,在上焦心肺系膜予以补气升提,在中焦脾胃系膜予以健脾利湿,在下焦肝肾系膜予以疏肝理气,兼以柔肝补精。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筋瘤 三焦网膜 升气 利湿 疏肝 医案
  • 简介:摘要颅内静脉系统的特点使其临床表现的异质性较强,但也有共同点。颅内静脉系统病变特别是静脉窦病变不管是内生性还是外压性都需要进行谨慎的病因鉴别。临床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查都是必不可少的。血管成像(包括神经血管的介入)检查可以提供可能病变的部位,但是对于病因的诊断还要通过临床医师的检查和分析。

  • 标签: 颅内静脉系统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护理中实施系统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文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0月进行,选择我院80名患者为对象,根据护理措施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普通干预,观察组系统护理,对比满意度和留置时间,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留置时间为(5.15±0.98)天,对照组为(3.01±0.55)天,观察组满意度为95%(38/40),对照组为80%(32/40),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外周静脉留置针 系统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门静脉高压患者TIPS治疗后行奥马哈系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68例(2020年2月-2021年2月)门静脉高压患者TIPS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1:1划分两组,34例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奥马哈系统护理干预(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各项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价值明显(P<0.05)。观察组满意率97.06%优于对照组满意率85.29%,组间数据统计价值明显(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患者TIPS治疗后开展奥马哈系统护理干预价值较为明显,可改善患者临床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门静脉高压 TIPS治疗 奥马哈系统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不同的静脉穿刺病例开展培训,观察静脉穿刺虚拟训练系统在护理临床技能培训中发挥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在临床科室随机抽取40名岗前护士(大专及以上学历,均已获取护士资格证)开展培训,通过系统自带软件在培训前、培训后分别对40名学员进行虚拟静脉穿刺技术理论与操作考核。采用训练前、训练后自身对照进行研究(随机抽取病例考核)。培训结束后采取调查问卷形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采用SPSS 19.0进行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40名护士参加静脉穿刺虚拟培训,均顺利通过考核。培训前、培训后的理论、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岗前护士接受静脉穿刺虚拟训练系统培训后,在操作的灵活性、准确性方面都比训练前有显著提高,都能熟练、迅速完成静脉穿刺操作。

  • 标签: 静脉穿刺 技能培训 操作考核 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将系统护理应用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在2020.11-2021.5期间选出62例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根据随机数值表法分为2组。其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用系统护理模式干预。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满意度、一次穿刺成功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系统护理应用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中效果显著,不仅能提高护理满意度与一次穿刺成功率,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系统护理 外周静脉留置针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对急诊静脉输液患者采用系统化护理模式,并探究不同护理方式对其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收治的80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且在所有患者知情自愿的前提下,平均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和系统化护理模式观察组,每组34例。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后,就系统化护理模式对于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锻炼依存度及健康是否有影响效做出相关研究。结果:采用系统化护理模式护理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2.5%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2.5%。结论:将系统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静脉输液患者护理中,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健康,有利于患者康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医患关系。

  • 标签: 急诊静脉输液患者 系统化护理模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小腿部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在临床上仍存在较大争议,是近来血栓研究的热点。其中,"肌间静脉"与"肌肉静脉"这两个解剖概念存在意思模糊不清的情况。通过查阅文献发现,"肌间静脉"这一概念的使用已经导致一定的分歧。因此,呼吁学界统一使用"小腿肌肉静脉"或"小腿肌肉静脉丛"的概念。

  • 标签: 解剖学 小腿肌肉静脉 小腿肌肉静脉丛 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 深入分析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静脉化疗中所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给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基础,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方法 选择在2020年1月至12月之间进入我科展开静脉化疗患者进行研究,总计有96例患者,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分组,即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有48例患者。参照组采取的是常规合理方式,实验组则使用的是静脉护理小组的护理方式。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并发症、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33%比参照组33.33%低,实验组满意度97.92%高于参照组85.42%,各组数据均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 静脉化疗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组建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展开工作,可以降低并发症的概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生命健康质量的提升,为医疗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 标签: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 静脉化疗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海绵窦区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应用Onyx-18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DAVF。术后即刻栓塞效果采用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术后即刻DSA结果显示,15例患者的DAVF均达完全栓塞。术中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发生一过性反射性心动过缓2例(包括1例术中再出血的患者),其余12例患者无术中不良反应。15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其中12例患者术前的临床症状消失,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仅1例患者的DAVF于术后14 d复发,再次经岩下窦入路手术达到完全栓塞,其余11例无复发;其余3例患者仅行临床随访,2例视力较术前无明显改善,1例出现外展神经麻痹症状,但其他临床症状均消失。结论采用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海绵窦区DAVF的患者可获得良好的预后,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动静脉瘘 海绵窦 血管内手术 治疗结果 静脉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海绵窦区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应用Onyx-18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DAVF。术后即刻栓塞效果采用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估。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术后即刻DSA结果显示,15例患者的DAVF均达完全栓塞。术中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发生一过性反射性心动过缓2例(包括1例术中再出血的患者),其余12例患者无术中不良反应。15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其中12例患者术前的临床症状消失,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仅1例患者的DAVF于术后14 d复发,再次经岩下窦入路手术达到完全栓塞,其余11例无复发;其余3例患者仅行临床随访,2例视力较术前无明显改善,1例出现外展神经麻痹症状,但其他临床症状均消失。结论采用股静脉-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海绵窦区DAVF的患者可获得良好的预后,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动静脉瘘 海绵窦 血管内手术 治疗结果 静脉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伴发门静脉系统血栓(PVST)的临床特点和症状性PVST的临床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符合AP并发PVST诊断标准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住院患者152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按照是否发生PVST所致临床表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持续性腹水、肠缺血),将AP并发PVST患者分为症状组(48例)和无症状组(104例)。比较症状组与无症状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Balthazar CT评分、局部和全身并发症等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样本秩和检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PVST多见,占73.0%(111/152),医院内病死率为14.5%(22/152)。脾静脉(46.1%,70/152)为最常见的单支受累血管。症状组住院时间长于无症状组,住院费用和医院内病死率均高于无症状组[分别为(26.31±19.38) d比(15.11±9.31) d、(103 463.68±15 312.74)元比(37 199.38±4 647.17)元、25.0%(12/48)比9.6%(10/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09、-4.141,χ2=6.280;P均<0.05)。症状组LDH、CRP、PT均高于无症状组[4.78 μmol·s-1·L-1(2.96 μmol·s-1·L-1,7.82 μmol·s-1·L-1)比4.42 μmol·s-1·L-1(3.29 μmol·s-1·L-1,9.30 μmol·s-1·L-1)、69.53 mg/L(29.49 mg/L,147.14 mg/L)比40.90 mg/L(8.88 mg/L,104.89 mg/L)、(16.88±8.23) s比(14.12±1.59) s],而血细胞比容、血钙水平均低于无症状组[(34.97±8.96)%比(39.18±7.17)%、(2.01±0.32) mmol/L比(2.17±0.19)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67、-1.977,t=-2.281、3.072、3.083;P均<0.05)。症状组APACHE Ⅱ、Balthazar CT评分、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发生率,以及全身并发症腹腔出血、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感染和胸腔积液发生率均高于无症状组[分别为(7.21±3.84)分比(5.27±2.31)分、(7.10±1.57)分比(4.83±1.87)分、87.5%(42/48)比28.8%(30/104)、10.4%(5/48)比1.9%(2/104)、18.8%(9/48)比1.9%(2/104)、25.0%(12/48)比3.8%(4/104)、91.7%(44/48)比60.6%(63/104)、85.4%(41/48)比49.0%(51/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41、-7.331,χ2=45.320、5.393、13.852、15.604、15.323、18.191;P均<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althazar CT评分是症状性PVS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OR值(95%CI)为1.79(1.41~2.29)。结论Balthazar CT评分是AP患者并发症状性PVST的影响因素,对评分高的患者应早期干预治疗以改善预后。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门静脉系统血栓 临床表现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呼吸系统肿瘤患者深静脉置管后感染因素进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任意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呼吸系统肿瘤患者90名,并对这些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进深入分析。结果 通过观察发现,患者采取PICC或者锁骨下深静脉置管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感染,并且患者ECOG评分以及导管的材质对感染不会产生明显影响,主要受到置管位置、置管时间以及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影响。结论 加强深静脉置管前后的护理工作,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呼吸系统肿瘤 深静脉置管 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预防ICU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在2020年5月-2021年4月期间,选取本院ICU诊治的手术患者6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对患者分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3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患者为观察组,33例,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确系统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ICU 系统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质量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