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肿瘤抑素慢病毒载体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探讨其在肝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建立人肝癌细胞株SMCC-7721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当肿瘤直径达到0.3~0.5cm时分别在瘤周及瘤体内多点注射100μl磷酸盐缓冲液(PBS组)、5×109TU慢病毒绿色荧光蛋白(Lenti-GFP组)和5×109TU肿瘤抑素重组慢病毒(Lenti-Tum组)。观察3组的肿瘤体积变化,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ting法分别检测3组肿瘤组织中肿瘤抑素的mRNA和蛋白水平,并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注射21天后,Lenti-Tum组的肿瘤体积为(702.1±143.7)mm3,小于PBS组的(1622.2±253.8)mm3和Lenti-GFP组的(1538.5±284.9)mm3(P〈0.05);Lenti-Tum组的抑瘤率为56.7%,显著高于Lenti-GFP组的5.2%(P〈0.05);Lenti-Tum组中肿瘤抑素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组。Lenti-Tum组小鼠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00天,明显高于PBS组的58天和Lenti-GFP组的59天(P〈0.05)。结论肿瘤抑素经慢病毒转染能够明显抑制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延长荷瘤裸鼠的生存时间。

  • 标签: 肝癌 肿瘤抑素 慢病毒 血管生成 肿瘤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抗癌1号和抗癌2号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1640培养基培养肝癌细胞(Hepg2)分别加入不同的抗癌中药一起培养,并设一组标准抗癌药和一组不加中药的培养。培养5d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拍摄图片分析,收集细胞计数。结果抗癌1号、抗癌2号、三尖杉和对照组细胞计数分别为1644.0±404.1、2345.0±169.5、2373.5±542.7、3410.3±377.3万个/ml,对照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P<0.01);加药三个组细胞均表现粗糙、颗粒多、易剥落凋亡现象。结论抗癌1、2号和对照药物对肝癌细胞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促进癌细胞凋亡。

  • 标签: 肝癌细胞 抗癌药 抑制作用
  • 简介:自1992年大学毕业以来.我已经在教坛上勤奋耕耘了二十载。回首来时路,苦乐相随,意味深长。曾经青涩的我.现已经远离了张扬的青春岁月。已届不惑的我。在教育教研的园地,用自己的辛勤耕耘,积淀着岁月与智慧的底蕴。如今,又一次站在现实与未来的临界点,我又该向何方走去呢?耳边还隐约回响着师长们和领导的肯定与鼓励。怀着感恩的心情,我想起了成长道路上的点点滴滴。

  • 标签: 实验教学 生长 大学毕业 成长道路 临界点 教研
  • 简介: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教授Willisx.Li与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能抑制肿瘤生长的新机制,以此为基础有可能开发出全新类型的抗癌药物。研究人员发现有一种叫做STAT5A的特殊形式的信号蛋白,能让异染色质(染色体DNA的一种形式,保持折叠压缩状态)的结构变得稳定,这反过来会抑制癌细胞发出繁殖和生长指令的能力。

  • 标签: 肿瘤生长 机制 美国加州大学 染色体DNA 研究人员 圣地亚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癌基因bcl-2与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应用对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协同作用。方法培养PC12细胞至对数生长期,用100感染复数(multiplicityofinfection,MOI)的携带bcl-2基因的慢病毒质粒及未携带bcl-2基因的慢病毒质粒感染PC12细胞。再将其分为A、B、C、D、E、F六组,A组为bcl-2-PC12细胞培养液中不加H2O2及NGF(bcl-2-PC12组);B组为bcl-2-PC12细胞培养液中加H2O2(bcl-2-PC12+H2O2组);C组为bcl-2-PC12细胞培养液中加H2O2及NGF(bcl-2-PC12+H2O2+NGF组)。D组为NC-PC12细胞培养液中不加H2O2及NGF(NC-PC12组);E组为NC-PC12细胞培养液中加H2O2(NC-PC12+H2O2组);F组为NC-PC12细胞培养液中加H2O2及NGF(NC-PC12+H2O2+NGF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采用BCA(bicinchoninicacid)法检测bcl-2基因表达蛋白浓度,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细胞凋亡率较D组低(u=2.16,0.02<P<0.05),B组较E组低(u=2.38,0.01<P<0.02),C组较B组低(u=2.27,0.02<P<0.05)及较F组低(u=2.83,0.02<P<0.05),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A组bcl-2基因表达蛋白浓度高于D组(t=2.87,0.005<P<0.002),B组高于E组(t=2.75,0.01<P<0.05),C组高于B组(t=2.16,0.02<P<0.05)及F组(t=2.23,0.02<P<0.05),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bcl-2基因及NGF均对正常神经细胞的凋亡有抑制作用,能够增强神经细胞的抗损伤能力,二者联合应用时具有协同作用。

  • 标签: bcl-2基因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细胞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芒果苷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芒果苷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形态学的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芒果苷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加入芒果苷作用后,人鼻咽癌CNE2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变小变圆,核固缩,细胞离壁,聚集成团。集落形成受到抑制,细胞数量不再增加。随着芒果苷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抑制率也随之增大,其中200μmol/L芒果苷作用细胞5天的抑制率为55.9%。结论芒果苷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现剂量、时间-效应关系。

  • 标签: 芒果苷 鼻咽癌细胞 增殖 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OX40L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探讨其对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目的基因克隆,构建p-OX40L质粒并转染VSMCs。实验分3组重组质粒(p-OX40L)转染组、空质粒转染组(pcDNA3.1(+))和空白对照组。将p-OX40L用脂质体2000转染入VSMCs,提取细胞的总RNA和蛋白检测OX40L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用MTT法检测OX40L对VSMCs增殖的影响。结果经PCR、双酶切和DNA序列分析证实OX40L正确插入pcDNA3.1(+)中,将p-OX40L转染VSMCs后,OX40L的mRNA、蛋白表达均高于空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同时对VSMCs的细胞抑制率明显高于空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成功构建OX40L真核表达质粒,该质粒可抑制VSMCs的增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并合成3-氰基喹啉类细胞表皮抑制剂中间体。方法以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3-氰基喹啉类细胞表皮抑制剂中间体。运用1H-NMR和MS法对合成的3-氰基喹啉类细胞表皮抑制剂中间体进行结构确证。结果合成了3-氰基喹啉类细胞表皮抑制剂及数十种合成中间体,1H-NMR和MS法对3-氰基喹啉类细胞表皮抑制剂中间体进行了结构确认。结论此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适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

  • 标签: 3-氰基喹啉类细胞表皮抑制剂 合成 1H-NMR MS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湿润烧伤膏与凡士林对模型大鼠创面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及创面愈合的时间的研究,寻找湿润烧伤膏促进创面愈合的理论基础。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实验组及对照组,观察两组大鼠创面不同时间点VEGF含量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的VEGF含量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可以通过增加VEGF,促进创面微血管形成以帮助修复创面,为临床治疗各种创面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丙戊酸(VPA)抑制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xperimentalautoimmuneneuritis,EAN)的机制。方法36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和正常组,每组12只,应用P257-81多肽与完全弗氏佐剂的混合液免疫治疗组和模型组大鼠。治疗组于免疫当天至第15天每天腹腔内注射300mg/kg丙戊酸钠,模型组、正常组同时点注射等量的PBS。观察发病情况,坐骨神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改变,检测外周血中Th17和Foxp^3+Treg细胞含量及淋巴结中肿瘤坏死因子OL(TNF-α)、1干扰素(IFN-1)、白介素17(IL-17)和β型转化生长因子(TGF—B)mRNA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最初发病时间迟于模型组,其高峰期神经系统体征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坐骨神经炎性细胞浸润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模型组与治疗组外周血中Th17、Foxp^3+Treg细胞所占百分比均高于正常组,治疗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所占百分比低于模型组,Foxp^3+Treg细胞所占百分比高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淋巴结中TNF—α、IFN-γ和IL-17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TGF—β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丙戊酸能够抑制EAN大鼠的自身免疫反应,对EAN有治疗作用。

  • 标签: 丙戊酸 神经炎 自身免疫性 实验性 大鼠
  • 简介:11的探讨荆防败毒散加味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相关皮肤毒性及对肺癌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应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荆防败毒散加味,观察两组EGFRIs的皮肤毒性、疾病控制率、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皮肤毒性发生率为43.33%,其中轻度33.33%,中度6.67%,重度3.33%;对照组为71.4%,其中轻度10.71%,中度39.3%,重度21.43%。疾病控制率:治疗组DCR为80%对照组为78.6%。生活质量:治疗组QOL评分提高率为76.67%,对照组为50%。结论荆防败毒散加味可有效降低EGFRIs相关皮肤毒性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改善生活质量,且疗效无影响。

  • 标签: 荆防败毒散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皮肤毒性
  • 简介:摘要肺癌是当今世界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恶性肿瘤,NSCLC占肺癌总数的80-85%。EGFR-TKI在EGFR突变的NSCLC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NSCLC对EGFR-TKI产生耐药性也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主要对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EGFR-TKI对NSCLC的治疗以及NSCLC对EGFR-TKI耐药的机制及对策进行综述。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非小细胞肺
  • 简介:利用亲社会性视频游戏和IAT测验,从内隐社会认知的角度研究亲社会性视频游戏对高中生内隐攻击性认知的影响,并分析影响是否具有性别差异和攻击特质差异。结果表明:(1)亲社会性视频游戏对高中生内隐攻击性认知的抑制效应显著;(2)游戏类型和性别对内隐攻击性认知的交互作用显著,亲社会性视频游戏更容易对女生的内隐攻击性认知产生抑制效应;(3)攻击特质对高中生的内隐攻击性认知的主效应显著,并且游戏类型和攻击特质对高中生内隐攻击性认知的交互作用显著,亲社会性视频游戏更容易对低攻击特质学生产生抑制效应。由此可见,亲社会性视频游戏能够有效抑制高中生的内隐攻击性认知水平。

  • 标签: 亲社会性视频游戏 内隐攻击性认知 抑制效应 实验研究
  • 简介:天目湖畔,濑江之滨,矗立着一所百年老校——溧阳市实验小学。学校创建于1902年,是漂阳历史上第一所学校、第一所省级实验小学、第一所省级模范学校。她是溧阳最早的教育教学实验基地,是溧阳现代教育风采的窗口,百余年来演绎了一篇篇现代教育动人的乐章。

  • 标签: 现代教育 实验小学 溧阳市 美好人性 江苏省 生长
  • 简介: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高中生物神经调节一章中的常考知识点,浙科版必修3教材中详细介绍了突触兴奋的过程,即突触后膜兴奋的机制,而在教材的小资料里提到了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关于突触抑制的机制也在不少信息题中得以体现,要顺利解答这类问题应对突触抑制的原理有所认识,笔者查阅了相关书籍,结合例题对突触抑制的机制进行分析和梳理。突触抑制的过程比兴奋过程更为复杂,可分为两种类型。

  • 标签: 突触 例析 神经调节 兴奋 知识点 神经元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表皮生长因子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电化学发光法对4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20例前列腺癌患者以及2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浓度进行检测分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GFR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前列腺癌组血清EG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和前列腺增生组(P<0.05)。2、前列腺癌组EGFR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P<0.05)和前列腺增生组(P<0.05)。3、前列腺癌组血清EGF水平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P<0.01),组织EGFR评分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1、血清EGF浓度可以作为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的指标之一;2、血清EGF水平与组织学分级可能有密切关系。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Gleason评分
  • 简介: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的关键词是:全面复习,突出重点,构建知识网络,提炼思想方法,逐步提高能力.我们虽然在学习新课过程中,已经学习了知识,理解了方法,解答了一些问题,但是,那时我们知识的学习还不够深刻,对知识之间的联系还没有掌握.

  • 标签: 知识网络 复习 生长 思想方法 关键词 学习
  • 简介:我不想把人的世界当成地狱。——出自电影《罗生门》1窗外的树木仍旧光秃秃的,黝黑、冰冷,那些枝条伸进灰色的天空,你可以看见它们向上延伸着,延伸着,是那样的充满梦想。一丝春天的气息在枝条上萌动着,开始吐露新芽。春天的眼睛在四处逡巡着即将来临的温暖。远处的几

  • 标签: 石板路 一只手 垃圾山 回过头 杀猪 不知道
  • 简介:为有效提取复杂环境下运动目标的回波信息,分析了运动目标回波与环境杂波的特性。根据运动目标回波的距离扩展特性,提出了基于滑窗搜索与二进制积累判决相结合的杂波抑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抑制环境杂波,提取运动目标的回波信息。

  • 标签: 超宽带雷达 杂波抑制 滑窗搜索 二进制积累判决
  • 简介:明世宗通过裁除冗滥内官、革除镇守中官、赐印密疏言事等措施,有效地打击和抑制了宦官势力,改变了正德时期宦官专权的局面。明世宗在位四十余年,并未出现有些论著所说的宦官专权局面,也没有像刘瑾、魏忠贤之类的大宦官。

  • 标签: 明世宗 宦官专权 密疏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