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李爱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青川县人民医院儿科李爱民我们一般将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称为小儿多动症,是儿童时期比较常见的心理障碍性疾病。患儿会出现不符合年龄、发育水平的一系列表现,例如活动过度冲动、注意力时间短暂、注意力不集中等,同时合并适应不良、品行障碍、学习困难等情况。一些患儿在成年之后,可能还会有明显的症状,对学业、身心健康、家庭生活、社会交往等都有着十分不良的影响。所以,必须对小儿多动症进行了解和认识,提高重视,才能积极有效的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对患儿的影响,对社会的危害、临床表现,心理治疗、家庭治疗、学校治疗,最终让孩子回归社会,家庭解脱。

  • 标签: 小儿 多动症 病因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以治疗加心理干预护理的方式解决患儿不同程度的语言、立体空间、思维功能障碍、行为异常等,达到逐渐康复的目的。方法通过医院的治疗加心理干预护理及家庭配合共同治疗小儿多动症。结果心理干预护理在治疗小儿多动症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引起医院和家长的关注。

  • 标签: 小儿多动症 护理干预 家庭咨询 感统训练 饮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有针对性的探究针灸治疗小儿多动症所呈现出的临床效果,希望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所收治的80例小儿多动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采取的是西药治疗方法,针对观察组采取的是针灸治疗方法。结果 通过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 针对小儿多动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取针灸治疗方法能够呈现出比较良好的疗效,因此这种方法值得推行。

  • 标签: 针灸治疗 小儿多动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小儿多动症的治疗效果探讨。方法将患儿分成针刺治疗组及西药口服治疗组,观察1个疗程后的治疗效果和随访半年内的疗效稳定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量表评分比较,针刺组优于西药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内,针刺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的远期效果优于西药组。结论小儿多动症的治疗可以采取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的方式,针刺作为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法,有待临床深入研究。

  • 标签: 小儿多动症 治疗效果 探讨
  • 简介:参阅相关文献井结合临床体会,将小儿多动症分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心阴亏虚、热扰心神,心脾两虚、心神失养,湿热内蕴、痰火扰心,肝气郁结、肝失疏泄5型,分别介绍其临床表现、理法方药。强调除药物治疗外,还应积极配合心理疗法。

  • 标签: 小儿多动症 辨证分型 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多动症临床表现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多动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后,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90例患儿,干预后的多动症量表评分、心理状况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儿及家长护理满意率为97.78%(88/90)。结论临床上护理小儿多动症,在把握其临床表现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保证了护理质量,改善了患儿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小儿 多动症 临床表现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桂枝汤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搜集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接收的小儿多动症98例患儿,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49例给予西药治疗,对乙组49例给予桂枝汤治疗。观察、对比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治疗有效率为73.47%,乙组治疗有效率为95.92%。乙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甲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汤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临床效果较好,治疗有效率较高,值得应用。

  • 标签: 小儿多动症 桂枝汤 临床治疗 效果
  • 作者: 熊健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井研县中医医院四川乐山614000)【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58-02小儿多动症属于临床常见疾病。患儿的主要表现有情绪障碍、容易激动、活动过度等等,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习与生活。有研究指出,多动症患儿的注意力难以集中,上课期间小动作多,想要顺利纠正比较困难。通常情况下,想要有效治疗小儿多动症,需要联合药物治疗,进而控制患儿的病情,才能有效改善患儿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现象。再者,小儿多动症的发病与患儿的遗传、代谢、饮食、家庭生活等因素相关,病因复杂。因此,明晰小儿多动症的致病因素,给予针对性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1小儿多动症的致病因素1.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被认为是小儿多动症的主要致病因素,孕妇在妊娠期间,养成了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酗酒、吸烟、暴饮暴食等等,给子宫内胎儿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若患儿的兄弟姐妹均有小儿多动症,那患儿患有小儿多动症的几率则会升高。再者,有不少小儿多动症的父母反馈,患儿在妊娠期便有好动情况,在出生后喜欢哭泣,难以入睡,进食不佳。再者,有研究指出,若多动症患儿的父母在幼年时有顽皮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现象,所生育的孩子也有较高的患有小儿多动症几率。1.2中毒因素中毒因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致病因素,患儿在化学物质中毒后,损害了神经系统,变得痴呆。中毒症状较轻的患儿也会有智力下降、难以集中注意力等症状发生。现在,临床最认可的一种小儿多动症中毒因素是铅中毒。张建平研究指出,铅中毒在中毒因素中占50%。但也有研究反驳这一观点,认为金属元素中毒也是引发小儿多动症的主要因素,建议家长能够在生活中加强照顾,避免患儿金属中毒。再者,小儿年龄尚小,身体还在生长发育期,免疫系统还未成熟,一旦中毒,不仅会影响神经系统发育,还会导致患儿智力下降,影响患儿日后的生长发育。1.3家庭、社会因素有研究指出,在不良社会环境、不良家庭环境下生长发育的儿童有较高的小儿多动症发病率,父母的性格以及意外的精神刺激均会导致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出现多动现象。也有研究指出,有60%的患儿因为家庭管教过于严格,造成心理阴影。但临床统计后发现,家庭对患儿关注不够或对患儿过于关注,打骂患儿,给患儿过大的压力,均会伤害患儿的心灵,进而导致行为异常,引发小儿多动症。1.4生物化学与代谢因素大量研究显示,多动症儿童的中枢单胺类受体更新与正常儿童相比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小儿多动症患儿的影响。[方法]对确诊为多动症的患儿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结果]50例小儿多动症患儿掌握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得以实施。[结论]通过健康教育,使得多动症患儿能坚持科学用药,各种不良行为得以纠正,各种症状得以改善。

  • 标签: 多动症 健康教育 儿童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小儿多动症治疗中沙盘游戏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以小儿多动症为主,于本院2021年4月-2022年7月的时间内选取60例,将其按照双盲法分组,对照组为予以常规治疗的30例患儿,试验组为予以沙盘游戏联合治疗的30例患儿,评比两组患儿的病情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多动因子、多动指数、焦虑因子、行为因子、躯体因子、学习因子等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相比,试验组各项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沙盘游戏治疗,不仅可促使小儿多动症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且可获得确切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 标签: 小儿多动症 沙盘游戏 常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疗法在小儿多动症治疗中的运用。方法 将本院近些年收治的小儿多动症群体作为研究内容,随机抽取200例小儿多动症患儿,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实验组,两组患儿分别为100例,对研究组患儿采用常规多动症治疗法进行治疗,对实验组患儿采用综合治疗法进行治疗。疗程后比较分析不同疗法的运用价值。结果 分析比较患儿症状评估疗效后,相关数据显示,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比较对患儿平均6个月时间随访,随访及疗程过程中观察患儿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数据,实验组患儿的数据明显低于研究组患儿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使用药物治疗小儿多动症,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需要结合各种干预手段提升人的满意度,对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进行高效控制,因此在小儿多动症治疗的临床中,综合治疗法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综合疗法 小儿多动症 治疗 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