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肝源性腹水是常见的重要临床问题,随着液体活体组织检查、第二代测序技术等方法的研发,以及新型利尿剂、腹水引流泵、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等治疗手段的使用,肝源性腹水从机制到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均进展迅速。现概述肝源性腹水的产生机制和腹水对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并针对肝源性腹水低盐饮食、利尿剂使用、难治性腹水治疗新理念等临床关键点进行评述。

  • 标签: 肝源性腹水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儿童慢性病毒性肝病逐年减少,遗传、环境及生活习惯相关的儿童肝病逐年增多。虽然儿童肝病相对少见且并不是儿童死亡的主要病因,但慢性肝病对儿童生长发育、心理健康、生活质量以及对家庭或社会的经济负担不容忽视。因此需要更加重视儿童肝病,对儿童肝病早期筛查及早期诊治,延缓或阻断肝病进展。

  • 标签: 肝疾病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脏增强CT以及肝脏MRI诊断的准确率。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肝癌患者研究,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增强CT,实验组接受MRI检查,对比准确率。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使用肝脏MRI检查,可以提高患者的准确率。

  • 标签: 肝脏增强CT 肝脏MRI 诊断 肝癌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肝脏增强CT以及肝脏MRI诊断肝癌准确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97例肝癌患者,为所有患者行肝脏增强CT以及肝脏MRI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以及肝内和肝外病灶的检出数量。结果 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肝脏MRI诊断准确率为94.85%,显著高于肝脏增强CT的8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MRI诊断方式,在肝内和肝外病灶检出数方面,显著多于肝脏增强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脏MRI相较于肝脏增强CT准确率更高,可以作为肝癌诊断的重要方式,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肝脏增强CT 肝脏MRI 肝癌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肝脏增强CT以及肝脏MRI诊断肝癌准确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97例肝癌患者,为所有患者行肝脏增强CT以及肝脏MRI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以及肝内和肝外病灶的检出数量。结果 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肝脏MRI诊断准确率为94.85%,显著高于肝脏增强CT的8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MRI诊断方式,在肝内和肝外病灶检出数方面,显著多于肝脏增强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脏MRI相较于肝脏增强CT准确率更高,可以作为肝癌诊断的重要方式,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肝脏增强CT 肝脏MRI 肝癌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肝脏增强CT、肝脏MRI在诊断肝癌准确率方面的价值。方法:针对2018年 2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肝癌患者60例进行分析,分为进行肝脏增强CT和肝脏MRI检查,对于两种检测方式诊断的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MRI诊断的准确率相比于增强CT来说要高,差异比较明显,相关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增强CT 肝脏MRI 肝癌准确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旨在讨论肝脏占位病变经皮肝脏穿刺手术前,医护人员开展术前超声造影的价值。方法:本此研究随机挑选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我院超声诊断显示为不明的肝占位性病病变患者,总计98例,依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区分为观察组与对比组,对比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而观察组患者在接受超声造影之后开展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比两组诊断精确度。结果:观察组病灶大小以及恶性肿瘤病灶数量与对比组相近,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诊断精确度高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经皮肝脏穿刺活检之前,应先进行超声造影,为活检术提供参考,可提高诊断精确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肝脏 占位病变 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术 超声造影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脏血供丰富,质地软脆,其切除手术需要确切且安全的出血控制技术。全入肝血流阻断法控血确切但是副损害大,阻断时间有限,解剖性入肝血流阻断副损伤较小,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保留侧肝断面出血较多现象。基于肝血流流域学说,肝段/叶切除界面间存在交通血流即血流交汇带,此为解剖性入肝血流阻断效果不佳原因。实时分合控血技术,针对不同术式,单用或联用多种控血手段,核心特色是控制肝切除界面的血流交汇带处血流,更符合肝脏术中会出现交通血流的特点,因此较解剖性入肝血流阻断能够很好的控制出血,同时减轻全入肝血流阻断的多种副损伤。

  • 标签: 肝脏切除术 血流控制技术 肝脏分段 Pringle法
  • 简介:摘要异位胰腺是一种先天性畸形,胰腺组织在解剖学上与主胰分离,且无血管或导管联系。异位胰腺可以在各种解剖部位发现,其中胃是最常见的部位。发生在肝脏的异位胰腺组织较为罕见。本例患者男性,30岁,以"腹胀8月余"为主诉入院,肝、肾、血常规、肿瘤标志物均正常,增强MRI可见肝S4段异常信号影,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大小约36 mm×61 mm。全麻下行左半肝切除加胆囊切除术后病理显示肝脏异位胰腺,依据Heinrich病理分型,该患者属于Ⅱ型。术后门诊复查至2020年3月未见肝脏异常。

  • 标签:
  • 简介:摘要环状RNA(circRNA)是一种新兴的内源性非编码RNA(ncRNA),同时也是竞争性内源RNA(ceRNA)家族中的成员,有研究发现circRNA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与微RNA(miRNA)相互作用,对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现就circRNA及其生物学功能、以及circRNA与肝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阐述circRNA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更好地指导临床。

  • 标签: RNA 肝脏疾病 生物学功能 机制
  • 简介:摘要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是包含众多亚群的异质性群体,不同DC亚群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表型特征。肝脏是机体重要的免疫耐受器官,其独特的解剖结构和免疫特性,赋予了DC维持肝脏稳态和应对肝脏组织损伤的快速反应特性。本文综述了肝脏DC亚群在肝脏稳态维持和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亚群 肝脏疾病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免疫系统既能帮助机体抵御病原体的攻击,又能防止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免疫防御与免疫耐受之间存在微妙的平衡关系,一旦平衡被打破,疾病就有可能随之而来。肝脏作为一个独特且重要的免疫器官,其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免疫学功能极具研究价值。

  • 标签: 免疫 肝炎,自身免疫性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采取微波消融治疗后肝脏肿瘤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200例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微波消融治疗,按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00例患者。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肝脏肿瘤 微波消融治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腹部加压条件下金标引导的肝脏病灶立体定向放疗(SBRT)的移动度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6—2019年间结直肠癌肝脏寡转移及原发性肝癌患者20例,均在腹部加压条件下行SBRT。定位前于病灶周围2 cm内植入1~3枚金标,所有患者均采用4DCT模拟定位,根据呼吸信号重建出0%~90%呼吸周期CT图像,并获取每次放疗前锥形束CT验证图像。将肝脏分为3个部分:肝门静脉主干2 cm内、肝门静脉主干2~5 cm、肝门静脉主干5 cm外肝脏,评价不同部位病灶的移动度范围。结果整体肝脏平均分次内移动度在头脚、腹背、左右方向分别为(2.63±2.81)、(1.35±1.23)、(0.76±0.88) mm,平均分次间移动度分别为(3.45±3.06)、(2.64±2.60)、(2.23±2.07) mm,不管是分次内或分次间移动度均表现为头脚方向>腹背方向>左右方向(均P<0.001)。不同部位病灶移动度不同,距离门静脉越远分次内移动度越大,距离门静脉越近病灶移动度越小(均P<0.05)。为覆盖95%整体人群置信区间,内靶区(ITV)边界范围需在左右、腹背、头脚方向分别外扩3.9、5.2、7.9 mm;不同位置病灶外扩范围并不相同,距离门脉2 cm内分别外扩4.3、4.4、6.1 mm,距离门脉5 cm外分别外扩3.5、7.3、9.7 mm。所有位置病灶均以头脚方向动度最显著。同时病灶距离门静脉越远头脚方向外扩范围越大,门脉周围5 cm外病灶在腹背方向外扩范围也大于5 cm内病灶。结论不同位置的肝脏病灶ITV外扩边界不同,需个体化外扩ITV边界范围。

  • 标签: 腹部加压 金标 移动度 肝脏肿瘤/立体定向放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