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2 个结果
  • 简介:2007—200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下,在全国14各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加权分析,在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我国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糖尿病所导致的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是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 标签: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临床应用 利拉鲁肽 新药 降糖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应用胰岛素、胰岛素促泌剂、二甲双胍、西格列汀治疗欠佳的T2DM患者28例,在原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利鲁肽治疗16周。治疗前后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2hPG)、空腹C肽(FC-P)、糖负荷后2小时C肽(2hC-P)、血脂、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WC)、收缩(SBP)、舒张(DBP)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并记录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相关指标变化。治疗后多项指标较治疗前基线值下降,血脂异常有所改变,血清FC-P、2hc-P明显升高、低血糖发生率显著减少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利鲁肽联合胰岛素、胰岛素促泌剂、二甲双胍对治疗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控制血糖、减轻体重、减少低血糖风险和改善胰岛功能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 标签: 利拉鲁肽 糖化血红蛋白 体重 低血糖 糖尿病 2型
  • 简介:1型糖尿病患者23例,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11例)和利鲁肽组(12例),二甲双胍组在胰岛素强化治疗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起始剂量0.25g/次,3次/d,耐受后增至0.5g/次,3次/d;利鲁肽组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鲁肽,剂量0.6mg,皮下注射,1次/d。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TG、TC、SBP和DBP血糖的稳定性。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血糖、HbA1c)均显著降低(P〈0.01),体质量、BMI血浆TG、TC无明显变化(P〉n05);利鲁肽组降低FPG、HbA1c)的效果与二甲双胍组相当(P均〉n05),但降低2hPG降低SBP的效果优于二甲双胍组(P均〈0-05)。利鲁肽组患者血糖水平和达标率明显优于二甲双胍组(P〈0.01)。结论利鲁肽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SBP,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增加血糖的稳定性,适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

  • 标签: 利拉鲁肽 糖尿病 1型 胰岛素 血糖
  • 简介:阿姨患糖尿病20多年了,确诊时血糖超过12.0mmol/L。医生嘱咐她一定要终生坚持服用降糖药,定期复查血糖,以监测药效或调整用药。可是,阿姨身边几个病友都说:千万别打胰岛素,不但费事,而且一旦打上就停不下来;她又听说一般糖尿病患者开始时都服用消渴丸,比较便宜。

  • 标签: 眼睛 糖尿病患 定期复查 降糖药 胰岛素 消渴丸
  • 简介:糖尿病(DM)患者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利鲁肽是一种新的人工合成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人GLP-1类似物,与天然GLP-1有97%的同源性。临床试验证实其可持续有效地控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减轻体重,降低收缩,并能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2],且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低,针对糖尿病根本进行治疗,

  • 标签: 利拉鲁肽 肥胖 2型糖尿病 疗效观察
  • 简介:比较利鲁肽与格列美脲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疗效。方法64例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在保留二甲双胍1500mg/日基础上,随机分为利鲁肽组和格列美脲组,治疗24周,观察患者血糖、HbA,c、BMI、血脂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对改善FBG、2hPG、HbA。C疗效相当,对HDL-C无明显改善。利鲁肽还可降低BMI、TG、TC、LDL.C,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结论利鲁肽较格列美脲更适于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

  • 标签: 利拉鲁肽 格列美脲 2型糖尿病 肥胖
  • 简介:2型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增长最快的疾病之一,我国目前有9200万糖尿病患者和1.55亿糖尿病前期患者,胰岛功能的进行性衰退,包括β细胞胰岛素分泌缺陷和仅细胞升糖素不适当的分泌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UKPDS显示,在2型糖尿病诊断时,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已降至正常的50%,且随病程的延长,

  • 标签: 胰升糖素样肽-1 临床作用 利拉鲁肽 胰岛Β细胞功能 胰岛素分泌缺陷 类似物
  • 简介:对20例肥胖T2DM患者给予利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12周,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观察患者血糖、血脂(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体重指数(BMI)C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BMI、甘油三酯TG、胆固醇TG水平均明显下降,而空腹C肽(F-CP)2hC肽(2h-CP)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利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可有效控肥胖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并降低体重。

  • 标签: 2型糖尿病 利拉鲁肽 甘精胰岛素 肥胖型
  • 简介:筛选32例符合人选标准的肥胖的2型糖尿患者,在原有使用口服降糖药物阿卡波糖的基础上,加用利鲁肽0.6—1.8mg皮下注射,1次/d。治疗随访观察4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皿、血脂的变化情况。观察并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对采用利鲁肽治疗患者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相互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到部分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能耐受治疗。结论:在原有VI服阿卡波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鲁肽能有效降低血糖,且有降低患者体质量,改善BMI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利拉鲁肽 肥胖 阿卡波糖
  • 简介:将81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9例溃疡面采用封闭式负持续吸引与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外敷交替治疗;B组42例溃疡面采用常规换药,每2—3日换药一次,创面使用山莨菪碱、胰岛素敏感的抗生素清洗后用速愈乐外敷。结果:VSD与APG交替治疗组的2周愈合率为48.71%,明显高于常规换药组的2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SD与APG交替治疗组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换药组,(P〈0.01);VSD与APG交替治疗组的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伤口的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或短于常规换药组,(P〈0.01)。结论:封闭式负吸引与自体富血小板凝胶交替治疗难治性糖尿病足效果优。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吸引 富血小板凝胶 糖尿病足 疗效观察
  • 简介: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初诊T2DM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及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鲁肽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BS、PBSHOMA-IR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OMA-β和C肽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结论:利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及格列美脲治疗用于初诊T2DM患者可有效控制血糖视屏,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 标签: 利拉鲁肽 二甲双胍 格列美脲 2型糖尿病(T2DM) 胰岛Β细胞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比较利鲁肽联合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5月期间在该院诊疗的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11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用利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采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降低水平比较,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体质指数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降糖效果相当,但利鲁肽联合方案对BMI影响小,低血糖发生率低,用药更为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二甲双胍 利拉鲁肽 格列美脲 2型糖尿病
  • 作者: 罗志立
  • 学科: 医药卫生 > 内分泌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5期
  • 机构: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重庆忠县404300
  • 简介:糖尿病肾病主要发生在糖尿病患者中,该病属于糖尿病患者中的严重的并发症的一种,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的准确预防以及有效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来说极为必要,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因此,笔者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如何预防治疗做出阐述,如下所示。

  • 标签: 糖尿病肾病;预防;治疗
  • 简介: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年龄标化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7%,而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高达15.5%,相当于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高血糖状态者。据估计,目前全球糖耐量异常(ImpairedGlucoseTolerance,IGT)患者约有2.80亿,2025年将达到3.96亿。

  • 标签: 糖耐量异常 发病机制 临床 糖尿病患病率 糖尿病前期 高血糖状态
  • 简介:内脂素以前被称为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BEF),由淋巴细胞分泌。新近又发现它也可由内脏脂肪细胞分泌,且血浆水平随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故又命名为内脂素(Visfatin)。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内脂素与糖脂代谢、肥胖症有密切关系,现就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以下概述。

  • 标签: 肥胖程度 内脂 糖尿病 脂肪细胞分泌 B细胞克隆 增强因子
  • 简介:糖尿病是一种体内葡萄糖代谢障碍引起的可以合并多种并发症的疾病,需要患者终身用药。其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肥胖、不健康饮食以及缺乏体力活动。该文从口服降糖药的分类、作用机制,以及正确选择合理的使用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指导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口服降糖药。

  • 标签: 口服降糖药 分类 合理应用
  • 简介:按1995年WHO的标准,原发性心肌病是指除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血管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或低下性心脏病以及酒精性心肌病、围生期心肌病,药物性心肌病、克山病等特异性心肌病以外的,以心肌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伴心脏功能障碍的心肌病群。

  • 标签: 心肌病 线粒体病
  • 简介:将2015年全院发生的81例严重低血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论通过对严重低血糖的案例分析,提高临床对低血糖的预警意识,有效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 标签: 严重低血糖 原因分析 护理干预
  • 简介:2005年4月13~16日由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dlDiabetesPederation,IDF)主办的第一届国际糖尿病前期暨代谢综合征大会,在德国首都柏林召开,在这次大会上,IDF颁布了第一个全球统一的代谢综合征定义,它在前述的各种定义的基础上,综合了来自世界六大洲糖尿病学、心血管学、血脂学、公共卫生学、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和代谢学专家的意见,由国际糖尿病研究所PaulZimmet教授和JonathanShaw博士、IDF前主席英国GeorgeAiberti教授组成的编辑委员会。美国NCEPATPⅢ专家委员会主席ScottGrundy博士担任顾问,全球21位专家组成的学术共识委员会共同完成。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临床联系 国际糖尿病联盟 专家委员会 编辑委员会 GEO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