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哲学观上看,文化是哲学的背景,哲学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人文的思想文化是属于特定民族的。文化的民族性决定了哲学的民族性。因此,西方环境哲学仅仅是属于西方民族的“西方环境哲学”,而不是普适于所有民族的“一般环境哲学”。西方学者所创造的环境哲学理论是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生成并按照西方哲学的思维逻辑构造起来的,因而这种环境哲学和环境伦理学存在着先天的理论缺陷和困境: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自然中心主义”,都是对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的否定。自然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理论实质,就是要在自然与人之间作出选择:“到底应该用人去消解自然呢,还是用自然去消解人?”由于二者都以消灭对方为基本的价值指向,因而我们从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内部找不到使这两个“中心论”得到和解的任何可能的途径。西方的环境伦理学仍然在西方主客二分的架构下,按照西方传统伦理学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去解释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问题,也必然陷入理论困境而不能自拔。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中不存在“人与自然”之间的“二分法”,而是采用“天、地、人”的三分法,通过“道”去解释“天、地、人”的关系。中国哲学坚持“德”与“道”的统一性,用“道”解释“德”:“道”是“体”,而“德”就是按照“道”去行“人之事”。“德”,不是由外部强加给个人的伦理规范,而是一种通过对“道”的“体悟”而达到“觉”的一种“境界”(觉悟),这种“德”就是“道德”。西方环境哲学要想消除它所遇到的理论困境,就需要从不同于西方文化背景的中国的文化和哲学中去寻找新的理论资源。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是环境哲学的“故乡”,它对于当代西方的环境哲学

  • 标签: 哲学观 环境哲学的民族性 西方环境哲学的理论缺陷 环境哲学的故乡 环境哲学中国本土化 环境哲学的还乡
  • 简介:心灵美是人的精神世界的美,是人本质力量的彰显。作为一种永恒价值,它已不再仅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为衡量标准的传统心灵美,它更是一种生命的情怀,是一种自由的境界,是一种饱含情感的人性美。在我们物质生活愈加富足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反观自己,反省自己,反思人性,而不应在物欲中迷失自己,迷失本心,要让心灵之美引导我们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 标签: 心灵美 生命 自由 反思 自我价值
  • 简介:教育评价对基础教育改革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直接影响着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改革的转向与落实。面对当前的教育评价现状,我们需要站在哲学的高度,用哲学的眼光和视野进行深层次的反思。从什么是教育评价、为什么评价和如何评价这三个方面来把握和关注教育评价的基本观念。

  • 标签: 教育评价 教育价值 本体论 价值论 方法论
  • 简介:帕斯卡尔著有《思想录》,海德格尔著有《面向思想的事情》,都表现了思想家对思想的沉思。思想是人的特征及其本质,没有对思想的超越也就没有人生境界的提升,生命运动是思想的运动,生命不止于呼吸,而止于思想,善于思想是人的自觉。

  • 标签: 思想 超越 思想境界
  • 简介:哲学作为“思想的思想”之认识论定位,表明它具有强烈的反思性,亦构成了它的超验性。哲学反思与超验思想的特质,由哲学之认识对象及其与对象的本质关系所规定,亦由哲学之穷是究理的至上性思维使命与中介性递进过程所规定。它们是哲学之谓的重要思想理据。

  • 标签: 哲学 反思 超验 机理
  • 简介:以往的人机关系大体上可以分为奴役论或者工具论两大类。然而这两种典型的观点对于解释人与计算机的关系而言都是乏力且苍白的。要解读现代意义下的人与计算机的关系,其关键在于理解软件的概念,厘清软件的本质。从动态的信息观视角下,软件的本质是人机交互界面,正是通过这个交互界面,使得计算机更加智能,使得计算机与人类的关系更加亲密,同时也促使计算机更深地渗透进人类存在,改变人类认知、思考和追求的方式。通过将软件定义为人机交互界面,我们将重新认识人机关系,计算机通过软件携带了人类的意图与智能属性,人与计算机之间的转导所形成的人机关系会产生出未来人类栖息的信息圈。人机关系更接近于人际关系,人与计算机将平等地栖居于信息圈中,人与计算机彼此交互配合,共同奏响人类文明的交响曲。

  • 标签: 信息 软件 交互界面 人机关系
  • 简介:运动休闲是以运动为主要形式的休闲活动,其核心要素在于娱乐、自由和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当前的运动休闲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运动休闲的发展正陷入异化困境,表现在自由时间的异化、发展空间的异化、质量的异化。运动休闲的异化根源于物化价值观主导下的休闲行为主体"人"的异化。只有摒弃物化的价值观,使人的发展从物化思维中解脱向生活世界回归,才能实现对运动休闲的救赎。从发展趋势上来看,不以竞争为目的、不以对抗为手段、不以消费为条件的"慢运动"是未来运动休闲发展的主流。

  • 标签: 运动休闲 物化 生活世界
  • 简介: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管理丛林”“企业文化”四个阶段,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是其两条哲学轨迹,技术资本与智力资本的乘数效应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理论根基,伦理管理由于溶合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管理理念而成为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趋向。

  • 标签: 科学主义 人文主义 乘数效应 伦理管理
  • 简介:政治哲学研究有关人的政治事务,而政治事务是在人性的问题域中展开的。由于人们对人性的看法不同,政治哲学在构建政治制度和政体安排方面予以不同思考。古代政治哲学是以人性善为基础,主张一种贵族制,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是以人性恶为逻辑起点,构建自由民主制政体,而共和主义政治哲学试图通过人性教化,使人向善,使共和国自治和自主。因此,我们通过反思政治哲学的人性假设,才能够认清政治哲学的政治事务的性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代政治制度的正当性和合法性。

  • 标签: 政治哲学 人性 善和恶
  • 简介:“模式”这个概念不是在一般的社会发展规律层面谈的,而是在具体的社会发展道路上谈的。“中国模式”无非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发展类型。因此,我们不妨暂时抛开好坏之争,把“中国模式”当做一个解释性的中性概念来使用。“中国模式”无疑突出了“中国特色”的分量,它意味着“中国特色”从消极表述转变为积极表述。“中国模式”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条件下实现现代化的一种发展类型,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价值,所以“中国模式”具有世界意义。

  • 标签: “中国模式” “中国道路” “中国特色” “北京共识”
  • 简介:哲学已经陷入了困境,这是从事哲学教学与研究的人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简单的可以概括为:一是哲学缺少反思,批判性差,处于失职状态:二是充满假大空,粉饰太平,没有实现求真知,捍卫真理的历史使命:三是体系单一,内容陈旧,不能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四是表述混乱,故弄玄虚,玩文字游戏,离现实越来越远.

  • 标签: 反思 哲学教学 概括 历史使命 适应 体系
  • 简介:个体“功利”的实现与公共利益的要求必然造成两者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发展就会导致“义利之辨”。“义利之辨”在强调“义”(公共利益)的同时却忽略个体“功利”的价值与认知。当“功利”再次成为现代中国思想意识关注的焦点时.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功利”思想更是被绑架在“义利之辨”中的“义”中,不但扭曲了“功利”的源始意义,而且也影响到“义”在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如何理解“功利”和处置“功利”在当前所面临的尴尬局面,从文化的角度来说是摆在当今中国重要的社会课题。

  • 标签: 功利 哲学 张力 维度
  • 简介: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进入全球化时代的今天,生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也发生了变化,由此产生的生物入侵给当地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大众健康等带来灾难性危害,已成为当代最棘手的三大环境问题之一。防范物种入侵刻不容缓。从哲学视域下反思物种入侵有助于帮助我们掌握物种入侵的规律,获得更深入的认识,找到解决一系列生态安全问题的方向。

  • 标签: 马克思生态观 物种入侵 生态安全 自然规律
  • 简介:数学家及数学哲学家对“数学是什么”做出了许多种阐释,但回头看去,没有一种令人完全满意的概括。究其原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数学、社会、教育的发展和认识的角度不同所致,换句话说,数学本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数学是什么”做出一个令所有人都完全满意的回答。

  • 标签: 数学哲学 数学本质 隐喻性回答 理性精神
  • 简介:中国名校共同体的成立是新课程时期的一大教育事件。中国名校共同体陷入了学校教育哲学与教师个人教育哲学的迷路之境。共同体成员校正在失去自己的独特性;共同体学校课堂教学患上了一种流行性病症——假性主体症;杜郎口中学评价方法的效度偏低,学生中心主导的课堂教学未必能唤起学习者的兴趣,生本取向的模式会弱化教师的导学功能。作为杜郎口中学及其他成员校,应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

  • 标签: 名校共同体 教学模式 杜郎口 教育哲学
  • 简介:人类历史是一部追求自由的历史,哲学史也可以说是一部探索自由的历史。正因为自由被古今中外千万人述说,自由反而成为最难以说清的概念。无论是从思想观念入手还是从语词入手,或者从知识考古学角度入手,都不能忽视自由概念史演变的哲学反思并对其中的误解予以阐释和澄清。从自由的本质、自由的基础、自由的阻碍力量和自由的实现途径上看,我们可以将中西方的自由思想区分为生存自由、意识自由、意志自由和实践自由。从思想发展角度来说,这四类自由之间具有历史承接关系。从自由的方法论及自由的目的上看,中西方自由呈现出心性与理性、修身治国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不同特征。

  • 标签: 生存自由 意识自由 意志自由 实践自由
  • 简介:中国是一个考试大国,有着悠久的考试传统,重视笔试的考试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我国考试制度能成为古代选才制度的主体是基于它的人性论基础和认识论基础。对人性的思考、对教育的信念和对贤能治国的推崇催生出了中国独具特色的考试制度。

  • 标签: 考试制度 选才制度 哲学思考
  • 简介:数学家及数学哲学家对"数学是什么"做出了许多种阐释,但回头看去,没有一种令人完全满意的概括.究其原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数学、社会、教育的发展和认识的角度不同所致,换句话说,数学本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数学是什么"做出一个令所有人都完全满意的回答.

  • 标签: 数学 数学家 数学哲学 数学本质 数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