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近年认识到,由腹内脂肪堆积形成的中心性肥胖是胰岛素抵抗的标志,是形成代谢综合征的基石[1].尽管胰岛素抵抗和中心性肥胖均与代谢综合征存在相关性,但腹内脂肪含量与代谢综合征的5条诊断标准均存在独立的相关性.由此提出,腹内脂肪堆积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2].以下扼要阐述腹内脂肪与皮下脂肪的差异及其在代谢综合征发病中的地位.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腹内脂肪 病理生理学基础 胰岛素抵抗 中心性肥胖 脂肪堆积
  • 简介:内脂素以前被称为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BEF),由淋巴细胞分泌。新近又发现它也可由内脏脂肪细胞分泌,且血浆水平随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故又命名为内脂素(Visfatin)。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内脂素与糖脂代谢、肥胖症有密切关系,现就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以下概述。

  • 标签: 肥胖程度 内脂 糖尿病 脂肪细胞分泌 B细胞克隆 增强因子
  • 简介:长期以来,脂肪组织一直被认为是仅供能量储备的终末分化器官。然而自1994年瘦素的发现以及脂肪因子研究的深入,脂肪组织旺盛的内分泌功能亦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脂肪组织不仅是机体能量储存器官,而且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分泌的细胞因子和激素在肥胖、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 标签: 脂肪因子 内脂素 综述
  • 简介:目的:综述大环内脂类抗生索的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参阅国内外文献结合工作实际,介绍该类抗生素的发展及其应用实例并进行评述。结果:报道该类抗生素随着新型半合成品种的问世,提高了耐酸性、生物利用度和抗菌活性,扩展了临床应用范围。结论:实践证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类有效的抗菌药物,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 标签: 大环内脂类 抗生素 药物 生物利用度
  • 简介:目的探讨CT对颅内脂肪瘤的诊断价值.资料和方法对15例CT诊断的颅内脂肪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结果15例颅内脂肪瘤CT表现为位于颅内中线部位或其附近的均匀脂肪密度影,可有钙化.结论CT是诊断颅内脂肪瘤较为可靠的方法.

  • 标签: 颅内脂肪瘤 计算机断层
  • 简介:EPA和DHA是人体所需的重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发挥多种重要的生理作用,影响人类的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近年来,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逐渐加强,更为关注EPA和DHA的保健营养价值.因此,EPA和DHA生物制品的提取开发成为了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热点问题.作为有较疗效好、安全性高的营养品,培养富含EPA、DHA的生物制品会有一个光明的前景.本文介绍了EPA和DHA的生物学特性、来源,并着重阐述其在机体脂质代谢中的作用.

  • 标签: EPA DHA 脂质代谢
  • 简介:目的:探讨褪黑素对脂肪组织代谢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灌服含2%乙醇的生理盐水)、高剂量褪黑素组(10mg·kg-1·d-1)、低剂量褪黑素组(0.2mg·kg-1·d-1),每组各8只,干预组每日灌服不同剂量褪黑素溶液,3周后观察体重、腹腔脂肪组织量的变化及血浆三酰甘油、瘦素、胰岛素的变化.结果:3周后高剂量褪黑素组体重及腹腔内脂肪组织量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及低剂量褪黑素组相比差异显著,均为P<0.01.血浆瘦素浓度高剂量褪黑素组较正常对照组及低剂量褪黑素组明显减少,均为P<0.05.血浆胰岛素及三酰甘油浓度各组未见差异.结论:高剂量的褪黑素灌服可以减少大鼠腹腔内脂肪组织的量,其机制可能与血浆瘦素浓度的改变相关.

  • 标签: 褪黑素 瘦素 能量代谢 脂肪组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颅内脂肪瘤的CT诊断方法及临床价值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本院颅内脂肪瘤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CT诊断,对患者的图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CT诊断方式对颅内脂肪瘤进行诊断,患者特征表现为中线及附近的脂肪密度影,CT值-25~-120Hu,平均-61.6Hu。患者病灶边界清晰度较高,不存在明显的占位效应,能对患者的肿瘤形态大小,进行清楚显示。结论 在颅内脂肪瘤患者的诊断中,采用CT对其进行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且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可以对任意平面进行图像重建,对弥补轴位CT图像的不足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颅内脂肪瘤 CT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为研究松辽黑猪肌内脂肪含量与背膘厚的相关性,试验选择120kg左右的松辽黑猪173头,对其体重、四点背膘厚(肩部最厚处、六七肋腰、最后肋、腰荐结合处)、平均背膘厚及肌内脂肪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松辽黑猪肌内脂肪含量为(2.95±0.72)%,高于部分国外品种,处于较理想水平;各性状间均呈正相关性,其中肌内脂肪含量与肩部最厚处背膘厚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与平均背膘厚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

  • 标签: 松辽黑猪 体重 肩部最厚处 六七肋腰 最后肋 腰荐结合处
  • 简介:摘要肌肉内脂肪含量增加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年龄增加、活动受限和创伤等密切相关。肌肉内游离脂肪酸可以使葡萄糖转运蛋白4易位,减少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肌肉内脂肪释放炎性因子,加重胰岛素抵抗。此外,肌肉内脂肪的增加还严重影响肌肉的收缩功能,减少肌力,与肌少症密切相关。饮食、运动和药物均可影响肌肉内脂肪含量。探索减少肌肉内脂肪含量的新方法,对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提高肌肉功能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防治。

  • 标签: 肌肉内脂肪 肌肉功能 胰岛素抵抗
  • 简介:土拉霉素是兽类专用的新型大环内脂类抗菌药物.欧盟和美国已批准将其用于牛和猪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土拉霉素给药后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药效持久。肠胃外单次给药即能供全程的治疗,在兽医临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抗菌药物 霉素 脂类 兽用 呼吸系统疾病 生物利用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血管患者与血浆内脂素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检测28例确诊为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观察组)及同期参加体检的28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空腹血浆内脂素浓度。观察组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多支病变组,探究各组血浆内脂素、血脂等生化指标差异,分析血浆内脂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浆内脂素水平为(27.43±11.13)ng/mL,对照组血浆内脂素水平为(17.04±6.08)ng/mL,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1)。

  • 标签: 血浆内脂素水平 心血管疾病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发病过程中肾脏组内脂素mRNA表达变化,探讨内脂素在ANP并肾损伤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A组),各组32只。A组以1.5%脱氧胆酸钠溶液逆行注入胰胆管建立ANP模型,C组仅翻动胰腺后关腹。各组分别于造模后6h、12h、24h、48h时间点分批处死大鼠;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肾组织内脂素mRNA表达;胰、肾组织行病理切片观察,同时行血清淀粉酶、IL-6检测。结果A组6、12、24、48时点胰腺和肾脏病理评分、血清淀粉酶、IL-6、内脂素mRNA表达较同时点C组显著升高(均P<0.5)。A组大鼠随病程延长肾脏组织中内脂素mRNA表达逐渐增加,自6时起明显高于C组(均P<0.5),48h最高。结论在ANP发病过程中内脂素的表达在肾脏组织中逐渐增加,可能参与了ANP相关肾损伤过程。内脂素在并ANP并肾损伤时的表达升高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肾损伤 Visfatin IL-6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脂素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小鼠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液压冲击方法建立C57BL/6小鼠液压冲击脑损伤模型,共48只,然后随机分为实验组A、实验组B、对照组,各16只。模型建立3 h后起,实验组A和实验组B分别给予腹腔注射内脂素15、30 μg/kg,1次/d,共7 d,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治疗开始前、开始治疗后第3、14、28天各组随机选取10只小鼠,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治疗结束后第2天,每组随机取3只小鼠全脑取材,比较TUNEL染色后阳性细胞差异;再随机取3只收集脑组织总蛋白,比较各组小鼠脑组织凋亡相关蛋白水平差异;剩余10只小鼠在治疗结束后第24~28天,比较Morris水迷宫小鼠逃逸潜伏期时间差异。结果3组小鼠NSS评分在开始治疗后第3天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第14、28天时,内脂素治疗组小鼠N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小鼠在治疗结束后24、25 d时水迷宫潜伏逃逸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第26、27、28天时,内脂素治疗组小鼠水迷宫潜伏逃逸期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脂素治疗组小鼠脑切片中TUNEL阳性细胞数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凋亡相关蛋白cleave Caspase-3、cleaved PARP的表达量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脂素能够抑制小鼠TBI后病灶周围神经细胞的凋亡及降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量,改善神经功能的修复。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神经功能修复 内脂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