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颗粒细胞瘤(granulosacelltumor)是卵巢肿瘤的少见类型,文献报告其占所有卵巢肿瘤的2%,占所有卵巢恶性肿瘤的10%左右。近年也有卵巢以外其它部位如喉、支气管、乳房、消化道、鞍区颗粒细胞瘤的个案报告,但却没有肝脏颗粒细胞瘤的报告。作者近期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肝脏 颗粒细胞瘤
  • 简介:民以食为天,色、香、味俱佳则是人们在饮食上追求的终极目标,只是很多人并不知道,那些赏心悦目、香气怡人、爽口滑嫩的佳肴并非出自纯天然,它们都额外地添加了许多的食品添加。这些添加的使用范围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加工食品种类,换句话说,每个人,只要吃了加工食品,就在一定程度上摄人了形形色色的添加

  • 标签: 食品添加剂 调查 赏心悦目 食品种类 加工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43岁因左颈前部肿块2周入院。查体:左甲状腺中下极肿块3cm×3cm大小,质韧,张力高,界清,活动佳。表面欠光滑。无压痛。右甲状腺未及肿块。颈部淋巴结(-)。B超:左甲状腺内见一低回声包块,大小约26mm×15mm×15mm。同位素扫描提示左甲状腺凉结节。术中见左甲状腺中下极有一直径1.5cm大小囊性占位。

  • 标签: 气管 颗粒细胞瘤
  • 简介:近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在临床引起不良反应的报告屡屡见诸一些专业学术刊物,媒体也时有相关报道.2005年甚至有“取消中药注射”的强势呼吁。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3年1月~2005年6月接到中药注射不良反应报告就有1006例。这不但给广大患者也给许多临床医生带来疑虑:中药注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良反应?都有哪些不良反应?还应不应该使用中药注射?该怎样使用更安全?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 临床医生 学术刊物 监测中心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欣胃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GP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由胃镜和病理学诊断为GPL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2例以欣胃颗粒治疗,对照组30例以胃复春片治疗,疗程均为12周,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物。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96.88%(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P〈0.05);②胃镜及病理学改变上,治疗组在黏膜萎缩、肠化及不典型增生改善程度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血清EGF表达均有显著降低,而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欣胃颗粒可明显改善GPL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可以通过适当降低血清EGF的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胃黏膜病理状态有所逆转。

  • 标签: 欣胃颗粒 胃癌前病变 临床观察
  • 简介:治疗时维持营养是重要的,特别是当患者进食困难时.医生和营养学家有时可以建议用食品补充,包括抗氧化。有些资料显示,抗氧化能预防心脏病和预防细胞被自由基损伤致癌。尽管人们信任抗氧化疗法,实际支持抗氧化预防或治疗癌的数据却很少或存在争论。

  • 标签: 食品补充剂 癌症治疗 抗氧化剂疗法 干扰 营养学家 自由基损伤
  • 简介:在2010年9月15日举行的“食品添加标准制定与公共政策”研讨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肉类食品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冯平透露,2010年7月卫生部办公厅对“关于再次建议尽快出台新的小麦粉国家标准”的提案答复中表示,全国食品添加标准委员会已审查同意注销过氧化苯甲酰(俗称面粉增白)。

  • 标签: 食品添加剂 全国政协委员 卫生部办公厅 过氧化苯甲酰 标准制定 面粉增白剂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胃癌特异染色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经20例预试验筛选而最终确定的自配核染色进行活体模拟染色试验。标本采自经胃镜及病理确诊的195例胃癌患者。结果胃癌组织均在15%~20%浓度染色中短时间(≤30s)内着色,而癌周胃黏膜组织60s及以后才开始着色,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胃癌在不同浓度染色下显色时间有所不同。结论自配核染色在特定浓度、短时间内可使胃癌组织特异染色,使肉眼可区别癌周黏膜组织,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胃癌特异染色,用于色素内镜诊断早期胃癌。

  • 标签: 特异染色剂 色素内镜 早期胃癌
  • 简介:目的采用含有固定的肝细胞癌(HCC)细胞或组织碎片、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2(IL-2)的生物可降解缓释微球和结核菌素的肿瘤免疫激活进行皮内接种,观察对小鼠肝肿瘤的预防免疫作用和预防人HCC切除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动物实验:C57BL/6J小鼠尾部皮内注射Hepa1-6肿瘤免疫激活两次,第2次免疫注射后7d,左后肢皮下注射1×107活Hepa1-6细胞,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临床研究:50例肝癌根治切除术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免疫激活接种组和对照组.结果Hepa1-6细胞注射同源性小鼠后,对照组(A组)18只小鼠全部发展成肝肿瘤;而接种含有固定Hepa1-6细胞的免疫激活(B组)的18只小鼠中有4只无肿瘤生长;接种含有IL-2/GM-CSF微球和结核菌素(C组)的18只小鼠中有3只无肿瘤生长:而接种含有固定Hepal-6细胞和IL-2/GM-CSF微球和结核菌素(Tuberculin)的肿瘤免疫激活(D组)的18只小鼠中12只无肿瘤的生长,67%的小鼠获得保护.在HCC肿瘤免疫激活的临床试验中未见副作用.24例患者中17例出现了抗HCC迟发型超敏反应.剂量-1、-2免疫激活组术后1、2、3年复发率分别为25%(25%)、37.5%(37.5%)和50%(37.5%);剂量-4免疫激活组术后1、2年复发率分别为O%、12.5%.而对照组HCC切除术后1、2、3年复发率分别为30.8%、53.8%和61.5%.接种剂量-2、-4HCC免疫激活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这种细胞因子缓释微球的肝癌免疫激活具有较强的抗小鼠肝肿瘤的效果;可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

  • 标签: 癌症疫苗 肝细胞 免疫治疗
  • 简介:胶质瘤的局部缓释化疗是全新的治疗方法,国外已制成3.85%的BCNU缓释用于临床。目前BC-NU缓释间质内化疗的临床效果仍存在争议。多数临床研究表明恶性胶质瘤植入BCNU缓释是安全的,至少在部分病人是有效的,但最近有人对这一方法的有效性提出了怀疑,并指出BCNU缓释可引起并发症。综合目前研究的证据,我们认为,应用BCNU缓释间质内化疗是治疗恶性胶质瘤的一种有效辅助治疗手段、

  • 标签: 脑胶质瘤 缓释剂 间质内化疗
  • 简介: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列第3位.很多肝癌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单纯的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作者于1995年12月至1998年10月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分别采用TACE加"金米冲剂”冲服与单纯TACE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并比较其疗效及其对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介入疗法 “金米颗粒冲剂” 细胞免疫功能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研究扶正固本颗粒联合顺铂对荷瘤小鼠体内抗肿瘤治疗及T细胞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选取昆明种小鼠1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每组20只,建立小鼠S180腹腔积液瘤模型。空白组,无任何处理;模型组: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化疗组:顺铂注射液(1mg/kg)腹腔注射;低、中、高剂量组:顺铂注射液(1mg/kg)腹腔注射联合扶正固本颗粒(5.625、11.250、22.500g/kg)灌胃给药,每日给药1次,共10天,观察小鼠一般情况,记录体重变化,计算抑瘤率、脏器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中CD4^+、CD8^+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化疗组和低、中、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65.5%、43.2%、44.0%、57.6%。与化疗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小鼠体重与血液中Th1/Th2水平均提高;中、高剂量组小鼠胸腺指数和血液中CD4^+、Th1、Th17水平均提高,CD8^+水平降低;高剂量组小鼠血液中Th2、Treg水平下降,Th17/Treg水平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铂联合高剂量扶正固本颗粒治疗较单独化疗能增强荷瘤小鼠T细胞免疫。

  • 标签: 扶正固本颗粒 顺铂注射液 S180荷瘤小鼠 T细胞免疫功能
  • 简介:化疗是人胶质瘤手术切除之后的诸多治疗环节中重要的一环,但是至今疗效难以令人满意。钾离子通道是广泛存在的膜通道蛋白,有实验证实其阻断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对凋亡和细胞周期等亦产生影响。本文对钾离子通道及其阻断对肿瘤细胞的影响等做了重点阐述。

  • 标签: 钾离子通道 钾离子通道阻断剂 肿瘤细胞 增殖 凋亡
  • 简介:目的:评价三种不同尺寸的不规则45S5生物玻璃颗粒对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2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根据植入材料的不同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12侧。A组植入90~300μm的材料;B组植入300~500μm的材料;C组植入500~720μm的材料;D组为空白对照组。双侧股骨髁部制造直径0.6cm,深1.2cm的缺损。于术后第6周和12周取材,通过大体观察、X线片、组织病理学VG染色来评价不同尺寸不规则生物活性玻璃颗粒的骨缺损修复能力和降解性能。结果所有实验兔造模成功,24只均于手术2~4h内苏醒,活动良好;二便无异常;对外界刺激灵敏;伤口愈合情况好,均为I期愈合;无炎症反应;均未见软组织异常;膝关节腔内无明显积液,滑膜光滑平整,未发现漏出的材料颗粒;股骨髁周围未发现多余的骨破坏,未见异常炎性纤维包块。成骨能力:(1)术后6周,A、B、C组可见新骨生成且向材料内部生长,D组基本没有新骨形成,可见肉芽组织形成;术后12周,A、B、C组成骨量显著增多,大部分骨缺损愈合,可见成熟的骨小梁塑形。(2)Lane-SandhuX射线评分:术后6周,A、B、C三组评分(4.827±0.277)分、(5.128±0.448)分、(7.104±0.477)分均高于D组(0.831±0.081)分(P<0.05),且C组评分高于A、B组(P<0.0001),而A组评分与B组相差不大(P=0.193);术后12周,A、B、C各组的评分(8.011±0.159)分、(8.023±0.197)分、(10.974±0.106)分均较术后6周明显增高(P<0.0001),A、B、C三组评分仍高于D组(1.397±0.262)分(P<0.05),C组高于A、B组(P<0.0001),A组评分与B组仍相差不大(P=0.805)。(3)组织学观察成骨能力结果:术后6周,新生骨量所占切片的百分比,A、B、C三组(10.837±0.856)%、(10.762±1.008)%、(17.399±0.515)%均大于D组(1.048±0.127)%�

  • 标签: 生物相容性材料 玻璃 修复外科手术 骨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术中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腹腔化疗临床疗效及影响胃癌预后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行R0根治术进展期胃癌患者255例。分为3组,即A组(对照组,仅行手术治疗)、B组(腹腔化疗组,氟尿嘧啶缓释植入3支)、C组(腹腔化疗组,氟尿嘧啶缓释植入6支),观察并分析3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腹腔化疗可延长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术后3年、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其中应用6支氟尿嘧啶缓释植入术后5年生存率要高于应用3支氟尿嘧啶缓释植入;三组在术后总生存时间和术后1年、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包括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病理N分期、病理TNM分期、清扫淋巴结总数和清扫淋巴结阳性数。结论:进展期胃癌术中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腹腔化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进展期胃癌 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 腹腔化疗 总生存期
  • 简介:目的探讨医用射线防护喷预防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疗效。方法对中山大学肿瘤医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收治准备接受放疗,放射野皮肤无感染的初治262例鼻咽癌患者,使用医用射线防护喷预防放射性皮炎,同时加强患者皮肤、饮食、心理等疾病知识宣教。观察并记录皮肤黏膜损伤愈合情况及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鼻咽癌患者发生放射性皮炎1级238例,2级14例,3级10例。结论医用射线防护喷能预防和减轻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提高皮肤的耐受能力,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 标签: 医用射线防护喷剂 鼻咽癌 放射性皮炎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OPRM1基因多态性对癌痛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评分法(NRS)对123例癌痛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记录患者NRS≤3时使用的剂量。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进行OPRM1多态性位点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间使用芬太尼透皮贴镇痛剂量的差异。结果OPRM1突变频率为32.9%。123例患者中有66例突变,其中野生纯合型(A/A型)患者57例(46.34%),突变杂合型(A/G型)患者51例(41.46%),突变纯合型(G/G型)患者15例(12.20%)。G/G型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量与A/A型、A/G型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型与A/G型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基因型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RM1基因有可能成为预测癌痛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疗效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并为镇痛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OPRM1基因 基因多态性 芬太尼透皮贴剂 镇痛 OPRM1
  • 简介:目的评价芬太尼透皮贴对中重度癌痛患者3日内镇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开放性多中心临床观察,将234例中重度癌痛患者分为两组:口服盐酸吗啡片滴定后转换为芬太尼透皮贴组(A组);芬太尼透皮贴直接滴定组(B组)。评估治疗前和芬太尼使用3天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疼痛减轻程度大于初始评估50%以上者判定为疼痛治疗有效。结果A组和B组疼痛总缓解率分别为87%(87/100)和85.1%(114/134),P=0.675,治疗前和治疗3日后A组患者NRS均值分别为6.55±0.58、2.53±0.93(P=0.000);B组患者NRS均值分别为6.83±0.81,2.33±1.05(P=0.000);A组和B组芬太尼透皮贴初始剂量均值分别为(59.0±78.5)μg/h和(45.4±77.0)μg/h,使用3日后调整的剂量均值分别为(65.6±78.9)μg/h和(57.9±81.3)μg/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日内A组对芬太尼进行剂量调整的患者占31%(31/100),明显低于B组60.4%(81/134)(P=0.000);A组1周内出现爆发痛的比例(19%,19/100)亦明显低于B组(52.2%,70/134)(P=0.000)。A、B两组出现的便秘、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的生活质量(qualityoflife,QOL)评分在用药3日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芬太尼透皮贴3日内镇痛效果满意,直接滴定治疗安全有效,但存在爆发痛风险,需调整治疗剂量;推荐即释吗啡滴定联合芬太尼透皮贴作为中重度癌痛治疗的首选组合之一。

  • 标签: 芬太尼透皮贴剂 癌痛
  • 简介: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在加速康复模式下,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联合铁改善贫血与多次使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acid,TXA)减少围术期失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行TKA手术患者154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相关血液管理方案分为3组,A组:单次静脉应用联合局部应用TXA;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应用EPO及铁;C组:在B组基础上多次静脉应用TXA。搜集并比较3组总失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最大值、输血率、住院时间以及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总失血量:(636.95±285.03)ml,明显低于A组(932.64±351.00)ml,B组(824.18±385.09)ml,(P〈0.001)。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最大值:C组(20.62±9.83)g/L,低于A组(28.91±15.02)g/L,B组(25.37±14.11)g/L,(P〈0.001)。输血率:A组2.96%,B组2.40%,C组0.45%,三组比较呈下降趋势,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住院时间:C组(9.92±3.17)天,低于A组(12.00±3.87)天,B组(11.57±3.8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发生肌间静脉血栓:A组61例,B组45例,C组1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6)。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A组11例,B组9例,C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1)。整个住院及随访期间没有发生肺栓塞事件。结论(1)应用EPO联合铁可有效降低TKA围手术期失血量,减少患者血红蛋白的丢失;(2)静脉多次应用TXA,能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失血,改善术后贫血状况,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血栓并发症的风险。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氨甲环酸 输血 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