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固萃取结合液色谱-质谱法用于人血中地塞米松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2020年8月至2022年2月,医院临床收治的60例住院患者为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人血检查,检查方式使用固萃取结合液色谱-质谱法,检验中以点喷雾电离源(ESI)以及多反应监测方式(MRM)进行监测,观察人血中地塞米松的检出限,线性范围,回收率以及精密度。结果:地塞米松最低检测限检测结果为0.04ng/ml;1ng/ml-50ng/ml线性关系较好;地塞米松回收率范围78.58%~89.58%之间,且日内精密度范围2.22%~3.84%,日间精密度范围2.23%~3.28%。结论:人血中地塞米松检验过程中使用固萃取结合液色谱-质谱法具有操作简单,检出限低,回收率高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检验科推广使用。

  • 标签: 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质谱 全血 地塞米松 检验价值
  •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医学英教学效果和教师自身语言条件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焦点访谈和课堂观察收集数据,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建模方法和文本分析法处理数据。结果显示,教学效果与教师英教龄(rs=0.393,P=0.001)、国外工作和学习背景(rs=0.318,P=0.008)正相关,英教龄(OR=2.68,95%CI:1.13~6.34,P=0.025)和国外工作和学习背景(OR=12.53,95%CI:1.17~134.52,P=0.037)是影响教学效果的独立因素。

  • 标签: 医学院校 全英教学 教学效果 教师 非语言因素
  • 简介:摘要随着小细胞肺癌(NSCLC)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提高,使脑转移率增加这一临床难题日益突出。预防性脑照射(PCI)已被证实能够降低NSCLC患者脑转移的发生率,提高其生存率,但其在NSCLC治疗中的意义仍存在较大争议。文章对NSCLC患者接受PCI治疗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全脑预防性照射 不良反应 无病生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不同脑放疗(WBRT)剂量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WBRT的244例NSCLC脑转移患者。按照不同WBRT剂量(EQD2Gy)分为30~39 Gy组104例、≥40 Gy组140例。比较两组患者颅内无进展生存(iPFS)和总生存(OS),根据患者脑转移个数、GPA评分、卡氏评分、有无化疗及靶向治疗进一步分析不同WBRT剂量的预后。结果所有患者中位iPFS期为6.9个月,中位OS期为11.8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1年iPFS率和OS率分别为22.5%、25.4%(P=0.430)和41.1%、46.4%(P=0.068)。多因素分析显示不同WBRT剂量和改善iPFS和OS无关,影响iPFS因素为否局部补量、性别、脑转移数目、是否化疗和靶向治疗,影响OS因素为性别、脑转移数目、是否化疗和靶向治疗。亚组分析显示卡氏评分≥90患者,WBRT≥40 Gy组1年OS率优于30~39 Gy组(P=0.047),iPFS率相近(P=0.068);有化疗患者,WBRT≥40 Gy组1年iPFS、OS率均优于30~39 Gy组(P=0.017、0.012);有靶向治疗患者,WBRT≥40 Gy组1年iPFS、OS率均优于30~39 Gy (P=0.012、P=0.045)。结论30~39 Gy可能是NSCLC脑转移患者WBRT的合适剂量,WBRT≥40 Gy并未带来更多获益。对于高卡氏评分或有积极全身治疗的NSCLC脑转移患者,WBRT≥40 Gy可能获益。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脑转移/全脑放射疗法 剂量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对行肺切除的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队列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美国SEER数据库2004-2016年收录的接受肺切除术的NSCLC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单纯肺切除术患者491例(肺切除组),肺切除术联合化疗患者573例(联合化疗组)。分析化疗对行肺切除术后的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采用1∶1倾向性匹配方法分析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与肺切除组比较,联合化疗组累计生存率(30.1%比16.8%,χ2=79.30,P<0.001)和肿瘤特异性累计生存率(38.5%比34.3%,χ2=38.31,P<0.001)增高;通过倾向性匹配分析共获得329对单纯肺切除术及联合化疗的NSCLC患者,与单纯肺切除的NSCLC患者比较,联合化疗组的累计生存率(30.9%比17.7%,χ2=52.70,P<0.001)、肿瘤特异性累计生存率(39.8%比34.4%,χ2=27.38,P<0.001)均增高。通过多元逐步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不管是匹配前还是匹配后,辅助化疗都是肺切除术后患者总体生存或肿瘤特异性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联合化疗有助于肺切除术后NSCLC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全肺切除 化学疗法,辅助
  • 简介:摘要本例患者男性,32岁,因"腹痛1 d"入院。患者于2020年7月6日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入院。术前检查提示十二指肠乳头及胰头部神经内分泌肿瘤。拟行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随后术中探查见胰灰白、质地硬,胰颈快速冰冻病理结果提示恶性病变可能,倾向神经内分泌肿瘤,遂中转开腹行胰十二指肠加脾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G2期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肿瘤侵犯十二指肠层及胆管肌层。术后随访18个月,患者生存情况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止点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采用关节镜技术治疗的30例(30足)急性闭合性止点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龄(38.3±8.5)岁(范围:19~66岁)。右侧22例,左侧8例,均为单侧断裂。受伤至手术时间(2.1±1.4)d(范围:1~7 d)。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镜技术行镜下缝合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跟腱断裂评分(ATRS)评估踝部功能恢复情况,采用Arner-Lindholm评分评价临床疗效。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患者术后随访(18.6±2.2)个月(范围:12~28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跟腱再次断裂等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诉长时间运动后跟部紧张不适感,经拉伸和理疗后完全缓解,1例患者诉单足提踵无力,经反复提踵功能练习后恢复。末次随访时,患者的VAS[M(IQR)]由术前的6(5)分降至0(1)分(Z=6.512,P<0.01);AOFAS踝与后足评分由术前的(60.6±8.3)分升至(96.3±4.8)分(t=-29.774,P<0.01);ATRS由术前的(61.7±7.8)分升至(97.1±2.3)分(t=-53.66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rner-Lindholm评分:优27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30/30)。结论采用关节镜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止点性跟腱断裂,既保证了跟腱断端缝合的质量,又可避免腓肠神经的损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跟腱 腱损伤 关节镜 缝合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配型股骨柄用于髋翻修的长期疗效,分析髋关节翻修术后残留的不等长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随访武汉市第四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进行髋关节翻修,同一术者使用带棘组配型股骨假体的病例。共62例,男16例,女46例。复查双侧髋关节正侧位片,并进行Harris评分。评估术前和术后双侧肢体长度差异(LLD)的情况。我们将髋关节置换术后LLD分为髋臼侧,股骨侧,关节间隙3个部分,并分别记录。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术前术后数值的比较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3组之间数值的比较使用方差分析。结果患者年龄(68.5±8.76)岁,随访(117.1±21.1)个月。术前Harris评分40.7±38.6,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84.2±27.6)分。术前患肢短缩(1.89±0.94) cm,术后患肢短缩(0.56±0.46) cm,LLD术后明显缩小(P<0.01)。根据术前患者肢体长度差异来源,将患者分为髋臼侧组(A组,10例,16.1%),股骨侧组(F组,38例,61.3%)和混合组(C组,14例,22.6%)。3组之间术前肢体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0.45±0.42) cm术后肢体长度差异明显低于A组(0.67±0.43) cm和C组(0.79±0.50) cm(P<0.05)。结论髋关节翻修术前患者存在的LLD可以分为髋臼侧组,股骨侧组和混合组3种不同类型,髋臼假体重建位置对翻修术后LLD影响更大。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假体 生物假体 下肢 股骨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体外循环下采用不中断脑供血的弓部分支动脉优先重建技术和"脑灌注"优先脑保护行弓替换术后的早期结果。方法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本中心采用体外循环、不中断脑部供血的弓部分支优先重建并弓支架技术治疗9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体外循环、不中断脑部供血的弓部分支优先重建技术:经横断的无名动脉(IA)根部真腔插入24F主动脉插管,连接体外循环动脉端之一,该通路经Y形接头连接14F动脉插管,插入IA腔内保持脑部血供,在体外循环下,将四分支人工血管的10 mm分支与无名动脉IA吻合,其灌注侧支连接体外循环动脉端之二(单泵双管),继续为IA供血。同法完成左颈总动脉LCA和左锁骨下动脉(LSCA)的重建。吻合IA和LCA时,其远端供血不中断。弓部三分支吻合完毕后开始转机、降温、阻断升主动脉,完成根部和弓部其他手术操作,下半身停循环期间,脑低流量灌注。结果所有9例患者无死亡、无并发症,均痊愈出院。体外循环(192.4±58.1)min,主动脉阻断(128.3±52.4)min,下半身停循环(29.1±1.3)min,术后清醒时间(8.2±3.7)h。结论体外循环下弓部分支优先重建可提供生理性脑灌注,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安全有效。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弓部分支优先重建 主动脉夹层 脑保护 全脑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髌骨表面置换的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髌骨弹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关节科行TKA治疗的222例患者资料。男43例,女179例;类风湿关节炎38例,关节炎184例。根据术后有无发生髌骨弹响综合征分为髌骨弹响综合征组(n=56)和髌骨弹响综合征组(n=166),TKA术后早期髌骨弹响综合征的发生率为25.2%(56/222)。记录患者性别、关节炎类型、假体类型(PS假体和CR假体)、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术后髌骨厚度、Insall-Salvati指数、术后关节线高度、术后下肢肌力分级、胫骨平台至髌腱距离等,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分析确定髌骨弹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假体类型、术后关节线高度、术后下肢肌力分级、胫骨平台至髌腱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PS假体相对CR假体是独立危险因素(OR=2.791, 95% CI: 1.411~5.521, P=0.003),下肢肌力分级提高是独立保护因素(OR=0.295, 95% CI: 0.148~0.587, P=0.001)。结论髌骨表面置换的TKA后髌骨弹响综合征发病率相对较高,PS假体相对CR假体是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下肢肌力分级的提高是独立保护因素,TKA术后肌力的恢复与加强需要引起重视。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髌股关节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固萃取-气色谱法测定尿中氯苯代谢产物-对氯苯酚浓度的方法。方法于2021年5月,尿样中加入2 ml浓盐酸后在100 ℃下水解1.5 h,冷却过滤后经Oasis®MAX 6cc固萃取小柱富集、净化。0.01 mol/L盐酸溶液淋洗,乙腈洗脱,洗脱液用乙腈定容至5 ml后气色谱测定,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在1.61~80.30 μg/ml浓度范围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1.516 02x-0.102 34,相关系数为0.999 7,方法的检出限为0.17 μg/ml,定量下限为0.55 μg/ml,方法加标回收率为89.3%~104.4%,日内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3%~6.7%,日间测定RSD为4.5%~6.7%。结论本方法优化了样品前处理,排除了杂质的干扰,测定灵敏、高效、准确,可用于尿中氯苯代谢产物-对氯苯酚的测定。

  • 标签: 固相萃取 色谱法,气相 尿液 对氯苯酚 氯苯 代谢产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腓肠肌腱膜完全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腓肠肌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9月—2020年9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痉挛性腓肠肌挛缩患者22例(26足),其中男12例(14足)、女10例(12足),年龄15~68(42.0±15.5)岁。患者均采用内侧双通道关节镜下腓肠肌腱膜完全切断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足踝部位疼痛缓解情况,患肢运动及步态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足踝部位疼痛缓解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足踝部功能恢复情况,测量伸膝位踝关节最大背伸角度评价踝关节背伸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32(23.1±5.7)min,术中出血量2~10(6.1±2.2)mL。术后患者住院时间2~9(5.7±1.9)d,患者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22例患者术后随访12~26(17.4±4.3)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跖屈肌力明显下降、痛性瘢痕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踝关节背伸功能改善欠佳,1例患者术后诉腓肠神经支配区麻木,均予相应处理后好转。末次随访时VAS评分0(0,1)分,明显低于术前的6(5,8)分;AOFAS踝-后足评分为(90.1±10.5)分、伸膝位踝关节最大背伸角度为11.2°±4.3°,均明显高于术前的(70.5±12.3)分、-6.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46、t=23.63、t=19.89,P值均<0.001)。结论采用关节镜下腓肠肌腱膜完全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腓肠肌挛缩,既实现了腓肠肌腱膜的彻底松解,又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腓肠神经损伤的发生,具有创伤小、治疗精准、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挛缩 肌,骨骼 腓肠肌 关节镜
  • 简介:摘要近年来,围手术期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呈升高趋势,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备受临床医师尤其是麻醉医师的关注。然而,围手术期脑卒中的识别和诊断较为困难,有效的术前预防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文章就围手术期脑卒中的定义、病因及危险因素、预防、术中管理、诊断和早期治疗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麻醉医师全面认识围手术期脑卒中的概念、了解其发生原因、掌握围手术期预防措施和麻醉管理原则,并对术中和术后可疑脑卒中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围手术期 脑卒中 麻醉,全身 治疗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那定胶囊的含量。方法 使用色谱柱,DIKMA,C18,250mm*4.6mm,5μm;以乙腈—醋酸铵溶液(取醋酸铵3.854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34:66)为流动;柱温为30℃;流速为每分钟1.0mL;检测波长为210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 盐酸那定在浓度0.0500 mg/ml~0.1499m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 0.9999);准确度加标回收率平均值为101.4%(RSD = 0.4%,n = 9);常温下贮存,含量样品溶液20小时内稳定性良好。结论 本测定方法适用性高、准确可靠,适用于盐酸那定胶囊含量的测定。

  • 标签: 含量 盐酸非索非那定胶囊 高效液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