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坊间有“少白头是因为血热”的说法.其实,在中医看来,血热和白发没有直接关系.血热,是指热入血中、血行加速而出现的病理状态,常以出血和热象为主要表现.在正常情况下,血液行于脉中.如果脏腑火热炽盛,导致络脉受伤,血液外溢,则会出现各种出血证,如肺络受伤引发咳血或咯血。

  • 标签: 血液外溢 病理状态 主要表现 出血证 血热 少白头
  • 简介:中医认为,生藕性寒,有通气利水,养胃生津,疏导关窍之功效,对于防治高血压有很好的效果。此外,张嘴叩齿、摇头晃脑等小动作对降低血压预防中风也有很好的效果。

  • 标签: 中风 防治 低血压预防 养胃生津 摇头晃脑 高血压
  • 简介:摘要:慢乳蛾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病情易迁延反复,影响患儿的成长及发育。笔者从小儿的生理特点出发,认为食积内热为小儿乳蛾反复发作的重要病机之一。食积既是病机也是病因,乳蛾病位主要涉及到肺、脾、肾等脏,但与肺脾关系最为密切。小儿体属纯阳,临床上所患热病居多,并且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脾胃运化功能尚且不够成熟,喉核失养发为慢乳蛾。若喂养不当(包括不节与不洁)易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乏力,乳食积滞,食积日久而化热,上蒸咽喉,内有热外易感,循环往复,发为慢乳蛾。本文基于食积内热理论,以消食化积,清热利咽为基本治则,对其所导致的小儿慢乳蛾进行病因证治分析。

  • 标签: 食积内热 小儿 慢乳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CHPP)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2012年15例行胃癌术后早期腹腔内热灌注化疗的方法。结果本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结论早期腹腔内热灌注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胃癌术后辅助治疗手段,可改善预后、降低术后复发率。

  • 标签: 胃癌术后 热灌注化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内热针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膝关节炎患者 188例,随机分为内热针治疗组( A组, n=98)和膝关节注射治疗组( B组, n=90), A组行内热针治疗,每周 1次, 3~ 4次为 1疗程; B组膝关节腔内外注射治疗,即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和曲安奈德,并膝关节周围痛点注射曲安奈德,每周治疗 1次, 3~ 4次为 1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 1、 3、 6个月时的 VAS评分及关节功能,评价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 1、 3、 6个月时,两组患者 VAS均下降( P<0.01),与 B组同时点比较 A组 VAS下降更为明显( P<0.05)。治疗后不同时点 A组优良率分别为 88.8%( 87/98)、 89.8 %( 88/98例)、 86.7%( 85/98例)均高于 B组 64.4%( 58/90例)、 63.3%( 57/90例)、 60.0%( 54/90例)( P<0.01)。结论 内热针治疗膝关节炎疗效显著。

  • 标签: 膝关节炎 内热针 膝关节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针灸调体治疗阴虚内热型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阴虚内热型痤疮患者108例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进行针灸调体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统计对比。结果两组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为83.0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方面,观察组为(93.7±5.1)分,对照组为(82.3±4.1)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模式在调体治疗阴虚内热型痤疮的临床中应用,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较高,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针灸调体 阴虚内热 痤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内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收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例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传统针灸治疗,试验组给予内热针治疗,对患者临床疗效以及腰椎JOA评分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腰椎JOA评分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所增高(P<0.05),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内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明显。

  • 标签: 内热针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热针联合肩峰下滑囊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疼痛门诊肩周炎患者1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热针联合治疗组(A组,n=98)和肩周注射治疗组(B组,n=90)。A组采用肩峰下滑囊、冈下肌、肱骨后结节、肩峰、肱骨前结节、喙突等压痛敏感区为内热针治疗区域,之后行肩峰下滑囊注射2%利多卡因2.5 ml+曲安奈德5 mg+透明质酸钠25 mg;B组采用肱二头肌长头、肱骨后结节、冈下肌、喙突等压痛点,每点注射2%利多卡因2 ml+曲安奈德10 mg,行肩峰下滑囊注射(药物同A组)。两组患者均1周治疗1次,3次为一个疗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疗效进行观察。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3、6个月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B组比较,A组VAS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1、3、6个月时,A组优良率分别为92.9%(91/98例)、95.9%(94/98例)、92.9%(91/98例)均高于B组73.3%(66/90例)、71.1%(64/90例)、70.0%(63/9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内热针联合肩峰下滑囊注射与肩周压痛点注射联合肩峰下滑囊注射对肩周炎治疗均有效,但前者疗效更好。

  • 标签: 肩关节 关节周围炎 内热针 肩峰下滑囊 注射 关节内
  • 简介:目的比较食管腔内射频热疗并放化疗与单纯放化疗治疗不能手术食管癌的疗效。方法对70例中晚期食管癌进行前瞻性分组研究。治疗组34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外照射DT40Gy,2Gy/次,5次/wk,腔内加温1~2次/wk,45min/次,要求肿瘤表面温度≥43℃,静脉化疗1次/wk。对照组外照射DT60Gy,2Gy/次,5次/wk。通过随访,评价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生存率。结果近期疗效显示:治疗组完全缓解率达79.4%,对照组为44.4%;局部控制率治疗组44.1%,对照组为19.4%,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a、3a、5a、7a生存率治疗组分别为88.2%、44.1%、23.5%和14.7%,对照组分别为77.8%、22.2%、2.8%和0、la、3a生存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5a、7a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腔内加温并体外放疗和静脉化疗可以提高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患者生存率的高低与加温的次数无明显相关性,关键在于每次加温质量(T90的高低)。

  • 标签: 腔内热疗 化疗 放疗 治疗 中晚期 食管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内热灌注5-Fu、HCPT在直肠癌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12年3月行直肠癌根治术189例,其中治疗组92例,术前3~5天经CTJ-A型结肠灌肠机向肠腔内灌注42.0℃5-Fu500mg+HCPT10mg+生理盐水50ml。保留24小时灌肠,每天1次;对照组仅作常规术前准备。结果治疗组术前58例有解血便或脓血便,灌肠后50例有不同程度减轻。直肠指检肿瘤有缩小、变软66例,87例术后组织病理学发现癌组织周围有弥漫性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伴淋巴滤泡形成。82例见癌细胞变形、坏死、脱落,5例无变化。随访治疗组5例复发,对照组11例复发。结论直肠内热灌注5-Fu、HCPT在直肠癌术前化疗能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术后复发。

  • 标签: 直肠癌 化学疗法 术前治疗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内热灌注化疗治疗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内热灌注化疗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术后5d内肛门排气时间、最高体温和CA125水平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5d最高体温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CA125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内热灌注化疗治疗方法在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加以应用,使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减少,使CA125水平明显得到改善,在临床治疗中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腹腔内热灌注化疗 卵巢恶性肿瘤 临床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内热针是一种治疗慢性肌肉损伤、腰椎小关节病的新方法,它使用内热针在损伤的肌肉软组织区域行针同时加热内热针,使内热针的温度传递到周围的肌肉筋膜及软组织中,从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降低肌肉张力,减轻无菌性炎症,进一步使受损的骨骼肌深(浅)筋膜恢复正常状态;改善症状,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新的治疗方法将传统的针刺治疗和热疗结合起来,治疗深度可达骨膜,而普通的物理治疗主要集中在皮肤表面以及皮下组织的表浅部位,所以内热针在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 标签: 内热针疗法 作用机制 小关节病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时应用内热针的临床疗效,对内热针的价值以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提高此病的治愈率。方法从本院骨科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选择符合本次研究条件患者120例,从1开始进行连续性编号到120号,所有单数号为观察组应用内热针治疗,所有双数号为对照组使用口服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以及WOMAC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经内热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显效34例,有效26例,无效0例),对照组经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7%(显效23例,有效29例,无效8例),组间数据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WOMAC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对应数据间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果药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虽然有一定疗效,但是整体效果不理想,而且药物的副作用较多,起效较慢。内热针在针刺的基础上加热针体,能够起到活血、通络等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疼痛以及增强关节活动功能,同时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更高,疗效更显著。

  • 标签: 内热针 膝骨性关节炎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热针综合治疗颈源性肩周炎中多维度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1月我科收治了64例颈源性肩周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进行多维度护理。结果实施多维度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抑郁、焦虑和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全方位的心理护理及多媒体互动式康复指导和功能锻炼等多维度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减轻疼痛,促进功能康复,对内热针治疗颈源性肩周炎患者的治疗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 标签: 颈源性肩周炎 多维度护理 多媒体互动式康复指导
  • 简介:目的观察内热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法,将纳入临床观察的60例患者将全部患者分配为内热针组与电针组,每组各30例。内热针组选取枕骨上项线、下项线、胸锁乳突肌乳突附着点、颈2~7棘突旁椎板、肩胛提肌肩胛骨内上角附着处(或双侧)组织压痛点为治疗点,标记出相距1~2cm的进针点。每次选取16~20个治疗点进行,分2次进行操作,每周治疗1次。电针组取穴颈2~颈7夹脊、风池及局部阿是穴,电针治疗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两疗程间隔1d,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分别于疗程结束后、1月及3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内热针组总有效率为92.9%,电针组总有效率为75.9%,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ESCV评分呈升高趋势,但内热针组升高更为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电针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月时,两组患者ESCV评分呈升高趋势,内热针组的升高趋势更为明显,与电针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月时,两组患者ESCV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但电针组下降趋势更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月时,内热针组总有效率呈升高趋势,电针对照组呈下降趋势,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3月时,内热针组与电针组总有效率呈下降趋势,但内热针组总有效率高于电针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内热针疗法能松解软组织痉挛,缓解疼痛,从而减轻软组织对椎动脉的压迫,是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内热针 近期疗效 远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内热针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4月到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20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10例。对参照组患者予以热磁疗治疗,对实验组患者予以内热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治疗前,组间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的JOA评分,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结论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予以内热针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 标签: 内热针 非特异性下腰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热针配合针灸理疗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7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324例颈性头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62例。对照组采用针灸理疗,研究组采用内热针结合针灸理疗,疗程3周。比较两组患者目前的疼痛强度评估(PPI)评分、头痛频率和持续时间、头痛缓解的自我评价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1周和3周后,两组患者PPI评分均下降,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和3周后,两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均有所下降,研究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和3周后,两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缩短,研究组患者头痛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头痛自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热针结合针灸理疗能明显改善颈源性头痛患者的头痛症状,降低头痛频率,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安全性好。

  • 标签: 内热针 针灸理疗 颈源性头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肩峰下滑囊炎的中医治疗,将治疗案例分为常规温针灸对照组和超声引导下内热针治疗的试验组,阐述了两组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案例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肩关节主动外展活动度评分,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肩关节主动外展活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得出结论:超声引导下温针灸治疗肩峰下滑囊炎(SAB)的疗效优于传统温针灸疗效。

  • 标签: 肩峰下滑囊炎 温针灸 超声引导 内热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