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正>照(图)片每3张图单独占1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张照(图)片均应有必要的图题说明性文字置于图的下方,并在注释中标明图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图中箭头标注应有文字说明。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特殊染色方法和高、中、低倍数。照片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并在背面标明图号、作者姓名图的上下方向。说明文字应简短,不应超过50字,所有的图在文中相应部分应提及。电子图片采用jpg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像素/英寸,并应经过剪切后充分显示关键部分。

  • 标签: 染色方法 连续编码 大体标本 照片 清晰度 尺度标记
  • 简介:胃癌乳腺转移非常罕见,到目前,全球报道不足500例。临床上很容易误诊、误治。本文报道1例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与胃癌、乳腺癌双原发癌的鉴别诊断。

  • 标签: 乳腺肿瘤 胃肿瘤 肿瘤转移
  • 简介:<正>1病例资料近一年,本院对3例患有体腔积液的胎儿(2例胸腔积液、1例心包腔积液)进行了宫内治疗,孕周从17~26周,宫内治疗同时均行产前诊断,心包积液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查为47,□□,+13,引产;2例胸腔积液,染色体核型检查均正常,1例足月分娩,1例引产。现将以上3例病例报告如下:1.1病例1停经17周,经本院彩超提示:胎儿左侧胸腔间无回声区直径1.38cm,左侧肺脏在内漂浮,将心脏推向右侧,提示单胎,头位,胎儿先天发育

  • 标签: 胸腔积液 宫内治疗 胎儿水肿 心包积液 产前诊断 染色体核型
  • 简介:在生殖系统之外,雌激素对女性全身多个系统具有广泛的作用。绝经后雌激素缺乏导致围绝经期症状某些老年慢性疾病风险增加,激素补充治疗(hormonereplacementtherapy,HRT)的利弊关系不断被修正。目前的证据表明,在“治疗窗口期”启动,并按照规范合理使用HRT,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和慎用情况是利大于弊的。现令中国绝经后女性人口众多,但对HRT的知晓率很低,宣传普及绝经知识、探索更加安全的HRT方案将是广大妇产科同道不懈努力的方向。

  • 标签: 绝经 激素补充治疗 适应证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双胎胎儿畸形的分类各类畸形比例,初步探讨双胎中各类畸形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双胎合并胎儿畸形的病例,按畸形累及系统、畸形胎儿个数、畸形严重程度孕妇年龄分组,分析各组畸形的比例,并分析各类畸形与绒毛膜性质、受孕方式妊娠年龄的关系。结果267例双胎合并畸形的胎儿中,按畸形的系统分组,比例依次为:心血管畸形(27.3%)、神经系统畸形(20.6%)、骨骼肢体畸形(15.7%)、泌尿系统畸形(13.1%)、水肿胎(12.0%)、颜面体表畸形(11.6%)、前腹壁畸形(8.2%)、消化系统畸形(6.0%)呼吸系统畸形(5.6%)。非致死性畸形155例、致死性畸形112例,双胎之一畸形225例(84.3%)、两胎畸形42例(15.7),双胎非特有畸形244例(91.4%)、双胎特有畸形23例(8.6%)。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与单绒毛膜双胎畸形相比,双绒毛膜双胎畸形中泌尿系统畸形比例显著增加(P=0.007);与自然受孕的双胎畸形相比,辅助生育后的双胎畸形中无脑儿比例显著增加(P=0.006)。结论双胎畸形中以心血管畸形比例最大,其次为神经系统畸形,骨骼肢体畸形位于第三;双胎之一畸形比两胎畸形常见;单发畸形比多发畸形常见;双胎非特有畸形比双胎特有畸形常见。

  • 标签: 双胎 胎儿 畸形 绒毛膜性质
  • 简介:<正>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简称脑瘫,是引起小儿机体运动障碍的主要疾病之一,诊断须满足以下条件:①引起脑性瘫痪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②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③症状在婴儿期出现;④可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⑤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正常小儿暂时性的运动发育迟缓[1]。小儿脑性瘫痪在临床上最早是由WilliamJohnLittle提出

  • 标签: 脑瘫患儿 脑损伤 新生儿窒息 小儿脑瘫 早产儿 新生儿败血症
  •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心室强光点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对西京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孕周在16~28周的1500例孕妇行胎儿B超和胎儿心脏B超筛查胎儿心室强光点,同时对发现心室强光点的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采用羊水G显带法和FISH法同时筛查胎儿染色体。结果1500例孕妇中发现胎儿心室强光点66例,检出率4.4%,同时对66例心室强光点的胎儿进行羊水染色体筛查,结果发现4例染色体异常,其中52例单纯心室强光点病例中发现2例染色体异常,异常率为3.8%。另外14例合并其超声异常的心室强光点发现染色体异常2例,检出率14.2%,这2例为室间隔缺损伴随主动脉骑跨。结论合并其它超声异常的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比单纯心室强光点的检出率高。而对有合并症的胎儿,可直接进行胎儿系统超声和心脏B超或羊膜腔穿刺术。

  • 标签: 胎儿心脏B超 心室强光点 染色体异常
  • 简介: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全切术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在山西省介休市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中心行阴式子宫全切的59个病例.将其分为A组子宫大小小于孕12周,无特殊部位肌瘤,子宫活动度好,无盆底功能障碍16例;B组盆底功能障碍组即合并子宫脱垂6例,前(后)壁膨出10例;C组子宫大于孕12周7例或特殊部位肌瘤(宫颈肌瘤5例,宫体肌瘤突出大肌瘤5例);D组有手术史、盆腔黏连10例来分析其手术步骤和相关因素。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进行了该手术,无损伤大出血并发症,无术后病率;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分别为A组(50±10)min、(90±20)ml,B组(54±10)min、(100±20)ml;C组(60±10)min、(110±20)ml,D组(66±10)、min(120±2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全切术的难易程度,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与子宫大小、盆底弹性盆腔是否有黏连等因素密切相关,应重视术前评估,提高手术质量。

  • 标签: 阴式子宫全切术 术前评估 子宫大小 盆底功能 盆腔黏连
  • 简介:<正>美人鱼综合征是一种以不同程度的双下肢融合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常合并双肾发育不良或缺失,生殖器、骶骨、直肠膀胱缺失等。本院于2010年9月应用二维三维骨骼成像超声联合诊断人鱼序列综合征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孕妇24岁,G2P0,妊娠19+6周。孕妇及其丈夫无先天性疾病,无遗传性家族史。二维超声显示:颅骨光环完整,脊柱颈、胸、腰段排列整齐,骶尾椎显示不清。双顶径、头围、腹围均与孕周相符(分别相当于孕19+6周),肱骨、股骨长度均小

  • 标签: 综合征 超声诊断 双下肢 胎儿 序列 超声显示
  • 简介:一、病例摘要例1:患者68岁,主因"绝经16年,发现盆腔肿物7年,腹胀3个月"入院。7年前发现左附件区肿物5.1cm×6.7cm,未诊治。3个月前自觉腹胀,1个月前妇科B超提示宫腔内高回声团,盆腔肿物大小16.9cm×17.1cm×10.1cm,无绝经后阴道出血排液,于本院行宫腔镜检查+分段诊刮,术后病理为子宫内膜息肉。既往高血压40年;冠心病30年;16年前左侧乳腺癌行手术治疗;

  • 标签: 卵巢肿物 肾功能不全 文献复习 绝经后阴道出血 子宫内膜息肉 盆腔肿物
  • 简介:<正>胎儿医学是围产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患病的胎儿也是病人"的理念,研究胎儿疾病的宫内筛查、诊断和治疗,从而为提高胎儿的存活率生存质量,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及人类健康素质奠定基础。近十余年来,随着各种医疗技术和医学观念的更新,在国际上胎儿医学得以蓬勃发展,在很多领域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 标签: 胎儿医学 非侵入性产前诊断 胎儿疾病 围产医学 重要组成部分 双胎输血综合征
  • 简介:卵巢良性肿瘤卵巢非赘生性肿物约占卵巢肿瘤的2/3以上。由于腹腔镜的广泛应用,一些原来只能靠随访观察的病例现在可通过微创方法明确诊断并予处理。大量的卵巢良性肿瘤经腹腔镜进行了手术去除。但由于目前妇科分工过细,肿瘤、内分泌生殖医学的医生各负其责,相互之间沟通较少,因此,手术后卵巢功能的恢复问题越来越显突出。

  • 标签: 卵巢良性肿瘤 手术适应证 隐患 能带 卵巢肿瘤 微创方法
  • 简介:<正>尊敬的医师:继成功举办首届及第二届"中国胎儿医学大会"之后,第三届CCFM将于2013年6月14~16日在广州召开。胎儿医学始于产前诊断,即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但胎儿医学并不仅仅局限于产前诊断,所有影响胎儿宫内安危的疾病胎儿在宫内的不良状况皆是其研究的内容,例如双胎多胎妊娠并发症、胎盘疾病、胎儿生长受限等。目前欧美国家已经从围产医学阶段进入到胎儿医学时代,产科也逐渐细分为3个亚专科:普通

  • 标签: 胎儿医学 产前诊断 出生缺陷 妊娠并发症 胎儿生长受限 胎儿宫内生长
  • 简介:目的通过PROSIMA盆底重建手术治疗症状性Ⅱ~Ⅲ期盆腔器官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旨在寻找一种治疗POP的理想手术方式。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2例症状性POP-QⅡ~Ⅲ期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施行PROSIMA修复系统盆底重建手术,采用盆底功能障碍影响问卷简要版(PFIQ-7)和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价其效果,并分析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32例患者症状均缓解,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0.4±13.7)ml,平均手术时间为(65.1±33.5)min,无血管、神经、膀胱肠道损伤。平均随访时间为(10.1±9.2)个月(3~18个月),无不适、感染排异情况。2例补片暴露,对症治疗。无新发急迫性压力性尿失禁。术后3个月PFIQ-7评分(21.4±21.2)分较术前[(69.1±21.6)分]明显降低(P〈0.05)。20例患者术后有性生活,术后3个月PISQ-12评分[(26.7±11.7)分]较术前[(81.3±12.6)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PROSIMA修复系统盆底重建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安全可行,近期疗效好,但其远期疗效患者性生活质量有待进一步随访。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盆底重建手术 PROSIMA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上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反复呼吸道感染(RRI)关系治疗。方法:选取儿科门诊就诊的RRI患儿为病例组,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快速MP咽拭子培养法测定MP,比较MP感染率。结果:RRI组MP感染率为45.71%,对照组MP感染率为17.14%,RRI组M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P感染是RRI的重要原因之一,对RRI患儿应警惕MP感染的可能,及早确诊、合理用药。

  • 标签: 反复呼吸道感染 肺炎支原体
  • 简介:乳腺癌的预防仍然是世界难题。以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和基因分析为基础的个体乳腺癌危险评估模型研究,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危险评估模型可以筛选出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复查监控,以期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对特定高危患者进行干预性治疗,降低乳腺癌发病率;通过改变危险因素参数而降低发病率。1乳腺癌危险预测模型研究概况乳腺癌危险预测模型是一种统计学工具,用来预测带有特定危险因素的妇女未来发生乳腺癌的风险。

  • 标签: 乳腺肿瘤 预测模型 发病风险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成都市剖宫产率在不同地区、不同医疗卫生机构分布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提出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的措施。方法分析成都市2011年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助产技术服务模式,分娩费用支付情况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剖宫产率情况,找出影响剖宫产率因素,提出干预措施。结果医疗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卫生行政管理欠缺均可以导致剖宫产率升高。结论控制剖宫产率工作是一项综合工作,建议通过卫生行政部门落实管理措施,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开展人性化助产服务模式和进行经济引导等综合措施共同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剖宫产率现状 助产服务模式
  • 简介: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TNM分期的临床特点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本院经临床诊断并手术病理证实的429例女性乳腺癌患者。TNBC患者98例,其余331例为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患者。按照IUCC/AJCC第6版乳腺癌TNM分期标准两组患者进行分期并对比分析。病理生物学行为和TNM分期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影响TNBC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本组TNBC占同期乳腺癌的22.84%(98/429),NTNBC占77.16%(331/429)。TNBC组与NTNBC组比较,在肿瘤组织学分级(Ⅲ级41.84%比21.45%)、组织病理学分类(浸润性导管癌73.47%比59.82%)、术后肿瘤局部复发(27.55%比13.29%)、肿瘤大小(直径〉5cm,41.84%比25.08%)、区域淋巴结转移(56.12%比39.88%)和远处脏器转移(25.51%比12.69%)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0)。在TNM分期中,TNBC组与NTNBC组比较,Ⅰ期(8.16%比16.01%)、Ⅱa期(17.35%比26.28%)、Ⅱb期(17.35%比2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而在Ⅱa期(24.49%比15.71%)、Ⅱb期(12.25%比6.04%)、Ⅲc期(9.18%比3.93%)和Ⅳ期(11.22%比5.14%),TNBC组所占的比例高于NTNBC组(P〈0.050)。TNBC组与NTNBC组比较,5年总生存率(76.53%比89.73%)和5年无瘤生存率(63.27%比74.3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0)。TNBC组的中位生存期为54.08个月(95%CI48.880—59.283),NTNBC组为59.00个月(95%CI51.515~63.849)。影响TNB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中的Ⅲ、Ⅳ期、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脏器转移是影响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乳腺�

  • 标签: 乳腺肿瘤 三阴性 TNM分期 预后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检查BI-RADS3级的乳腺不可扪病变(nonpalpablebreastlesion,NPBL)微创活组织检查(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接受微创活检、超声BI—RADS3级的542例NPBL病例的临床、影像病理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即时活检组(首次超声诊断后3个月之内活检)与随访活检组(随访6个月后活检)发现恶性病变的概率以及两组恶性肿瘤情况的差异。结果全组542例病例,病理确诊恶性病变5例,总体恶性率为0.92%(5/542);50—59岁患者的恶性率为9.68%(3/31),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20~29岁组0,30~39岁组0.40%,40—49岁组0.57%,60~71岁组0)。即时活检组中恶性病变4例,恶性率为0.91%(4/435);随访活检组中恶性病变1例,恶性率为0.93%(1/10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且两组发现的恶性肿瘤的病灶大小,TNM分期相似。结论超声检查BI—RADS3级的NPBL恶性率低,随访活检是安全的。但对于年龄50岁以上,超声评估为BI—RADS3级的患者需提高警惕,建议积极进行活检。

  • 标签: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活组织检查 不可扪及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