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联合应用瘘风险评分表(fistula risk score, FRS)和术后第一日腹腔引流液淀粉(drain fluid amylase on postoperative day 1, DFA1)预测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 PD)后临床瘘的条件,指导术后早期拔除腹腔引流管。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430例PD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验证FRS对术后临床瘘的预测价值,并在FRS中高分段组(3~10分)患者中进一步利用DFA1对术后临床瘘进行预测分析。结果43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临床瘘56例(13.0%),FRS预测术后临床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4(95% CI:0.861~0.921, 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RS为术后临床瘘的独立影响因素(OR=2.933, 95% CI:2.230~3.856, P<0.001)。将430例患者参考FRS分组后,低分段组(0~2分)患者无术后临床瘘发生;中高分段组(3~10分)患者中应用ROC曲线分析计算得出DFA1>653.9 U/L预测术后临床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63.8%、39.2%、95.0%。结论对于FRS≤2分、以及FRS≥3分且DFA1≤650 U/L的患者,PD术后可选择早期拔除腹腔引流管。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瘘 胰瘘风险评分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丁苯酞联合激肽原辅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80例脑梗死患者,均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入院,分为对照组(40例,给予激肽原治疗)与实验组(40例,给予丁苯酞联合激肽原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NIHSS与ADL评分在治疗前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NIHSS与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丁苯酞 胰激肽原酶 辅助治疗 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特异性并发症,可累及肾脏、神经、视网膜、心肌等全身多个组织器官。激肽原作为一种经典的微循环改善剂,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其中的机制可能涉及保护内皮细胞、影响微血管生成和通透性以及减少组织纤维化、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在控制血糖的同时,改善微循环对于预防、延缓、治疗糖尿病各种微血管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糖尿病 胰激肽原酶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心肌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淀粉、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联合检测应用于急性胰腺炎(AP)患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高唐县人民医院在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确诊并治疗的55例AP患者,作为研究组,年龄(40.6±1.8)岁,男32例,女23例;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55例,作为对照组,年龄(40.8±1.6)岁,男33例,女22例。对两组人群检测血清淀粉淀粉及TAP水平。观察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的血清淀粉淀粉及TAP水平。结果对照组血清淀粉水平为(82.1±25.5)U/L、淀粉水平为(75.8±8.2)U/L、TAP水平为(9.8±2.7)nmol/L;研究组治疗前血淀粉水平为(846.3±146.9)U/L、淀粉水平为(796.3±96.7)U/L、TAP水平为(1.3±0.6)nmol/L,治疗后血清淀粉水平为(96.9±65.8)U/L、淀粉水平为(89.1±28.3)U/L、TAP水平为(7.3±1.8)nmol/L;研究组治疗前血清淀粉淀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TAP水平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淀粉淀粉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血清TAP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AP患者体内的血清淀粉淀粉及TAP水平均显著性的升高,可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淀粉淀粉及TAP水平来辅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AP。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血清淀粉酶 胰淀粉酶 胰蛋白酶原激活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替米沙坦与激肽原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2021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脂肪家族包括三酰甘油脂肪及其相关蛋白1、相关蛋白2、羧基酯脂肪,各成员的功能与高脂饮食所致的急性胰腺炎和肥胖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本文总结脂肪家族主要成员对脂类代谢吸收的特点,阐述脂肪家族在脂代谢相关的急性胰腺炎和肥胖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胰脂肪酶 急性胰腺炎 脂肪 消化 肥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地尔与激肽原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足与单纯前列地尔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择时间区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选择患者标准为此时间区间内接受治疗的早期糖尿病足患者,选择患者例数为72例,划分标准为:随机平均分组法,每组患者均为36例。对照组:单独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联合前列地尔激肽原完成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结果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治疗效率相比较而言观察组患者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而言观察组患者更低。两组差异十分明显,(P

  • 标签: 前列地尔 胰激肽原酶 早期糖尿病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常规胆管成像与压缩感知胆管成像对胆系管道扩张成像及胆管结构显示的图像质量,以供临床选择更合适的成像方法。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之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胆管扩张患者37例,在西门子1.5 T磁共振机器上行常规及压缩感知磁共振胆管成像。采用5分制评价图像质量,由1名临床经验大于5年的医师及1名临床经验为2年的医师进行评分,结果使用SPSS软件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压缩感知胆管成像与常规磁共振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eatography,MRCP)在整体图像质量、胆管扩张及管扩张显示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扩张胆管的评分均比整体图像质量评分与管扩张评分高,而结石所致胆管扩张和肿块所致胆管扩张图像评分并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压缩感知胆管成像与常规胆管成像相比,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但压缩感知胆管成像能有效地缩短成像时间,并减少呼吸运动伪影。

  • 标签: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压缩感知胰胆管成像 胆道扩张 胰管扩张 结构显示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头癌和头炎性肿块的诊断,分析磁共振胆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70例,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3月-2020年10月,其中35例为头癌患者,另外35例为头炎性肿块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胆管成像检查,分析其诊断效果。结果:头癌患者有高胆总管扩张、高肝内胆管扩张、高管扩张情况,在胆管扩张中,头癌患者主要有软藤征、四管征、双管征、不相交征表现,头炎性肿块患者有枯树征、管穿透征的表现(P

  • 标签: 胰头癌 胰头炎性肿块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尾切除术后瘘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术后瘘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8年4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体尾切除术的2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9例,女性192例,年龄(51.01±13.65)岁。对可能影响术后瘘发生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肿瘤特点、术前空腹血糖、血生化、肝功能和手术指标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81例行体尾切除的患者中无瘘/生化漏245例(87.2%),有临床意义的瘘(B/C级)36例(1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术后瘘发生的因素有BMI、术前空腹血糖、是否结扎主管(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术后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BMI≥25 kg/m2(OR=2.354,95%CI:1.137~4.873,P<0.05)、未结扎主管(OR=4.067,95%CI:1.191~13.885,P<0.05)。结论BMI较高者可增加术后瘘发生的风险,手术过程中结扎主管可减少术后瘘的发生。

  • 标签: 胰腺瘘 胰体尾切除术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居高不下,术后瘘是最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C级瘘的高病死率更是胰腺外科医师共同面临的难题,因此积极预防与治疗C级瘘极为重要。本文就C级瘘的定义、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包埋式吻合和间断外翻式吻合两种肠吻合方式对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后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咸阳市中心医院行LPD的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实施肠吻合的方式分为两组:包埋式吻合组(n=55)和间断外翻式吻合组(n=6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肠吻合、胆肠吻合、胃肠吻合的时长,以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116例患者中男性67例,女性49例,中位年龄61.5岁。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包埋式吻合组的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和肠吻合时间分别为(260±20)、(65±15)和(35±15)min,低于间断外翻式吻合组(305±25)、(81±25)和(45±1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包埋式吻合组的A、B级瘘发生率分别为27.3%(15/55)和21.8%(12/55),高于间断外翻式吻合组8.2%(5/61)和6.6%(4/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断外翻式吻合组的术后住院时间(10.3±1.1)d低于包埋式吻合组(15.2±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LPD中,肠吻合应用间断外翻式吻合相较于包埋式吻合可以降低术后瘘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胰腺瘘 胰肠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远端胰腺切除术后瘘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有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腹腔镜体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发生瘘和未发生瘘患者性别、年龄、术中失血量、胰腺残端处理方法、体质量指数(BMI)、胰腺质地、白蛋白等指标的差异,单因素分析确定其与瘘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93例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60例,年龄(49.23±15.62)岁,范围16~76岁。术后瘘发生率为34.4%(32/93)。在单因素分析中,BMI(χ2=4.515,P=0.034)、胰腺质地(χ2=3.891,P=0.049)、术前血清白蛋白(t=2.644,P=0.010)以及白蛋白差异(t=-2.293,P=0.024)与术后瘘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白蛋白低(OR=0.551,P<0.001)、白蛋白差异大(OR=1.542,P<0.001)、BMI≥25 kg/m2(OR=3.303,P=0.035)、胰腺质地软(OR=3.065,P=0.049)是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术前白蛋白较低者应改善其营养状况,BMI≥25 kg/m2、胰腺质地软的患者要警惕术后瘘的发生。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胰腺切除术 胰体尾 胰瘘 病因
  • 简介:摘要管结石与慢性胰腺炎关系密切,虽然发病率较低,但可引起顽固性腹痛并可能导致胰腺癌变。胰液成分的改变是管结石形成的本质原因,局部炎症和管狭窄是促进结石进展以及症状反复的直接原因,也是治疗的主要针对目标。联合体外碎石的内镜治疗对大部分管结石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更为复杂的结石则需要外科手术的干预,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与结石的大小和分布等情况有关。治疗方案的制定均应以减少远期结石或疼痛复发、保留胰腺更多内外分泌功能为目标,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源性糖尿病是由于胰腺外分泌疾病导致的糖尿病,主要病因为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目前尚无肯定的诊断标准,容易被忽视和漏诊。源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大,胰岛素需要量小,不容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主要的治疗药物为胰岛素,部分早期患者可使用二甲双胍。

  • 标签: 糖尿病 胰源性糖尿病 慢性胰腺炎 胰腺癌
  • 简介:摘要回顾2例长期存活的肾联合移植受者并发瘘的临床诊治过程,归纳整理其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检查数据、影像学资料、治疗方式及预后转归,结合相关文献学习,研究分析后发现,移植肾功能丧失是采用经膀胱回流的胰腺外分泌引流方式的肾联合移植受者并发瘘的主要原因,同时,长期的贫血、低蛋白血症及膀胱残余尿的存在也和瘘的发生密切相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肾联合移植术后并发瘘的临床转归尤为重要。

  • 标签: 胰肾联合移植 并发症 胰瘘
  • 简介:摘要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腹部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长期居高不下。瘘和腹腔感染作为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引起PD术后出血的直接原因,预防和处理瘘-感染-出血的恶性循环是胰腺外科的难点和重点,也是胰腺外科医师努力的主要方向。本文就PD术后瘘合并腹腔感染的诊断、病理机制、微生物学评估、预后和治疗策略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感染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壶腹癌患者行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发生临床相关性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中心收治的93例因壶腹癌行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发生临床相关性瘘分为瘘组和非瘘组。对围术期可能影响术后瘘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壶腹癌患者PD后出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44例壶腹癌患者PD后出现瘘,瘘发生率为47.3%(44/93)。术后腹腔引流液培养中最多见的病原菌依次是肺炎克雷伯杆菌(25.8%)、粪肠球菌(19.4%)、阴沟肠杆菌(11.8%)、屎肠球菌(10.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瘘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血CRP水平及术后腹腔引流液中的肺炎克雷伯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与非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血CRP水平(OR1.029,95%CI1.003~1.055,P=0.026),术后腹腔引流液检出肺炎克雷伯杆菌(OR8.671,95%CI2.366~31.772,P=0.001)、粪肠球菌(OR10.497,95%CI2.306~41.776,P=0.002)、屎肠球菌(OR22.580,95%CI2.303~221.403,P=0.007)是壶腹癌患者PD后发生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壶腹癌患者行PD后发生临床相关性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后第1天血CRP水平及术后腹腔引流液培养检测出肺炎克雷伯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

  • 标签: 壶腹癌 胰腺瘘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管预切开联合管支架置入法在经内镜逆行性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乳头困难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海军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ERCP治疗的169例乳头插管困难病例,其中137例采用双导丝法,32例患者采用经管预切开联合管支架置入法,观察两组的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双导丝组和经管预切开联合管支架置入组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8.54%(135/137)和100.00%(32/32)(P>0.05);两组的插管时间分别为(15.69±9.07)min和(17.06±5.79)min(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25.55%(35/137)和9.38%(3/32)(P<0.05),其中胰腺炎发生率分别是5.8%(8/137)和0。结论ERCP乳头插管困难时采用经预切开联合管支架置入法,具有与双导丝技术相似的成功率,同时更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经内窥镜逆行 支架 经胰管预切开 困难插管
  • 简介:摘要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术(ERCP)是胆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可对各种原因所致的梗阻性黄疸、胆管结石、胆管异常、急慢性胰腺炎等多种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随着内镜诊治技术的发展,ERCP在儿童胆疾病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儿童先天性胆疾病和急慢性胰腺炎。现就近年来ERCP在儿童胆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