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猪养殖生产中,高致病猪蓝耳病是一种多发、易发且较难治愈的病毒性疾病,其对猪的发育以及养殖户的养殖效益都存在极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有必要加强对高致病猪蓝耳病的防治研究。文章旨在通过分析该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以及发病症状等,进一步提出该病综合防治的有效措施,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该病对猪群的危害以及对养殖户造成的损失。

  • 标签: 高致病性 猪蓝耳病 综合防治 措施
  • 简介:摘要高致病禽流感是一种烈性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对象为人与动物,如禽类感染高致病禽流感后,会迅速发病,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死亡,对养禽业的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也会影响到禽类食品安全。而如果感染对象为人,则会引起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主要是对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做好对高致病禽流感的防控工作。

  • 标签: 人感染 高致病性禽流感 感染现状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结合笔者的诊治经验,对高致病猪蓝耳病在本县的流行特点、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提出高致病猪蓝耳病的防治措施,并通过诊治病例举证,说明对高致病猪蓝耳病病毒(PRRSV)虽无特效药,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该病仍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 标签: 猪蓝耳病 临床特点 防治措施
  • 简介:食品工业用菌种广泛应用于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菌种的安全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致病是菌种安全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我国对涉及微生物的新食品原料和添加剂新品种的申报,明确要求提供相关材料,但目前尚无致病的标准评价方法,给食品安全带来潜在危害。本文就目前国内外食品、饲料等领域菌种致病评价方法进行概述,为我国制定科学合理的食品工业用菌种评价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

  • 标签: 食品工业用菌种 安全性评价 致病性 标准法规
  • 简介:【目的】构建尿路致病大肠埃希菌(uropathogenicEscherichiacoli,UPEC)的群体感应系统基因qseC缺陷株,分析qseC基因缺失对UPEC形成细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利用3种质粒(pKD46、pKD3、pCP20)组成的Red重组系统对UPECW140菌株的qseC基因进行敲除。通过绘制生物膜生长曲线,对基因缺失株与原始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比较。【结果】PCR检测证实UPECW140菌株染色体上的qseC基因被成功敲除,得到的基因缺陷株命名为UPECW140ΔqseC。与野生菌株相比,基因缺陷菌株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细菌数量增加不显著,吸光度A550值最高为(0.37±0.02),明显小于野生菌株的相应值(1.12±0.02)(P<0.01)。【结论】qseC基因与UPEC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通过对该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阻断有望为控制尿路感染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细菌生物膜 尿路感染 基因敲除
  • 简介:摘要甘肃省肃南县为高寒半干旱少数民族集聚地区,其骨关节炎发病率达50%以上,与高负荷劳作,气候寒冷等有很大关系,下面从氧化应激反应角度分析致病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氧化应激 低氧环境 寒冷 肃南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道致病菌PCR检测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4种肠道致病菌,通过PCR法检测,分析PCR检测在肠道致病菌检测中的作用。结果多重PCR方法可扩增致病菌目的基因片段,具有较强特异性,可检测随意接种3个细菌。结论多重PCR可快速、准确检测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4种肠道致病菌,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肠道致病菌 PCR检测
  • 简介:目的调查威海地区腹泻患者的致病菌及其药物敏感性,指导国际旅行者用药。方法收集2016—2017年威海市立医院门诊及住院腹泻患者粪便样本2400份,接种于肠道致病菌选择培养基,对可疑菌落进行纯化,利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鉴定致病菌的种类及其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头孢唑啉、氨苄西林、环丙沙星8种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在2400份粪便样本中,有1105份检出致病菌,其中以弧菌属细菌最多,共837份(75.75%)。其次是志贺菌属,共148份(13.39%);大肠埃希菌属、气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沙门菌属及耶尔森菌属合计120份(10.86%)。各菌属致病菌对8种药物的敏感率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阿米卡星95.30%、头孢噻肟89.76%、庆大霉素76.98%、头孢唑啉68.91%、环丙沙星55.79%、复方新诺明55.19%、诺氟沙星33.97%、氨苄西林21.54%。结论威海地区腹泻致病菌主要是弧菌属细菌,大部分致病菌对阿米卡星和头孢噻肟敏感,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 标签: 腹泻 细菌 抗生素 药敏
  • 简介:自然界中的生物除了动物和植物以外,还有一类叫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单细胞藻类、单细胞原生动物、病毒等。它们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据说是在37亿年前,比动植物的出现要早得多。因为微生物很小,一般肉眼看不见,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并不清楚它们的存在,但对微生物的利用却有几千年的历史,例如酿酒。

  • 标签: 微生物 细菌 病理 原生动物 动植物 自然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面部皮炎患者的致病因素及病情加重的原因。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本院面部皮炎患者152例,对其进行面部斑贴试验,设置专门的问卷调查量表,调查内容包括生活习惯、使用化妆品、使用外用药、是否过敏等,最后总结面部皮炎的病因及加重原因。结果152例患者中接触性皮炎,面部皮炎致病因素主要有变应接触性皮炎、刺激接触性皮炎、季节性皮炎以及原因不明四种,152例患者中因以上四种原因引发的面部皮炎分别为49例、14例、11例、78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2.2%、9.2%、7.2%、51.3%。其中接触性皮炎中,以化妆品原因所导致的皮炎最显著,共有56例,占总数的36.8%。结论面部皮炎的病因中以接触性皮炎最常见,其次是化妆品过敏和外用药,在皮炎加重因素中外界粉尘、干燥的工作环境、食物过敏等主要因素,患者需要格外注重这些因素对皮肤的损坏作用,做好预防措施。

  • 标签: 面部皮炎病因 鉴别 环境 用药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并探讨其对于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腹泻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深入分析其致病因素,以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结果通过回顾分析腹泻患儿临床资料,其致病因素包括感染(36%)及非感染(64%)两大因素,导致小儿腹泻的病原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3%)、痢疾杆菌(30%)、轮状病毒(24%)、志贺菌(10%)、空肠弯曲菌(3%)。结论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对症抗菌类药物及微生态制剂灌肠治疗能够取得理想效果,可以在今后小儿腹泻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腹泻 大肠埃希菌 轮状病毒 空肠弯曲菌 微生态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及其临床治疗作用进行了探究。方法从我院小儿腹泻患者中选取10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找到致病因素,并对其相应的治疗方法和作用进行检测。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发现有56例患者为感染腹泻,另外44例患者为非感染腹泻。结论导致小儿腹泻的因素主要为感染和非感染这两种,通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后有效提升了治疗率。

  • 标签: 小儿腹泻 致病因素 临床治疗作用
  • 简介:白念珠菌作为条件致病真菌,其感染力受各种毒力因子及不同宿主的影响。该文将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和宿主细胞作为论述对象,探究其对白念珠菌致病的影响,并对其致病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治疗白念珠菌的药物奠定理论依据。

  • 标签: 白念珠菌 毒力因子 宿主细胞 致病机制
  • 简介:摘要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一种高死亡率的原发性肝癌,在世界范围内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位居我国癌症死亡的第三位。HCC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多个阶段共同所致的极为复杂的缓慢过程,且与多种因素相关,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已证实的相关因素有肝硬化、乙肝丙肝、自身兔疫性肝炎、酒精肝病等。深入研究HCC的相关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对其在诊断、预防方面取得突破的进展,从而为更好的防治HCC奠定下坚实的基础。现就近些年来关于HCC的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致病因素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军事训练伤是指军队(包括现役和预备役)、武警、民兵及其它接受军事训练的人员因训练导致肌肉骨骼系统的急、慢性损伤,简称训练伤。而一般训练中出现的腿痛及肾脏功能紊乱、中暑、血尿等功能性病症,以及意外事故所造成的脏器、颅脑等损伤均不属于训练伤的范畴。军事训练是部队平时的中心任务,,致伤因素极为复杂,既有人体本身的内因,也有训练场环境和气候的外因,为了保障和提高部队的训练效果,降低训练伤发生率,提高部队战斗力。本文主要就就是训练伤的致病因素及相应的预防机制进行简单的分析。

  • 标签: 军事训练 致病因素 预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