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凌霄花提取物抗凝血作用,确定凌霄花抗凝血活性部位。方法通过血浆复钙实验测定小鼠血浆复钙时间(PRT)和断尾法测定小鼠出血时间(BT)实验,比较凌霄花不同提取物的药效活性。结果凌霄花水提物、醇提物及水提醇沉上清液均具有抗凝血活性;醇提物萃取后正丁醇层药效最显著;水提醇沉上清液过大孔树脂后10%乙醇部位药效最显著。结论凌霄花抗凝血活性主要存在于极性较大部位。

  • 标签: 凌霄花 有效部位 血浆复钙时间 出血时间 黄酮
  • 简介:目的:对一例莫西沙星静脉滴注过程中出现乳白色絮状沉淀的病例进行分析。方法:收集资料,进行配伍实验并总结分析。结果:该例莫西沙星出现乳白色絮状沉淀可能与氟氯西林钠或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附着在输液管壁、排气管有关。结论:临床应熟悉药物理化性质,关注药物配伍,合理安排给药顺序。

  • 标签: 莫西沙星 注射剂 静脉滴注 配伍
  • 简介: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冠心病相关性同时,对IDO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做出初步描述.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0例,另根据年龄及性别组成选择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浆IL-6、TNF-α及IDO水平,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结果血清hs-CRP、IL-6、TNF-α及IDO水平在两组之间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s-CRP、IL-6、TNF-α水平高低与冠心病诊断有一定相关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IDO与冠心病有相关性,对于冠心病诊断提供另一条重要线索.

  • 标签: 冠心病 炎症因子 超敏C反应蛋白 自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吲跺胶2 3-二氧化酶
  • 简介:据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数据,《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2012年的影响因子为0.894,在38种药学类核心期刊中名列第4位;综合评价总分44.1,在38种药学类核心期刊中排名第8位,在1930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688位。

  • 标签: 影响因子 中国 杂志 监测 应用 药物
  • 简介:恶性肿瘤的发生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其不仅涉及基因遗传因素,而且还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生存环境及饮食方式等有关。尽管目前对恶性肿瘤采用了综合治疗的方式,在一定程度缓解了病情的发展,但是,从长远来看,患者长期生存率及预后仍然不理想,不是出现癌细胞的转移就是表现为对化疗药物的不敏感或抵抗,资料显示,这可能与肿瘤干细胞的存在有关[1]。

  • 标签: 八聚体转录因子类 消化系统肿瘤 肿瘤干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IL-2、IL-1β、IL-10和TNF2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对40例COPD患者进行了血清IL-2、IL-1β、IL-10和TNF2水平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COPD患者在治疗前血清IL-2、IL-10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组(P<0.01),而IL-1β、TNF2水平又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2周后与正常人的比较仍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IL-2水平与IL-10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902,P值均小于0.01),与IL-1β、TNF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5184,-0.6028,P值均小于<0.01)。结论细胞因子参与COPD的气道炎症过程,观察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可作为监测病情观测疗效和预后判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炎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2
  • 简介:目的:观察丹酚酸B(SalB)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将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未加入TGF-β1或SalB);1μmol/LSalB组;10μmol/LSalB组;10ng/mLTGF-β1组;TGF-β1(10ng/mL)+1μmol/LSalB组;TGF-β1(10ng/mL)+10μmol/LSalB组。采用MTT法观察各组细胞增殖情况;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α-SMA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细胞内纤维形肌动蛋白(Factin,FibrousActin)重组及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GF-β1组细胞增殖率、α-SMA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胞内可见大量F-actin聚合形成的应力纤维(stressfiber)(P〈0.01);与对照组比较,单纯加入SalB对细胞增殖、α-SMA表达、细胞形态和F-actin重组均未产生影响(P〉0.05);与单纯TGF-β1组比较,TGF-β1+SalB两组细胞增殖率、α-SMA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发生形态改变的细胞减少,胞内F-actin聚合形成的stressfibers减少(P〈0.05),且10μmol/LSalB对TGF-β1抑制效应优于1μmol/LSal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lB体外能够抑制TGF-β1诱导的人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向肌纤维母细胞分化。

  • 标签: 丹酚酸B 肺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增殖 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中介素(IMD)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肿瘤坏死因子(TNF)-ɑ与白细胞介素(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SD(Spras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RI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IMD后处理组。动物切除右肾后,饲养1周后制作肾脏IRI模型(夹闭左肾动脉45min),24h后留取肾组织与血清,0.9%氯化钠注射液组于再灌注前5min0.9%氯化钠注射液1ml腹腔注射,IMD后处理组于再灌注前5minIMD(2nmol/kg)溶于1ml生理盐水后腹腔注射。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半定量分析肾脏病理损伤;全自动生化仪常规检测血清尿素氮和肌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IA)法检测血清IL-6和TNF-ɑ的表达。结果PAS染色结果显示,IRI组肾小管和间质病理损伤显著重于正常对照组,病理评分为(0.32±0.12),(6.87±0.72)(P〈0.05),IMD后处理组病理损伤(病理评分为4.33±0.81)则显著轻于IRI组,表现为细胞坏死,刷状缘脱落及管型减少(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RI组尿素氮和肌酐均显著增高(P〈0.05);与IRI组相比,IMD后处理组尿素氮和肌酐显著下降(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RI组IL-6与TNF-ɑ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而与IRI组相比,IMD后处理组IL-6与TNF-ɑ的表达则显著降低(P〈0.05)。IRI组与0.9%氯化钠注射液组以上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D后处理可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至少与抑制炎症因子IL-6与TNF-ɑ生成有关。

  • 标签: 肾脏 再灌注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ɑ 白细胞介素-6 后处理 中介素
  • 简介:目的:研究多西紫杉醇(docetaxel)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放疗敏感性的作用及对侵袭转移相关因子MMP-2、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多西紫杉醇对CNE-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测定多西紫杉醇对细胞放疗敏感性,化学发光法检测MMP-2启动子质粒转染细胞后双荧光素酶活性,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MMP-2、MMP-9mRNA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MMP-2、MMP-9蛋白表达。结果:多西紫杉醇对GNE-2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4、48、72h的IC50值分别为30.6、25.4、12.8gmol/L;无毒剂量(5gmol/L)多西紫杉醇处理CNE-2细胞后,其对放疗的敏感性明显增强(P〈0.05),MMP-2启动子活性比未处理组显著降低;MMP-2和MMP-9基因rnRNA和蛋白表达均较未处理组下降。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放疗能显著提高人鼻咽癌CNE-2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内MMP-2、MMP-9基因转录,下调细胞内MMP-2、MMP-9蛋白表达有关。

  • 标签: 鼻咽癌 多西紫杉醇 辐射耐受性 侵袭转移
  • 简介:目的评价关节腔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对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具有膝关节炎的2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膝关节腔穿刺,注入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25mg与复方倍他米松7mg,注射前及注射后4周与8周评估关节病变情况.结果:注射治疗4周与8周后患者关节疼痛评分、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8周患者膝关节平均滑膜厚度分别为(6.7±2.0)、(5.8±2.2)、(4.2±2.3)mm,膝关节滑膜增厚明显减轻,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乃至8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可减轻关节炎症,安全性较好.

  • 标签: 关节腔注射 类风湿关节炎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复方倍他米松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