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测定肝脏体积采用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MR)的低剂量CT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10月接受肝脏体积测定的40例受检者,将其常规剂量肝脏增强计算机层成像(CT)门脉期图像采取滤波反投影(FBP)重建(参照组);低剂量肝脏增强CT延迟期图像采取IMR(研究组)。比较肝脏总体积、肝段体积及辐射剂量。结果 两组肝脏总体积与肝段体积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辐射剂量较低,P<0.05。结论 与常规剂量FBP重建技术相比,在低剂量的条件下采用IMR技术对肝脏体积实施测量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同时能得到更准确的肝脏总体积与肝段体积的数据。

  • 标签: 肝脏体积 低剂量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 辐射剂量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肝脏增强CT技术与肝脏MRI技术诊断肝癌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05月-2022年05月到本院治疗肝癌患者100例,对全部患者实施肝脏增强CT诊断与肝脏MRI诊断,分析诊断价值。结果:肝脏MRI组诊断准确率96(96.00%)均高于肝脏增强CT组86(86.00%),P<0.05。结论:运用肝脏MRI技术对肝癌诊断,价值较高,值得运用。

  • 标签: 肝脏增强CT技术 肝脏MRI技术 肝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应用是否具有积极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县医共体近两年来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肝脏增强CT以及肝脏MRI,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肝脏MRI诊断准确率高于肝脏增强CT,P

  • 标签: 肝脏增强CT 肝脏MRI 肝癌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肝脏增强CT、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的检出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经临床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肝癌患者研究,均接受肝脏增强CT扫描、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研究肝脏增强CT、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结果: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总检出率97.50%(78/80),相比肝脏增强CT检查的87.50%(70/80)而言更高(p<0.05);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的误诊率1.25%(1/80),相比肝脏增强CT扫描检查的10.00%(8/80)更低(p<0.05);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的漏诊率1.25%(1/80),相比肝脏增强CT扫描检查的2.50%(2/80)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的误诊率1.25%(1/80)、漏诊率1.25%(1/80),与临床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肝癌的总检出率更高,临床诊断价值更高。

  • 标签: 肝癌 肝脏磁共振成像扫描 肝脏增强CT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谈论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把我医院从2020年1月作为研究开始日期,截止到2022年1月时间段收治的30例疑似肝脏疾病病人当做研究对象。此次研究对象都实行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把病理检测所得报告作为金标准,评定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的诊断状况。结果:病理检查与多层螺旋CT检测大致相似(P>0.05);30例疑似肝脏疾病患者中,病理检测表明患病人数有29例,多层螺旋CT表明患病人数有27例,漏诊人数有2例,漏诊率是6.67%,误诊人数有1例,误诊率是3.33%。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性是93.33%(28/30),灵敏度是96.55%(28/29),特异度是100.00%(1/1)。结论: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运用于临床肝脏疾病的检测当中,清晰了解疾病患者的病灶血液供应状况,促使成像效果更为清晰、明了,提升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 肝脏疾病 诊断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罹患肝脏血管瘤病症和肝脏肿瘤病症的患者依托CT实施鉴别诊断所取得的价值。方法:选取病发肝脏病变的患者共计40例,为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经病检证实,均采用64排螺旋CT实施诊断,分析此种诊断技术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结合病检结果,肝血管瘤共检出7例,占比为17.50%;采用CT实施诊断,共检出8例,占比为1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病检结果,其余33例均为肝脏肿瘤,占比为82.50%;采用CT实施诊断,共检出30例,占比为7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肝脏病变患者,运用64排螺旋CT实施诊断,可发挥有效的对肝脏血管瘤病变、肝脏肿瘤病变鉴别诊断的作用,实施价值显著。

  • 标签: 64排螺旋CT 鉴别诊断 肝脏血管瘤 肝脏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软组织软骨瘤(STC)是一种由分化成熟的透明软骨组织组成的良性肿瘤。大多发生于手足部位的浅表软组织内,位于肝脏者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肝脏STC,镜下观察该例患者肿瘤组织为分化良好的软骨组织,软骨细胞细胞核小而扁平,未见病理性核分裂象,肿瘤周围可见由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假包膜,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表型:S-100蛋白广泛阳性,CD34阴性,Ki-67阳性指数<1%。STC临床表现不明显,依据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可确诊,局部手术切除为其首选治疗方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可累及肝脏,并导致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如高非结合型胆红素血症、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升高、门静脉或肝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高压、肝脾肿大及肝脏铁沉积等临床表现。现简要论述常见溶血性疾病、凝血和抗凝因子缺陷、骨髓增殖性肿瘤、噬血细胞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的肝脏表现,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诊治此类疾病。

  • 标签: 血液病 肝脏疾病 肝脏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肝脏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6月本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尾状叶解剖学上分Spiegel部、下腔静脉旁部及尾状突三部分,位于肝脏背侧,紧邻下腔静脉、三支肝静脉及门静脉左右支。尾状叶定位依赖于解剖标志定位及染色定位,特别是反染技术。尾状叶手术左侧径路适合于Spiegel部切除,右侧径路适合下腔静脉旁部及尾状突切除,背侧径路、前侧径路结合其他径路可以达到完整切除尾状叶目的。本文介绍了多径路联合全尾状叶肿瘤切除、部分尾状叶切除及腹腔镜尾状叶切除。

  • 标签: 肝肿瘤 解剖学 定位 手术径路
  • 简介:摘要肝脏黏液性肿瘤是一种囊性、上皮性肿瘤,罕见,每年每20万~100万人中发生1例,占肝脏囊肿约5%,几乎只发生于女性,发病年龄28~76岁,完全切除后,预后良好。我们报道2例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总结临床特征,探讨鉴别诊断要点。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2和64岁,均予手术切除。组织学呈囊性结构,囊壁衬覆黏液上皮,呈单层柱状、立方或扁平状,上皮下为卵巢样间质,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脏血供丰富,接受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约占心输出量的25%,循环系统疾病可导致肝脏受损,各种原因所致右心功能不全可引起肝脏回流障碍从而导致淤血性肝病,而急性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衰竭可导致缺血性肝脏损伤。除此之外,广泛的动静脉分流可引起门静脉压力及心功能异常,亦可造成肝脏血供异常。现简要介绍以上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 标签: 循环系统 心血管系统疾病 肝脏疾病 肝损伤
  • 简介:摘要卟啉病(porphyria)是血红素合成途径所需8种酶中任一酶活性缺陷所致的代谢障碍性疾病,多为遗传性病变,临床症状以腹痛、神经精神症状及皮损为主。血液、尿液及粪便中检测到高水平卟啉和/或其前体物质可作为诊断线索,检测到已知的基因突变可确诊。卟啉病在临床上较少见,近年来以肝脏疾病为首诊症状的卟啉病患者有增多趋势,现重点介绍卟啉病相关的肝脏表现及其诊治,为临床工作者提供诊疗建议,降低误诊、漏诊率。

  • 标签: 卟啉病 卟啉类化合物 肝脏功能异常
  • 简介:摘要肝内胆管细胞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胆源性肝脏疾病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相较于常规内外科治疗方式,介入治疗,如肝动脉灌注化学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势,已在该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现对常见胆源性肝脏疾病的介入治疗进行综述,为相应的临床诊治及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胆源性肝脏疾病 介入治疗 胆管细胞癌 胆管炎
  • 简介:摘要胆源性肝脏疾病指胆道系统病变引起肝损伤的一组疾病。早发现,早治疗,规范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治疗包括药物、非药物及综合治疗。因涉及病种多,治疗上存在不同特点,必要时需多学科协作。治疗上还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肝疾病 胆源性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部超声诊断肝脏肿块的临床表现。方法:科室选择肝胆内科;收治时间在2020.8-2021.8;收治例数为60例;对患者采用经腹部超声诊断干预。通过获取患者肝脏部位阻力指数、血流灌注指数及门静脉充血指数,了解患者肝脏疾病情况,并观察患者超声图像特征,对患者肝脏肿块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病情超声图像特征表现亦不相同,例:转移性肝癌图像特点、肝血管瘤患者的血液流速十分缓慢、原发性肝癌患者血管腔有肿块,血流信号明显丰富。患者肿块多呈现圆形,具有高、等、低回声现象,病灶回声不均匀。诊断准确率为90.00%结论:对肝脏肿块患者的诊断中采用腹部超声诊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部超声 诊断 肝脏肿块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