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爱婴医院复核工作的开展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喂养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240例分娩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按2014年爱婴医院复核工作开展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16例为爱婴医院复核工作开展前(2014年1月—2014年6月),观察组124例为爱婴医院复核工作开展后(2014年7月—2014年12月)。比较两组产妇喂养方式。[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为62.1%,高于对照组的31.9%(P〈0.05)。[结论]认真落实爱婴医院复核标准,加强产儿科合作,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在母乳喂养方面给予科学有效的指导,有效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 标签: 母乳喂养 爱婴医院复核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 人工喂养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乙类传染性疾病,慢性乙型肝炎对于患者及周边人群具有较大危害,该疾病由乙肝病毒引起,最终导致患者出现了全身性病变。基于疾病不可治愈特点,在临床诊疗中,应做好疾病的护理管理。这样能缓解肝脏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就慢性乙型肝炎的护理展开综述分析。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护理 综述
  • 简介:【摘要】在体检中,HBsAg检测是最常规的体检项目之一,其结果的准确非常重要。HBsAg的检查方法很多,有琼脂免疫扩散法、对流电泳法、反向被动血凝法(RPHA)、酶联免疫法、固相放射免疫法等,其中以酶联免疫法的灵敏度与特异性较高,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1]。但在测定中影响其结果的因素很多,可能会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观察临床常规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中出现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的原因以及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

  • 标签: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弱阳性 胶体金
  • 简介: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世界流行的传染病,目前全世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约3.5亿,中国有1.2亿,属高发区。本病主要通过血液及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为了及时准确发现病人,切断传染源,2007年1月—2007年7月对社区128例乙型肝炎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健康教育 肝炎病人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 社区 世界性流行
  • 简介: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慢性传染病,我国约有1.2亿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约2000万例。从2003年6月—2007年6月,我科加强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出院指导,使病人形成健康观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慢性传染病 肝炎病人 出院指导 健康的生活方式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目的]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乙型肝炎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将505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发放乙型肝炎健康教育手册、举办健康教育宣传栏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乙型肝炎系统知识专题讲座、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学生进行单独访谈、健康指导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前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编调查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健康教育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健康教育后时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正确认知水平明显提高。[结论]应在高职院校积极推行系统、积极主动的乙型肝炎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 标签: 乙型肝炎 高职学生 健康教育 焦虑 抑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延续护理在乙型肝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选取90例乙型肝炎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组,采用常规指导的45例是对照组,采用延续护理的45例是观察组。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乙型肝炎护理中应用延续护理,可改善心理状态与遵医行为,值得推广。

  • 标签: 乙型肝炎 常规指导 延续性护理 心理状态 遵医行为
  • 简介: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乳汁、羊水、阴道分泌物中,HIV传染最强的是临床上无症状而血清抗体呈阳性的病毒携带。中国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发病率明显增加。随着本市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增加,育龄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数量随之增加,需要终止妊娠的受术也逐年增加,多数HIV阳性携带希望在无痛的状态下行人工流产术。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人工流产 手术配合
  • 简介:由于乙型肝炎患者疾病恢复的长期、反复性、传染及心理不平衡等特点,护理行为如仅限于满足患者的生理需求,已不能达到心理、社会、文化、发展、自理等整体护理的需要.我们通过对乙型肝炎患者的系统观察,设计和应用乙肝患者需求调查表对168例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乙型肝炎患者 心理影响 护理行为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我院接收的 36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当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具有理想的护理效果。

  • 标签: 乙型肝炎肝硬化 护理干预
  • 简介: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慢性无症状病毒携带有1.2亿,乙型肝炎病人有2000万人,每年花费的门诊治疗费约为1000亿元。乙型肝炎已经给国家、个人带来了巨人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带来了心理、就业等许多方面的问题。在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病人的心理状况及情绪,对疾病的发展及预后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不良的心理状况常影响病人的休息、睡眠及食欲,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加重病情,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增加肝硬化和重症肝炎的发生率。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小间心理特点,予以相应的护理,对于缩短病程,阻断或减慢肝纤维化的进展,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炎病人 心态分析 护理 心理状况 病毒携带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本院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58例,将以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一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整体护理,比较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施整体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HAMD评分是(7.09±1.50)分,与对照组的(11.28±1.81)分相比较低,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68,P=0.00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9.00%,数据对比结果显示: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整体护理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应用效果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助于控制患者病情并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整体护理 肺结核 慢性乙型肝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乙型肝炎患者采取延续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录的88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患者均等分为4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44例实验组(延续护理),对比指标:①治疗依从。②生活质量评分。③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治疗依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指标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采取延续护理干预策略,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治疗依从与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乙型肝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总结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合并侵袭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危险因素主要为侵袭操作、使用抗生素、患者住院时间长。预防对策为重视消毒隔离,加强口腔护理和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严格无菌操作,提醒医生合理应用生素等,能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肝炎 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心理失衡护理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均为我院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共72名,分成两组进行相关指标对比分析,实验时间范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并予以不同护理方式,每组病人人数为36名,护理手段为常规护理以及心理失衡护理护理,对比指标包括满意度以及负面情绪。结果:调查两组对护理手段的满意度结果显示,研究组对于心理失衡护理满意度更高(P

  • 标签: 心理失衡护理 常规护理 慢性乙型肝炎 满意度
  • 简介:慢性乙型肝炎是目前我国流行最广且危害最重的一种传染病,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肝硬化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加之社会对乙型肝炎患者歧视等因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表明旷州,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012年4月至12月,本院消化内科对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多形式健康教育,

  • 标签: 肝炎 健康教育 生存质量