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丁祖虎孙晓坤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92493部队医院放射科辽宁葫芦岛125000)【中图分类号】R1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125-011临床资料患者,男,19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左小腿间断性针刺样疼痛,关节活动无障碍,一周前疼痛加重。查体:左小腿叩击痛,皮温无增高,软组织无肿胀。2影像学检查2.1X线检查左侧胫骨远端皮质增厚,可见小片状稍高密度影,边界不清(图a)。胫骨皮质完整,周围软组织未见肿胀。2.2CT检查左胫骨远端前方骨皮质增厚,密度增高,病变内可见类圆形低密度灶,其中心可见点状致密钙化影,周围可见高密度硬化环,邻近骨髓腔密度增高,周围软组织无肿胀(图b)。2.3MRI检查胫骨远端圆形病灶,病灶中心T1WI、T2WI上均呈低信号(钙化),边缘呈环形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周围呈片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周围软组织无肿胀(图c~d)。骨样骨瘤a.胫骨平片b.CT检查c、d.MRI平扫(轴位T1WI、T2WI)a.X线平片左侧胫骨远端可见小片状稍高密度影,边界不清b.CT检查胫骨皮质内侧圆形密度减低影,其内可见点状高密度,病灶周围骨质硬化c、d.MRI显示胫骨小圆形病灶,T1WI、T2WI上均呈低信号,周围片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3诊断与鉴别诊断本例为胫骨内局限性骨质破坏伴边缘骨质硬化,患者为青年,以小腿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应除外骨感染性病变,局限性骨脓肿常发生于皮质,骨质破坏区边缘不规整,其内无钙化或骨化,周围有环形骨质硬化,临床上有红、肿、热、痛炎性症状和反复发作史,与本例不同。另外,MRI显示病灶周围有环形水肿类似恶性肿瘤征象,但骨质破坏灶边缘规整,周围有骨质硬化,不支持恶性骨肿瘤。CT显示低密度病灶内有点状钙化考虑为瘤巢,瘤巢的存在提示为骨样骨瘤或骨母细胞瘤,鉴于瘤巢直径小于2cm,周边骨质硬化明显,术前诊断本例为左胫骨骨样骨瘤。4手术记录与病理全麻下行左胫骨病灶手术,显露肿物,可见瘤巢直径约5毫米,边缘有硬化骨,清除病灶和硬化骨至有新鲜出血。病理诊断:(左胫骨)检材破碎,为纤维结缔组织和编织骨构成骨小梁,诊断为骨样骨瘤。5讨论骨样骨瘤是1935年Jaffe首次报道的一种良性骨肿瘤。它由成骨细胞及其产生的骨样组织构成。原因不明,可能是成骨细胞形成的骨样组织不能正常骨化所致。本病好发年龄为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17岁。面部红斑、丘疹、水疱伴疼痛十年,加重20d,皮损消退部位遗留痘疮瘢痕。面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海绵水肿,可见坏死,真皮血管及附属器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免疫组化示:CD3(+),CD4(+/-),CD5(-),CD7散在(+),CD8(+),CD45RO(+),GranzymeB(+),TIA-1(+),CD20(-),CD30(-),CD56(-),EMA(-),ALK(-)。EBER原位杂交(+)。TCR基因重排:未检测到该样本TCR基因克隆性重排。诊断:种痘水疱病淋巴瘤(HVLL,该病后更名为种痘水疱病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进一步对国内外文献报道中180HVLL病例进行分析,简要综述该病的研究历史、流行病学特点、可能发病机制、临床与病理表现以及诊疗进展。

  • 标签: 种痘样水疱病样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种痘样水疱病样淋巴瘤 EB病毒 T细胞淋巴瘤 文献分析
  • 简介:患者男,26岁。右腰部丘疹、结节、斑块20多年。皮肤科情况:右腰部见多发、正常肤色的丘疹、结节和10.0cm×5.5cm融合性斑块,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平呈脑回状,质地柔软,活动可,境界清楚。采取局麻下分次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案,首次切除大部分皮损。皮损组织病理:轻度角化过度,局灶性角化不全,皮突延长,真皮胶原纤维增粗,真皮浅层见团块状成熟脂肪细胞。诊断:多发型浅表脂肪瘤痣。

  • 标签: 浅表脂肪瘤样痣 皮肤错构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腺瘤瘤(adenomatoidtumors,AT)的临床病理特征,漏诊误诊的原因,进而提高AT的诊断能力。方法分析75A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征。结果75子宫AT占同期子宫标本(3926)的1.91%,合并平滑肌瘤和/或腺肌症占48%(36/75)。肿瘤细胞CR、MC和CKpan、CK18、CK7、D2-40均(+),CD34、SMA、CK14、CEA、EMA(-),CK5/6只有3(+),Ki-67增殖指数≤5%。结论子宫AT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无特殊,术前诊断困难,且常合并子宫其他病变,易漏诊,当出现印戒细胞的时候,易误诊。掌握AT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全面取材,对减少或避免漏误诊,有效提高子宫AT诊断的正确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子宫肿瘤 腺瘤样瘤 诊断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肝肉瘤癌是一种少见类型的肝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特点。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临床工作中可能容易误诊,因此应当予以高度重视。本文报道了我院诊治的1乙肝合并肝肉瘤癌患者,叙述诊治过程,同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 标签: 肝脏 肉瘤样癌 乙型肝炎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肝肉瘤癌是一种少见类型的肝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特点。由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临床工作中可能容易误诊,因此应当予以高度重视。本文报道了我院诊治的1乙肝合并肝肉瘤癌患者,叙述诊治过程,同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

  • 标签: 肝脏 肉瘤样癌 乙型肝炎 手术治疗
  • 简介:患者女,31岁。右前臂屈侧暗红色斑块伴疼痛、多汗3年。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下层可见丛状分布、数目增多的成熟小汗腺腺体,并见丛状分布的血管增生伴成熟管腔形成。诊断:小汗腺血管瘤错构瘤。

  • 标签: 错构瘤 小汗腺 血管瘤样
  • 简介:SSSS有皮肤触痛,经有效抗生素治疗5~7d病情明显改善,因而被认为是SSSS的局限型

  • 标签: 例分析 样皮肤 烫伤样
  • 简介:患者,女性,17岁,住院号01759。因肾型过敏性紫癜6年,近2个月劳累后神疲乏力、口干、尿泡沫增多伴下肢浮肿。查体无阳性体征发现。实验室检查尿RBC765.6个/L、潜血(3+)、PH8、UTP2.40g/24h、β2-MG0.1g/L;血RT除RBC与HCT稍低外,余无异常;ESR30mm/h;血糖、肝肾功正常。特异性过敏源检测仅狗上皮呈1级,过敏程度低。彩超检查双肾声像图及血流指数正常。于2018年3月19日以肾型过敏性紫癜收入院。入院后给予甲泼尼龙24mgqdpo及对症治疗。住院第9天加用吗替麦考酚酯胶囊(骁悉批号SH2058)0.5gbidpo。服用1天后(总量1.0g)患者双侧上肢前臂出现针头至小米粒大小红色丘疹,类似麻疹皮疹,散在或密集对称分布,皮肤微热,不痛不痒,无头痛、恶心、腹痛。诊断为吗替麦考酚酯致麻疹药疹,立即停用吗替麦考酚酯胶囊和甲泼尼龙口服,改用抗炎作用强的地塞米松10mgivdripqd。3天后皮疹颜色变浅,5天后消失,无糠枇脱屑。停用地塞米松,继用甲泼尼龙治疗,住院17天好转出院。2讨论吗替麦考酚酯是一种可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主要用于同种异体肾脏、肝脏、心脏和骨髓移植的患者,以预防和治疗器官的排斥反应;亦可用于不可耐受其他免疫抑制剂或疗效不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如联合环孢素及糖皮质激素应用对机体各系统均可引发不良事件发生。而小剂量引发皮肤麻疹皮疹则比较罕见。本文患者因肾型过敏性紫癜口服甲泼尼龙24mgqd9天后加服吗替麦考酚酯胶囊0.5gbid,仅服用1天(总量1.0g)即发现双侧上肢前臂出现对称性针头至米粒大小红色丘疹,类似麻疹皮疹。应用地塞米松10mgivdripqd×5d而痊愈。诊断似无疑问。笔者认为吗替麦考酚酯引发麻疹药疹并不常见,却显示临床用药的个体差异性,所以应用该药物前应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用药后应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一旦发现应及时正确处理,以防引起严重后果。参考文献1陈新谦,王有豫,汤吉主编.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67-768.

  • 标签:
  • 简介:背景:骨骨瘤为临床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发生在关节内的骨骨瘤,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漏诊,尤其是髋部骨骨瘤,由于并发症较多,容易与其他髋部疾病相混淆,临床误诊率较高。目的:探讨髋部骨骨瘤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为准确诊疗髋部骨骨瘤提供临床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髋部骨骨瘤患者23,男21,女2;年龄为5~30岁,平均(14.9±7.9)岁。术前收集患者外院的诊疗资料,完善X线片及CT检查。对比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及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22曾被误诊,误诊为滑膜炎9次,股骨头坏死4次,骨髓炎、关节内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各3次,髋关节发育不良、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结核、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各2次,扁平髋、股骨头囊肿、骨梗死、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各1次。从发病到确诊需4d~36个月不等,确诊时间平均为(11.3±8.0)个月。11出现股骨颈增粗,8出现股骨头肥大,13出现骨盆倾斜,5出现膝部放射痛。16X线片可见瘤巢,23CT检查示瘤巢。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8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9.2±24.4)个月,患者VAS疼痛评分由术前的(7.0±0.9)分降到术后48h的(1.9±1.3)分,疼痛较术前明显缓解(P<0.01);末次随访时患者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96.3±2.2)分,较术前(65.1±17.2)分明显提高(P<0.01),关节功能优良率达100.0%。结论:对髋部骨骨瘤认识不够、选择错误的检查方法以及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薄层CT能够准确诊断及定位髋部骨骨瘤。

  • 标签: 髋部 骨样骨瘤 临床特征 关节畸形 误诊
  • 简介:患者女,75岁。因“发现左颈前肿块1年余”于2017年12月18日入院。1年多前患者无意间发现左颈前一无痛性肿块,无吞咽困难、进食疼痛、颈部闷胀感,无多饮易饥、情绪激动、渐进性消瘦及乏力等自觉症状。1年来肿块稍有增大,遂到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诊治,拟“甲状腺结节”收住入院。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伴胸腺样分化的梭形细胞肿瘤
  • 简介:患者女,61岁。右拇指背侧结节、溃疡3年。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下部肿瘤细胞团块浸润伴周围坏死,瘤体由上皮细胞及梭形细胞构成,部分细胞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表达波形蛋白、上皮膜抗原、PCK及CD34,不表达CK5/6及S-100蛋白,Ki-67约20%阳性。头部MRI提示合并脑膜瘤。本病临床少见,其皮损的临床病理特点与感染性肉芽肿类似,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可减少误诊。

  • 标签: 上皮样肉瘤 感染性肉芽肿 误诊 皮肤肿瘤
  • 简介:摘 要:煤制备的主要流程包括混合、筛分、破碎、缩分、空气干燥等程序。国标《 GB474—2008煤的制备》对上述程序宏观上做了明确规定,但具体操作和各自企业的实际情况衔接不到位。为了减小制误差,通过细分煤制备流程环节,提高制的精密度,使存查和分析的热值差不超标。

  • 标签: 细分 制样流程 减小 误差
  • 简介:患者男,26岁。腰背部出现一鸡蛋大小肿物20余年。查体见腰背部有一单发带蒂肿物,触之质软,无触痛。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真皮内见丰富的胶原纤维,并可见真皮浅层成团脂肪细胞。诊断:软痣合并单发性浅表脂肪瘤痣。予高频电刀手术切除,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 标签: 软痣 浅表脂肪瘤样痣 高频电刀
  • 简介:患者女,10岁。双下肢红色扁平丘疹、水疱、结节伴瘙痒4年,加重1年。2个月前于本院行右下肢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基底细胞层未见异常,真皮浅层小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血管周淋巴细胞浸润,可见粟丘疹。皮肤科情况:双小腿胫前可见密集黄豆至蚕豆大小的暗红色扁平丘疹、结节,偶见水疱,可见粟丘疹、抓痕及色素沉着;双手背、足背及肘伸侧散在类似皮损。COL7A1基因c.1241-6G>A杂合变异,为剪切位点变异。诊断:痒疹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经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后出院。现仍在随访中。

  • 标签: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COL7A1基因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伴淋巴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临床病理表现。方法选择2被诊断为伴淋巴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研究,开展镜检、免疫组化检查。同时分析随访结果。结果镜检结果显示胸腺肿瘤镜下境界清楚,有完整的纤维包膜、多囊性结构、MNT的经典结构。囊腔内壁被覆有单层梭形上皮细胞。上皮肿瘤细胞团中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灶性区域有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滤泡形成。免疫组化结果证实CKpan、CK19、CK5/6、P63阳性,间质丰富淋巴细胞中均有T细胞和B细胞表达。标本中淋巴间质均见κ和λ表达。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网状纤维包围微结节上皮细胞团。随访结果证实无转移复发现象。结论MN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胸腺肿瘤,依据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

  • 标签: 胸腺肿瘤 发生中心 伴淋巴样间质微结节型胸腺瘤 免疫组化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37岁。因“全身皮肤发生红斑、丘疹伴脱屑3个月,加重1个月”于2015年12月4日于我院住院治疗。患者入院3个月前淋雨后,躯干、四肢发生散在红斑、丘疹,上覆银白色鳞屑,在当地医院诊为“银屑病”,给予口服“中药汤剂、雷公藤多苷片”,外用“黄皮肤、氯倍霜”等药物治疗,病情未见明显好转,后躯干、四肢皮肤出现弥漫性潮红,伴大量脱屑。为求进一步诊疗,我院门诊以“红皮病型银屑病”收入院。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

  • 标签: 红皮病型银屑病 KAPOSI水痘样疹 疱疹性湿疹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方面,这种变化最为明显。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运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的方式不仅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而且能够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学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的提高,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从初中数学教学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 标签: 数形结合 初中数学教学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