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骨骼肌作为最大的内分泌器官,通过营养和应激感受和肌源性细胞因子调节机体衰老进程和其他器官的功能。骨骼肌释放肌源性细胞因子和代谢产物,不但调节其他器官,如骨、脂肪组织、胰岛、肝及肌肉本身,导致许多老年病的发生;同时调节机体的代谢平衡和机体衰老及寿限。

  • 标签: 衰老进程 老年病 肌肉 肌源性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调节 内分泌器官
  • 简介:摘要肌肉衰减被定义为与年龄相关的进行性和全身性的骨骼肌异常,包括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的加速丧失。肌肉衰减与不良临床结局和生活质量低下密切相关,并已被作为一种疾病纳入ICD-10编码。应将营养管理纳入肌肉衰减防治的全过程。本文就肌肉衰减的定义、临床诊断途径、分类、发病机制、营养支持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肌肉衰减症 营养管理
  • 简介:科学告诉我们,青壮年阶段骨骼肌含量接近体重的35%~40%,从40岁开始,成人每10年丢失3%~5%的骨骼肌。尤其是50岁以后,骨骼肌含量平均每年减少1%~2%;60岁以上慢性肌肉衰减30%;80岁以上约丢失50%。这种肌肉日益匮乏的现象在老年人中极为常见,医学上称为老年性肌肉衰减征(简称“肌衰征”),其危害不容小觑。

  • 标签: 人肌肉 老年人 衰减 骨骼肌 青壮年 老年性
  • 简介: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虽然这句话是经验之谈,但不得不承认步履蹒跚的确是老态龙钟的标志.人人老年,腿部的运动机能较之手臂等运动器官早衰.人到中年后,腿部肌肉开始衰老,骨质逐渐疏松、软化,弹性韧性降低.腿部肌肉结实与否逐渐成为评估健康长寿的重要标志之一.事实上,由于人过中年后,机体肌肉每年以1%~2%的速度衰减[1],因而逐渐造成了老年人行走、爬楼梯、上台阶、起立和大小便的困难,这不仅夺走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而且迫使他们过上一种不健康的久坐生活.

  • 标签: 肌肉 衰减 生活自理能力 健康长寿 人老腿先老 老年人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肌肉衰减综合征是导致跌倒、骨折、功能受限和残疾等多种不良健康结局的重要因素。合理膳食可以通过对抗原发性肌肉衰减综合征的一些病理生理过程,从而预防或减缓这种与年龄有关的肌肉质量和力量的下降。膳食模式因考虑到膳食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对肌肉健康影响的复杂性,越来越多的被用于研究饮食与原发性肌肉衰减综合征之间的关联。因此,本文将国内外膳食模式与原发性肌肉衰减综合征关联的研究加以综述,为原发性肌肉衰减综合征的预防策略提供信息。

  • 标签: 原发性肌肉衰减综合征 膳食模式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肌少是一种全身肌肉萎缩,肌力下降的症状,肌少是指一种患者出现的身体机能紊乱,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高达70%的晚期肝脏疾病病人存在肌萎缩,且与疾病的预后及转归密切相关。但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营养、运动等干预手段,临床上仍缺少有效的治疗药物。现就其发生机理进行综述,以期找出防治措施,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慢性肝病 肌肉减少症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规律透析且病情稳定的441例非住院的MHD患者,使用多频生物电阻抗法测量患者的四肢骨骼肌质量,使用握力计测量握力评估患者的肌肉力量,测试4 m步速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并收集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441例MHD患者中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发生率是16.55%(73/441),年龄>60岁的发生率为28.91%(61/21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213,95%CI 0.099~0.458,P<0.01)、Karnofsky活动指数(OR=9.661,95%CI 3.850~24.244,P<0.01)、主观全面营养评估(OR=0.491,95%CI 0.250~0.965,P=0.039)、血磷(OR=0.422,95%CI 0.204~0.875,P=0.020)、体质量指数(OR=0.754,95%CI 0.609~0.935,P=0.010)为MH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年龄较大、体力活动减少、营养不良的MH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发生率较高,临床对于这类患者应早期采取干预措施,降低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 肌肉衰减综合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肌肉衰减综合征和肥胖备受关注,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患有肌肉衰减性肥胖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降低,跌倒风险增高,甚至造成死亡。本文就运动和营养干预在老年人肌肉衰减性肥胖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老年人肌肉衰减性肥胖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肌肉衰减性肥胖 老年人 运动干预 营养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规律透析且病情稳定的441例非住院的MHD患者,使用多频生物电阻抗法测量患者的四肢骨骼肌质量,使用握力计测量握力评估患者的肌肉力量,测试4 m步速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并收集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441例MHD患者中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发生率是16.55%(73/441),年龄>60岁的发生率为28.91%(61/21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213,95%CI 0.099~0.458,P<0.01)、Karnofsky活动指数(OR=9.661,95%CI 3.850~24.244,P<0.01)、主观全面营养评估(OR=0.491,95%CI 0.250~0.965,P=0.039)、血磷(OR=0.422,95%CI 0.204~0.875,P=0.020)、体质量指数(OR=0.754,95%CI 0.609~0.935,P=0.010)为MH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年龄较大、体力活动减少、营养不良的MHD患者肌肉衰减综合征发生率较高,临床对于这类患者应早期采取干预措施,降低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 肌肉衰减综合征 影响因素
  • 简介:杜兴氏肌肉萎缩(DMD)是一种与X染色体相连的严重退行性遗传疾病,它是由于肌萎缩蛋白的缺乏表达或截断而造成的,肌萎缩蛋白是透膜性蛋白复合物中的一种。肌萎缩蛋白的缺乏可以迅速造成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脏肌的退化。

  • 标签: 肌肉萎缩症 蛋白复合物 脂肪 遗传疾病 DMD 骨骼肌
  • 简介:摘要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病人的首选治疗手段。肌肉减少是一种以肌肉量减低和肌肉功能减退为特征的骨骼肌疾病。在移植术前肝硬化、肝癌病人中,肌肉减少是常见但易被忽视的并发,其直接影响病人肝移植等待期间死亡及转归。针对肌肉减少进行科学评判、精细化分层有望实现精准干预并改善肝移植受者的预后。在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及中长期管理中,肌肉减少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应纳入规范化临床诊断与治疗体系。笔者回溯国内外研究成果,全面阐述肝移植中肌肉减少的研究进展,旨在提高我国对肝移植受者肌肉减少的认知和重视。

  • 标签: 终末期肝病 肝移植 肌肉减少症 肝硬化 肝癌 预后
  • 简介:摘要临床定义:肌肉减少是指由衰老引起的骨骼肌体量流失和功能下降,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升高相关。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深,人们对该疾病的现状和治疗方案的研究热度也有所增加。诊断演进:肌肉减少于1989年首次被描述为随着年龄增长,人们会出现消瘦、体重减少的现象。直到1997年,肌肉减少才被当做一种疾病得以提出。2010—2014年,6个共识性定义将该疾病的诊断重点转移到了肌肉功能的评估上。2016年,肌肉减少被分配指定代码M62.84,列入国际疾病分类名录(ICD-10-CM)。诊断依据:研究肌肉减少的专家小组认为,将该疾病编入ICD-10诊断代码或许可以提高人们对该疾病的识别和认知,进而吸引资助者和赞助商提供更多的研究资源,为该疾病的治疗方案研发提供支持。有效尝试:早发现、早治疗可以降低肌肉减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流行状况:肌肉减少在60~70岁人群中的患病率估计为5%~13%,8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1%~50%。到2050年,肌肉减少的全球患病人数可能会多达20亿。过度诊断的依据:最近关于肌肉减少筛查和诊断的研究还没有涉及对该疾病过度诊断风险评估的内容。就目前来看,对该疾病的过度诊断是很难避免的,因为目前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与对患者进行健康相关行为指导的效果没有差异。过度诊断的危害:目前尚无关于肌肉减少过度诊断危害的调查研究,但有间接证据表明,给人们贴上疾病的标签,提示他们发病和死亡风险提升,会给人们带来心理负担。证据的局限性:对肌肉减少的诊断尚未显示出改善疾病预后的作用。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治疗肌肉减少的效果会优于体育锻炼和饮食调节等常规医学建议。此外,基于性别和区域差异的诊断临界值确定是随意且未经验证的。诊断结果无法将病理性肌肉损失与年龄增长导致的正常肌肉萎缩加以区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膳食模式与原发性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关系。方法本横断面研究的参与者来自天津慢性低级别全身炎症与健康队列研究的基线调查。符合研究条件的研究对象总人数为2 423例,年龄为(67.6±5.2)岁。原发性肌肉衰减综合征是根据亚洲肌少工作组指南定义的。采用经信效度验证的食物频率问卷收集饮食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出三种膳食模式:水果甜食膳食模式;传统东方膳食模式;动物性食物膳食模式。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膳食模式得分与原发性肌肉衰减综合征之间的关联,并计算比值比和95%置信区间。结果原发性肌肉衰减综合征的患病率为16.1%。多元调整后,与最低分位相比,水果甜食膳食模式、传统东方膳食模式和动物性食物膳食模式最高分位原发性肌肉衰减综合征的OR和95%CI分别是1.06(0.74,1.50)、0.54(0.34,0.86)和0.50(0.33,0.74),趋势性P值分别为0.87,<0.01和<0.001。结论在老年人中,传统东方膳食模式和动物性食物膳食模式可能有利于改善或预防老年人原发性肌肉衰减综合征。

  • 标签: 膳食模式 原发性肌肉衰减综合征 握力 老年人
  • 简介:选用几种药物对杂色鲍肌肉萎缩进行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土霉素效果最好,成活率到56%;磺胺间甲氧嘧啶、盐酸小檗碱、诺氟沙星的效果次之,成活率分别为46%、44%、36%;噬菌28TM的效果最差,成活率为22%,未投喂药物的全部死亡。

  • 标签: 杂色鲍 肌肉萎缩症 药物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肉衰减综合征与老年人最大膈肌活动度(Dmax)的相关性。方法从广东省人民医院就诊患者家属中招募老年志愿者(≥60岁),采用超声测量其用力吸气时的Dmax,以四肢肌肉质量指数(ASMI)、上肢握力及日常步行速度作为诊断标准筛选肌肉衰减综合征患者,比较合并与不合并肌肉衰减综合征者在人体学特征、肺通气功能、运动能力及Dmax的差异,并采用线性回归评价肌肉衰减综合征与老年人Dmax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45例老年志愿者,年龄(69.47±5.15)岁,其中合并肌肉衰减综合征者28例(19.31%)。肌肉衰减综合征者的体重、ASMI、最大吸气压(Pinmax)、最大运动能力(Wmax)及Dmax均低于非肌肉衰减综合征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人Dmax与性别、身高、ASMI、握力、步行速度、Pinmax、Wmax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181、0.130、0.322、0.373、0.401、0.134、0.388,P=0.012、0.037、0.009、0.002、0.022、0.009、0.002)。在校正性别、年龄、身高及用力肺活量(FVC)后,肌肉衰减综合征与老年人的Dmax仍呈负相关(β=-0.310、P=0.021)。结论Dmax与老年人Pinmax、Wmax等指标相关,而合并肌肉衰减综合征将增加老年人Dmax下降的风险。

  • 标签: 肌少症 膈肌活动度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肌肉减少简称"肌少",是一种以肌量减少、肌力减退和运动功能衰退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全身性综合征,老年人是肌少的高发人群。随着全世界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肌少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给老年人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的负担,已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老年健康问题。目前关于肌少的研究逐渐增多,但肌少的致病因素复杂多样,对于肌少的预防和治疗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是开展肌少相关研究的关键前提和基础,本文对目前肌少动物模型的不同建模方式、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进行阐述,为后续肌少的动物实验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 标签: 肌少症 衰老 模型,动物
  • 简介:摘要肝硬化时患者体内蛋白质及脂质氧化率高,碳水化合物氧化率低,这种体内供能方式发生改变使得肝硬化患者容易发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肌肉减少作为营养不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肝硬化患者中多见并且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目前还没有肝硬化患者肌肉减少诊断的统一标准,关于肝硬化患者肌肉减少的发生机制研究也较少。本文就该类患者的评估及临床管理加以阐述,旨在为相关临床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肌减少症 肝硬化 发病机制 诊断与治疗 评估
  • 简介:奶牛肌肉风湿是奶牛常发的全身性疾病,以四肢、腰肌和关节的病变最常见。进入冬季以后.气候寒冷,如果奶牛舍门窗关闭不严,透风撒气,极易引起奶牛肌肉或关节疼痛而发病。特别是怀孕期的奶牛或产后奶牛,更容易发病。

  • 标签: 奶牛舍 风湿症 中兽医疗法 肌肉 全身性疾病 易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营养指导联合运动干预在社区老年肥胖性肌肉衰减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在杭州市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120例老年肥胖性肌肉衰减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的奇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平衡膳食与运动联合干预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乳清蛋白。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BMI、握力、小腿围、步速、5次起坐实验、人体肌肉率、人体脂肪率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BMI(25.39±0.95)kg/m2,对照组(25.46±0.93)kg/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P>0.05);干预组握力(23.43±2.04)kg、小腿围(32.60±1.34)cm、步速(0.83±0.10)m/s、5次起坐实验(11.05±1.50)s、人体肌肉率(47.69±2.87)%、人体脂肪率(33.68±2.20)%,6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2、-2.06、-2.62、2.46、-3.68、2.46;P<0.05)。结论营养指导联合运动干预可改善社区老年肥胖性肌肉衰减综合征患者肌肉力量等功能性指标,延缓因肌肉衰减导致的机能下降。

  • 标签: 老年人 肥胖性肌肉衰减综合征 营养干预 运动 社区
  • 简介:摘要肌肉减少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退行性病变。它不仅增加老年患者跌倒、失能的风险,还与老年患者术后不良结局有关。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最新文献就肌肉减少的诊断、对老年患者术后的影响、围手术期临床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肌肉减少症 手术后并发症 干预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