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干扰素多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对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是否行抗病毒治疗仍有争议。我们对16例HBV携带进行干扰素治疗,结果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50例HBV携带及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来源于1997年2月至1998年10月我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五次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

  • 标签: 肝炎病毒 干扰素治疗 临床疗效观察 HBV携带者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
  • 简介:观察对象HBSAg阳性携带。1.2病例选择参照1990年上海第六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标准,凡无任何临床症状或体征、肝功能正常,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为HBsAg携带。本组病例均为体检查出,观察半年以上复查确诊

  • 标签: 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穴位注射 疗效观察 黄芪注射液 病例选择
  • 简介:目前,全球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达3.5亿,是引起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原因.对慢性HBV感染来说,不论是自发的还是经抗病毒治疗后的HBeAg阴转,都可以减少发生肝功能失代偿的机会.对于HBV携带,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往往很差.我们采用抗病毒加免疫四联疗法治疗HBV携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抗病毒四联疗法 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和比较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活动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方法65例活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5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替比夫定600mg/d口服,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100mg/d口服,观察72周。结果两组随治疗时间延长,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下降,肝功能改善,Child-Pugh计分降低;替比夫定组治疗24周、48周和72周时,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及治疗72周时ALT和Child-Pugh计分下降均优于拉米夫定组(P〈0.05或P〈0.01);两组ALT复常、HBVDNA阴转和HBeAg阴转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均可有效地抑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体内的HBV复制,改善肝功能。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替比夫定 拉米夫定 治疗
  • 简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是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一个重要临床类型,表现为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阳性、HBeAg阴性伴或不伴HbeAb阳性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肝组织学活动炎症.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流行广,世界各地流行率差异性较大.据报道,地中海地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占全部慢性乙型肝炎的33%,亚太地区占15%,美国和北欧占14%[1].我国也是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高发区.Chan等[2]报道,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在香港流行率为69%.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进展快,易发展至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治疗困难.本文就国内有关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E抗原 慢性乙型肝炎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干扰素 拉米夫定
  • 简介: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和耐药性。方法48例患者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另48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连续观察96周。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96周病死率分别为10.41%(5/48)和22.91%(11/48,P〈0.05);治疗组在治疗48周、96周后,生化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Child-Pugh评分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HBVDNA转阴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96周未见耐药发生,而对照组48周和96周有10例和12例发生耐药。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治疗能改善活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提高生存率,降低耐药率。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治疗
  • 简介:目的对拉米夫定与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50例)用拉米夫定100mg/日,加用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每4周1次,疗程为48周;对照组为拉米夫定单一治疗(50例),用拉米夫定100mg/日,口服.结果联合治疗组HBsAg阴转率(18%),抗-HBs阳转率为6%,而拉米夫定单一治疗组分别为4%和0%,P<0.001;联合治疗组HBeAg阴转率40%以及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消失、抗-HBe阳转)率为30%,均高于拉米夫定单一治疗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与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的疗效优于单一口服拉米夫定疗法.

  • 标签: 拉米夫定 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 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前瞻性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和络舒肝胶囊治疗活动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活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在护肝、对症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恩替卡韦0.5mg/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和络舒肝胶囊5粒口服,3次/d,治疗48周并随访24周。结果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改善和HBV-DNA转阴;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Child-Pugh计分分别由治疗前10.6±1.7和9.8±1.2降至治疗后6.5±1.4和7.4±1.6(P〉0.05);治疗组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44.7%,显著高于对照组27.3%;治疗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和络舒肝胶囊治疗活动乙型肝炎肝硬化能持续抑制病毒复制,显著提高抗肝纤维化治疗效果,促进肝功能恢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恩替卡韦 和络舒肝胶囊 活动性肝硬化 联合治疗
  • 简介:慢性乙型肝炎是当前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目前有3.5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其中约75%分布在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的预后不良,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疾病,占疾病死因的第9位[1].HBV感染目前无有效的药物治疗,磷酸阿糖腺苷和INF-α仅能抑制20%~40%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核苷类似物的药效也因病毒的耐受突变而大大降低.近年来随着对乙型肝炎免疫发病机制、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尤其是可消除免疫耐受加强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治疗疫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本文就有关乙型肝炎治疗疫苗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乙型肝炎 治疗性疫苗 病毒感染 药物治疗 免疫应答
  • 简介:目的探讨PreS1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4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reS1抗原和HBV标记物;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在4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DNA阳性367例,其中PreS1Ag阳性188例(51.2%),HBeAg阳性119例(32.4%),后两有显著差异(P〈0.01);在高HBVDNA载量(105~107copies/ml和〉107copies/ml)组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60.2%,60.0%)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33.3%)和低载量(103~105copies/ml)组(41.9%,P〈0.01);但在421例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48.9%)低于HBVDNA(87.2%,P〈0.01)。结论PreS1Ag能够较HBeAg更好地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状态,但尚不能代替HBVDNA的检测。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前S1抗原 血清
  • 简介:目的探讨肝活检对HBV携带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34例HBV携带,在B超引导下行1秒钟快速肝穿刺活检术,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在134例患者中,仅2例(1.49%)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完全正常(G0S0);在105例HBVDNA≥10^5copies/ml(或HBeAg阴性HBVDNA≥10^4copies/ml)的HBV携带中,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80例(76.19%),即可实施抗病毒治疗;在100例HBeAg(+)与34例HBeAg(-)感染,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08);在不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感染,HBVDNA载量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557),HBVDNA≥10^7copies/ml与HBVDNA〈10^7copies/ml感染比,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7,P=0.001)。结论对于慢性HBV携带,应及时进行肝组织活检。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活检 病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96周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恩替卡韦治疗HBVDNA阳性的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观察96周。结果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12周、24周、48周和96周时HBVDNA低于检测下限比率分别为61.76%(21/34),82.35%(28/34),94.12%(32/34)和94.12%(32/34,P〈0.05);2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也分别为72.73%(16/22),81.82%(18/22),81.82%(18/22)和90.91%(20/22,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与应用恩替卡韦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明显的疗效,安全较好。

  • 标签: 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肝硬化 治疗
  • 简介:在世界范围内,慢性乙型肝炎(CHB)是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最主要的原因,在当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人类疾病死亡原因中居第9位。全世界约有

  • 标签: 诊断标准 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研究随机对照试验(RCT/CCT)的现状及能否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研究依据。方法对我国有关肝脏疾病的6种主要中文杂志进行人工逐篇查阅,并根据国际循证医学标准对慢性乙型肝炎RCT/CCT进行分析。结果查阅杂志308期,共含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文章212篇,检索出RCT/CCT88篇并针对文章的设计质量进行分析。结论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研究RCT/CCT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RCT 治疗性研究 CCT 随机对照试验 临床实践
  • 简介: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合并TTV感染状况及其对乙型肝炎病情的影响。方法采用斑点杂交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TVDNA阳性率。结果在128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血清TTVDNA阳性16例(12.5%),在38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阳性率(13.1%)与90例慢性乙型肝炎的阳性率(12.2%)无统计学差异,混合感染TTV对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在北京地区存在TTV感染,但其致病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TTV DNA 乙型肝炎
  • 简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行肝移植术患者的肝脏组织病理学特点鲜有报道。目的:评估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行肝移植术患者的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情况,并分析其与血清HBVDNA、临床生化指标的相关。方法:收集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行肝移植术的连续病例72例,取肝组织行HE、网状纤维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以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清HBVDNA和临床生化指标与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的相关。结果:81.9%(59/72)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肝脏组织有严重的活动炎症(G3、c4级);43.1%(31/72)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DNA阴性,其中77.4%(24/31)的患者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G3级。MELD评分、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与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而ALT、HBeAg和HBVDNA水平不能反映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结论:持续存在的活动炎症是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主要病理学特征以及接受肝移植的主要原因,HBVDNA载量并不能反映患者的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

  • 标签: 肝硬化 肝炎病毒 乙型 炎症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HBV复制标志物与肝组织HBsAg和HBcAg抗原表达的相关。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HBsAg、HBcAg,与血清HBeAg和/或HBVDNA进行相关比较。结果血清HBeAg阳性与阴性组中肝组织HBsAg阳性率无显著差异,而血清HBeAg阳性肝组织HBcAg阳性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血清HBVDNA阳性与阴性组中肝组织HBsAg阳性率无显著差异,但血清HBVDNA阳性肝组织HBcAg阳性率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结论血清HBeAg和HBVDNA水平与肝组织HBcAg阳性率呈正相关。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肝穿活检免疫组化 血清HBV标志物 肝组织
  • 简介:我科自1995年6月~1996年12月用肝甦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4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是我科住院或门诊患者,按1995年北京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选择慢性肝炎15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4例,其中男51例,女33例。年龄14~76岁,平均32.7岁,病程1~6年。轻度12例,中度58例,重度14例。对照组68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均有可

  • 标签: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疗效观察 慢性肝炎患者 病毒性肝炎 门诊患者 功能的变化
  • 简介:目的:探讨有效抗HBV治疗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109例接受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另101例未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肝损伤和终止抗结核治疗发生率以及抗结核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血清HBVDNA的变化情况。结果抗病毒组肝损伤和终止抗结核发生率分别为2.8%和2.8%,均显著低于未抗病毒组的57.4%和36.6%(P<0.01);抗病毒组患者治疗前血清ALT和AST分别为(33.1±6.5)U/L和(27.2±5.2)U/L,血清HBVDNA为(7.0±0.9)lgcopies/ml,治疗后血清ALT和AST无明显变化,血清HBVDNA阴转为(2.6±1.0)lgcopies/ml,而未抗病毒组患者血清ALT和AST略有上升,血清HBVDNA无变化。结论在HBVDNA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中,通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能降低血清病毒载量,减少抗痨过程中肝损伤的发生率,使抗结核治疗方案能顺利完成。

  • 标签: 肺结核 慢性乙型肝炎 药物性肝损伤 抗结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