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病毒载体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逆转录病毒载体,能稳定且高效地转染分裂细胞和非分裂细胞,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并逐渐应用于其他生物医学领域。本文从病毒载体的分子构造、遗传毒性、细胞工程应用及转基因动物模型应用方面就病毒载体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慢病毒 慢病毒载体 遗传毒性 细胞工程 转基因动物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转录的长链非编码RNA4.9(long non-coding RNA4.9, lncRNA4.9)干扰病毒载体。方法设计并合成3条以lncRNA4.9为靶点的干扰序列,构建穿梭质粒GV248和目的干扰序列的重组质粒,测序验证序列,将重组质粒与骨架质粒pHelper1.0、pHelper2.0共转染293T细胞,收集病毒颗粒并检测拷贝数。将干扰病毒载体转染THP-1细胞,观察荧光表达量,通过real-time RT-PCR法检测干扰效率。结果构建的3组病毒干扰载体(LV1、LV2、LV3),LV2和LV3具有干扰效率,LV2组干扰效率最高。结论成功构建lncRNA4.9干扰病毒载体,为后续进一步研究lncRNA4.9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人巨细胞病毒 长链非编码RNA 干扰慢病毒载体
  • 简介:目的:构建并制备能够有效表达EB病毒BHRF1基因的重组病毒载体,观察BHRF1表达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KMB17)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从B95-8细胞扩增EBVBHRF1基因,克隆至pWPIGW病毒载体上,与pVSVG及pSPAX质粒共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包装出重组病毒。将纯化后的重组病毒直接感染293T和KMB17细胞,荧光显微镜、实时定量RT-PCR、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BHRF1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BHRF1表达对凋亡诱导剂或无血清培养诱发KMB17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重组病毒介导BHRF1在293T和KMB17细胞内获得表达,能有效地抑制KMB17细胞的凋亡。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BHRF1基因的重组病毒载体。

  • 标签: EB病毒 BHRF1 慢病毒载体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被我院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200例。其中,男性患者120例,女性患者80例。年龄分布在30岁到65岁之间。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人。在住院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同时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基本的治疗基础上对其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经过为期一年的治疗后,对两组治疗的效果和依从性进行详细的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中完全依从率占45%,基本依从率占32%,较少依从率占22%,不依从率占1%;对照组100例患者中,完全依从率为26%,基本依从率为20%,较少依从率为38%,不依从率为16%。通过组间比较可以看出,对照组按病毒治疗的依从性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慢性乙肝的抗病毒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最提高治疗效果有着显著作用。

  • 标签: 慢性乙肝 抗病毒治疗 依从性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构建hTERT基因RNAi病毒载体,为大肠癌RNAi介导的基因治疗打下基础。方法化学合成3条靶向hTERT基因的siRNA,转染大肠癌细胞SW480,48h后采用RT-PCR方法筛选出一条对hTERTmRNA有明显抑制作用的siRNA。针对已经筛选确定的hTERT基因RNAi有效靶序列,合成靶序列的OligoDNA,退火形成双链DNA,与经XhoⅠ和HpaⅠ酶切后的GP-SupersilencingVector载体[含U6启动子和绿色荧光蛋白(GFP)]连接产生LV-shhTERT病毒载体,PCR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用LV-shhTERT、pGag/Pol、pRev和pVSV-G4质粒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细胞,包装产生病毒,以293T细胞GFP蛋白的表达水平测定病毒滴度。结果PCR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hTERTshRNA的病毒载体LV-shhTERT。包装病毒,浓缩病毒悬液的滴度为1×108UT/ml。结论成功构建了hTERT基因RNAi病毒载体。

  • 标签: 肠肿瘤 RNA干扰 慢病毒属 HTERT
  • 简介:目的构建ITIH4基因重组病毒干扰系统。方法选取干扰效果最佳的siRNA片段,设计shRNA结构,退火反应形成双链后采用T4DNA连结酶与线性化病毒载体Psico连接,转化大肠杆菌后提取质粒,并经质粒DNA测序和PCR鉴定重组质粒构建是否成功,转染293T细胞并测定培养上液的病毒滴度。结果测序结果显示,重组病毒干扰载体Psico/ITIH4测序结果与设计的shRNA序列完全一致,转染293T细胞后,其病毒滴度为9.5×10^3IU/mL。结论成功地构建了ITIH4基因的重组病毒系统,为今后深入研究ITIH4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人类间α胰蛋白酶H4重链 慢病毒载体 SHRNA
  • 简介:目的构建CathepsinK(CTSK)基因病毒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CathepsinK在人软骨细胞体外老化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技术扩增CathepsinK基因的蛋白翻译区,通过连接、转化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将该基因克隆至病毒pLenti6-V5载体上,经BamHI、XhoI双酶切电泳筛选、鉴定并测序。结果从软骨细胞中成功地克隆出990bp的CathepsinK基因,并经酶切分析得到6.964Kb和1.005Kb大小的两片断,测序结果显示接头两端序列正确。结论通过基因克隆方法成功构建了CathepsinK基因表达质粒,可用于进一步的病毒包装,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对软骨细胞老化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慢病毒 溶组织蛋白酶K 转基因
  • 简介:目的了解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HBV)病毒相关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将患者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的非抗病毒疗法,观察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抗病毒药物α干扰素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进行肝功能、血清HBeAg定量检测。结果对照组存活42例,观察组存活48例,观察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HBVDNA拷贝量、MELD评分均比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HBV)病毒相关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的推崇。

  • 标签: 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大鼠RNAi-腺苷A2a受体(A2aR)病毒载体并进行鉴定。方法首先构建3对短发夹RNA(shRNA)-A2aR序列(shRNA-A2aR 1、shRNA-A2aR 2、shRNA-A2aR 3),在shRNA病毒载体中分别插入3对双链shRNA oligo,shRNA病毒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后,将重组质粒、包装载体、穿梭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从而获得病毒液。实验Ⅰ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分为3组(n=6):空载组(V组)、shRNA-A2aR 1组和shRNA-A2aR 3组,各组分别转染MOI为10的相应病毒液,转染48 h时,Western blot法检测A2aR表达水平,确定干扰效率,以筛选最佳病毒载体。实验Ⅱ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分为5组(n=36):空载组(V组)、MOI5组、MOI10组、MOI15组和MOI20组,各组分别转染相应MOI的病毒液(最佳病毒载体),于转染24、48和72 h时,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活力和细胞死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A2aR表达水平,确定干扰效率。结果实验Ⅰ 成功构建了2种shRNA-A2aR病毒载体(shRNA-A2aR 1、3)。shRNA-A2aR 3病毒液滴度为3.5×108 TU/ml。与V组和shRNA-A2aR 1组比较,shRNA-A2aR 3组心肌细胞A2aR表达下调(P<0.01),shRNA-A2aR 3病毒载体干扰效率73%。实验Ⅱ 选择shRNA-A2aR 3病毒载体转染24 h时,各组细胞存活率均>85%;转染48 h时,MOI5组和MOI10组细胞存活率>80%;转染72 h各组细胞存活率<70%。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见,MOI5组荧光密度稍低,MOI10组转染48 h及MOI20组转染24 h时,荧光密度较高且细胞状态较好;转染72 h时各组心肌细胞活力明显下降、死亡细胞增加。Western blot显示:MOI10组转染48 h、MOI15组转染48 h、MOI20组转染24和48 h时干扰效率均>70%。结论成功构建了大鼠shRNA-A2aR病毒载体,且MOI为10、转染48 h或MOI为20、转染24 h为最佳转染方案。

  • 标签: 受体,腺苷A2A RNA干扰 慢病毒属 心肌细胞
  • 简介:背景与目的:研究发现,miR-7对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分化有重要影响,本实验构建mir-7-3基因病毒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mir-7-3基因的功能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PCR技术从含有mir-7-3基因的质粒pENTR-MIRNAVECTOR扩增目的基因mir-7-3,并将基因克隆到病毒载体表达质粒Lenti-GFP-RNAiVECTOR[含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中,构建病毒载体表达质粒Lenti-GFP-mir-7-3,酶切、测序验证mir-7-3基因后,将Lenti-GFP-mir-7-3质粒和包装质粒pRsv-REV,pMDlg-pRRE,pMD2G共同转染人胚胎肾上皮细胞系293T细胞,获得携带mir-7-3基因和EGFP基因的重组病毒FIV-CMV-EGFP-mir-7-3,取浓缩纯化后的病毒上清感染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293T细胞的荧光表达。结果:CLenti-GFP-mir-7-3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能产生高浓度的重组病毒FIV-CMV-EGFP-mir-7-3,荧光显微镜下能直接观察到EGFP,FIV-CMV-EGFP-mir-7-3中携带有正确的mir-7-3基因,。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mir-7-3基因的重组病毒载体;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探讨mir-7-3基因治疗胶质瘤奠定了基础。

  • 标签: mir-7-3 慢病毒载体 绿色荧光蛋白 胶质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HBV相关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的病毒S基因准种变异特征,探讨HBV-ACLF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纳入研究,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以及治疗前血清样本。提取HBV DNA,巢式PCR法扩增HBV S基因,参照相应基因型标准序列,分析两组患者的HBV S基因的准种异质性差异,包括信息熵(Sn)、平均遗传距离(d*)、同义替换率(dS)、非同义替换率(dN)指标。结果成功扩增HBV S基因的患者共99例,其中HBV-ACLF患者56例,CHB患者43例。HBV S基因准种异质性分析显示,HBV-ACLF组的Sn(核苷酸、氨基酸)、dS、dN分别为(0.716±0.181) nt、(0.598±0.218) AA、8.259±2.607和7.103±3.081,均高于CH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79、2.546、8.232和5.297, P均<0.05)。S基因MHR区准种变异性分析结果显示,HBV-ACLF组的Sn(核苷酸、氨基酸)、d*(核苷酸、氨基酸)、dS、dN分别为(0.756±0.184) nt、(0.613±0.229) AA、(7.137±3.074) nt、(8.280±3.194) AA、9.091±2.720和7.429±2.860,明显高于CH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32,、5.020、3.599、5.772、4.093和3.857,P均<0.01)。结论HBV-ACLF患者更易发生S基因变异,尤其是MHR区变异,可能与HBV-ACLF产生相关。

  • 标签: 肝功能衰竭 S基因 准种 变异 扩增 异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构建可诱导表达野生型或突变型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的病毒表达体系.为进一步研究PTEN与肿瘤间的关系提供理想的实验工具。方法:提取甲状腺癌、肺癌及其癌旁组织的RNA,经反转录后扩增PTEN片段,将其连接入病毒载体,与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人胚肾T细胞(293T)细胞,获得病毒。将其感染MDA-MB-231细胞.用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细胞株。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稳定转染的细胞株中PTEN基因的表达情况,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株的克隆形成能力。结果:在甲状腺癌和肺癌中发现PTEN突变体:蛋白印迹检测结果证实野生型和突变型PTEN的病毒表达体系构建成功.突变型PTEN的克隆形成能力强于野生型PTEN。结论:发现了PTEN突变体.并成功构建了野生型和突变型PTEN基因的可诱导病毒表达体系,突变型PTEN不但有抑癌作用.还有致癌作用。

  • 标签: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 突变型 慢病毒表达载体 机制
  • 简介:目的:通过多点突变构建增强型青色荧光蛋白(ECFP)病毒表达载体。方法与结果:根据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ECFP基因序列的差异设计3对引物,以pLentiLox3.7-EGFP为模板进行分段PCR扩增,再以分段PCR扩增产物为模板扩增出突变的ECFP基因片段,将其与载体连接,得到ECFP病毒表达载体pLentiLox3.7-ECFP,测序结果证实经过多点突变扩增的ECFP片段基因序列完全正确;磷酸钙介导pLentiLox3.7-ECFP在293T细胞中表达,48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青色荧光蛋白。结论:通过多点突变的方法得到了ECFP病毒表达载体。

  • 标签: 慢病毒载体 绿色荧光蛋白 青色荧光蛋白 点突变
  • 简介:背景:对牙髓干细胞进行稳定高效安全的体外标记是示踪技术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牙齿再生体内研究的基础。目的:探讨病毒载体介导绿色荧光蛋白转染大鼠牙髓干细胞的理想条件及方法,并确定其转染后是否保持干细胞特性。方法:通过改良酶消化法获得大鼠牙髓干细胞,对其免疫表型及分化潜能进行鉴定,以感染复数为5,10,25,50和100的病毒载体介导绿色荧光蛋白作用24h和48h,倒置显微镜下检测转染率和荧光强度,并对大鼠牙髓干细胞感染前后的克隆增殖能力、细胞周期及牙向分化能力进行比较,评价感染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与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大鼠牙髓干细胞STRO-1和CD146表达阳性,CD34和CD45表达阴性,经相应诱导培养后可向成骨和成脂分化。当感染复数为50,作用时间为48h时,转染效率最高,荧光表达最强;感染前后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率及细胞周期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碱性磷酸酶阳性表达。说明感染复数为50作用48h是病毒载体介导绿色荧光蛋白转染大鼠牙髓干细胞的理想条件,且不影响牙髓干细胞生物学特性,为大鼠牙髓干细胞的体内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示踪方法。

  • 标签: 干细胞 分化 牙髓干细胞 慢病毒载体 绿色荧光蛋白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病毒(Lentivirus,LV)为载体,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ceprotein,GFP)基因至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的方法,观察其转染效率。方法应用包装细胞293T将三种质粒载体pGC-E1-GFP、pHelper1.0和pHelper2.0经脂质体转染重组,构建成表达GFP的病毒载体(Lentiviralvector-GFP,LV-GFP)。并从孕14天大鼠胚胎的脑组织分离出神经干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取经过5次传代神经干细胞,以1×105个细胞/500μl/孔接种于24孔板,分别按复感染指数(Multiplicitiesofinfection,MOIs值)为0、1、5、10、15、20加入LV-GFP稀释液100μl,每一滴度加六孔,共六组。48~72小时后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GFP的表达效率,并在72小时后进行神经干细胞球进行计数,以观LV-GFP对NSCs增殖的影响。并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得出各组NSCs的GFP阳性转染率。结果除MOI值为0的对照组外,48~72小时后各孔均有GFP表达。MOI值从0增至10,细胞的阳性表达率逐渐提高(P<0.05),MOI值为10的组能获得>90%的转染率。但MOI值从10增至20,形成的神经干细胞球数目却逐渐减少(P<0.05)。结论LV是将目的基因转入NSCs的理想载体。以MOI为10的滴度,LV可将GFP基因高效转入神经干细胞内并表达。

  • 标签: 神经干细胞 慢病毒载体 转基因 绿色荧光蛋白
  • 简介:目的探索构建针对人类核转运蛋白2(KPNA2)基因的重组病毒干扰RNA(shRNA)载体的方法,研究其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沉默效率。方法针对KPNA2基因设计小片段干扰序列。加入AgeⅠ酶和EcoRⅠ酶酶切位点,根据设计好的序列合成单链DNAoligo并退火合成双链DNAoligo。将合成好的双链DNAoligo与GV115载体重组,形成GV115-shRNA病毒载体。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鉴定筛选出阳性重组子,经测序后包装病毒载体。荧光法测定病毒滴度,重组病毒感染骨肉瘤细胞株MG63,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来计算其转染效率。RT-PCR法检测重组病毒RNA干扰载体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中KPNA2表达的沉默效率。实验结果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x±)表示,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均数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结果经PCR分析和测序证实,成功构建KPNA2基因重组病毒RNA干扰载体;荧光法测定病毒滴度为4×108TU/ml;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显示细胞感染效率达到80%以上;RT-PCR检测对照组及实验组KPNA2mRNA表达分别为0.991±0.087vs.0.216±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KPNA2基因重组病毒RNA干扰载体构建成功,并有效干扰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中KPNA2mRNA的表达。

  • 标签: 核转运蛋白2 慢病毒载体 RNA干扰 重组质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病毒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研究。方法本实验共分为四组,即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的病毒感染复数(MOI)空白对照组MOI为0,三个实验组MOI值分别为5、10、50。每组将进行2种不同的感染方法,并于感染48h后观察病毒感染效果。结果当MOI值为0时均未见荧光。MOI值为5时,2种条件下均可见荧光,L+P组强于L组。MOI值为10时,2种感染条件下均可见较强荧光,L+P组更强,病毒感染率可达90%。MOI值为50时,感染率下降,出现细胞死亡现象,L+P培养条件下细胞死亡更明显。结论MOI值为10时,L+P组的感染效果最佳,感染率可达90%,能满足后续实验的需求。

  • 标签: 慢病毒载体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多能干细胞
  • 简介:摘要:T细胞对病毒具有重要的免疫作用,可以与CAR-T法相结合,增强对病毒的杀灭效果,实现治愈病症的目的。基于此,本文将采用实验的方法对T细胞对病毒的免疫效果进行分析,使其感染能力能够得到对比,使T细胞的研究更加地透彻,形成良好的病毒免疫效果。

  • 标签: 高滴度 慢病毒 T细胞 亚群感染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