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正>照(图)片每3张图单独占1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张照(图)片均应有必要的图题说明性文字置于图的下方,并在注释中标明图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图中箭头标注应有文字说明。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特殊染色方法和高、中、低倍数。照片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并在背面标明图号、作者姓名图的上下方向。说明文字应简短,不应超过50字,所有的图在文中相应部分应提及。电子图片采

  • 标签: 说明性文字 图号 张图 连续编码 文字说明 染色方法
  • 简介:<正>胎儿肿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发生于胎儿期的先天性肿瘤,据报道,胎儿肿瘤发生率为1.7/100000~13.5/100000例活产[1],但由于很多胎儿肿瘤患者胎死宫内或选择性终止妊娠,所以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胎儿肿瘤种类繁多,但对于胎儿肿瘤的定义还存在争议,有一种理论认为胎儿肿瘤并非来源于一个已经形成的正常的器官,而是由正在形成过程中的组织其细胞分化成熟发生异常所致[2]。也正

  • 标签: 胎儿期 影像学诊断 实际发生率 胎死宫内 超声检查 细胞分化
  • 简介:目的与病理结果对照,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肺脏肿块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肺脏肿块病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和合并异常,与引产后或出生后手术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23例经产前超声诊断为肺脏肿块并获得病理结果,其中18例引产,105例于出生后手术。10例产前无法确定肿块类别,其中5例病理为先天性肺囊腺瘤畸形(congenitalcysticadenomatoidmalformations,CCAM),5例为隔离肺(pulmonarysequestrations,PS)。4例产前考虑CCAM,病理为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8例产前考虑为PS,病理为PS合并CCAM。1例产前考虑为PS,手术病理为PS合并食道裂孔疝。产前超声完全符合率为81%。结论产前超声可以检出胎儿肺脏肿块,与病理符合率较高。由于胎儿肺脏肿块超声表现的相似性,精确区分各类肿块有一定困难。

  • 标签: 产前超声 胎儿 肺脏肿块 病理
  • 简介:目的探讨妇科手术后监测血钾的倾向性低钾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行择期手术的325例住院患者术后低钾血症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监测血钾组与未监测血钾组低钾血症组与血钾正常组恶性肿瘤、清洁洗肠、开腹手术、是否48h后进普通饮食(普食)等临床特点。结果术后监测血钾组与未监测血钾组恶性肿瘤、清洁洗肠、开腹手术、48h后进普食与术后监测血钾相关(r分别为41.262、30.656、28.564、25.270,p均=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肠道准备类型是妇科手术后是否监测血钾的独立影响因素(OR=2.608,95%CI:1.405~4.839;OR=2.620,95%CI:1.535~4.471)。术后低钾血症组与血钾正常组术后48h内进普食者与术后低钾血症相关(r=5.525,p=0.030)。结论对恶性肿瘤、清洁洗肠、开腹手术、术后48h后开始进普食患者,术后应加强监测患者术后血钾情况,对低钾血症者提早采取补钾措施,以保证患者安全。

  • 标签: 妇科手术 血钾 监测 低钾血症
  • 简介:三维超声(three-dimensionalultrasound,3D-US)作为一种新的影像学技术,已经应用于临床,并在临床各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几年来,大量文献报道3D-US是一种可重复性技术,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器官和病灶的大小、位置、形状和形态,从而改善诊断和治疗,是妇科疾病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之一。其中包括对子宫、子宫腔和附件的成像,以及辅助宫腔内声学造影的应用。本文主要对3D-US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现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超声检查 三维 妇科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碳酸酐酶Ⅸ(CAⅨ)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50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61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Galectin-3、CAⅨ的表达情况。结果1Galectin-3、CAⅨ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2%和59.0%,明显高于良性交界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Galectin-3CAⅨ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患病年龄状况无关(P〉0.05);2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Galectin-3与CAⅨ的表达呈正相关(r=0.672,P〈0.01)。结论Galectin-3、CAⅨ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肿瘤浸润、转移,可能成为指导肿瘤预后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半乳糖凝集素-3 碳酸酐酶Ⅸ 卵巢上皮性肿瘤 免疫组化.
  • 简介:胎儿脑室扩张是最常见的经超声等影像学诊断的颅内异常,其增加胎儿围产期死亡率和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风险。重度脑室扩张常合并胎儿畸形,预后差,病死率高。胎儿孤立性脑室扩张可能是其他各种神经系统异常在产前的表现,也可能是正常变异,其产前咨询产科处理非常困难。本文通过对胎儿轻度孤立性脑室扩张的病因学、预后进行综述,为临床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孤立性脑室扩张 病因学 临床咨询
  • 简介:目的探讨孕早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叶酸水平与原因不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常规孕检的1315例孕早期(孕周≤10周)孕妇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出现原因不明自然流产,将孕妇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1233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因不明自然流产危险因素;以对照组血清HCY叶酸水平的第10或90百分位数为界值,比较不同水平组原因不明自然流产的发病风险。结果年龄、孕次、自然流产史、孕前低体重、高HCY血症(OR=2.667,P〈0.05)为原因不明自然流产危险因素,围孕期服用叶酸、高血清叶酸水平(OR=0.228,P〈0.05)为其保护因素。血清叶酸低水平或血清高HCY水平的孕妇,其原因不明自然流产危险性均高于相关指标正常孕妇(OR=2.4、1.7,P〈0.05)。结论孕早期高血清HCY、低血清叶酸水平均可能导致原因不明自然流产发生危险增加,联合检测两项指标可能有助于识别高危孕妇。

  • 标签: 孕早期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原因不明自然流产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妊娠晚期单胎孕妇886例,检测其分娩前一周内的血清TG和TC值,比较样本分布各组妊娠结局的差异,分析血脂异常程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大多数孕妇都有不同程度的血脂升高,以TG升高为主;②当TG水平超过正常值高限两倍时,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TG水平超过正常值高限的3倍时,巨大儿、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③高TC组产后出血、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TC组(P〈0.05);④孕晚期母血TG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0.137,P〈0.05)。结论孕晚期过高的TC、TG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定期监测血脂水平,加以控制,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 标签: 妊娠晚期 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建立各孕周羊水甲型胎儿球蛋白(amnioticfluidAFP,AFAFP)的中位数值,用于胎儿神经管缺损(neuraltubedefects,NTDs)的监测与诊断,并探讨AFAFP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具有羊膜腔穿刺指征的7336例孕妇进行AFAFP定量检测,筛查阳性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结果AFAFP值随着胎儿的生长孕期的延长逐渐降低,Ln(AFAFP值)与孕周呈线性负相关,数学方程式为Ln(AFAFP值)=-0.17×孕周+14.29(R-squared=0.9244);孕16~23周AFAFP2.5MOM值(即cutoff值)依次为42211.88ng/mL、35634.28ng/mL、25562.80ng/mL、25394.18ng/mL、21437.18ng/mL、18096.75ng/mL、15276.85ng/mL、12896.35ng/mL;对临床诊断无脑畸形、心脏膨出、脑膨出、脐膨出、死胎检出率高;同一孕周孕妇的AFAFP浓度不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结论本研究建立了AFAFP值与孕周的数学方程式各孕周的中位数值。该AFAFP检测项目用于评价胎儿的安全状态,同时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等其它的临床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可早发现、早诊断,预防重大畸形胎儿出生,对于提高筛查的准确度与灵敏度更具意义。

  • 标签: 羊水甲胎蛋白 酶联免疫法 神经管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发病因素采用动脉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2013年西电集团医院与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2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栓塞治疗的产后大出血产妇120例,产科分娩、未发生产后大出血的产妇200例为对照,分析产后大出血的发病因素栓塞治疗的预后情况。结果120例产后大出血产妇中,58例为阴道动脉出血,42例为子宫动脉出血,20例为阴部内动脉出血。不同动脉出血产妇的止血成功率、栓塞时间、输血量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新生儿体重、孕次≥3次、二次剖宫产、胎盘前置、胎盘植入、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大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产后大出血的因素是多样化的,应积极进行综合预防。产后大出血产妇选择动脉栓塞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效果肯定且可保留子宫等优点。

  • 标签: 产后大出血 动脉栓塞 发病因素 止血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围产儿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5年4月至2008年4月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妊娠28~33周分娩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90例,分析其围产儿预后影响因素。结果90例患者围产儿胎死宫内16例(17.8%),引产中出现死产6例(6.7%),新生儿出现重度窒息死亡10例(11.1%),出生后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死亡2例(2.2%),总死亡率为37.8%(34/90)。随访6年,13例失访,41例存活的新生儿发育过程中无明显异常,2例出现脑瘫。Logistic多元回归显示规律产检(OR=0.192)、分娩孕周(OR=2.217)、新生儿出生体质量(OR=1.003)、胎盘早剥(OR=6.512)、期待治疗天数(OR=6.512),均是影响围产儿死亡的因素(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产妇和围产儿均有较大的伤害,应根据产妇胎儿的具体情况选择适时终止妊娠,改善母儿预后。

  • 标签: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 围产儿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正>据现今数据表明,约有1%~2%的妊娠期妇女感染人类细小病毒B19(hParvo-B19),其中约有30%~50%会通过垂直传播感染胎儿,其后果可造成胎儿贫血、血小板减少症、水肿,甚至死亡。胎儿贫血可导致胎儿心衰、水肿,甚至宫内死亡;血小板减少则可引起胎儿颅内出血继而引发胎儿残障死亡。如何准确诊断胎儿贫血血小板减少是进一步治疗的前提。来自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的DickOepkes教授向我们详细讲解了胎儿贫血与血小板减少的病

  • 标签: 产前诊断 妊娠结局 细小病毒 妊娠期妇女 至宫 垂直传播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超检测子宫动脉、子宫内膜内膜下血流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embryotransfer,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IVF-ET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sperminjection,ICSI)治疗的1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果分为妊娠组66例和未妊娠组99例。使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监测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HCG)日子宫内膜厚度类型,ET日子宫动脉的收缩期与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ystolic/diastolicratio,S/D)、阻力指数(resisitance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index,PI)、子宫内膜内膜下血流等指标,比较两组间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子宫内膜有血流所占比例[45.45%(30/66)]高于非妊娠组[25.25%(25/99)](P〈0.05);妊娠组子宫内膜下血流RI(0.30±0.05)低于非妊娠组(0.69±0.07)(P〈0.05)。结论经阴道彩超检测子宫内膜血流子宫内膜下血流RI对IVF-ET结局有一定预测价值。

  • 标签: 经阴道彩超 IVF-ET 内膜下血流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多普勒监测和生物物理相评分两种方法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住院的55例临床怀疑胎儿宫内窘迫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分娩的60例正常待产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孕妇进行超声多普勒监测和生物物理相评分,超声多普勒监测包括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脐动脉(umbilicalartery,UA)、静脉导管(ductusvenosus,DV)的相关参数。出生后进行对比分析各项指标值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阳性率。结果观察组MCA的搏动指数(pulsatility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值(S/D)均低于对照组(P〈0.05),UA的PI、RI、S/D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DV的静脉搏动指数(pulsatilityindexforveins,PIV)、静脉峰值流速指数(peakvelocityindexvein,PVIV)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超声多普勒监测生物物理相评分预测宫内窘迫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超声多普勒监测3项联合生物物理相评分阳性率均高于单独预测的阳性率(P〈0.05)。结论联合应用多普勒监测生物物理相评分对诊断胎儿宫内窘迫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胎儿宫内窘迫 大脑中动脉 脐动脉 静脉导管 生物物理相评分
  • 简介:目的总结单绒毛膜单羊膜囊(monochorionicmonoamniotic,MCMA)双胎妊娠并发脐带缠绕的围产儿预后和产科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3~2014年收治的2例MCMA双胎妊娠并发脐带缠绕的病例,同时进行相关文献学习。结果2例MCMA双胎妊娠均在孕11~12周经超声确诊后保持密切随访。其中1例于37周择期剖宫产时发现脐带缠绕,另1例于孕21周发现脐带缠绕,孕29周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母儿结局良好。结论目前大多数学者建议对MCMA双胎在妊娠32~34周择期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并于分娩前应用类固醇激素促胎肺成熟。但临床处理应在遵循该原则的基础上,重视胎心监护和超声的综合评价,针对具体病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单绒毛膜单羊膜囊 双胎妊娠 脐带缠绕 超声诊断 终止妊娠
  • 简介:<正>尊敬的医生同行们:胎儿医学是一门正在快速发展的产科亚学科,紧紧围绕"胎儿也是人"这一理念,综合运用超声影像学、免疫生化、分子遗传等技术对胎儿疾病进行全面的筛查和诊断,旨在研究疾病在宫内的病理生理,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可能的宫内干预。它需要从事胎儿医学的医生接受包括超声、遗传、产科等全方面的培训,成为"多面手",也需要建立广泛的多学科的合作,包括新生儿科、小儿内科、小儿外科、临床遗传、生殖免

  • 标签: 超声影像学 医学学 小儿内科 小儿外科 病理生理 亚学科
  • 简介:在男性不育的治疗中,显微外科技术的介入,使患者通过有效的外科治疗,改善或者恢复生育力。目前男性不育的显微外科治疗包括精索静脉曲张显微结扎术、输精管输精管显微吻合术、输精管附睾管显微吻合术睾丸显微取精术。精索静脉曲张显微结扎术适用于合并精索静脉曲张的少弱精子症患者,输精管输精管显微吻合术应用于输精管结扎术要求复通者输精管离断者,输精管附睾管显微吻合术适用于感染或者原发性附睾梗阻患者,这两种手术通过恢复输精管道通畅使患者获得自然授孕的机会。睾丸显微取精术用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azoospermia,NOA)患者,所取精子结合辅助生殖技术可使患者生育自己的子代。男性不育的显微外科治疗技术的推广,提高了男性不育的整体疗效与治疗水平,成为除辅助生殖治疗以外的重要的治疗组成部分。

  • 标签: 男性不育 显微外科 精索静脉曲张 无精子症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对围产儿死亡率的影响,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北京市延庆县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分娩的病历资料,分析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各项相关数据和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下降[2012年剖宫产率(39.03%)与2008年(53.94%)相比,P〈0.05];2剖宫产指征中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通过医护人员的努力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下降,随着剖宫产率的下降,产程异常为指征的剖宫产比例增加;3围产儿死亡率趋于稳定,并未随着剖宫产率的下降而升高,2012年围产儿死亡率(3.17‰)与2008年(2.9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P〉0.05)。结论提高助产技术加强孕期宣教,可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围产儿死亡率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手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疗效安全性。方法以"子宫内膜癌"、"腹腔镜"等关键词检索2004年1月至2015年1月的Pubmed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应用系统评价专用软件RevMan5.2软件对所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Jadad量表评分均≥3分。共计379例患者,其中腹腔镜下筋膜外子宫+双附件+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切除术178例(腹腔镜组),开腹筋膜外子宫+双附件+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术201例(开腹组)。Meta分析显示: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均数差(MD)=-236.27,95%可信区间(CI):-461.79~-10.75,P〈0.00001];住院时间短(MD=-5.33,95%CI:-7.82~-2.85,P〈0.05);肛门排气时间短(MD=-24.10,95%CI:-33.5~14.69,P〈0.05);其中手术时间(MD=0.08,95%CI:-37.55~37.70)、淋巴结切除数(MD=-1.95,95%CI:5.25~1.34)、术后15个月复发率(OR=0.85,95%CI:0.24~3.09)、术后40个月总生存率(OR=1.08,95%CI:0.21~5.5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子宫内膜癌中,腹腔镜手术具有可靠的安全性且值得推广,但因随访时间较短,无法在复发率总生存率方面体现其优势。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腹腔镜 开腹手术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