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1 个结果
  • 简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E.coli,EHEC)是指能引起人的出血性肠炎的一群大肠埃希氏菌,以O157:H7血清型菌株为主,还包括O157:NM,O26:H11,O111:H8,O125:NM,O121:H19,O4:N...

  • 标签: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流行趋势 大肠埃希氏菌 暴发流行 食品卫生 流行病学
  • 简介:为探究荧光素酶编码基因表达产物发光特性,以青海弧菌基因组为模版扩增得到luxCDABE基因,构建表达载体pHSG396-luxCDABE。将载体导入大肠杆菌Top10,成功获得表达菌株Top10/pHSG396-luxCDABE(T-pluxCDABE),测定重组菌株的表达活性,与实验室构建的菌株Top10/pHSG396-luxAB(T-pluxAB)发光情况进行比较。

  • 标签: 青海弧菌 LUXCDABE 克隆 表达
  • 简介:目的:测定大肠杆菌β-葡萄糖醛酸酶在不同培养基配方及不同培养时间的酶活.方法:利用对硝基酚-β-D-葡萄糖醛酸苷作为酶反应底物,在波长为405nm下比色,检测酶反应所释放的对硝基酚的量,以测定液体培养基中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配方2酶活性较高,对pH缓冲能力强,适合于产β-葡萄糖醛酸酶.

  • 标签: 大肠杆菌 Β-葡萄糖醛酸酶 酶活性 测定 底物 对硝基酚-β-D-葡萄糖醛酸苷
  • 简介:目的了解山东地区肉鸡养殖环节大肠杆菌的分布情况,初步揭示山东地区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规律和特征,为该菌的分子溯源及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山东地区2000—2012年肉鸡养殖场分离的42株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用13种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选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两种分型方法对菌株进行分析。结果PFGE方法可分为34个带型,菌株之间的相似系数为60%~100%,带型比较分散,未发现绝对优势的带型;MLST方法得到18个序列型(ST),菌株的7个管家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耐药性结果显示,42株菌均为多重耐药,对氨苄西林(AM)、复方新诺明(SXT)和氧氟沙星(NOR)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7.62%、92.86%和90.48%。结论山东省部分地区肉鸡养殖场中大肠杆菌耐药谱较广,耐药现象比较严重,菌株基因呈多态性,菌株分布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地区性。

  • 标签: 大肠杆菌 耐药性 脉冲场凝胶电泳 多位点序列分型 食源性致病菌
  • 简介:对食品表面消毒可能并不能完全清除病原体。根据普渡大学的一项研究,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能够在植物组织内生长。用病原体感染绿豆和花生的种子后,在绿豆芽中发现大肠杆菌(E.coli0157:H7),并在花生幼苗中发现沙门氏菌。

  • 标签: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植物组织 病原体感染 花生幼苗 表面消毒
  • 简介:目的采用PCR法扩增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肠毒素基因以了解该菌肠毒素基因携带情况,比较食物中毒和食品监测来源菌株中肠毒素基因检出率差异。方法合成sea、seb、sec、sed和see五种肠毒素基因特异性引物,用常规PCR方法扩增食物中毒和食品监测来源菌株中各自肠毒素基因,同时采用mini-VIDAS检测食物中毒来源菌株中肠毒素。结果110株菌株中有30株检出肠毒素基因,检出率为27.3%,肠毒素基因阳性菌株均只检出1种肠毒素基因。其中来自2起食物中毒的14株菌株均检出seb型肠毒素和相关基因,检出率为100%。来源于食品监测样本的96株菌株中有16株检出肠毒素基因,检出率为16.7%,包括sea型4株、seb型2株、sec型4株、sed型6株。结论在宁波市食品监测中所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携带的肠毒素基因主要有sea、seb、sec和sed四型,而seb型肠毒素是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所致食物中毒的主要因素。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 基因 食源性致病菌 食品安全
  • 简介:采用含有抑菌浓度(1/2×MIC)山梨酸钾的LB琼脂平板连续传代的方法,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进行诱导,获得具有一定耐受性的大肠杆菌菌株;通过定量竞争性RT—PCR检测诱导后的各个菌株与未经诱导的各个菌株的acrA—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各个菌株经过含有抑菌浓度山梨酸钾的LB琼脂连续培养10代后获得的诱导菌株,与普通LB琼脂平板连续培养10代后获得的菌株相比可以耐受更高浓度的山梨酸钾,并且acrA-mRNA表达水平在诱导后的各个菌株中比未经诱导的各个菌株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说明大肠杆菌主动外排系统AcrAB-TolC中acrA基因的表达水平提高可能与大肠杆菌对山梨酸钾的耐受程度增加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定量竞争性RT—PCR 亚抑菌浓度 山梨酸钾 耐受性 acrA—mRNA
  • 简介:目的对2006—2009年上海市Staphylococcusaureus(S.aureus)食品分离株进行肠毒素基因检测和基因分型研究,以了解肠毒素基因的分布规律及S.aureus的流行特点。方法利用PCR方法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包括5种传统肠毒素基因(SEA-SEE)和4种新型肠毒素基因(SEG-SEJ);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对49株食品分离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本研究发现49株食品分离株中有19株含有肠毒素基因,16株含有传统肠毒素SEA和SEC,且SEC占93.8%,并检测到新型肠毒素SEG、SEI、SEJ和SEH。PFGE法基因分型显示5株菌不能被分型,其余44株可分为28个基因型,表现为基因型的多样性,且分离自不同时间的菌株具有相同的带型。结论应加强食品中S.aureus的监测分析,为其引起的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基因 脉冲场凝胶电泳 食源性致病菌
  • 简介:采用高密度二氧化碳(DPCD)在8~16MPa范围,以2MPa的梯度逐步加压,每梯度压强下胁迫驯化8~10轮,筛选到1株残存率提高5.83个数量级的耐DPCD大肠杆菌突变菌株M8_5。采用气相色谱分析突变菌株与原始菌株细胞中脂肪酸的差异,发现突变菌株的棕榈一烯酸(C16:1)、十七烷酸(C17:0)、油酸(C18:1)和亚麻酸(C18:3)含量显著增加,其总脂肪酸含量也显著升高。通过双向电泳比较发现,突变菌株蛋白质组中含量差异3.5倍以上的蛋白质点有6个,其中DNA结合蛋白H-NS、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外膜蛋白F(OmpF)、30S核糖体蛋白S2、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含量上调,延胡索酸还原酶铁-硫蛋白簇含量下调。突变菌株十七烷酸含量增加与其DPCD耐受性提高有关,H-NS,MnSOD和OmpF蛋白含量上调有利于突变菌株DPCD耐受性的提高。

  • 标签: 高密度二氧化碳 大肠杆菌 脂肪酸 蛋白质组
  • 简介:邻居王太太是位十分细心的母亲。平日里非常注意孩子的营养,每天按照健康类杂志配置食谱,牛奶自然是营养食品的首选。可是刚刚开始喝奶的那些天,孩子常常腹泻。王太太想可能是牛奶不新鲜或污染了细菌,于是每逢买奶,便十分注意包装上的保质日期,可是孩子的腹泻还是时有发生。于是,王太太请教了营养专家,这才明白,孩子是乳糖不耐受症。

  • 标签: 乳糖不耐受症 症状 乳糖酶 危害 预防
  • 简介:以蛋白酶高产菌株B.subtilisML为供体菌,提取其染色体DNA,经限制性内切酶BamHI完全酶切后,插入枯草杆菌载体pNQ122的相同酶切位点,连接后转化中性碱性蛋白酶基因双缺陷型菌株B.subtilisDB104。从含有氯霉素的酪蛋白平板上获得了20个具有蛋白酶活性的克隆。

  • 标签: 枯草芽孢杆菌 中性蛋白酶 基因 基因克隆 制草
  • 简介:采集上海郊县1988年玉米样品50份、1989年玉米49份和小麦样品50份,用气相色谱分析法检测镰刀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雪腐镰刀菌烯醇(NIV)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AFB1)。样本中DON、NIV和AFB1污染量中位数:1988年玉米样本分别为25.90ppb、12.70ppb和0.15ppb;1989年玉米分别为36.40ppb、13.70ppb和0.15ppb;1989年小麦分别为6.25、5.00和0.12ppb。1988年玉米样品中有26份同时检出AFB1、DON和NIV,共同污染率为52.0%;89年玉米样品的AFB1、DON和NIV共同污染率为59.2%(29/49);89年小麦为14.0%(7/50),可见黄曲霉毒素和镰刀菌毒素可共同污染粮食。另外,本调查分析中发现小麦和玉米中的DON和NIV污染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而AFB1与这两种毒素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 标签: 镰刀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 雪腐镰刀菌烯醇 酶联免疫测定法 污染量 慢性毒性
  • 简介:目的了解2012—2014年江西省市售婴幼儿配方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情况并对呕吐毒素基因进行分析。方法在全省市县中选取13个采样点,包括超市、百货商场、便利店、农贸市场、网店、批发市场,随机抽取婴幼儿配方食品397份,对蜡样芽胞杆菌进行检测和鉴定,同时应用叠氮溴化丙锭内参多重PCR方法检测分离株的呕吐毒素基因。结果397份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阳性率为13.10%(52/397),其中2013年阳性率最高。不同采样点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产地、不同流通环节和不同年龄段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份阳性食品中检出呕吐型蜡样芽胞杆菌2份,呕吐毒素阳性率为3.85%。结论江西省市售婴幼儿配方食品中存在蜡样芽胞杆菌及呕吐型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相关监管部门应继续加强监管,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 标签: 婴幼儿配方食品 蜡样芽胞杆菌 污染 呕吐毒素 基因 江西
  • 简介:本文研究了糖化过程热麦汁污染细菌的菌落外观、生理特性及来源,针对其菌体较粘、可耐100℃30min高温、有氧状态下生长较快的特性,重点从原辅料、生产过程的控制及CIP清洗方面来解决、防治耐热菌的污染,提出了控制耐热细菌污染应采取的措施。

  • 标签: 高温 好氧细菌 糖化过程 清洗 杀菌 防治
  • 简介:动物饲料污染的黄曲霉毒素对人畜的危害已被世界各国所关注。据报道美国1980年,由于猪饲料被黄曲霉素素污染而导致的经济损失达1亿美元。在世界范围内,由于黄曲霉毒素污染动物制品而导致的经济损失亦相当惊人。目前,去除粮食油料制品中真菌毒素的方法非常多,但尚无大规模、有效及实用的方法。尽管如此,人们仍在不断寻找有效的去毒方法,其中吸附剂就是常用的一种。目前认为把吸附剂加入到动物饲料中,通过吸附作用可以减少毒素在动物肠道内的吸收。本文就其去除真菌毒素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动物饲料污染 吸附剂 真菌毒素 去除
  • 简介:为探讨淀山湖、东湖、鄱阳湖水系浮游藻类和藻类毒素的污染及鱼体内微囊藻毒素的富集情况,于2000年7月和10月,采集了上述湖泊的水样和鱼样,用ELISA方法对样品的微囊藻毒素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蓝藻已经成为上述三大湖泊的优势藻种.发生水华的同一湖泊中,10月份水中的微囊藻毒素(MC)含量,显著高于7月份水中MC含量(P<0.05).淀山湖水中MC含量,显著高于鄱阳湖水中的MC含量(P<0.05),后者又显著高于东湖水中的MC含量(P<0.05).东湖鱼体中的MC含量,显著低于鄱阳湖和淀山湖鱼体中的MC含量(P<0.05).鱼样肌肉中MC含量,均显著低于肝脏中MC含量(P<0.05).本研究为制定水及水产品中微囊藻毒素的安全限量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淡水湖泊 浮游藻类 微囊藻毒素 污染 测定 ELISA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